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老师,您如何引导孩子们传承、实践科学家精神?| 每周一问

民小编 人民教育 2023-08-28

“每周一问”第272期


“每周一问”是人民教育微信公众号的编读互动栏目,意在与教师和家长共同交流教育经验、教学技巧心得,讨论教育热点话题,实现共同成长。


每期话题展示结束后,下期主题将在文末提出,欢迎积极留言讨论。每期幸运微友将获赠最新《人民教育》杂志哦! 


近日,中国科协、教育部印发了《“科学家(精神)进校园行动”实施方案》,共同实施科学家(精神)进校园行动。创新求实、爱国奉献的科学家精神,为新时代的人才培育凝聚了磅礴的力量。老师,对于引导孩子传承、实践科学家精神,您有哪些建议?


上周的【每周一问】中,许多老师都分享了如何引导孩子传承、实践科学家精神的建议,快来看看吧~



每周一问


老师,您如何引导孩子们传承、实践科学家精神?



@江苏省昆山市花桥中学 周春红:传承科学家精神“三妙招”


保护学生的好奇心。学生是否有创新精神,首先源自于学生是否对某一方面具有好奇心,想要去探索。因此,教师首先应该激发学生的好奇心和求知欲,多用小组讨论、探究的方式引导学生去探索知识。


创造良好的课堂氛围。科学家精神代表的是创新求实,要求学生有敢于创新,敢于质疑的精神,因此教师应该创造良好的课堂氛围,使得学生敢于犯错和发表自己的观点。


布置灵活的家庭作业。教师需要通过灵活多样的家庭作业,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比如,学完一篇英语课文,不是单单布置背课文和单词,而是让学生用思维导图的方式从更深层次理解课文内容,培养学生的创造性思维。



@江苏省常州市凤凰新城实验小学 张丽东:在创新中传承科学家精神


建场景,造氛围。建造科学长廊、少年科学院等校园场地,营造科学场景,为少先队员们了解科学家精神和故事、开展科创活动提供场所保障,为学校、班级落实科学家精神创造有利条件。

办活动,助成长。结合班队课、国旗下讲话等活动,积极开展科普活动(如知识竞赛等),努力提升学生科学素养,将弘扬科学家精神内化于心外化于行,为新时代学子心怀科学梦想,树立创新志向做出努力。

整资源,融力量。借助家、校、社三方资源,“走”出去(如科创企业、科技馆等)、“引”进来(如科创企业研究员、院士进校园等)相结合,在丰富学校课程的同时,拓展学生视野,努力帮助少先队员们进一步学习科学家精神的重要意义,增强为民族伟大复兴而努力奋斗的历史使命感,努力成为国家的栋梁之材。



@广东省佛山市顺德区伦教翁祐实验学校  覃渝:向优秀的人靠近,与科学家偕行


胸怀祖国,筑牢爱国之情。科学无国界,科学家有祖国。充分利用每周一的升旗仪式,每周的主题班队会,不断强化学生对国家的认同感,永葆深远而持久的爱国力量。

心系他人,善做奉献之举。科学家们都具有“吃苦耐劳,不畏艰险”的精神,把人民幸福当作奋斗的目标。可以从生活小事出发,如向雷锋学习活动、志愿者服务活动中,将做好事、做实事持续常态化,努力成为投身祖国贡献的新时代好少年。

眼观个体,锻造创新之智。科学离不开创新,它是推动一个国家、民族发展的动力。保护好学生的好奇心,在生活中鼓励多问为什么,将无处不在的问题用科学思维进行探索验证。通过积极参与各类科创活动提升能力;通过阅读科学书籍,逐渐养成学生的“科学思维脑”。



@新疆克拉玛依市第一小学 李爽:在孩子心中种下一粒“科学家”的种子


充分利用好课堂资源,激发学生科学学习的兴趣。课堂上让学生亲自参与科学的探究过程。做到手、眼、口、脑并用,在具体的动手实践中,促进学生思维的发展,了解科学探究的形成过程。让学生学得有滋味,对科学产生浓厚兴趣。


养成动脑并动手实践的习惯。在平时的教育教学中,尽可能地让学生参与实验、探究学习,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的习惯。在发现问题——寻找答案——解决问题的过程中,体验成功的喜悦,激发探索的兴趣,培养钻研的精神。



@陕西省宝鸡高新第一初级中学 秦超:以三个“可视化”传承科学家精神


精神“可视化”。由于时代背景的不同,许多学生对于科学家精神的内涵并不了解。为此,老师需要将科学家精神“可视化”,例如,与学生一起观看钱学森当年是在怎样艰难的情况下返回祖国怀抱,全身心投入到祖国的国防事业之中。学生可以由此理解什么是科学家不计较个人得失的家国情怀。

作用“可视化”。科学家精神是推动国家发展的动力,老师要向学生全方位展示科学家精神的作用。例如,5G通信技术、3D打印技术、深海探测技术、量子信息技术等对国家综合实力提升的作用。新时代的中学生要不断学习科学家们舍弃小家,为国家发展潜心研究的伟大精神。

前景“可视化”。在发挥科学作用的过程中,科学家们为国家的发展描绘出了伟大的蓝图,通过对科学前景的了解,可以进一步增强学生传承科学家精神的信心。例如,老师与学生参观航天科研基地,通过虚拟仿真技术将中国登月计划立体化呈现出来,体现科技的力量,增强学生的民族自豪感。



@浙江省玉环市龙溪小学 朱丽君:阅读分享,传承科学家精神


阅读活动,了解科学家故事。对于小学生来说,科学家似乎是一个遥远的存在。可以通过班会课、午休等时间组织学生观看科学家视频,也可以给班级图书角添置科学家故事书或绘本,并且每周有固定的时间组织阅读,提高对科学家故事的阅读兴趣,增进对科学家的了解。


故事分享,感受科学家精神。科学家的前期工作可能是在无人知情、无人理解的情况下进行的,所以他们大多是默默地无私奉献。可以让孩子们在自己阅读科学家故事的基础上,自己选择并讲述某一个科学家的故事,分享自己的选择理由以及从故事中得到的感悟与体会,来感受科学家精神。



@河南省息县第一小学 王俊卿:科学家精神需要多渠道传承与实践


利用科学课堂。科学课堂是传承和实践科学家“创新求实、爱国奉献”精神的主阵地。教师可以引导学生阅读相关资料,讲科学家小故事,并通过提问、讨论和交流的多种形式,让学生感悟科学家的坚强毅力和创新精神。


利用科学阅读。科学精神和思维还需要课下阅读与实践。科学教师可以引导孩子进行科学拓展阅读,给学生推荐相应的科普书籍,并定期引导学生进行阅读汇报与交流,拓展学生的视野,丰富科学知识,感受科学历史,同也能让学生在科学阅读中感悟科学家精神。


利用科技制作。科技制作是学生学习科学的重要方法和载体。通过制作活动,能够让学生把科学知识应用其中,了解和掌握学具或产品的功能,让学生在探究实践的过程中,掌握科学知识,理解工具的原理,感受到科学发现和发明的重要作用。同时也能引领学生像科学家一样思考与实践,树立正确科学观,形成科学思维。


利用科学公开课。公益性的科普教育活动也可以传承、实践科学家精神。学生暑期通过观看“科学公开课”栏目,在假期中坚持对科学知识的学习、讨论和交流,不仅能满足学生暑假学习科学的需要,丰富科学知识,拓展视野,还能够激发学生学习科学的兴趣,进而丰富学生的科学素养。



@辽宁省大连市高新区王府外国语学校 刘宝岩:学会思考方法、懂得批判质疑、勇于开拓创新


建立科学思维。传承科学家精神,要从建立思维做起。随着新课标的全面落实,核心素养和知识的联系也更加紧密。在教学中最重要的是让学生完整地理解从事实基础到规律建立的逻辑链,加深对于知识的理解,充分体会知识的应用价值,同时也为质疑和探索打下坚实的基础。


学会合理质疑。要让学生具备质疑的精神,更要有释疑的能力。鼓励学生从结果的准确性、逻辑的严谨性等角度对所学知识进行质疑,让学生逐渐了解进行信息判断的必要性,不盲目迷信权威,训练学生的思辨能力。


重走探索过程。在探索精神的培养上,除了阅读具有科学家精神的相关材料,多关注科技动态和讲座,还需要让学生通过亲身实践加深理解。可以通过魔术、实验设计、调查探究等形式,锻炼学生对于信息收集、整理和分析评估的能力,这是对科学家日常工作内容的模拟实践,让学生能体会到科学发现的艰辛和喜悦。



@浙江省绍兴市柯桥区实验小学 高红波科学家精神看得见、摸得着


为学生讲好科学家故事。年龄小的学生对科学家精神的认识可能不够深刻,我们可以把抽象符号转化为生动的科学家故事,引导学生走近科学家,了解科学家精神,增强对科学的好奇心,培养崇尚科学、热爱科学的价值观。推荐学生观看科学家精神系列微电影,或阅读《中国力量•讲给孩子的科技传奇》等书,让“爱国”“奉献”“责任”这些词不再抽象,而是成为具体形象,并且能够成为自己学习路上的追逐方向。


在课堂上践行科学家精神。践行科学家精神的阵地可以在课堂上,科学家精神需要学生具备大胆质疑、勇于创新的态度,老师要利用多种方式调动学生主动意识,激发他们的创新精神和思辨精神,鼓励学生围绕知识多角度提出疑惑、大胆抛出个人观点,不畏挫折、勇于试错,带着强烈的好奇心,认真求证,理性质疑,严谨认真地完成作业。



@甘肃省庆阳市东方红小学  边静:培养学生科学精神的三个小妙招  


激发好奇心,催生探究热情。孩子的天性是好奇的,好奇心能催生学生投身于积极的探究之中。因此,在平时的教学中,教师要充分激发学生的好奇心,尽最大可能地让学生参与实验、动手动脑实践,养成自主探究的习惯。在探究中发现问题,在分析问题中养成思辨能力,在解决问题中培养创新思维和应用意识。  

丰富教学活动,发扬创新精神。教师要创新教学策略,开展丰富多样的探究活动,让学生在实践活动中发展思维,提高创新能力。课堂中要善于培养学生的质疑、思辨能力,鼓励学生敢于质疑、敢于发表不同的见解,在师生、生生互动中解决实际问题,从而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  

利用课程资源,树立榜样意识。借助现代信息技术,为学生讲述华罗庚、袁隆平、邓稼先等科学家的故事和优秀事迹,在学生心中树立起坚实的榜样,激起学生对榜样的仰慕之情。观看中国精神、中国力量、神舟飞船等视频,点燃学生探究科学的欲望,从小在学生的心中埋下科学家的种子。  



@江苏省苏州市太仓市沙溪第一中学 陈玲:三步走,让科学家精神薪火相传


了解科学家故事。可以从科学家们的一个个精彩的故事入手,通过讲故事的方式激发孩子们的了解兴趣,用故事感染孩子们。随后在故事中对孩子们渗入科学家精神的引导和教育,从具体到抽象,给孩子们印下深深的心理痕迹,为实践活动做好准备。


实践科学家活动。科学活动能够最大限度地让孩子们切身体会到科学家们的辛苦与不易,感受到科学家精神。科学实践活动也能更好地激发孩子探究兴趣,引导孩子更快更好地学习科学知识。


传承科学家精神。科学家精神需要学校、家庭和社区的共同引导传承,如果家中或社区中有这样的榜样力量,能帮助孩子们更加近距离地体会科学家精神的内涵。老师们也可以邀请榜样来校与孩子们互动沟通,最大限度地开发用好家庭和社区资源,在学校中也形成一种榜样的传承氛围。



每周幸运微友


本期的【每周一问】,有三名留言微友获得我们赠送的最新一期《人民教育》杂志,分别是@张丽东、@覃渝、@王俊卿恭喜这三位老师,杂志会在近期寄出,请以上老师注意查收!也请这几位老师将详细邮寄地址与邮政编码在留言告知,感谢!(温馨提示:邮寄地址为学校的老师请留下学校所在街道、门牌号等具体信息,不要只留学校名称。)


欢迎大家积极参与我们的话题讨论,下一次幸运微友可能就是您哦!(留言主要讨论文末下一期的问题,标题醒目语言精练更佳,请留下您的工作单位和姓名,以便小编与您联系噢!)


本周,我们邀请甘肃省古浪县第五中学的李兴武老师给大家带来分享:

(甘肃省古浪县第五中学 李兴武)


恰当引导敢探索,识得科学“真面目”

“糟粕所传非粹美,丹青难写是精神。”在科学技术为第一生产力的今天,科学家精神成为了中国精神的重要组成部分。学校要创新教育方式,着力引导学生了解科学家精神,增强科学探索的好奇心,崇尚科学、热爱科学,创新求实、爱国奉献,传承并实践科学家精神,为新时代的人才培育凝聚磅礴力量。


利用社会资源,宣传科学精神


最近,根据《“科学家(精神)进校园行动”实施方案》,各地邀请院士专家走进校园开展科学家精神宣讲活动,院士专家们形象的描绘、深入浅出的宣讲,激起了青少年热爱科学的兴趣。学校可以借助各种社会资源,引导学生学习科学家精神,培养学生热爱科学、崇尚科学的观念。根据地方资源情况,引领学生参观科技馆、博物馆、图书馆等,通过讲解员对科学家故事的详细讲述,了解科学精神;走进医院、社区、工厂、农田等各种场所,让各行各业的人员讲述本行业科学家故事,让学生了解事迹、目睹实际操作,感受科学的力量;观看科学家影片,借助视频里科学家榜样的“现身说法”,积极宣传科学家精神。通过讲好科学家故事,让学生找到科学家“偶像”,激发学习的力量。


学科教育渗透,敢于探索真知


物理课上牙签挑起水桶的实验,想来不可思议的一件事,却在同学们的亲手操作下变成了现实;语文课上,一篇《喜看稻菽千重浪》的文章,让学生们了解了袁隆平院士的更多知识,知道了经过科学研究,水稻可以增产,进而解决温饱问题;阅读一篇篇人物传记,同学们懂得了有志者事竟成的道理,也会暗下决心探索真知;地理课上,老师的讲解让同学们懂得了我们生活的地球仅仅是浩瀚宇宙的一部分,还有更多奥妙需要探索。老师要在学科教学中不断渗透,引导学生加强科学图书的阅读,培育学生敢于探索未知、追求真理的精神,在他们的心里种下科学探索的种子。


打造科学社团,培养创新能力


只靠宣讲、口述,而没有实践的探索,科学家精神的传承只能停留在表面,难以取得实际的成效。学校教育要根据校情,为学生提供切实的实践创新机会,比如成立航模、电子、气象等各种科普社团,动员有兴趣的同学积极加入。制定社团规程,利用课余时间,让学生在老师的指导下亲自实践,并不断探索。有时还可以提出一些需要回答的问题,让同学们以创新的思路解决。实践是培养科学家精神的重要途径,同学们在实践中内化学科知识,养成探索习惯,提高创新能力,同时体会到获得感、自豪感,真正形成崇尚科学、热爱科学的精神。


融入成长目标,坚定理想信念


科学家精神不是独立的,是蕴含在中国精神中的一部分。同样,学生对科学家精神的传承、实践,更要蕴含在对学生的日常教育中,蕴含在学生的成长过程中。老师要加强学生目标教育、生涯规划,引导学生树立高远志向。“志向和热爱是伟大行为的双翼”,在高远志向的引领下,学生能够心无旁骛,汇集奋斗力量,向着未来进发。学校也要把对学生科学家精神的培养融入到学校的发展目标中,利用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革命精神教育、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教育,利用时代楷模、感动中国人物等事迹,利用丰富的校园文化,将科学教育和人文教育交汇融合,感召学生坚定理想信念,勇做科学精神的传承者、传播者、实践者,为祖国、为人民奉献力量。


高山需要攀登,科学需要探索。教育不只是传递书本的知识,更要让学生领略到科学的美好,让学生在传承实践科学家精神中找准方向、实现价值。

感谢李兴武老师和参与此次话题的所有老师!期待更多的老师参与到我们【每周一问】的回答中,贡献您的育人智慧,小编在后台等着您哦!


【每周一问】等您来答!下面我们进入下期的话题:


近日,第31届世界大学生运动会在四川成都开幕,各项体育项目场地上都奔涌着热情与活力。国家“十四五”规划和2035年远景目标纲要明确指出,要全面推进健康中国建设。青少年健康成长关系祖国和民族未来,培养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学生,需要做到课本教育与体育运动之间的平衡。

老师,对于帮助孩子爱上运动、养成强健体魄,您有哪些建议?


每周一问


老师,您如何帮助孩子爱上运动,培育强健体魄?


参与每周一问,请在文后直接留言,长篇分享、图片视频也可发送至rmjywx@126.com邮箱,注明期数即可


亦可留言「推荐问题+你想推荐给我们的问题」(如果您推荐的问题被采用,我们将为您寄出一本《人民教育》杂志)


微信编辑|陶玉祥、实习编辑 贾舒婷

推荐阅读

让孩子在具有松弛感的家庭里慢慢成长 | 荐读
青少年心理健康问题引发广泛关注,学校、家庭、社会分别可以做些什么?| 关注
暑期如何防溺水?来看各地的有效经验|天天讲安全 · 严防溺水②
成长中专注力不可或缺,如何培养孩子专注的品格?| 观点

欢迎订阅

①扫码订阅2023年《人民教育》杂志


②关注“人民教育”微信公众号并设置星标,第一时间获取精彩内容

欢迎分享到朋友圈↓↓↓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