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高金凤委员:探索大中小纵向贯通的拔尖创新人才培养体系

高金凤 人民教育 2023-05-19


民小编说

拔尖创新人才如何实现早期甄别和培养?在培养资优儿童时如何做到不损害教育公平,同时避免恶性竞争?针对这个问题,全国政协委员、江苏省泰州市姜堰区实验小学教育集团校长高金凤提出《关于进一步支持基础教育阶段拔尖创新人才早期培养的提案》,一起来看——

党的二十大报告提出,加快建设教育强国、科技强国、人才强国,坚持为党育人、为国育才,全面提高人才自主培养质量,着力造就拔尖创新人才,聚天下英才而用之。拔尖创新人才培养涉及早期、中期和后期等全流程和全过程,其中拔尖创新人才早期培养,特别是“资优儿童”教育,是着力造就拔尖创新人才的基础工程。当前,我国亟需进一步支持基础教育阶段拔尖创新人才早期培养,探索建立更科学、更稳妥、底部更宽、覆盖面更广的拔尖创新人才培养体系。同时,应考虑到基础教育阶段特别是义务教育阶段,又必须首先保证公民的教育公平,资优儿童甄别与培养不能损害教育公平,不能引发社会、学校、家长的恶性竞争,造成学生学业负担过重、身心健康受损。为此建议:


一是树立“特殊教育需要”的理念。经合组织研究报告的标题中明确提出,“包容”资优学生的政策安排与创新。以此为基点,可以将“资优儿童”纳入“特殊教育”理念之中,这也是“因材施教”之本意,把他们视为“具有特殊需要”的教育对象,设计资优儿童的“特殊教育”政策与措施,让资优儿童平时可以在普通学校中学习生活,同时利用假期或每周一天参与“特需活动”或“丰富课程”学习,这样更便于为社会、学校和家长接受,减少盲目竞争。


二是开展相关立法研究。将建立有效的资优儿童和青年的支持、发展体系纳入国家发展优先事项,在招生、培养、经费保障、组织机构等方面做出明确规定,可以在《教育法》《义务教育法》中增添相关内容;也可以先试点实践,待时机成熟时单独立法,从法律层面保证资优儿童教育计划的连续性和可持续发展性。


三是开发规模化测评体系。在教育部基础教育司下设创新人才教育管理处,在各级教育部门设置相应管理机构,统筹推动省地级城市高校和科研院所创建资优儿童和拔尖人才研究机构,开发能开展大规模测试的测评体系,为每一位资优儿童提供被鉴别的机会,并提供适合的教育。


四是探索贯通培养机制。鼓励省市探索大学、高中、初中和小学纵向贯通的拔尖创新人才培养体系。一方面,建立稳定的一线教师和专家学者组成的团队,协同聚力发现资优儿童,特别研究和关注学生智慧潜能的发展。从小学起,依托高校、科研院所和高中课程(项目)基地和资源,开设“优学社团”,考察学生解决实际生活场景中真实问题的能力、灵活运用跨学科知识的能力,探索教育链贯通路径。另一方面,支持并促进高校、院所专家学者领衔组建大学、高中、初中、小学贯通的课程研发机构,探索课程链贯通路径。以“立德树人”为根本遵循,对不同年龄段资优学生有针对性规划,探索建立关注资优儿童的贯通进阶课程,将大中小学课程思政与资优学生的甄别与培养结合,分阶段培养学生的爱国认知、爱国情感和爱国行为,涵育资优学生的家国情怀和报国之志。


五是扩大人才选择自主权。在中考、高考中给予学校更多拔尖人才选材的自主权,让真正有创新精神、创新潜能的人才进入创新人才教育体系。比如可以扩大高校在“强基计划” 中的自主权,适当放宽入围“强基计划”的门槛,将国家学科决赛三等奖以上者,列入“强基计划”的招生范围。在放宽招生入围的基础上,由高校组织第二轮考试,进一步考察学生的学科能力和研究潜质。普通高中招生,也可设立人文类和科创类特长生招生计划,不受限中考成绩,打开招生录取的绿色通道。创新人才培养,要注重过程的动态性,制定灵活的补充和退出机制,防止出现“伤仲永”的现象。

(作者系全国政协委员、江苏省泰州市姜堰区实验小学教育集团校长)


文章作者|高金凤

微信编辑|陶玉祥


推荐阅读

午休“趴睡”变“躺睡”、将心理治疗纳入医保……代表委员聚焦青少年身心健康建言献策
减轻中小学教师工作负担、关注青少年心理健康……这些两会教育建议与您相关!
政府工作报告回顾五年来主要工作时指出,促进教育公平和质量提升
ChatGPT预示复合教育者即将到来,教师要善于挖掘和转化人机对话的育人价值|观点

欢迎订阅

①扫码订阅2023年《人民教育》杂志


②关注“人民教育”微信公众号并设置星标,第一时间获取精彩内容

欢迎分享到朋友圈↓↓↓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