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程天君:教育现代化的中国道路:历程、特征与战略方向|学习贯彻党的二十大精神⑪

程天君 人民教育 2023-05-19

民小编说


中国教育现代化是中国式现代化的重要组成部分。改革开放以来,党中央对教育事业地位作用的定位经历了怎样的过程?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教育现代化的显著特征是什么?新时代又如何推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教育现代化?一起来看这篇文章——

党的二十大报告指出:“中国式现代化,是中国共产党领导的社会主义现代化,既有各国现代化的共同特征,更有基于自己国情的中国特色。”中国式现代化是人口规模巨大的现代化,是全体人民共同富裕的现代化,是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相协调的现代化,是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现代化,是走和平发展道路的现代化。中国教育现代化是中国式现代化的重要组成部分,改革开放以来特别是随着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我国教育现代化以其独特经验和鲜明道路为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奠定了坚实基础。


一、改革开放以来教育现代化的中国探索


我国对现代化及教育现代化的认识和深化经历了一个长期的过程,这在历次党代会报告和党的理论与路线中体现得尤为明显。1982年,邓小平在党的十二大开幕词中提出:“我们的现代化建设,必须从中国的实际出发。无论是革命还是建设,都要注意学习和借鉴外国经验。但是,照抄照搬别国经验、别国模式,从来不能得到成功。”由此,我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初步形成了“中国式现代化”这一重大命题,体现出超越特定时代的理论自觉和实践自觉。从概念内涵上看,现代化的标识具有时间、空间和价值等多重尺度:时间尺度上,现代相对于传统;空间尺度上,本国有别于他国;价值尺度上,进步区别于落后。[1] 以此观之,我国教育现代化在改革开放之初其实就已经具备上述鲜明的比较逻辑。1983年,邓小平为北京景山学校题词:“教育要面向现代化,面向世界,面向未来。”“三个面向”的提出不仅将教育现代化推上我国教育改革发展的历史舞台、丰富拓展了“四个现代化”的政策和话语空间,而且更是蕴含着中国教育现代化的理念和方向,即面向世界和未来的教育现代化。


不过需要注意的是,在中国这样一个人口众多而又基础落后的东方大国,上述关于“中国式现代化”的早期表达,实际上更多带有谦虚谨慎的态度或者说抱着一种“摸着石头过河”的心态。有统计显示,1978年我国小学阶段净入学率为94%,初中阶段毛入学率为66.4%,高中阶段毛入学率为33.6%,而高等教育毛入学率仅有2.7%;[2] 根据1982年的人口普查数据,全国文盲和半文盲数量超过2.35亿人,接近全国总人口数的四分之一。[3] 这样的教育状况显然离参照意义上的现代化水平还很遥远。我国正处于并将长期处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基本国情意味着必须进一步解放和发展生产力、加快推动经济建设,而经济建设又离不开科技进步和劳动者素质的提高,因此从根本上来说必须依靠教育。1992年,党的十四大报告提出:“必须把教育摆在优先发展的战略地位,努力提高全民族的思想道德和科学文化水平,这是实现我国现代化的根本大计。”从党的十三大报告“把发展教育事业放在突出的战略位置”到“把教育摆在优先发展的战略地位”这一提法的转变,进一步明确了发展教育事业是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中的基础战略甚至第一战略,驱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教育现代化的“双优先模式”[4] 由此展开。


随着服务经济建设成为社会共识,教育自身作为文化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日益得到党中央的高度重视。1997年,党的十五大报告在“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文化建设”部分指出:“发展教育和科学,是文化建设的基础工程。培养同现代化要求相适应的数以亿计高素质的劳动者和数以千万计的专门人才,发挥我国巨大人力资源的优势,关系二十一世纪社会主义事业的全局。”2002年,党的十六大报告在“文化建设和文化体制改革”中进一步指出:“教育是发展科学技术和培养人才的基础,在现代化建设中具有先导性全局性作用,必须摆在优先发展的战略地位。”同时,随着科教兴国战略、人才强国战略成为基本国策,具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教育现代化之路更加清晰。


教育既是国计也是民生,让教育改革发展成果更多更公平惠及全体人民是办好人民满意的教育的根本体现,也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教育现代化的内在追求。2007年,党的十七大报告“加快推进以改善民生为重点的社会建设”部分提出:“教育是民族振兴的基石,教育公平是社会公平的重要基础”“提高教育现代化水平,培养德智体美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办好人民满意的教育”。党的十八大、十九大报告基本延续了教育的这一社会建设理路,通过教育促进民族振兴、推动国家富强,经由教育提高国民素质、实现全面发展,推进公平而有质量的教育成为这一阶段的基本政策方向。


教育强则国家强,建设教育强国是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基础工程。今年10月,习近平总书记在党的二十大报告中强调,教育、科技、人才是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的基础性、战略性支撑。我们要坚持教育优先发展、科技自立自强、人才引领驱动,加快建设教育强国、科技强国、人才强国,坚持为党育人、为国育才,全面提高人才自主培养质量,着力造就拔尖创新人才,聚天下英才而用之。党中央关于教育事业发展的最新论述意义重大、影响深远,科教兴国战略、人才强国战略、创新驱动发展战略作为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国家战略获得优先级上的重视,教育、科技、人才一体化发展为教育强国、科技强国和人才强国建设指明了方向。回顾改革开放以来教育部署在历次党代会报告中的摆位,从“经济建设”到“文化建设”到“民生和社会建设”,再到相对独立成章,这充分表明党中央对于教育事业地位和作用的定位经历了一个与时俱进的过程,教育与经济社会发展的紧密关联也充分体现出以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教育现代化推进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使命和初心。


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教育现代化的显著特征


改革开放以来特别是党的十八大以来,我国教育事业取得了举世瞩目的成就,建成了世界最大规模的教育体系,教育总体发展水平跃居世界中上行列,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教育现代化发展不断迈上新的台阶。教育事业取得历史性成就、实现历史性跨越是坚持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教育现代化发展道路的集中体现,而后者是一个不断增加教育的现代化因素、不断强化教育的社会主义因素、不断挖掘利用中国教育元素,既追赶又超越西方教育现代化的过程。[5] 总的来看,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教育现代化具有以下几个显著特征。


第一,坚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我国是世界上人口最多的发展中国家,在这样一个人口多、底子薄的大国实现教育现代化和国家现代化,世界上没有可资借鉴的先例。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是党和人民经过长期艰辛探索而开辟出的现代化之路,不仅推动我国从人口大国走向人力资源强国、从教育弱国走向教育强国,而且仅用几十年时间就走完了发达国家几百年走过的工业化历程。正如习近平总书记在总结民族复兴之路时所指出的,中国发生了翻天覆地变化,其根本原因在于我们找到了一条符合中国国情、顺应时代潮流、得到人民群众拥护支持的正确道路,这就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6]


第二,坚持教育事业优先发展。教育在现代化强国建设中具有基础性、先导性、全局性作用,为了深入贯彻落实教育优先发展战略,我国旗帜鲜明地提出“三个优先”,即在经济社会发展规划上优先安排教育、在财政资金投入上优先保障教育、在公共资源配置上优先满足教育和人力资源开发需要。党的十八大以来,在“一个不低于、两个只增不减”政策形成前后,我国财政性教育经费支出占GDP的比例连年保持在4%以上,办学条件稳步提升、师资建设保障有力,为加快推进教育现代化、建设教育强国、办好人民满意的教育奠定了坚实的物质基础。不仅如此,为了避免陷入“教育投入优先”背后可能潜藏的“唯经济论”,更加注重内涵式、系统化发展的高质量教育体系建设等内容逐渐被考虑在内,以“全局优先”的形式丰富着教育优先发展的时代内涵。[7]


第三,坚持教育公平与质量并重。教育公平是社会主义教育的本质要求,教育质量是发展中国特色、世界先进水平教育的根本保障,二者共同构成中国教育现代化的战略主题。梳理近年来政府工作报告的教育关键词可以发现,“发展公平而有质量的教育”“发展更加公平更高质量的教育”“促进教育公平与质量提升”等相关表述反复出现,这表明教育公平与教育质量的同频共振已成为当前教育改革和发展的主旋律。新时代教育公平与质量的互释互构,显著区别于过去以物质投入和数量提升为重点的教育发展策略,义务教育优质均衡、高等教育内涵发展、职业教育提质培优等作为当前和未来一段时期的重点方向,为实现从“有学上”向“上好学”的转变提供了政策支持和实践引领。


第四,坚持深化改革创新。历史和实践经验表明,改革是解放和发展生产力的必由之路,创新是驱动发展的第一动力,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教育现代化发展道路、迈向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新征程离不开改革创新。回顾改革开放以来教育领域纲领性文件的制定实施过程可见,从1985年《关于教育体制改革的决定》、1993年《中国教育改革和发展纲要》,到2010年《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再到2019年《中国教育现代化2035》,改革发展和创新发展的理念贯彻始终,为教育现代化建设注入源源不断的动力。可以说,正是通过改革那些不适应各个时期世情、国情、学情的“教育顽疾”,正是通过不断创新教育体制机制回应人民期盼、社会变迁和全球变革,教育不断成为支撑、引领经济社会发展的“快变量”。


第五,坚持以人民为中心发展教育。坚持人民主体地位,坚持教育为了人民、依靠人民,坚持教育发展成果由人民共享,是推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教育现代化的根本立场。[8] 这一人民立场鲜明地体现在相互关联的两个方面:一是促进人的全面发展。教育现代化的核心是人的现代化,亦即人的全面发展;经过长期的探索总结,培养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成为中国教育现代化的根本任务。二是促进全体人民共同富裕。“共同富裕”虽然指向的是经济社会目标,但其着力点仍在于通过发展教育提升人力资本。近年来,随着教育现代化的不断推进,我国劳动年龄人口平均受教育年限快速增长,教育的经济价值和生产功能不断释放,为提高国民收入水平、阻断贫困代际传递作出了重要贡献。


第六,坚持教育的普及化、终身化和对外开放。一是不断提高教育普及化水平。推动教育普及是中国教育现代化的一项基本内容,经过长期不懈的努力,2021年我国学前教育毛入园率88.1%,义务教育阶段巩固率95.4%,高中阶段教育毛入学率91.4%,高等教育毛入学率57.8%,[9] 各级教育的普及程度都已达到或者超过世界中高收入国家平均水平,为推动人力资源开发和教育现代化建设提供有力支撑。二是不断完善终身学习体系。中国教育现代化作为一项未竟的事业,始终关注教育内外部条件的更新,在横向上致力于形成学校、家庭、社会等相互之间的教育合力,在纵向上则着力于满足人民群众在不同生命阶段多样化的学习需求。实践表明,搭建融通不同教育形式的终身学习立交桥,构建“人人皆学、处处能学、时时可学”的学习型社会,为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筑牢了稳固的教育基底。三是不断提升教育国际影响力。教育对外开放是中国教育现代化的题中之义,通过实施“走出去”与“引进来”相结合,我国已成为亚洲最大、世界第三的留学目的地国,世界重要人才中心和创新高地建设持续推进;同时,我国积极参与全球教育治理,为人类生态建设事业、世界减贫事业等贡献了中国智慧。


三、新时代推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教育现代化的战略方向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为我国教育事业发展标定出新的历史方位。新时代我国教育领域的主要矛盾已经转化为人民日益增长的优质教育需要和不平衡不充分的教育发展之间的矛盾。教育主要矛盾的变化对今后一段时期教育改革和发展提出了新要求,也为深入推进教育现代化带来一系列新任务和新挑战。有效应对教育发展不平衡不充分问题,需要全面贯彻高质量发展理念,加快建设高质量教育体系,大力推进高质量教育公平,持续缩小城乡、区域、校际、群体教育差距,更好满足人民群众不断提高的优质教育需求,更好推动人的全面发展和社会的全面进步。


第一,加快建设高质量教育体系。2020年《中共中央关于制定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四个五年规划和二〇三五年远景目标的建议》提出“建设高质量教育体系”的任务要求,为加快推进教育现代化、建设教育强国、办好人民满意的教育明确了工作抓手。建设高质量教育体系旨在解决教育发展的不充分问题,包括教育质量提升中的不充分、满足人民多样化教育需求的不充分以及教育面对未来社会发展转型的关注度不充分等内容。[10] 高质量教育体系建设要求秉持系统观念,有效整合人才培养体系、师资建设体系、教育治理体系等不同层面,在超越传统教育模式的基础上,对教育发展理念和发展方式进行转型升级,从而有效推动基础教育、高等教育、职业教育等各级各类教育的现代化进程。


建设高质量教育体系包括多个方面内容:一是以建成教育强国为目标导向。根据党中央决策部署,教育强国建设兼具提高教育自身现代化水平和服务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双重使命。其中,高水平的普通教育和职业教育是根本,高品质的创造力和竞争力是核心,高素质的教师队伍和人才队伍是保证。二是以推进评价改革为统筹牵引。教育评价事关教育发展方向,深化新时代教育评价改革,要在教育管办评分离和教育“放管服”改革基础之上建立科学有效的教育评价体系,处理好短期利益与长期目标、传统观念与现代理念、单点突破与协同推进等多对关系。三是以深化开放发展为枢纽联动。当前,尽管我国教育总体发展水平已跃居世界中上行列,但在教育质量上仍与发达国家之间存在差距,需要不断追求更高水平的对外开放、更深层次的对内协调、更宽领域的内外联动,以教育高质量发展推动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和全球教育治理。


第二,大力推进高质量教育公平。教育发展不平衡不充分的两个基本表征是质量不高和公平不足。如果说建设高质量教育体系主要应对的是教育发展“不充分”问题,那么推进高质量教育公平则主要回答的是教育发展“不平衡”问题,如区域教育发展中的不平衡、教育层次结构的不平衡、学习教育群体的不平衡等。历史地看,我国教育公平发展先后经历教育兴国和教育强国阶段:前者关注教育普及、教育机会的公平化,旨在满足人民群众基本的“上学”需要,体现的是传统教育公平观;而后者更加突出教育质量、教育过程及结果的公平化,意在契合人民群众的优质教育需求,表现为高质量教育公平。因此,“高质量教育公平”与“高质量教育体系”(简称“双高”战略)可视为应对我国“双不”矛盾(不平衡不充分)的“双轮”驱动战略,并与教育强国建设一道构成推进中国教育现代化的“一体两翼”。


高质量教育公平的核心要义包括四个方面:一是注重内涵,由着眼外延性的资源配置转为注重内涵式的品质提升,让教育公平更有厚度。二是深入微观,由着眼静态的政策目标制定转为侧重动态的学校行动,让教育公平更有力度。三是广及省域,由着眼局部的县域均衡转为着力整体的省域均衡,让教育公平更有广度。四是面向国际,由着眼本土公平问题转为重视公平的国际影响,让教育公平更有高度。可见,立足《中国教育现代化2035》的政策导向和第二个百年奋斗目标,推进高质量教育公平的国家战略要求对初级阶段教育公平的内涵、范围、形态、视野等予以换代升级,以更好更有力地促进教育强国建设、人的全面发展和全体人民共同富裕。


第三,始终站稳教育发展的人民立场。党的二十大报告指出:“坚持以人民为中心发展教育,加快建设高质量教育体系,发展素质教育,促进教育公平。”这为新时代教育改革和发展指明了根本方向、提供了根本遵循。无论是建设高质量教育体系,还是推进高质量教育公平,都必须坚持教育发展的人民立场,始终把人民摆在至高无上的地位,这是中国教育现代化区别于西方教育现代化的关键所在。也正是在这个意义上,能否满足新时代人民群众对美好教育生活的需要、能否有效解决新形势下人民群众急难愁盼的教育问题等“民本式治理”将成为评价教育改革发展成效的重要标准。


展望世界教育现代化的未来趋势,基于我国教育改革发展的历史脉络,“以人民为中心”的中国教育现代化进程可以从相互关联的几个方面来把握:一是以“人的现代化”为核心的教育理念现代化,确立教育现代化的价值导向。二是以“人的全面发展”为宗旨的育人方式现代化,明确教育现代化的实施要求。三是以“办好人民满意的教育”为引领的办学模式现代化,确立教育现代化的制度基础。四是“以人为本”为重点的教育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明确教育现代化的保障机制。[11] 总而言之,立足本土实际和优良传统的中国教育现代化在不断拓展中国教育变革方式与路径的同时,也将为解决人类共同面临的教育问题乃至与其相关的经济社会问题贡献中国方案和中国智慧。


本文系国家社会科学基金教育学重大课题“新时代教育公平的国家战略、推进策略与社会支持研究”(课题批准号:VGA220002)的研究成果


(作者系南京师范大学副校长兼教育科学学院院长,博士生导师)


注释

[1] 罗荣渠. 现代化新论——世界与中国的现代化进程[M]. 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1993:6.

[2] 丁雅诵. 学有所教,从“有学上”到“上好学”[N]. 人民日报,2018-08-09(009).

[3] 国家统计局. 第三次全国人口普查公报[EB/OL]. http://www.stats.gov.cn/tjsj/tjgb/rkpcgb/qgrkpcgb/200204/t20020404_30318.html.

[4] 袁振国. 双优先:教育现代化的中国模式——为改革开放四十周年而作[J].华东师范大学学报(教育科学版)2018(04):1-17+162.

[5] 胡鞍钢,王洪川. 中国式教育现代化与教育强国之路[J/OL]. 新疆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22:1-16.DOI:10.14100/j.cnki.65-1039/g4.20221020.001.

[6] 马峰. 坚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N]. 人民日报,2022-10-19(017).

[7] 马晓强,等. 坚持优先发展教育事业——习近平总书记关于教育的重要论述学习研究之九[J]. 教育研究2022(09):11-21.

[8] 范国睿,范勇. 坚持以人民为中心发展教育:实践探索与经验启示[J]. 人民教育2022(12):23-28.

[9] 教育部. 2021年全国教育事业发展统计公报[EB/OL]. http://www.moe.gov.cn/jyb_sjzl/sjzl_fztjgb/202209/t20220914_660850.html.

[10] 安雪慧. 教育发展的那些不平衡和不充分[N]. 光明日报,2018-01-23(013).

[11] 程天君,陈南. 中国教育现代化的百年书写[J]. 教育研究2020(01):125-135.


文章来源|《人民教育》2022年第22期

文章作者|程天君

责任编辑|李帆

微信编辑|陶玉祥


推荐阅读


安徽铜陵:聚焦教育发展第一资源,打造“铜有强师”教育新名片|基础教育综合改革典型案例⑦

期末居家复习如何事半功倍?这些“锦囊”请转给家长和孩子|干货

上海:整体、持续提升幼儿园保教质量,办好每一所家门口的幼儿园|基础教育综合改革典型案例⑥

人社部发文,中小学教师等实践性强的职称系列不将论文作为职称评审的主要评价指标


(扫码订阅2023年《人民教育》)

感谢您读到这里。明天的推送更加精彩。

不想错过的你,就把人民教育设为星标吧。

第一步:点击顶部蓝色“人民教育”,进入公众号主页;

第二步:点击右上角“···”;

第三步:点击“设为星标”

欢迎分享到朋友圈↓↓↓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