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青春向党 挺膺担当 | 时评

钟曜平 人民教育
2024-08-31



在五四青年节到来之际,中共中央总书记、国家主席、中央军委主席习近平代表党中央,向全国广大青年致以节日祝贺和诚挚问候。习近平总书记强调,今年是新中国成立75周年,是五四运动105周年。广大青年要继承和发扬五四精神,坚定不移听党话、跟党走,争做有理想、敢担当、能吃苦、肯奋斗的新时代好青年,在推进强国建设、民族复兴伟业中展现青春作为、彰显青春风采、贡献青春力量,奋力书写为中国式现代化挺膺担当的青春篇章。


105年前,一群热血沸腾的爱国学子从北大红楼出发,以星星之火点燃了五四运动的熊熊火焰。五四运动的爆发,犹如一声春雷震醒了万千暗夜中徘徊的灵魂,促成了人们追求真理、追求进步的伟大觉醒,以磅礴之力鼓舞了中国人民和中华民族实现民族复兴的志向和信心,把中国革命带入了崭新的时期。


北京大学“五四操场”上,起跑拱门下,彩旗招展,人潮涌动。今年五四前夕,5400余名风华正茂的北大师生,以“五四操场”为起点,开启了一场5.4公里的青春长跑。师生们以高昂的精神、奋进的步伐续写五四华章,展现着用拼搏精神砥砺爱国之志的青春朝气。


时代各有主题,青春一脉相承,贯穿着历史与未来。从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为争取民族独立、人民解放的前赴后继、冲锋陷阵,到新中国成立后“把青春献给祖国”的拼搏奋斗、勇挑重担,从改革开放时期“团结起来、振兴中华”的敢闯敢干、引领风尚,再到新时代“请党放心、强国有我”的昂扬奋发、挺膺担当,广大青年始终与党同心、跟党奋斗,把青春播撒在民族复兴的征程上,谱写了激昂壮阔的青春乐章。


从救国、建国到兴国、强国,这是一场跨越百年的民族复兴长跑,而青年一直是主角。青春的力量,青春的涌动,青春的创造,始终是推动中华民族勇毅前行的磅礴力量。


今天的中国,相比百年前,神州大地已发生了天翻地覆的变化,稳居世界第二经济体、全面建成了小康社会、中国式现代化建设成就令世界瞩目……我们正行进在以中国式现代化全面推进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历史的新征程上,民族复兴这场青春长跑的接力棒正传递到新一代青年的手中。



“现在,世界又处于一个百年未有之大变局,我国正在以中国式现代化全面推进强国建设、民族复兴伟业,当代青年学子正当其时。”今年3月,习近平总书记来到湖南第一师范学院(城南书院校区)考察调研时,勉励青年学子肩负时代重任。


未来属于青年,希望寄予青年。党中央对广大青年充分信任、寄予厚望!当代中国青年是与新时代同向同行、共同前进的一代,他们将亲身参与中国建成现代化强国的历史征程,也将见证民族复兴的伟大荣耀,既生逢其时,又肩负重任。


立足新时代新征程,中国青年肩负着新使命、新挑战,但所有的奋斗目标和前行方向归结到一点,就是坚定不移听党话、跟党走,努力成长为堪当民族复兴重任的时代新人,在推进强国建设、民族复兴伟业中展现青春作为、彰显青春风采、贡献青春力量,奋力书写为中国式现代化挺膺担当的青春篇章。


——青春向党,挺膺担当,就是要在助力高水平科技自立自强、夯实国家发展的战略支撑中挑大梁、当主角。北斗卫星团队核心人员平均年龄36岁,量子科学团队平均年龄35岁,中国天眼FAST研发团队平均年龄仅30岁……近年来,我国重大创新成果竞相涌现,一些前沿领域进入并跑、领跑阶段。在那些寄托着民族复兴梦想的重大科技攻关任务、大国工程中,青年人正在挑大梁、当主角。


当下,新一轮科技革命和技术革命正加速演进,以信息技术、人工智能为代表的新兴科技快速发展,科技创新成为国际战略博弈的主要战场,围绕科技制高点的竞争空前激烈。谁牵住了科技创新这个“牛鼻子”,抓住了新一轮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的机遇,谁就能够在国际竞争中占据主导地位。从这个意义上讲,科技创新是决定实现民族复兴的关键一招。


“青年是常为新的,最具创新热情,最具创新动力。”青年敢于探索未知、勇于挑战现状,这就决定了他们是科技创新的活力源泉、新生力量。他们能够敏锐把握科技趋势,积极探索新的科学领域和技术路径,推动科学理论的深入发展和技术革新的持续推进。建设科技强国、实现高水平科技自立自强、掌握科技发展的主动权,关键在于人才,在于培养越来越多的具有科学精神和科技创新能力的青年人。


——青春向党,挺膺担当,就是要在面向社会经济主战场、服务高质量发展中当先锋、作表率。1953年,中国第一座汽车厂在吉林省长春市举行了奠基典礼,新中国的汽车工业由此起步,5年后,新中国第一辆国产小轿车——东风牌轿车驶出车间。2023年,中国首次超过日本,成为“全球汽车出口第一大国”。从无法独立生产汽车到成为世界第一大汽车出口国,汽车尤其是新能源汽车行业正成为国民经济的支柱产业,成为中国制造走向全球的新名片。


汽车产业崛起的背后,是中国用70多年的时间走过了西方发达国家用200多年走过的工业化历程。这条光荣与梦想之路,离不开青年们埋头苦干、创新攻关的身影。正是广大青年敢闯敢干,凭借一往无前的勇气、舍我其谁的担当、不怕困难的冲劲、孜孜以求的坚韧,把“失去的二百年”找了回来,创造了中国经济发展的奇迹。


以作为立国之本、强国之基的制造业为例。数据显示,当前在从事制造业的劳动人口中,35岁以下青年占比超过41%。青年是制造业的重要主体力量,更是推动我国制造业实现产业升级,加速制造业智能化、数字化转型,推动中国制造迈向全球价值链中高端的关键力量。


再看脱贫攻坚、乡村振兴。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最艰巨最繁重的任务仍然在农村。一批又一批青年,响应“到祖国最需要的地方去”的号召,从城市走向农村,像蒲公英种子一样,在千村万寨生根发芽、努力生长,为乡村振兴提供新思路和新动力,奏响乡村振兴的“青春之歌”。截至2021年,47万名“三支一扶”人员参加基层支教、支农、支医和帮扶乡村振兴(扶贫),数百万青年学生参与“三下乡”社会实践活动,为脱贫攻坚和乡村振兴提供新助力。


广大青年是行动力最强的群体,也是实践能力最充盈的人群,聚焦国家发展战略和人民美好生活需要,服务高质量发展、促进共同富裕、助力乡村振兴,时代呼唤广大青年敢为人先、勇于探索,彰显先锋力量。


——青春向党,挺膺担当,就是要在传承中华文明、推进文化自信自强中当主力军、做接续者。立足考古一线、勇于探索未知,在三星堆祭祀区发掘出举世瞩目的金面具、青铜网格等珍稀国宝,四川大学三星堆遗址考古队中,35周岁以下青年占87.5%,是绝对的主力。他们用最新的科技手段探寻文物背后的蛛丝马迹,以科技力量“硬核”推动新时代考古不断“上新”;将甲骨文与商朝故事结合,通过生动有趣的短视频,“甲骨文女孩”李右溪让“冷门绝学”火出了圈;以陈丽君等年轻人为主创的越剧《新龙门客栈》剧组,不断更新创作理念,让传统戏曲迎来了“泼天的富贵”,不仅使传统戏曲走进年轻一代人的生活,也唤醒了年轻人骨子里的传统文化基因……


利用技术手段,创新传播方式,以更富创意性和吸引力的形式传达传统文化的内涵,一群与时代“赛跑”的年轻人,以热爱为底色,以专业为本色,让古老与青春“激情相拥”、旧与新完美融合。热衷“国潮”、喜爱“国风”,传承“国粹”,青年从传统文化中重新认识自己的民族和国家,也正在为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传承注入创新的基因,为传统文化涂上新潮、创新和青春的色彩,赋予传统文化新的旺盛生命力。


“一个国家、一个民族的强盛,总是以文化兴盛为支撑的,中华民族伟大复兴需要以中华文化发展繁荣为条件。”对一个民族来说,文化是“根与魂”,更是“精神血脉”,民族复兴首先是文化的复兴。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和丰富的遗产不能只是停留在书本上、尘封在博物馆展柜里,而是要让它们从历史中“走出来”“活起来”“火起来”。青年是社会上最富活力、最具创造性的群体,延续和升华过去几千年灿烂文化,着力赓续中华文脉、建设中华民族现代文明,是当代青年义不容辞的使命和责任。


奋斗是青春的底色,是青春最好的礼赞。强国路上,青春向党,挺膺担当,奋斗形式多种多样,平凡的岗位也可以创造不平凡的业绩,不求轰轰烈烈,但求无愧我心。在疫情防控、抗震救灾等急难险重任务中冲锋在前、逆行而上,是青春力量的彰显;在科技创新、乡村振兴、绿色发展、社会服务、卫国戍边等各领域各方面勇当排头兵和生力军,践行干一行爱一行、专一行精一行的敬业精神,积极投身中国式现代化建设,也可以绽放青春光芒;数字经济背景下,新业态、新职业不断涌现,在民宿管家、易货师、带货主播、外卖员、快递员等新岗位上,勤奋劳动、担当实干,为千家万户传递幸福与温暖,同样是实现个人价值的最美青春模样。


这是一个大有可为的时代,更是一个必须大有作为的时代。党的二十大擘画了强国建设、民族复兴的宏伟蓝图,吹响了奋进新征程的时代号角,这既属于国家和民族,更属于青年一代。无论是建设教育强国、科技强国、人才强国、文化强国、体育强国、健康中国,还是推动经济高质量发展、培育和发展新质生产力,构建新发展格局、扎实推进共同富裕,时代舞台足够宽广。把握“此时、此地、此身”,以聪明才智贡献国家,以开拓进取服务社会,广大青年就能在这场跨越百年的青春长跑中跑出不负韶华、不负时代、不负人民的优异成绩。



光靠敲锣打鼓实现不了伟大复兴。越是伟大的事业,越是充满风险挑战。推进中国式现代化,是一项前无古人的开创性事业,必然会遇到各种可以预料和难以预料的风险挑战、艰难险阻甚至惊涛骇浪。青年要肩负起时代的使命,要努力成长为有理想、敢担当、能吃苦、肯奋斗的新时代好青年。


——肩负新使命,广大青年要在肩负时代重任中,坚定理想信念、厚植家国情怀。“‘得其大者可以兼其小。’只有把人生理想融入国家和民族的事业中,才能最终成就一番事业。”2013年,习近平总书记在给北京大学考古文博学院2009级本科生回信时,深刻阐述了个人理想与国家和民族之间的关系,勉励大家勇做走在时代前面的奋进者、开拓者、奉献者。


“你是中国人吗?你爱中国吗?你愿意中国好吗?”这个“爱国三问”,什么时候重温都不过时。对于青年来说,人生的扣子从一开始就要扣好,从一开始就要树立报国之志。尤其是在当下,更要求青年坚定理想信念,把爱国之情、报国之志融入强国建设、民族复兴的伟大事业之中。


——肩负新使命,广大青年要在火热的实践中,培养创新能力、练就过硬本领、做终身学习者,勇担时代重任。蓬勃向上的时代,舞台无限广阔,对知识水平和专业技能的要求也越来越高,尤其是人工智能时代的到来,创新能力的重要性愈发凸显。


瞄准关键核心技术特别是“卡脖子”问题,推进解决重大科技前沿问题固然是一种创新。顺应数字经济发展潮流,以直播带货等方式,为乡村产业发展赋能是创新,瞄准社会治理难点痛点,探索问题解决的新思路新方法是创新,紧跟社会需求,研发新产品新服务也是创新……青年既要利用好“挑战杯”“创青春”“互联网+”等赛事平台,以赛促练,磨砺创新能力,也要深入基层、深入一线,当先锋、挑重担,在真刀真枪的实干中,增本领、长本事,在想党和人民之所想、赴党和人民之所需中实现创新潜能和创造活力的永不枯竭。


学习永无止境,知识更新不断加快,新技术新模式新业态层出不穷,只有始终保持进取心,增强学习动力,葆有终身学习的良好习惯,不断更新知识库,学习新的技术和理论,不断自我更新,才能克服“本领恐慌”,更好适应变革的社会。


——肩负新使命,广大青年要在艰苦奋斗中,锤炼意志品质、积蓄精神力量。“年轻一代要继承和发扬吃苦耐劳、自力更生、艰苦奋斗的精神,摒弃骄娇二气,像我们的父辈一样把青春热血镌刻在历史的丰碑上。”习近平总书记在河南安阳红旗渠纪念馆考察时这样勉励青年。


向科技“无人区”进军,扎实推进科研攻关,突破关键核心技术,需要“板凳一坐十年冷”的坚守;克服工作中的困难挑战,要有“越是艰险越向前”的拼劲;乡村振兴等基层一线工作,任务烦琐,工作条件艰苦、复杂而艰难,更需要拿出肯吃苦的劲头。


艰难困苦,玉汝于成。艰苦奋斗是我们党的政治本色和优良传统,在革命、建设时期,是我们战胜困难的精神法宝。现在社会发展了、物质丰富了,更不能丢。不仅如此,年轻人还要在最能吃苦的年纪涵养“自找苦吃”的精气神,把艰苦环境、艰巨任务当作磨炼自己的机遇,在奋斗中不断提升自己,在经风雨、见世面,壮筋骨、长才干中,筑牢成长的根基。



一个有前途的民族,总是把关注的目光投向青年;一个有远见的政党,总是把青年看作推动历史发展和社会进步的重要力量。给青年压担子,更要搭台子、架梯子,关心青年成长,支持广大青年建功立业。


当前,我国已经建成世界上最大规模的教育体系,高等教育毛入学率超60%。职业教育改革发展提速,体制障碍、领域界限、政策壁垒不断被打破,类型特色更加鲜明,更有学头,也更有盼头……教育的发展为青年的人生出彩搭建了广阔的舞台、创造了丰富的机会。


一个国家的强盛总是伴随着教育的强盛,总是伴随着人才的不断涌现。党的十八大以来,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作出优先发展教育事业、加快教育现代化、建设教育强国的战略部署,加快建设教育强国成为时代强音。


把青年一代培养造就成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是事关党和国家前途命运的重大战略任务,是全党的共同政治责任。教育系统是青年成长的摇篮,是培养时代新人的坚强阵地,尤其要加快推进教育强国建设,做好新时代青年人才培养工作。


要牢记“为党育人、为国育才”的初心使命,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把思政“小课堂”同社会“大课堂”结合起来,教育引导学生立鸿鹄志,做奋斗者,把青春写在为中国式现代化挺膺担当的新征程上。要把高质量发展作为教育的生命线,对标科教兴国战略、人才强国战略、创新驱动发展战略,努力构建适应中国式现代化要求的人才培养体系,全面提高人才自主培养质量,着力造就拔尖创新人才,培养造就更多可堪大任、能担重任的时代新人。要努力构建“人人皆学、处处能学、时时可学”的学习型社会,引导更多青年把学习作为一种生活乐趣、一种人生追求,为每个人实现终身发展创造更好的条件。


谁的青春不迷茫?但“佛系”“躺平”“摆烂”不是青春的主流。青年的人生刚刚起步,现实难题和成长烦恼扑面而来,成长路上难免遇见沟坎、崎岖。“在青年成长的关键处、要紧时拉一把、帮一下,则可能是青年顶过压力、发展成才的重要支点。”


青年要走好自己的人生路,全党全社会也要同题作答,当好青年的领跑者、陪跑者。倾听青年心声,理解青年、呵护青年、支持青年,让青年感受到关怀就在眼前、关爱就在身边,满足他们多样化、多层次的需求,让他们更勇敢地往前行。让青年轻装上阵,激发青年的活力和创造力,要想青年之所想,急青年之所急,为青年解决好操心事、烦心事,帮他们搬走成长路上的“绊脚石”“拦路虎”。


鲁迅先生曾寄语青年:“你们所多的是生力,遇见深林,可以辟成平地的,遇见旷野,可以栽种树木的,遇见沙漠,可以开掘井泉的。”国家的希望在青年,民族的未来在青年。希望广大青年,做那辟地、植树、掘井开泉的人,在向前的时代里,始终向上,以青春之力激荡起强国建设、民族复兴的澎湃浪潮。

文章来源|《中国教育报》2024年5月4日第1版

文章作者|钟曜平

微信编辑|贾舒婷


推荐阅读

教育强国建设中的青年担当与精气神 | 卷首
习近平向全国广大青年致以节日祝贺和诚挚问候
百草园里“刨”出科学课、特色产业中绘出生态图……各地遍开科学教育之花|科学向未来
“科技+劳动”融合教育、行走研学寻访工匠……各地各校的劳动教育实践精彩纷呈|关注

欢迎订阅

①扫码订阅2024年《人民教育》杂志


②关注“人民教育”微信公众号并设置星标,第一时间获取精彩内容

欢迎分享到朋友圈↓↓↓

继续滑动看下一个
人民教育
向上滑动看下一个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