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戴木才:充分发挥教育、科技、人才的基础性和战略性支撑作用|学习贯彻党的二十大精神⑥

戴木才 人民教育 2023-02-23


民小编说


党的二十大报告提出了“以中国式现代化全面推进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重要论断,同时对教育重要地位也作出了重大调整,这意味着,在中国式现代化进程中,教育的基础性、先导性、全局性地位和作用更加凸显。《人民教育》第21期核心议题聚焦“中国式现代化的教育使命”,邀请党的二十大代表以及不同领域专家、学者,就党的二十大报告对教育作出的战略部署进行深入解读。如何贯彻落实教育、科技、人才在全面建成现代化强国中的新定位?一起来看戴木才教授的解读。

党的二十大报告从全面建成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的战略高度,深入阐释了教育、科技、人才在中国式现代化进程中的重大作用。党的二十大报告对教育的重要地位作出了重大调整,从党的十九大报告中“提高保障和改善民生水平,加强和创新社会治理”板块中的一部分独立出来,设立了“实施科教兴国战略,强化现代化建设人才支撑”的专门板块,并从第八板块前移到第五板块,强调“教育、科技、人才是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的基础性、战略性支撑。必须坚持科技是第一生产力、人才是第一资源、创新是第一动力,深入实施科教兴国战略、人才强国战略、创新驱动发展战略,开辟发展新领域新赛道,不断塑造发展新动能新优势”。报告对教育、科技、人才在中国式现代化进程中的重大作用的重要论述,高屋建瓴,体现出我们党对教育、科技事业的价值和地位有了越来越清晰、越来越深入的认识。


一、教育、科技、人才在现代化进程中的重要作用


一般而言,教育、科技、人才是相互联系、互为一体的,三者相辅相成,共同构成一个国家或地区现代化发展的基础和战略支撑。因此,党的二十大报告将教育、科技、人才三者放在一起加以阐述,体现了我们党对现代化建设规律的深刻认识和对教育、科技、人才工作及其发展的高度重视。马克思、恩格斯曾高度重视科学技术在社会生产力发展中的重要作用。邓小平说:“科学技术是生产力,这是马克思主义历来的观点。”


从世界现代化发展的历史进程看,一个国家或地区的教育、科技、人才发展状况和发展水平,是判断一个国家或地区现代化发展水平和状况的关键指标。西方资本主义国家之所以最早进入近代化现代化,进行工业革命,就是由思想启蒙、观念革命引导的,并首先是从科学技术创新、科学技术革命上突破的,涌现出一大批教育家、思想家、科学家和专门的技术人才,科学技术创新成为一个国家或地区经济发展和综合国力发展的强大推动力。例如,世界现代化进程中的四次工业革命,都与科学技术革命的发生紧密联系,第一次工业革命与蒸汽机的发明创造紧密相连,第二次工业革命与钢铁技术、电力技术与能源技术的发明创造紧密相连,第三次工业革命与信息技术的发明创造紧密相连,正在进行的第四次工业革命与人工智能、机器人技术、量子信息技术的发明创造紧密相连。


世界现代化运动发展的进程表明,一个国家或地区成为现代化强国的一个关键要素,就是教育发达、科技创新领先、人才济济,实现教育现代化、科学技术现代化,成为世界人才高地和人才中心。从世界现代化强国的变化看,世界上教育、科技、人才中心的转移,就是现代化强国的转移。现代教育、科技和人才培养从欧洲起源,从文艺复兴时期的意大利转移到17世纪的英国,然后转移到18世纪的法国,接着转移到19世纪的德国,最后穿越大西洋转移到彼岸的美国,每一次教育、科技、人才中心的转移,都伴随着新的教育要素、科学技术要素和人才要素的加入,意大利、英国、法国、德国、美国相继成为世界上的现代化强国。一个国家或地区综合国力的提升,一方面需要各结构要素的均衡发展,另一方面教育的基础性作用、人才的培养尤其是科学技术的创新和率先突破,越来越成为提升综合国力的制高点,谁能发展在全球创新系统中的关键技术、核心技术和领先产业,那么谁就将可能成为未来的实力强国。


教育是培养人才的基础,人才是科技创新的主体。教育、科技、人才三者的基础性和战略性支撑作用,集中体现在科学技术的创新和突破上。现代科学技术上的一个重大创新和突破,往往能提升一种产品的竞争力,有时甚至能带动或形成一个新产业,为经济、政治、文化发展提供强大动力。科学技术一般分为基础研究、应用研究、工业技术、生产经验等多个层次,一个国家或地区的科技实力主要包括知识创新能力(表现如科学论文数)、技术创新能力(表现如国民专利申请数)、应用新技术能力(表现如个人计算机使用数)、信息传播能力(表现如因特网主机用户数)、潜在的知识技术创新能力(表现如政府用于研究与开发即R&D的支出额)等方面。现代科技实力越来越仰仗政府支持技术创新、知识产权保护等方面的政策、法规和制度,越来越仰仗教育水平和人口素质的提高等。尤其是在当今时代,创新是引领发展的第一动力,是经济增长的根本动力,知识创新、技术创新、管理创新、社会组织创新都取决于科技创新,尤其是信息技术和智能技术的深入发展,科技实力更是成为综合国力中的先导性要素。在一定程度上,一个国家或地区的科技实力决定着一个国家或地区的现代化,决定着它对世界的推动力、吸引力和影响力。如果没有科技实力,或者说没有科学技术的现代化,所谓实现现代化强国就是一句空话,即使一时实现现代化也不一定能保得住、守得住,更不可能领先世界和引领全球经济发展。


二、教育、科技、人才是当前我国全面建成现代化强国的瓶颈


在西方式现代化的进程中,由生产资料私有制所决定,教育、科技、人才的发展成为资本追逐剩余价值的一种自发的历史力量。与此不同,教育、科技、人才的发展作为中国式现代化的重要内容,虽然也内生于资本生产与再生产之中,但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体现的是社会主义国家的独立自主性和解放生产力的目的性、为实现人民美好生活需要的价值性。加快建设教育强国和创新型国家,建设世界科技强国,突破核心技术、关键技术的创新瓶颈,努力成为世界主要科学中心和创新高地,既是全面建成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的客观需要,也是衡量中国式现代化发展水平和状况的重要考量。


从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发展面临的国际环境看,“和平与发展”仍然是时代主题,我国发展仍处于重要的战略机遇期,但也出现了新的内容和表现形式,世界有了新的不稳定因素,正处于“百年未有之大变局”和重大调整时期。在这样的国际背景和世界局势下,从我国国情出发,我国全面建成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最需要跃升或需要解决的一个关键问题,就是突破被核心技术制约的短板,成为全球核心技术创新的大国和强国。也就是说,要高度重视和充分发挥教育、科技、人才在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中的基础性、战略性支撑作用。


一个14亿多人口的超大型经济体从起飞、转型到跨越,这将是人类经济增长史和现代化发展史上的奇迹,全球经济政治格局和治理版图将翻开新的篇章。然而,其中制约我国发展的一个关键问题就是核心技术的创新和突破。中美贸易摩擦、美国对我国全面遏制的本质,就是为了遏制我国的发展。教育、科技、人才从来没有像今天这样深刻影响着我国现代化发展的前途与命运,从来没有像今天这样深刻影响着中国人民的生活福祉。我国的根本出路就在于全面深化改革,推动新一轮改革开放,大胆进行科技创新,而创新能力的基础就是教育的现代化和创新人才的培养。


早在2013年3月4日,习近平总书记在看望出席全国政协十二届一次会议的科协、科技界委员并参加联组讨论时就指出,过去三十多年,我国发展主要靠引进上次工业革命的成果,基本是利用国外技术,早期是二手技术,后期是同步技术。如果现在仍采用这种思路,不仅差距会越拉越大,还将被长期锁定在产业分工格局的低端。在日趋激烈的全球综合国力竞争中,我们没有更多选择,非走自主创新道路不可。我们必须采取更加积极有效的应对措施,在涉及未来的重点科技领域超前部署、大胆探索。习近平总书记深刻指出:“现在,比较正常的技术引进也受到种种限制,过去你弱的时候谁都想卖技术给你,今天你发展了,谁都不愿卖技术给你,因为怕你做大做强。在引进高新技术上不能抱任何幻想,核心技术尤其是国防科技技术是花钱买不来的。人家把核心技术当‘定海神针’、‘不二法器’,怎么可能提供给你呢?只有把核心技术掌握在自己手中,才能真正掌握竞争和发展的主动权,才能从根本上保障国家经济安全、国防安全和其他安全。当然,我们不能把自己封闭于世界之外,要积极开展对外技术交流,努力用好国际国内两种科技资源。”


一个国家只是经济体量大,还不能代表“强”。从世界历史发展看,高端科学技术、关键技术、核心技术是现代化强国的“国之利器”。近代以来,西方国家之所以能称雄世界,一个重要原因就是掌握了高端科技、关键技术和核心技术。例如,从经济发展看,我国已开始迈向世界“经济大国”行列,但还远没有迈向“经济强国”行列。在世界近代历史上,我国也曾是世界上的“经济大国”,却称不上是世界上的“经济强国”,其问题就出在核心技术、关键技术落后,因而仍然沦落到“挨打”的地步。历史资料显示,1820年,我国的经济总量占到全球份额的约33%,比整个欧洲高出20%;1840年,我国的经济总量仍然占到全球份额的约29%,但是因为科学技术跟不上时代发展,在鸦片战争以及后来的战争中屡遭惨败,不得不签订不平等条约,割地赔款。因此,一个国家或地区如果没有高端科技、关键技术和核心技术上的优势,就没有经济上、政治上、军事上的强势。只有把核心技术掌握在自己手中,才能真正掌握竞争和发展主动权,从根本上保障国家经济安全、国防安全和其他安全。


三、贯彻落实教育、科技、人才在全面建成现代化强国中的新定位


在从建党百年迈向建国百年的历史进程中,我国要树立强烈的科技创新意识,不仅要引进和学习世界先进科技成果,更要走前人没有走过的路,努力在自主创新上大有作为。如果总是跟踪模仿,是没有出路的,不可能成为科技强国,也不可能建成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因此,国家要强盛、中华民族要复兴,就一定要高度重视教育、科技、人才在现代化强国建设中的基础性、战略性支撑作用,贯彻落实党的二十大报告关于教育、科技、人才的新定位,把我国建设成为教育强国、科技强国和世界重要人才中心,成为世界主要科学中心和创新高地。


一是坚持优先发展教育。世界现代化发展证明,教育现代化是一个国家或地区社会经济、文化、科技等全面发展和腾飞的关键,实现教育现代化优先发展是世界现代化强国建设的一条重要经验。党的二十大报告指出:“我们要坚持教育优先发展、科技自立自强、人才引领驱动,加快建设教育强国、科技强国、人才强国,坚持为党育人、为国育才,全面提高人才自主培养质量,着力造就拔尖创新人才,聚天下英才而用之。”在我国的发展战略中,已明确提出到2035年建成教育强国、实现教育现代化的战略目标,其重要意义就在于此。在我国教育发展已有成就的基础上,要进一步把改革创新作为教育发展的内在动力,把国家促进教育优先发展的政策体制机制作为外在保障,进一步贯彻新发展理念,构建新发展格局,将构建高质量教育体系作为我国教育高质量发展的目标方位、战略起点和重要使命,开创我国教育改革发展新境界;积极探索适应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需要的家庭教育、学校教育、社会教育协同育人的新理念新举措新模式,建设培养科技创新人才和现代化强国建设者的高质量的基础教育体系、高等教育体系和职业教育体系;形成与教育现代化、教育强国相配套的国家财政资源支持政策和资源配置体制机制,创造教育高质量发展的资源配置新模式。


二是高度重视培育自主创新能力。培育自主创新能力,是未来30年我国教育、科技、人才工作的重中之重,是全面建成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的关键。我国要强盛要复兴,要全面建成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就一定要建设教育现代化强国、大力发展科学技术,努力成为世界主要科学中心和创新高地,成为世界重要人才中心。核心技术是要不来、买不来、讨不来的,形势逼人,挑战逼人,使命逼人。因此,创新从来都是有相当风险的,必须有“亦余心之所善兮,虽九死其犹未悔”的豪情。要矢志不移地培育自主创新能力,坚定自主创新信心。只有自信的国家和民族,才能在通往未来的道路上行稳致远。进入新时代以来,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深刻看到了关键技术、核心技术创新对我国未来发展的极端重要性,看到了关键技术、核心技术创新在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进程中的极端重要作用。习近平总书记深刻指出:“我国发展到现在这个阶段,不仅从别人那里拿到关键核心技术不可能,就是想拿到一般的高技术也是很难的,西方发达国家有一种教会了徒弟、饿死了师傅的心理,所以立足点要放在自主创新上。”我国必须着力提高自主创新能力,加快推进国家重大科技专项,深入推进知识创新和技术创新,增强原始创新、集成创新和引进消化吸收再创新能力,不断取得基础性、战略性、原创性的重大成果。在关键领域、在“卡脖子”的地方下大功夫,集合精锐力量,作出战略性安排,尽早取得突破,要以关键共性技术、前沿引领技术、现代工程技术、颠覆性技术创新为突破口,敢于走前人没有走过的路,努力实现关键核心技术自主可控,把创新主动权、发展主动权牢牢掌握在自己手中。在高端科学技术、关键技术、核心技术创新的基础上再实现综合创新,是全面建成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的必然要求,只有勇于解放思想,与时俱进,用世界眼光和宽广胸怀,大胆吸收和积极借鉴人类文明发展所取得的一切优秀成果,始终站在人类文明的制高点和时代发展的前沿,大胆进行理论创新、制度创新、科技创新、文化创新和社会管理创新,既注重发挥中国元素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现代化的主体主导作用,也注重发挥世界元素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现代化的有益借鉴作用,在民族性与世界性的有机统一中,随同世界潮流滚滚向前,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才能梦想成真,才能真正走向世界强国,才能引领世界发展潮流。


三是把改革创新作为内在动力。改革关乎国运,创新决胜未来,教育、科技、人才领域是最需要不断改革创新的领域。改革开放以来,我国存在“重引进、轻消化”的问题,形成了“引进—落后—再引进”的恶性循环。当今世界科学进步日新月异,技术更替周期越来越短,今天是先进技术,不久可能就不先进了。如果自主创新上不去,一味靠技术引进,就难以摆脱跟着别人后面跑、受制于人的局面。只有拥有强大的科技创新能力,积极抢占科技竞争和未来发展的制高点,突破高端科学技术、关键技术、核心技术,在重要科技领域成为世界的领跑者,在新兴前沿交叉领域成为技术的开拓者,为我国经济社会发展、保障和改善民生、保障国防安全提供有力的科技支撑,才能提高我国的国际竞争力。


(作者系清华大学高校德育研究中心教授,博士生导师)

文章来源|《人民教育》2022年第21期

文章作者|戴木才

责任编辑|程路

微信编辑|陶玉祥


推荐阅读


如何用最好的资源、最强的改革、最大的关爱支持教育,泰州的做法暖心了!| 学习贯彻党的二十大精神⑤

袁振国等:实现中国教育现代化的新引领、新召唤 | 学习贯彻党的二十大精神④

学习贯彻党的二十大精神③ | 芦咏莉:落实党组织领导的校长负责制是新时代育人的必然要求

学习贯彻党的二十大精神② | 党的二十大代表胡金波:纲领性文献 新征程指南


(扫码订阅2023年《人民教育》)

感谢您读到这里。明天的推送更加精彩。

不想错过的你,就把人民教育设为星标吧。

第一步:点击顶部蓝色“人民教育”,进入公众号主页;

第二步:点击右上角“···”;

第三步:点击“设为星标”

欢迎分享到朋友圈↓↓↓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