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近八成未成年人通过短视频获取轻知识,视频时代如何引导学生运用网络学习 | 关注

孙宏艳 人民教育 2024-04-05


民小编说

短视频不仅是未成年人喜欢的休闲方式,也是未成年人获取轻知识的重要途径。对全国近7000名未成年人的调查发现,近八成未成年人通过短视频获取轻知识,具体包括人文类知识、日常生活类知识等内容,普通成年人、同龄学霸、大学生等草根型知识主播更受未成年人喜欢。对此能给予我们关于未成年人健康使用短视频哪些思考?一起来看这篇文章——

自然科学、历史地理、艺术美育、体育健康……各类知识在短视频平台汇聚,短视频已经成为专业科普和大众学习的新工具。第52次《中国互联网络发展状况统计报告》显示,截至2023年6月,我国短视频用户规模为10.26亿,其中青少年已成为短视频使用的重要用户群体。2024年1月1日,《未成年人网络保护条例》即将正式实施,本着最有利于未成年人的原则,要将未成年人网络保护工作与网络环境发展更好地结合起来,营造有利于未成年人身心健康的网络环境。为了更好地了解青少年的短视频使用情况,特别是使用短视频学习轻知识的情况,对未成年人进行健康积极的思想引领,课题组综合考虑行政区划和地区经济发展水平,抽取代表东中西部和东北地区的广东、江苏、湖南、四川、陕西、辽宁6个省,每省抽取2所小学、2所初中、2所高中共计36所学校,进行了小学四年级至高三学生的问卷调查,共回收有效样本6739份。


一、未成年人使用短视频的特征



课题组首先了解了未成年人使用短视频的基本特征,如使用时间、时长、频率等,并且根据人口学特征对未成年人使用短视频的具体特征进行了分析研究。


首先,调查发现,超八成(82.9%)未成年人使用过短视频,农村地区、中学阶段、学习负担重、亲子关系不好的未成年人使用短视频比例更高;高中阶段、学习负担重、亲子关系不好的未成年人使用短视频频率更高。


2019年,中国青少年研究中心在全国东中西部和东北地区抽取8个省16个市96所中小学校,共完成小学生、初中生、高中生问卷10059份(简称“2019年调查”)。调查结果显示,未成年人短视频接触率为65.6%。可见,随着短视频的快速发展,未成年人短视频接触率显著增加。本次调查显示,农村未成年人使用短视频的比例(84.1%)略高于城市未成年人(81.7%)。随着学段升高,未成年人使用短视频的比例不断提升,小学生使用过短视频的比例为74.3%,高中生的使用比例为86.4%。


研究还发现,感到学习负担重的未成年人使用过短视频的比例更高。由图表1可见,从学习负担很重到很轻,未成年人使用短视频的比例逐渐下降。其中,感到学习负担很重的未成年人使用过短视频的比例为86.0%,感到学习负担很轻的未成年人使用过短视频的比例为67.9%,两者相差约18个百分点。而亲子关系不太好、一般、比较好的未成年人使用短视频比例更高(见图表2)。


调查显示,多数未成年人使用短视频的频率不高,有时使用(37.2%)、偶尔使用(29.5%)的较多,经常使用的未成年人只有两成(20.7%)。“2019年调查”显示,经常使用短视频的比例为9.7%,这也说明有更多的未成年人成为短视频的“常用户”。从性别角度看,男生经常使用短视频的比例为21.9%,比女生高2.4个百分点。从年级比较看,年级越高使用短视频的频率越高。“经常”使用短视频的比例,小学生占比12.6%,初中生占比18.7%,高中生占比27.0%,从小学到高中共上升了14.4个百分点。从学习负担看,感到学习负担很重的学生经常使用短视频的频率最高(31.7%),其次是负担很轻的学生(27.1%)。感到学习负担比较重、适中、比较轻的未成年人经常使用短视频的比例居中。从亲子关系角度看,与父母关系很不好、不太好的未成年人,经常使用短视频的比例分别为39.6%、42.4%。而亲子关系很好的未成年人经常使用短视频的比例为17.0%。



然后,调查发现,未成年人使用短视频大多缺少父母亲人陪伴,学业负担很重、亲子关系很不好的未成年人得到的陪伴最少;而有家人陪伴的未成年人使用短视频频率更低、时间更短。


未成年人使用短视频时经常有父母家人陪伴的比例近一成(9.2%),有时有陪伴的近三成(26.6%),偶尔有陪伴的超过三成(35.2%),还有近三成未成年人表示父母家人从不陪伴(29.0%)。其中小学生(13.6%)、农村学生(9.6%)经常得到父母家人陪伴的比例相对较高。比较还发现,感到学业负担很重、比较重的未成年人使用短视频时得到家长陪伴更少,从不陪伴的比例均在三成以上(见图表3)。这或许说明学业负担重的未成年人避开家人监督管理独自使用短视频比例更高。而亲子关系很好与很不好相比,未成年人使用短视频家人从不陪伴的比例相差了近47个百分点(见图表4)。



对家人陪伴与未成年人使用短视频的频率、每天使用时长进行交叉分析发现,家庭陪伴多的未成年人经常使用短视频的比例较低。使用短视频时经常有家人陪伴的未成年人,经常使用短视频的比例为11.4%,而如果家人从不陪伴,未成年人经常使用短视频的比例为37.0%。同样,长时间使用短视频的未成年人中,家长不陪伴的比例更高。每天使用2—3个小时、3小时及以上的未成年人中,家长经常陪伴的比例分别为4.7%和14.0%,从不陪伴的比例分别为38.3%和44.4%。


最后,调查发现,未成年人使用短视频的主要理由是减压放松、丰富知识、好玩有趣。


未成年人使用短视频的三大主要原因分别是减压放松(72.6%)、丰富知识(58.7%)、好玩有趣(54.4%),比例均超过半数。寓学于乐(33.1%)、满足好奇心(32.9%)的比例均为三成以上。上述排序靠前的几个使用原因说明,未成年人使用短视频是以休闲和学习作为主要功能。


此外,观影看剧(27.7%)、收看新闻(26.6%)、记录生活(23.9%)、追随时尚(21.5%)、广交朋友(20.9%)占比均两成以上。可见,短视频也承载着未成年人社交、获取信息、追随流行文化、记录和展示自我的需求。


与“2019年调查”相比,未成年人使用短视频的原因有了显著变化。在“2019年调查”中丰富知识是排在第四位的原因,而在本次调查中排在第二位,好玩有趣则由第二位降到第三位,反映出未成年人使用短视频的目的“从玩到学”的变化趋势。当然,我们也看到减压放松是不变的第一原因,这也充分说明未成年人渴望放松的需求。


二、未成年人使用短视频学习轻知识的特征



短视频不仅是未成年人获取资讯的平台之一,也是未成年人答疑解惑、获取知识的重要途径。短视频里的轻知识内容以视频化形式展示,操作性、指导性较强,更贴合未成年人直观、形象的认知特点。本次研究重点对未成年人通过短视频获取轻知识的需求与特征进行了探讨,希望结合这些特征可进行更有针对性的引导。


1.短视频成为未成年人答疑解惑的主要渠道,近八成未成年人使用短视频学习轻知识。


本次调查对未成年人遇到知识困惑需要解答的方式或渠道进行了解发现,网页搜索(73.5%)是首选,看视频或短视频已排在第二位(56.6%),排在第三位的是问同学朋友(52.9%),这三项均超过半数。然后才是选择问老师家长(48.2%)、自己看书(33.9%)等。


不需要花费大量时间系统学习的轻知识包罗万象、浅显易懂、用时较短,便于被大众接受。轻知识也具有寓教于乐、形象生动的特征,使人在轻松快乐的情绪中学习各种知识。调查发现,绝大多数未成年人都会通过短视频学习轻知识。其中,25.4%的未成年人“经常”通过短视频学习轻知识,“有时”的占比54.5%,“从不”通过短视频学习轻知识的未成年人占比仅1.3%。高中生经常使用短视频学习轻知识的频率(28.0%)比初中生(24.1%)、小学生(22.9%)高出约4、5个百分点。


了解吸引未成年人的短视频类型发现,未成年人最喜欢的短视频类型(见图表5)是幽默搞笑类(66.6%),其次是人文知识类(52.8%),这也与未成年人使用短视频的主要目的是减压放松和丰富知识相契合。与“2019年调查”相比,幽默搞笑类短视频始终是未成年人最喜欢的短视频类型,而人文知识类(“2019年调查”中排第三位)和热点话题类(“2019年调查”中排第六位)在排序上有了较大提升,可见现在未成年人在使用短视频时更倾向于获取信息和学习知识。



在轻知识的具体内容上,未成年人认为新闻热点(44.8%)内容最吸引他们;其次是历史、地理、文化等人文知识(41.7%);排在第三档位的是舞蹈、音乐、绘画等才艺知识(38.1%),介绍名校等的校园生活类知识(35.8%),航天航海、信息技术等科普知识(35.5%),足球、棋牌、健身等运动休闲知识(32.4%),占比都在三成以上。数据还显示,生活百科(如做饭、收纳)、传统文化(如戏曲、非遗、手工艺)、课本知识(如背单词、课文讲解)、健康知识(如饮食、养生)、宠物知识(如养宠物、宠物用品)、专业技能(如剪辑、计算机、摄影)、读书选书(如推荐书目、读本书)等短视频内容的关注均占比两成以上。


2. 普通成年人、同龄学霸、大学生是未成年人喜欢的知识主播;小学生、初中生更喜欢能讲解高深专业知识的主播,高中生更喜欢语言平和的主播。


短视频的知识主播有普通成年人、同龄人、教师、明星偶像等。相比较而言,未成年人最喜欢的是分享经验的普通成年人(49.5%),其次是同龄学霸(48.0%),再次是大学生(47.6%),可见未成年人更喜欢草根类知识达人。另外,教授或研究员(27.4%)、中小学教师(26.6%)、院士或科学家等(24.7%)均占比两成以上。也有部分未成年人表示喜欢明星主播、游戏主播、国漫主播、颜值主播、运动主播等。比较发现,小学生最喜欢同龄学霸的知识分享,其次是大学生、普通成年人、中小学教师的分享;初中生和高中生都最喜欢普通成年人的知识分享。


未成年人喜欢的主播风格以幽默、有内涵为主。他们最喜欢风趣幽默的主播,占比84.1%;其次是知识丰富的主播,占比65.6%。此外,能够提供方便如整理笔记(36.3%)、能够讲解高深专业知识(30.3%)的主播类型也很受未成年人喜欢。比较不同学段未成年人喜欢的知识主播风格发现,前三位的排序基本没有差异。在第四位的排序上,小学生和初中生更喜欢讲解高深专业知识的知识主播,而高中生更喜欢语言平和娓娓道来的知识主播。


3. 多数未成年人认同短视频知识学习的优势,但也有部分未成年人担忧缺乏优质内容。


对短视频的知识学习,多数未成年人持肯定态度。数据显示,11.3%的未成年人认为短视频对学习有很大帮助,39.7%的未成年人认为帮助比较大。有90.5%的未成年人认同短视频“内容丰富扩宽知识面”,88.2%认同“生动有趣让学习轻松”,86.1%认同“可利用空闲时间学习”,81.5%认同可以“得到专家或权威讲解”(见图表6),可见绝大多数未成年人更认可短视频学习有助于丰富知识、轻松学习、便于互动等优点。同时,大多数未成年人认为通过短视频学习更有助于实现教育普惠。74.2%的未成年人认同短视频可以“直接听大师高手名人讲解”,65.5%认同“不上名校也能学名校知识”。但是,调查也发现,部分未成年人认为短视频学习还存在一些弊端需要克服,如缺乏优质内容、知识准确性无法保障、受算法推荐影响等。数据显示,67.2%的未成年人认为短视频“知识的准确性没有保障”,超半数未成年人认为短视频“优质内容太少”(57.2%)、“平台的内容推送让人欲罢不能”(56.6%)。



对短视频带来的积极影响,未成年人认为“减轻压力”位列第一,占比近八成(79.9%);此外,认为“学习知识”“开阔眼界丰富阅历”的分别占比65.7%和62.2%。但是也有3.3%的未成年人认为短视频无积极影响。比较发现,高中生对短视频带来的各种积极影响更为认可,认为短视频有助于减轻压力、能学习到更多知识等的比例均高于初中生和小学生。


4.“未成年人模式”有助于未成年人健康使用短视频,超四成未成年人进行了设置,多数未成年人对“未成年人模式”感到满意。


短视频对未成年人有较大吸引力,未成年人更容易出现沉迷于短视频的不良使用行为。通过设置未成年人模式可以控制未成年人网络使用时间、保证他们接触绿色健康网络内容,更健康合理使用短视频。因此,课题组也调查了解了未成年人使用“未成年人模式”的特征。


调查发现,有38.4%的未成年人表示使用短视频时会感到停不下来,61.6%的未成年人表示没有这种感受。设置了“未成年人模式”的有40.5%,过去设置了但现在没设置的有13.7%,从未设置过的有35.2%,还有10.6%的未成年人表示不知道是否设置过。比较发现,农村学生设置“未成年人模式”的比例(43.3%)高于城市学生(37.5%);亲子关系很好的未成年人设置“未成年人模式”的比例(48.1%)高于亲子关系不太好的未成年人(20.7%)。


设置过“未成年人模式”的未成年人对其满意度尚可,33.8%的未成年人表示很满意,38.0%表示比较满意。与城市未成年人相比,农村未成年人满意度更高;学段比较发现,高中生满意度最低(表示很满意和比较满意的比例合计30.9%),小学生满意度最高(合计52.4%);学习负担轻的学生对“未成年人模式”满意度更高,表示很满意、比较满意的比例达91.9%,而学习负担很重的未成年人此项比例为65.0%;亲子关系很好的未成年人满意度最高,占比76.5%,其次是关系较好的未成年人,表示满意的占比68.5%,而亲子关系一般的未成年人满意度最低,表示满意的占比55.2%,亲子关系不太好、很不好的未成年人表示满意的比例分别为61.3%、63.1%,这可能是未成年人服从家长要求的结果。另外需要关注的是,有8.1%的初中生和10.9%的高中生认为“未成年人模式”根本没用(见图表7)。



调查显示,表示不愿意家长给开启“未成年人模式”的占比36.1%,愿意的占比63.9%。不愿意开启的首要原因是不想被限制(71.46%),其次是用处不大(49.36%)、内容单调(41.03%)、功能太少(36.20%),还有10.61%的未成年人表示即使开启“未成年人模式”也能看到不良信息。


三、未成年人健康使用短视频的思考与建议



本次调研发现,未成年人使用短视频的首要目的是为了减轻压力、得到放松,同时知识学习也成为未成年人使用短视频的主要目的,未成年人的短视频使用正在从娱乐逐渐转向“寓教于乐”,越来越多的未成年人把短视频作为学习轻知识的工具,丰富历史、地理、文化、艺术等方面的知识技能。这提示我们要理解未成年人作为网络原住民的学习方式转变,用好短视频的学习功能。


同时,调研发现,未成年人在短视频接触率、使用频率、使用时长等方面均呈现出鲜明的人口学特征;学习负担、亲子关系对未成年人使用短视频的行为有一定影响;开启“未成年人模式”的比例和认为“未成年人模式”有用的比例均不高。基于这些研究结果,特提出以下对策建议。


一是重视发展需求,解密未成年人的“流量密码”。在短视频快速发展的时代,未成年人接触短视频的比例会持续增加。我们关注未成年人使用短视频的行为时要考虑未成年人的人口学特征,重视不同群体、不同年龄段未成年人的发展需求,尊重他们的学习与社交习惯,为他们提供更个性化的短视频服务内容与功能,面向不同的未成年人群体更有针对性地培养其科学使用短视频的习惯。比如农村未成年人短视频使用时长超出城市未成年人,但是他们设置“未成年人模式”的比例和满意度都更高。因此,要大力推进“未成年人模式”的普及。


二是重视成长环境,构建协同育人的社会支持系统。我们要重视影响未成年人网络使用行为的环境因素,未成年人的人际关系、心理状态、休闲方式、学习压力,以及他们的家庭教养方式、家庭亲密关系等,都会成为其网络使用行为的重要影响因素。因此,要特别重视营造健康和谐的成长环境,使政府、家庭、学校、企业、监管组织等成为未成年人成长的重要支持系统。家庭要重视构建和谐的亲子关系,帮助孩子树立自信心;学校要着力减轻学生学习负担,丰富学生课余生活,把媒介素养教育纳入学校教育教学,大力提升未成年人媒介素养;短视频平台要重视社会效益,为未成年人输出高质量的视频内容。


三是重视寓教于乐,让知识学习变得更有趣。短视频这一视觉化传播载体非常有利于知识特别是轻知识的传播,也非常符合未成年人的认知特点。据某短视频平台统计,2022年短视频平台知识类内容呈现增长态势,粉丝量上万的不同领域知识创作者数量已经超过50万,可以更好地满足未成年人多元化的知识需求和精神需求,成年人要用好这些教育资源。一方面,家长和教师要注重引导未成年人善于通过短视频学习,大力提升未成年人的网络自护意识与能力。避免过度娱乐的重要措施就是引导未成年人在娱乐的同时学到知识、获得启迪。比如可以将短视频平台的“唐诗三百首”“院士开讲”“潮流艺术季”等可视化内容与纸质阅读、课堂教学、课后实践结合起来,这样更有益于孩子的学习。另一方面,短视频平台、家长和教师也要注意未成年人使用短视频时的内容把关,在“有趣”的同时更要注重短视频的现实价值与精神内涵。


四是重视保护创新,把未成年人保护作为核心。根据即将实施的《未成年人网络保护条例》,本着最有利于未成年人的原则,要将未成年人网络保护工作与网络环境发展更好地结合起来。无论平台的技术保护、管理部门的政策保护,还是学校的媒介素养教育,都要重视保护手段、内容、机制的创新,以应对短视频等网络平台的快速发展。要充分发挥技术优势,优化未成年人保护模式的功能,以平台为基础,综合社会多方力量和多学科视角,丰富未成年人保护内容,同时促进短视频等网络平台在知识传播方面的高质量发展。


本文系共青团中央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研究中心重大课题“新时代少年儿童政治引领机理与方法研究 ”(课题编号22TZTSKA001)的研究成果

(作者系中国青少年研究中心研究员)
文章来源|《人民教育》2023年第22期,原标题为《视频时代如何引导学生运用网络学习——未成年人短视频使用与学习轻知识研究报告》文章作者|孙宏艳责任编辑|邢星微信编辑|陶玉祥

推荐阅读

体育中考“良好即满分”,助力体育教育回归本位 | 关注
乡村小规模学校质量提升的理论与实践探索 | 2022年基础教育国家级教学成果奖获奖成果精选
作业设计如何提质增效?掌握这四种方法,更好发挥作业功效 | 干货
刘坚等:基础教育阶段创新人才培养的误区及范式转变 | 关注

欢迎订阅

①扫码订阅2023年《人民教育》杂志


②关注“人民教育”微信公众号并设置星标,第一时间获取精彩内容

欢迎分享到朋友圈↓↓↓

继续滑动看下一个
向上滑动看下一个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