乡村班主任如何找准角色定位?|关注
民小编说
城镇化的社会发展和乡村教师的文化适应都影响着乡村学校的班级管理。面对城镇文化和乡村文化对话、学生已有文化经验与未来文化体验对话的文化境遇,乡村班主任如何在班级管理、家校沟通中找准角色定位?一起来看这篇文章——
2020年教育部等六部门出台的《关于加强新时代乡村教师队伍建设的意见》中指出要“重视乡村学校班主任队伍建设,加大推选表彰优秀班主任力度”。乡村班主任作为学生在乡村学校的第一责任人,在学生的生命中扮演着重要角色。
一、乡村学校班级管理过程中的文化表征
1. 社会发展带来文化流动
城镇化进程中,产生了城乡之间从物质到价值观念再到人员的流动,使得人们的社会工作和生活方式发生了变革,也影响着乡村学校的班级管理。首先,大部分农村家庭处于父母在城市工作、孩子在乡村学校学习的境状,从而出现流动家庭,给乡村学校家校沟通带来挑战。其次,在流动家庭的模式下,学生不仅会在乡村生活中获得乡村文化,还会在空间流动中获得城镇文化。最后,人口流动使得一部分乡村学生成为留守儿童,他们同时接受乡村文化的直接影响和城镇文化的间接影响。因此,在乡村学校班级管理工作中存在城乡教育资源的选择性与城乡文化影响多样性的现象。此外,乡村教师多把乡村作为工作区域,而选择在城区购房居住。这种生活空间与工作空间的流动,促使乡村教师带给学生的外来文化更为频繁。同时,乡村教师生活空间和工作空间的流动性还会使得教师产生对城市班级管理方式的偏好,从而忽略了对其在乡村学校班级管理的适用性进行思考辨析。
2. 乡村教师职业过程中进行文化适应
目前,特岗计划、公费师范生以及“优师计划”等为乡村学校输送了大量师资。乡村教师在融入乡村学校工作的过程中相应就会存在自身文化与当地文化相适应的过程。首先是教师自身文化与乡村文化的适应。随着城镇化进程的加快,教师对乡村文化的认同感弱化,但又由于国家政策的引领以及地方教育政策的支持,越来越多的大学生愿意投身于乡村教育事业,那么教师就需要在适应乡村文化的过程中将自己作为乡村文化的“当事人”,提升对乡村文化的认同,进而培植自身的乡土情怀。其次是教师自身文化与学校文化的适应。乡村学校文化是在乡村文化的土壤中形成的,因此教师对乡村文化的适应程度也会影响自身对学校文化的适应性。教师在适应乡村学校文化的过程中应该加深对学生乡土化成长的内涵理解。最后是教师自身文化与班级文化的适应。乡村学校的班级文化中,学生群体文化特色更加鲜明:学生大多来自于同一个村落,文化背景具有高度的同质性。这种学生文化的同质性会使得乡村学校班级管理面临各式各样的群体性问题,进而对乡村学校班级管理提出更高的要求。
二、乡村班主任的文化境遇
乡村班主任作为乡村学校中联结家庭、学校、社会三重主体的重要纽带,其班级管理工作的属性也在一定程度上深化为几种不同文化之间沟通、联结、融合的纽带。乡村班主任当前所面临的境遇,是基于工业文明的城镇文化和基于农耕文明的乡村文化的对话,是从城镇化走向城乡一体化进程中学生已有文化经验与未来文化体验的对话。
1. 班级管理及班级文化构筑的趋城市性
在社会流动过程中,乡村班主任的文化价值取向容易“被城镇化”。这里我们需要思考几个问题。第一,城镇的教育教学模式就是最理想的吗?笔者曾经到过全校仅有36名学生的村小,每个班级只有八九个学生,但教室内的座位仍然是按照秧田式摆放,当问及校长时,校长并未觉得有什么不妥,并认为城市学校里的秧田式就是先进的模式。而实际上,在乡村小规模学校中,可以选择秧田式之外的马蹄形、圆形等多种座椅摆放方式。第二,城市的学生更聪明吗?在城乡文化流动中,乡村学校会有一种“自卑感”。笔者在调研中发现,乡村教师常常将教学质量问题归结于学生的基础,经常挂在嘴边的一句话就是“我们乡村的学生基础不好”,比如初中的教师会认为小学的基础没打好,小学一、二年级的教师会认为乡村的学生没有上过幼儿园,所以基础不好。然而事实是,城里的教师往往也有类似的埋怨。第三,城市的标准就是最正确的吗?城镇化进程中,学校容易被城市价值所裹挟。无论学生的评价还是教师的评价,都往往被城市的标准所定义。
2. 两种教育文化的联结困境
乡村班主任作为乡村学校文化的主体,以及乡村文化和城镇文化的双重代表,是城乡文化融合、冲突的首要切口,也面临着成长与成才、顺其自然与追求效率等不同取向的冲突。如在价值取向上,乡村家长更注重淳朴的民风、生活的习惯和规矩的养成。在上学的目的、上学的价值层面,教师和家长存在文化经验的差异,需要进一步沟通和交流。如在海岛家访辍学的学生,教师说“不上学只能卖鱼”,但是家长并不认可,在家长的生活经验中,会卖鱼、捕鱼、开船、懂得当船长就是海岛村落男孩非常可取的成长之路。乡村家长认为上学就是孩子社会化的重要过程,而乡村班主任的教育视野中,“上学”还包含着知识传播、文化传递、技能训练等多重价值。因此,乡村班主任首先面临着怎样处理城乡文化对话及其给家庭教育和学校教育带来的冲击问题。
3. 乡村学生群体行为的聚集效应
由于乡村生活的文化同质性,学生群体容易出现大规模、集中性的群体行为问题,给乡村班主任的班级管理带来诸多挑战。首先,学生个体文化判断被群体文化影响。相较于城镇家庭之间的相对独立,乡村社会人与人的关系更为密切。缺乏辨别力和判断力的学生往往容易被群体性的文化趋向所裹挟。其次,学生对新奇文化体验的追求。在乡村社区与城镇社会文化互动的过程中,信息的过密化和传播媒介的大众化,为学生寻求新奇文化体验提供了便捷的入口。但与此同时,不加以控制和引导的信息摄入,会一定程度上导致学生的价值观念产生偏颇。最后,学生已有文化经验与未来文化预期的冲突。在城乡文化交互融合的过程中,学生当前的文化体验与未来的文化预期会出现一定程度的跳跃。乡村班主任扮演着引导学生以当前文化经验与未来文化体验联结的重要角色。乡村学生未来的文化归属将走向何处,是乡村班主任德育工作必须思考的问题。
三、乡村班主任的角色定位
在城乡文化、家校文化、学校当前经验和未来生活展望中,乡村班主任要守正、执中、固本,在班级管理、家校沟通中找准角色定位,更好地处理班级管理问题,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
1. 守正:时代育人使命的坚守者
在乡村的变迁中,乡村班主任如何面对自己的育人初心?在社会的变迁中,师生都面临着文化的差异与文化的融合。因而,守住育人使命是在多元价值融合中的根本所在。
第一,面向人的发展。无论乡村教育还是城镇教育,其最终的落脚点都是人的发展。无论何种现代化,其最终指向都是人的现代化。无论面临怎样的文化差异和价值冲突,人始终是教育的核心所在。因此,坚守育人初心是班主任班级管理和德育工作的立足所在。
第二,面向人的未来。乡村班主任的文化境遇伴随着时代变迁逐渐生成。学生处于动态发展的过程中,班级管理的系列问题也具有时代性。因此,基于变革的时代背景,适应时代变革的节奏,把握时代变革的先声,培养具有时代感的人,让学生更好地走向未来,是乡村班主任的永恒使命。
第三,面向人的现代化。城乡文化的差异、涵化、融合,其最终走向是现代化背景下的城乡一体化。乡村班主任在当前纠结、彷徨的文化境遇中,将自身育人工作与国家命运、人类命运紧密结合,弥合班主任工作中的矛盾,以更加长久、高远的目标引领自身的专业化教育和班级管理。
总而言之,乡村班主任的工作意义非凡,在学生的学习生活中班主任扮演着至关重要的角色。坚守育人初心和使命,是班主任工作航向的重要引领。
2. 执中:家校教育的联结者
乡村班主任既要以“文化人”的角色引领家庭教育,同时又要以“本土人”的角色融入乡村生活。
第一,乡村班主任是沟通乡村家庭和学校的中介。乡村班主任作为跨域城乡文化的主体,既有“本土人”的工作便利,又有“教育人”的观念引领。发挥班主任的中介作用,是实现家庭、学校、社会协同育人功能的关键切入口和重要保障。因此,乡村班主任需要把握家校合作的契机,探寻“家—校—社”合作的方法,发挥好自身的纽带和桥梁作用。
第二,乡村班主任是乡村家庭教育的导引者。乡村班主任扮演着引导家长教育观念的重要角色。在乡村文化体验中,家长的教育期待既存在片面的升学焦虑,也有田园式生活的随意,还有受经济社会因素影响的短视化心态。在具体的教育方式上,存在着较为传统的教育方式。班主任应自觉站在学生个体成长的价值与国家民族未来的高度,指导家长形成正确的教育观,使家长对孩子的生命意义与尊严、对孩子所肩负的责任与义务有深刻的认识,从而建立起科学、正确的教育动机和态度。
3. 固本:学生身心发展的守护人
班主任工作内容下的“思想道德建设”职责,规定了班主任除“教书”之外,还在学校中扮演着关键的“育人”角色。在多元文化和过密信息冲击的时代背景下,乡村班主任是学生身心发展的重要守护者。
首先,以精神文化涵养学生心理健康。孟子提出“以志率气”,意在把人的精神修养归结为“养浩然之气”,以匡正道德。乡村班主任的德育工作,是在学生中树立良好精神面貌的工作;班主任的班级管理工作,是在班级中树立良好风气的工作。因此,乡村班主任应立足于我国的文化传统,帮助学生分辨善恶,基于“正念”引导学生,守护学生在多元文化与信息冲击中的正向发展。
其次,以长远目光守望学生全面发展。当前,乡村中小学生成长所处的内外环境已经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城乡二元文化的影响下,学生需求的多元化、学生问题的多样化都对班主任工作提出挑战。乡村教师应主动适应育人环境的变化,更加包容地面向学生发展。以丰富多样的工作方式,理解、认识乡村青少年的发展特点,保障乡村青少年的发展权益,为学生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创造条件、提供支持。
本文系国家社会科学基金“十四五”规划 2022年度教育学一般课题“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少年儿童组织发展百年成就与经验研究”(课题批准号 BEA220044)的研究成果
文章来源|《人民教育》2023年第10期,原标题为《乡村班主任的文化境遇与角色定位》文章作者|叶蓓蓓、姜秀影责任编辑|宋佳欣微信编辑|陶玉祥
推荐阅读
欢迎订阅
①扫码订阅2023年《人民教育》杂志
②关注“人民教育”微信公众号并设置星标,第一时间获取精彩内容
欢迎分享到朋友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