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勿用昨天的眼光看待今天的孩子,读懂心、同成长方能创造明天 | 我爱写随笔

滕敏 人民教育 2024-04-05


民小编说

信息化时代的今天,孩子们的成长环境发生了很大的变化,他们获取知识的渠道变多了,视野更开阔了,想法更多了,对情感共鸣的需求也更加强烈了。作为父母和老师,如何跟随今天的孩子一同成长呢?在这位老师的班上,一位学生居然主动想要“请家长”,引发了她的思考,一起来看——

“老师,您这周有时间吗?我想请我爸爸妈妈来学校一趟。”


我非常惊讶:“你为什么想让老师见家长呀?”


他说:“我觉得他们不理解我的想法,想让他们跟您聊聊。”


以前,“老师见家长”是什么样的情况下发生的?孩子犯错了,行为出状况了,学习退步了。而“老师见家长”在孩子的眼里是什么?是告状,是批评,是丢人。背负着如此沉重的“家校会面”,让家长和孩子都避之不及,家长怕来,孩子怕见。


在什么时候,“见家长”的神秘面纱被揭开了,你看,你看,月亮的脸悄悄在改变。而这变化的背后,是什么呢?是孩子希望被听到的需求,是孩子更想要的情感的共鸣与陪伴,是孩子对教育者能够一同成长的盼望。


孩子的视野“今非昔比”

父母要与孩子共同成长


随着社会的发展,教育的重要性越发凸显,父母在孩子身上教育的投入是“史无前例”的。


以阅读为例。现在很多家庭里,父母都知道读书的重要性,也会毫无吝啬地在孩子的阅读上花钱。再加上电子化设备的普及,孩子获取知识和信息变得越来越便捷,阅读的范围越来越广。所以我们不得不承认一个事实,现在孩子的视野相较于父母成长的时代,已经发生了巨大的变化。


孩子在阅读中,或者是通过同伴的阅读分享,多方位汲取知识,他们知道的越来越多,知道越多的同时,也会加速他们想知道更多的行动,进而自发自由地去探索和了解。


由此,父母知道的,孩子也可能知道,孩子知道的,父母不一定了解,所以父母的“权威”在失效的同时,孩子对做父母的要求也变得越来越高。


孩子的阅读量、所见所闻、周围的环境等,都在加速孩子自我意识的快速提升。他们需要的不再只是父母告诉他“是什么”,更需要父母能够在众多的“知道”中给予令他们信服的引导。


在成长中,父母的身份发生了变化,有时是老师、有时是朋友、有时是导师,而无论是哪一种身份的呈现,父母必须和孩子同成长的需求越来越凸显。若只是期待通过“父母”这个身份的权威来要求和管教孩子的话,这样的家庭很大程度上会出现亲子关系紧张的状况。


所以,面对让自己束手无策的孩子时,父母若总是停留在怀恋孩子小时候的时光,说“还是小时候听话”“越长大越不懂事”之类的话,这是无用的。


父母应该静下来,问自己三个问题:孩子在变,我自己变了没有?我要求孩子做好自己,我是否也在要求自己做好自己?我多久没有和孩子一起恋恋不舍地聊一个共同话题了?


这三个问题的答案如果是否定的,那说明你该学习了,学习如何和孩子相处,如何读懂孩子,如何帮助孩子。要知道,没有人天生会做父母,但总有父母教育出优秀的孩子。


让知识更有力量的是情感

老师要当好“灵魂工程师”


近年来,在互联网、人工智能等技术的普及应用下,学生的学习渠道和方式发生了变化,学习不是只能在学校发生,知识不是只有教师来传授,教师的角色发生了很大的变化。成长的支持者,学习的伙伴,心灵的导师,学业的分析师……每一个身份背后,都需要教师不断地学习和转换。


《论语》中记载了一则“闻斯行诸”的故事。有一天,子路问孔子:“先生所教的仁义之道,真是令人向往啊!这些道理应该马上去实行吗?”孔子说:“你要多请教父亲和兄长,然后再行动。”过了一会儿,冉有也来问同样的问题,孔子却说:“你应该尽快付诸行动。”旁人十分不解,问其原故。孔子说:“冉有个性谦退,所以要激励他勇于实践;子路武勇过人,所以要多加斟酌。”故事告诉我们,教师要有读懂学生的能力,方能彰显教师的价值。


如今,知识和技能的输入可以说非常便捷,而学生精神的提升和人格的完善更加需要教育的引领和指导。让知识更有力量的是品格和情感,所以教师肩负着学生成长品格工程师的角色。人工智能或许可以替代教师做一些工作,但它无法代替教师与学生进行心灵的沟通和情感的交流。而这,往往是学生成长路上更为需要的。


苏霍姆林斯基认为:“利用人们关系中丰富多彩的生活环境,有意识地创造培养情感素养的环境,这是最细腻的教育艺术领域,是教师素养的本质。”教师不一定是无所不知的知识权威,但一定是充满爱心的引导者和陪伴者,一定是家校合育的支持者和指导者,一定是学生精神成长和情感发展的引领者。助力学生成长的路上,也同样是教师不断成长和自我提升的过程,教师不止步的成长,才能成就学生更好的成长。


知识,只有与生活、与生命产生深刻的共鸣,才能够成为学习者自己的东西。善于引导孩子经历这个学习过程本身就是一种情感、意志的训练。而这个训练的过程需要孩子、家长和教师三方来共同参与完成。


用昨日之眼光,教育今天的孩子,将使他们失去明天。而明天的美好在于今天的你是否在学习的路上……

(作者单位系湖北省武汉经济技术开发区官士墩中学)
文章作者|滕敏微信编辑|陶玉祥

推荐阅读

坚持义务教育优质均衡发展的“中国道路” | 卷首
随着年级升高,孩子慢慢跟不上了是怎么回事?没能跟上学习本身的变化 | 观点
张小平等:为建设中华民族现代文明贡献教育力量|关注
读新刊 | 深入推进义务教育优质均衡发展、教育家精神核心要义、引导未成年人运用网络学习……第22期杂志来了

欢迎订阅

①扫码订阅2023年《人民教育》杂志


②关注“人民教育”微信公众号并设置星标,第一时间获取精彩内容

欢迎分享到朋友圈↓↓↓

继续滑动看下一个
向上滑动看下一个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