查看原文
其他

党的十八大以来破解人民群众“急难愁盼”问题改革创新成就述评 | 喜迎二十大 · 非凡十年④

邢星 人民教育 2022-10-16

民小编说


为迎接党的二十大胜利召开,《人民教育》杂志开设“奋进新征程  建功新时代”栏目,推出“非凡十年”子栏目,围绕党的十八大以来基础教育领域的重大成就,进行深度报道,展示十年来中央重大决策部署给基层教育带来的巨大变化,彰显人民群众实实在在的获得感。今天为您带来系列第四篇文章,一起来看党的十八大以来破解人民群众“急难愁盼”问题的改革创新成就。

2012年11月15日,习近平总书记在十八届中共中央政治局常委与中外记者见面时指出:“我们的人民热爱生活,期盼有更好的教育、更稳定的工作、更满意的收入、更可靠的社会保障、更高水平的医疗卫生服务、更舒适的居住条件、更优美的环境,期盼孩子们能成长得更好、工作得更好、生活得更好。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就是我们的奋斗目标。”


教育涉及千家万户,关乎国家未来。坚持教育为人民服务,办好人民满意的教育,一项重要工作就是要解决好人民群众的“急难愁盼”。随迁子女与留守儿童就学、入园难入园贵、学业负担、学生体质健康、考试招生制度改革……十年来,我们在一个又一个热点难点问题上纵向深入发力,围绕公平和质量横向持续发展,纵横交织推进教育全面升级,承托起人民的殷殷期盼。


让教育改革发展成果惠及最广大人民群众


璐璐觉得自己是个“幸运儿”。她8岁随进城务工的父母来到北京,2010年小学升初中时,非京籍学生开始享受“同城待遇”,她与京籍同学一起参加了推优派位、特长生选拔和电脑派位,升入理想初中。2013年璐璐初三,那一年“异地高考”破冰,满足条件的随迁子女可在京参加中职考试录取,2014年起还可以参加高职考试录取或借考高考——璐璐有了更多选择。


璐璐的幸运不是偶然。近十年来,进城务工人员随迁子女入学政策在持续完善落实。2010年7月,《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提出,“坚持以输入地政府管理为主、以全日制公办中小学为主,确保进城务工人员随迁子女平等接受义务教育”。2012年8月,国务院办公厅转发教育部等部门《关于做好进城务工人员随迁子女接受义务教育后在当地参加升学考试工作的意见》,要求“各省、自治区、直辖市有关随迁子女升学考试的方案原则上应于2012年年底前出台”。2016年7月,《国务院关于统筹推进县域内城乡义务教育一体化改革发展的若干意见》提出,进一步“改革随迁子女就学机制”,要求“建立以居住证为主要依据的随迁子女入学政策”。2019年2月,中共中央、国务院印发《中国教育现代化2035》,提出“推进随迁子女入学待遇同城化,有序扩大城镇学位供给。完善流动人口子女异地升学考试制度”。


“2021年义务教育阶段进城务工人员随迁子女在公办学校就读和享受政府购买民办学校学位服务的比例达到90.9%。”教育部“教育这十年”“1+1”系列发布会在介绍党的十八大以来义务教育改革发展成效时公布相关数据。


第七次全国人口普查结果显示,2020年中国流动人口规模达到3.76亿人,与2010年相比增长69.73%。进城务工人员努力奋斗改变自己的生活,把孩子带在身边成为随迁子女,便盼望可以解决孩子各种入学、升学困难;送回老家成为留守儿童,便盼望孩子在乡村也能接受良好的教育、得到更多关爱。这种盼望正是我国城镇化发展和现代化建设的重要体现和巨大推动力。


“乡村空、城镇挤”是城镇化现代化进程中的必答题。反映在教育上,表现为城镇教育的随迁子女入学问题、择校热、大班额、入园难和入园贵,乡村教育的留守儿童问题、师资不足,等等。说到底,老百姓的急难愁盼大多集中在优质教育资源的均衡发展与配置问题上。


山东省城乡义务教育一体化创新实践入选《贯彻落实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在改革发展稳定中攻坚克难案例》。党的十八大以来,山东坚持城乡统筹、“双轮驱动”,在城镇实施消除大班额工程,新建改扩建义务教育学校4306所、新增学位366万个,56人及以上大班额教学班全部实现“动态清零”;在乡村实施“改薄”工程,累计投资877亿元,改造建设乡村义务教育学校校舍7300万平方米,乡村学校办学条件得到全面改善。多部门联动持续开展“留守儿童关爱专项行动”,建成了3840个农村留守儿童关爱室;健全以居住证为主要依据、以流入地和公办学校为主的随迁子女就学保障政策,随迁子女在公办学校就读或者通过政府购买学位安置率达到92%。以优质学校为龙头,建立学校间、城乡间、区域间教育集团和联盟1926个,老百姓家门口学校越办越好,“择校热”问题得到极大缓解。在城镇,山东落实新建城镇居住区配套幼儿园与居住区同步规划设计、同步供应土地、同步建设施工、同步竣工验收、同步交付使用的“五同步”政策;在乡村,实施乡村幼儿园建设与提升工程,持续改善办园条件,破解入园难入园贵。


从基本均衡到优质均衡,从“教育机会平等”到“追求有质量的教育公平”,山东的实践是中国教育改革发展的一个缩影。


随着县域义务教育基本均衡发展目标的全面实现,我们国家义务教育工作的重心已经由基本均衡转到了优质均衡上来。与基本均衡相比,优质均衡更加注重内涵发展和质量提升,其核心之一是“人民群众更满意”。事关人民群众切身利益的问题得到有效破解,优质义务教育资源覆盖面明显扩大,人民群众满意度进一步提升。


2021年,面向全国31个省(区、市)开展的在线问卷调查结果显示,超过85%的公众认为本地区小学和初中的数量和布局能满足就近入学需求。2013—2020年,全国小学校际综合差异系数从0.724降至0.435,降幅近40%;初中校际综合差异系数从0.547降至0.319,降幅近42%。2021年全国幼儿园数达到29.5万所,比2011年增加12.8万所,增长了76.8%;新增的幼儿园80%左右集中在中西部,60%左右分布在农村。2012—2021年,生均公用经费标准经过多次提标,达到东中西部统一的小学650元、初中850元标准;义务教育阶段特殊教育生均公用经费补助标准提高至7000元;“两免一补”实现城乡学生全覆盖。区域、城乡、校际、群体教育差距持续缩小。


人民群众满意度指向教育质量


“没想到上学这么快乐!”辽宁省沈阳市二经街第二小学学生戴清阳刚入学就赶上“双减”,没有家庭作业,无须课外补习,他周二参加学校管乐队,周四参加合唱团。“学校提供的个性化课后服务都是他的兴趣所在。”戴清阳的妈妈说。不仅如此,沈阳实现工作日课后服务全覆盖,周一至周五普惠性课后服务和个性化课后服务各1小时,学校课后服务结束时间与沈阳市普遍下班时间相衔接。双职工没时间接孩子、辅导作业“鸡飞狗跳”、课外补习班费用高昂……这些烦恼都没有,戴妈妈由衷感慨:“我们感觉特别幸运!”


沈阳是全国“双减”试点城市,明确提出要以“双减”试点为引领打造“幸福教育”。


让人民幸福的教育什么样?


2021年3月6日,习近平总书记看望参加全国政协十三届四次会议的医药卫生界、教育界委员时指出:“培训乱象,可以说是很难治理的顽瘴痼疾。家长们一方面都希望孩子身心健康,有个幸福的童年;另一方面唯恐孩子输在分数竞争的起跑线上。别的孩子都学那么多,咱们不学一下还行啊?于是争先恐后。这个问题还要继续解决。”同时强调,“要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坚持社会主义办学方向,坚持教育公益性原则,着力构建优质均衡的基本公共教育服务体系,建设高质量教育体系,办好人民满意的教育,培养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


幸福的定义和标准总是千变万化,可能是“小胖墩”通过运动成功减重,可能是“小眼镜”度数不再增加,可能是学业成绩优秀,可能是拥有一技之长……万变不离其宗,幸福教育是家长不焦虑,学生全面发展、健康成长,最终指向教育质量提升。


2021年1—4月,教育部先后印发五个专门通知,对中小学生手机、睡眠、读物、作业、体质管理作出规定。“五项管理”聚焦广大家长的急难愁盼,关系学生全面发展、健康成长,是“双减”工作的重要抓手。


2021年7月,中共中央办公厅、国务院办公厅印发《关于进一步减轻义务教育阶段学生作业负担和校外培训负担的意见》,明确指导思想,“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着眼建设高质量教育体系,强化学校教育主阵地作用,深化校外培训机构治理,坚决防止侵害群众利益行为,构建教育良好生态,有效缓解家长焦虑情绪,促进学生全面发展、健康成长”。


“双减”大幕正式拉开,努力回应人民群众对于教育质量的更高期盼。


江苏省南通市从严治理校外培训机构,坚持立足学校主阵地着力提高教学质量,以督促“减”,以评提质;河南省郑州市推出“作业建设18条”,以作业内涵提升促进作业提质增效;广东省广州市优化作息安排,落实小学上午上课时间不早于8:20,中学不早于8:00,家校协同调整优化学生作息时间;辽宁省沈阳市将“五项管理”与“双减”工作整体设计、同步实施、一体推进,持续提质减负,充分发挥学校育人主阵地作用,依托“数字沈阳”组织名优教师研发优质线上教学资源,实现优质教育资源共享……


“我们坚持‘减轻负担’与‘提质增效’协同发力。立足学生成长规律和教育规律,积极探索教育教学改革,提升教师教育教学水平,丰富学校课程资源,开展丰富多样的课后服务,力求为学生提供个性化、差别化、多样化的优质教育,促进学生健康全面发展,人民群众对教育的获得感、幸福感不断增强。”辽宁省教育厅厅长冯守权认为,教育减负提质与人民群众满意度密切相关。


第三方调查显示,校长、教师、家长和学生表示赞同“双减”政策的比例分别是96.8%、92.8%、90.5%和96.0%,68.2%的家长认为孩子的睡眠时间明显增加,72%的家长反映教育焦虑有所缓解,86.5%的学生喜欢学校学习生活,90%以上的学生表示学业负担有所减轻。截至今年9月,义务教育阶段学科类校外培训线下机构压减比例达到95.6%,线上机构压减比例达到87.1%,校外培训负担、家庭教育支出负担等均有效减轻。与此同时,国家义务教育质量监测结果显示,学生普遍具有积极的人生价值观,80%左右的学生学业表现达到中等以上水平。


深化考试招生制度综合改革 满足人民群众新时代新期盼


2014年9月,《国务院关于深化考试招生制度改革的实施意见》(简称《实施意见》)出台。上海作为第一批高考综合改革试点,率先公布新高考方案。打破“唯分数”评价方式,构建突出学生思想政治素质和道德品质、整体反映学生全面发展情况和个性特长的综合素质评价体系;打破“一考定终身”,逐步探索普通高中学业水平考试向不同年级学生开放、提供两次及以上考试机会的可行性;赋予学生更多选择权,改革统一高考招生录取模式,完善和规范高等学校自主招生……新高考方案落地实施,各地纷纷表示:“羡慕上海考生!”


考试招生制度改革是提高教育质量和促进教育公平的关键环节,改革进入深水区,国家抓住这个关键点攻坚克难,全面深化改革。


“上海作为首批高考改革试点省市,我们一直坚持教、考、招联动,以高考改革和评价改革全面撬动高中育人方式改革。”上海市教育委员会副主任杨振峰介绍。


《实施意见》出台3个月后,2014年12月,两项配套政策——《关于普通高中学业水平考试的实施意见》和《关于加强和改进普通高中学生综合素质评价的意见》出台;2019年,国务院办公厅印发《关于新时代推进普通高中育人方式改革的指导意见》;从2014年到2022年,8年间5批次,全国已有29个省(区、市)启动高考综合改革,进入新高考时代!


远不止如此。新高考改变的不仅是高中育人方式、评价方式,更传导到初中、小学阶段。2017年开始各地“新中考”方案逐步落地,推行初中学业水平考试,结合综合素质评价招生录取,引导义务教育学校深入实施素质教育,促进学生全面发展、健康成长;2022年全面实施新课标、使用新教材,推动基础教育课程的系统性改革——“指挥棒”调整,引领着整个教育生态的更新升级。


考试招生制度综合改革是教育领域影响面最广、关注度最高的改革,不仅深刻影响着整个教育体系,也牵动着千家万户的心。


我国从20世纪50年代就开始实行考试加分政策。由于高考加分的高利害性,一些地方出现了加分项目过多、分值过大甚至资格造假等问题,尤其对于体育、艺术等特长生加分和地方性加分,群众反映强烈。《实施意见》明确提出,减少和规范考试加分,2015年起取消体育、艺术等特长生加分项目。2014年12月,教育部等五部门联合印发了《关于进一步减少和规范高考加分项目和分值的意见》,对群众反映强烈的奥林匹克竞赛、重大体育比赛等鼓励类加分项目进行“瘦身”和严格控制,得到社会各界肯定。


前几年,在一些大城市,民办学校“一位难求”,录取报名比一度达几十分之一,考试“掐尖”、举办“占坑班”、收取高昂“赞助费”等问题突出。2019年,《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深化教育教学改革全面提高义务教育质量的意见》明确要求,“民办义务教育学校招生纳入审批地统一管理,与公办学校同步招生;对报名人数超过招生计划的,实行电脑随机录取”“公办民办普通高中按审批机关统一批准的招生计划、范围、标准和方式同步招生”。政策全面落实,“公民同招”一时成为老百姓谈论的“热词”,“择校热”明显降温。


党的十九大报告中,习近平总书记将“办好人民满意的教育”作为教育事业发展的方向和目标。坚持以人民为中心发展教育,要以“人民满意”为尺度。


中国教育科学研究院于2015年、2017年、2020年开展了三轮全国基础教育满意度调查工作。调查结果显示,2020年基础教育总体满意度得分为83.79分,与2017年(81.41分)和2015年(79.16分)对照,人民群众的总体满意度和获得感持续提升。


“人民满意”标准是多元的,也是动态发展的。党的十八大以来,教育事业改革发展向着促公平、提质量持续前进,努力构建教育新生态,进一步满足人民群众在新时代对更好教育的强烈期盼。正如习近平总书记2016年在江西看望慰问广大干部群众时所强调的,保障和改善民生没有终点,只有连续不断的新起点。


文章来源|《人民教育》2022年第17期,原标题为《书写人民满意的教育新篇章——党的十八大以来破解人民群众“急难愁盼”问题改革创新成就述评》

文章作者|邢星

微信编辑|陶玉祥


推荐阅读


中小学思政课十年改革创新成就述评 | 喜迎二十大 · 非凡十年①

党的十八大以来教育脱贫攻坚助力全面小康成就综述 | 喜迎二十大 · 非凡十年②

党的十八大以来促进教育公平成就综述 | 喜迎二十大 · 非凡十年③

张桂梅:愿做大山里的“灯盏”,照亮孩子们前行的路 | 二十大代表风采①



感谢您读到这里。明天的推送更加精彩。

不想错过的你,就把人民教育设为星标吧。

第一步:点击顶部蓝色“人民教育”,进入公众号主页;

第二步:点击右上角“···”

第三步:点击“设为星标”

欢迎分享到朋友圈↓↓↓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