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帮助孩子摆脱爱发脾气的困扰?请教会他们“好好生气” | 家长慧
The following article is from 深度育儿 Author 秋秋
民小编说
孩子们的情绪时常难以捉摸,前一秒还兴高采烈、风平浪静,后一秒就生气哭喊、疾风骤雨,很多家长都为孩子们难以预测的脾气感到苦恼。其实,孩子有情绪并不是坏事,关键在于弄清孩子发脾气的原因和背后的身心需求,并且帮助孩子用合理有效的方法疏解负面情绪,学会与情绪和平共处。一起来看这篇文章——
本文作者:秋秋
来源:深度育儿(ID: baomabaobao )
孩子一发脾气,大人是不是都挺犯怵的?
有的家长会训斥孩子:“明明你做得不对,你还有脾气了?”有的家长吓唬孩子:“再喊就到外面站着去!”也有压制孩子的家长:“哭什么哭,闭上嘴!”
有讲道理的,有冷处理的,也有打破对峙服个软的……看似有很多选项,但又好像没有一个真正合适的选择。遇到这种情况,家长到底该怎么办呢?
孩子为什么会发脾气?
事实上,情绪谁都有,孩子也不例外。控制情绪,对大人和孩子来说都是一件难事。孩子没有别的方式可选,有情绪只能靠发脾气(哭、喊、摔东西)宣泄一下。
孩子发脾气,是生理和心理逐渐发育的表现。在成长中,他会有自己的想法和需求,但是能力又暂时跟不上,需求无法实现,心里就会产生挫败感和无力感。很多感受孩子无法用语言描述,就会用发脾气的方式来表达。
看到孩子发脾气背后的需求
儿子最近拼积木,总是有零件拼不对。他嘴里哼哼唧唧的:“妈妈!我都拼不上啊!”甚至有要哭出来的苗头,眼圈都红了。
“是的,好生气啊!这小颗粒拿着都费劲呢,力气大了硌得手疼,力气小了摁不进去。本来你还想今天拼完呢,对吧?没关系,妈妈那个机器猫拼了两个晚上。我气得长出一口气,还是你帮我拼的呢。”
当孩子生气的原因被识别,他的期望也被讲出来,他好像可以接受“拼不成”这件事了。当然,也不要指望一次两次就能让孩子管理好自己的情绪。他还是可能会在很多天很多次的练习过程中,因为自己的能力匹配不到自己的期望而失望、发脾气。
不管是温和地发脾气,还是一生气就喊叫、哭闹的孩子,他们都不过是不会正确表达自己的情绪罢了。
教会孩子“好好生气”
人的情绪有很多种,我们能接受正面情绪,却总是排斥、打压、忽略甚至嘲讽负面情绪。事实上,我们要做的并不是打压或者消除负面情绪,而是学会如何与负面情绪和平共处。
1. 允许孩子发脾气:发脾气是可以的,没什么大不了的
很多人一直以来对发脾气都有误解,觉得“发脾气=脾气差”,“生气=无理取闹”。其实,生气是人的正常情绪之一。告诉孩子,生气并不羞耻。可以生爸爸妈妈的气,可以生朋友的气,也可以生自己的气。发脾气就是表达情绪和需求的一种方式。发脾气本身是无害的,阻止孩子发脾气,造成情绪堆积才有害。父母不允许孩子发脾气、自己发脾气后常常觉得后悔、不会正确处理自己和孩子的情绪,才会导致更大的问题。要尊重孩子的感受,也要教会孩子接受小小的自己的情绪,尊重负面情绪存在的合理性和必要性。允许孩子生气,是教会孩子好好生气的第一步。
2. 表达情绪的方式除了肢体动作,还可以是“说”
对于小一些的孩子来说,他没有准确感知自己是何种情绪的能力,也没有描述出引发这种情绪的原因的能力,即便是大一些的孩子,也可能是羞于表达的。在平时的生活中,我们可以替孩子说出他的情绪,进而引导孩子自己说出情绪。“打不到球是不是很不开心呀?我和你一样,尝试很多次都做不到的时候就很难过。”“被老师夸奖的感觉不错啊!很开心自己的努力被认可了。”别小看这样的一句话,既能体现出爸爸妈妈对孩子的尊重和理解,又能给孩子做示范:表达情绪的方式除了肢体动作,还可以是语言。
儿子摆卡片摆得歪歪扭扭,会跟我说:“妈妈,我的心里很痒痒,很想跺脚或者撕东西。”
我会回答他:“对,这是在生气啦!你心里想摆好这些卡片,偏偏自己没做到,就会生气。”
当孩子用语言说出来时,就不会再去想跺脚、撕东西了。日积月累,孩子也会慢慢学会这种情绪表达方式。当孩子主动用语言表达情绪时,家长要回应孩子的情绪表达。
“我不想自己去卫生间,我害怕。”这时候,不要否定孩子的感受:“害怕什么呀?不用害怕。”不要忽视孩子的表达:“就这么几步路,你自己去!”
应该做的是帮助孩子纾解这种情绪。可以打开所有灯,陪孩子去趟卫生间,了解孩子害怕的是什么,讲讲自己害怕时的感受,以及怎么应对。
3. 除了“说”,发泄情绪的方式还有很多种
对于孩子来说,发泄情绪的方式只要不伤害自己也不伤害别人,都可以尝试。可以深呼吸,从1数到10;可以进行一次枕头大战;还可以画一幅画;可以约定生气了互相抱抱对方等。
4. 沉浸一会儿也没关系,不用急于从负面情绪里走出来
负面情绪是每个人都无法避免的,孩子也不例外。他们需要经历、感受自己的内心从平静到被扰乱、不高兴,经过发泄或者自我消化最终又走向平静的过程。这对孩子是有益的。我们当然希望自己做了什么就能让孩子立马好起来,可最终让孩子好起来的是他内心的感受,不是我们“快快好起来”的殷切期盼。
5. 有时候,只是一个拥抱就可以让孩子平静下来
不论孩子现在学没学会“好好生气”,一定要让孩子坚信一件事:爸爸妈妈是爱我的。当孩子的情绪不佳时,一句接纳的话语、一个拥抱,家长的态度更能让孩子感受自己被接受、被爱,这比讲道理更重要一些。请让孩子知道:你可以悲伤、沮丧,不用时刻微笑。哭泣不是软弱,发脾气不是无理、不乖。
你的感受和情绪很重要。不必为此羞愧。无论怎样,你都是被爱着的。
文章来源|转自深度育儿(ID: baomabaobao )微信公众号,略有删改
文章作者|秋秋
封图来源|《中国教育报》通讯员 郝群英 摄
微信编辑|贾舒婷
推荐阅读
欢迎订阅
①扫码订阅2024年《人民教育》杂志
②关注“人民教育”微信公众号并设置星标,第一时间获取精彩内容
欢迎分享到朋友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