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七色光”课程体系促发展、“智创中心”综合实践提素养……各地助力“小小科学家”成长 | 科学向未来

人民教育
2024-08-31


民小编说

创新科学教育,培养具备科学家潜质、愿意献身科学研究事业的青少年群体是制胜未来的关键举措。为提高科学教育质量,有的学校开设多样化的社团选修课程,有的学校构建“智于心 能于行”的科教整体格局,还有的学校设计“五小课程”培养学生求真溯源的科学精神……一起走进今天的“科学向未来”——


山东省济南市天桥区宝华中学:

科技教育启智学生迈向未来


山东省济南市天桥区宝华中学充分发挥校内外资源协同育人作用,守住学校教育主阵地,拓展科学实践活动,进一步提高宝中学子科学素养,培养学生面向未来的能力。


专家教授进校园,播撒科学种子


为大力弘扬科学家精神,了解科学家故事,将价值引领融入立德树人全过程,宝华中学充分用好社会大讲堂,主动探寻与高校的合作,开拓校内外结合的科学教育,聘请山东师范大学孙维君教授为“校外科技辅导员”,为学校科技教育助力。《“巅峰使命”——青藏科考冰川与气候变化》等一场场科普讲座,在带来了丰富的科学知识的同时培养宝中学子的科学家精神。


构建特色课程,浸润科技素养


为充分发挥学校在科学教育中的主阵地作用,宝华中学充分挖掘和整合学校现有教学资源,与课后服务内容相结合,以“项目化、协作式”形式,强调以生为本,兴趣导向,开设多样化的社团选修课程,凸显学生核心素养的培养,着力提升科学素质。



物理社团将科技与生活相结合,开展项目和实验活动,如制作水火箭、投石机、水净化器等,满足学生探索物理世界的需求;生物学社则让学生接触自然,认识植物,制作标本和模型,建立种子库;地理社团利用废纸浆制作出立体化地形模型,既锻炼学生空间建构能力,又增强其环保意识;美术社团融合科技与艺术,通过科幻画和立体作品,展示学生对科技的理解和对未来的美好期待。


拓展实践活动,展示科技智慧


为最大程度调动学生们的积极性,宝华中学以校园科技节活动为载体,为学生们搭建展现科创能力的平台,引导学生进一步感受到科学的魅力,享受创造的过程,在实践中锻炼解决问题的能力。“鸡蛋撞地球”“纸牌搭塔”“纸飞机穿环”“纸船承重”等比赛项目精彩纷呈。校园科技节让学生们畅游于科学世界,感受科技文化,领略科技魅力,学会观察、学会思考、学会创新。



江苏省徐州市兴东实验学校:

以科学教育为支点推动学生创新发展


多元智能,积淀引领


江苏省徐州市兴东实验学校基于“多元发展,创新生长”的办学理念,秉承“智于心 能于行”的校训,聚焦多元智能教育,形成了“为多元智能而教、用多元智能来教”的教育理念,着力建构“七色光”多元智能课程体系,用多元智能理论引领学校发展。



指向“智、能”,构建体系


学校把科学教育融入多元智能课程体系,将“培养科学家思维”作为课程核心,将“科学好好玩、好好玩科学”作为课程理念,将培养学生发现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作为目标要素,将融入科学素养的项目化学习以及跨学科综合实践活动作为路径,构建“智于心 能于行”的学校科学教育整体格局。


科学课程体系包括基础类和拓展类两大类课程,引导学生们在跨学科的融合学习中认识世界、创新塑能;在具身探究体验中发现世界、开拓思维;在多种场域和空间中学习实践、发展素养。



形成合力,多元发展


德育融合。学校大队部配合科学教育开展“有趣的走马灯”、“消防队大探秘”等活动,通过微项目化学习在真实情境下学习实践,在德育活动中融入科学教育。


学科渗透。打通学科壁垒,教师充分挖掘各学科教学中的科学教育元素,既巩固课本的基础知识,又通过向学生传授科学成果、经验,引导启发学生探索科学奥秘,提升科学素养。


家校共育。通过家庭问卷调查、在校接待、电话联系、家长会等形式指导家庭共同学习,更新知识。在开展项目化学习的过程中,学生与家长共同参与,共同提升家庭科学素养。


浙江省丽水市云和县实验小学:

多样活动播撒学科学、爱科学的种子


浙江省丽水市云和县实验小学构建科学教育课程体系,开展系列科普教育活动与项目式学习活动,搭建课内外科学实践平台,有效提升科学教育质量,在孩子们心中种下科学的种子。


创设科学探究课程,激发学生好奇心


学校按照国家课程方案开齐开足开好科学类课程,并在此基础上不断优化教案、学案,激发学生的好奇心。除了常规的科学课程,学校以“小梦想,成就大未来”的理念培养学生敢于质疑、持续探究的科学思维能力,敢于求真溯源的科学精神,开设了“五小课程”:课堂小讲师——自主学习,学会分享交流和互相帮助;生活小妙招——生活即教育,体验科技创造美好生活;科学小发明——科学知识创意应用,脑洞大开;科技小制作——木玩综合实践课程,开展信息技术、人工智能活动;生态小发现——热爱家乡,保护生态环境。


学校建成“智创中心”,开展3D打印、实体机器人、木艺创客等多个智创课程供学生选择。系列校本课程体现人文素养、艺术素养与科学素养的融合,进一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让学生在实践中体会科学之美,提升学生的综合素养。



强化学科联系,开展项目式教学


学校开展基于科学教育与各学科融合的项目化学习探索,撬动了学生学习的兴趣与动力。开展系列科学大阅读活动,引导孩子观看《科学与探索》等视频,拓宽学科眼界。结合课本内容,走入生活、亲近科学,开展系列项目化学习,如自动升降晾衣架的诞生、稻鱼共生揭秘、梯田生物多样性探究等,让孩子们积极投身实践活动,探究身边的科学问题,深切体会“做中学”的乐趣,培养科学态度和科学探究精神。



整合校内外资源,开展科技活动


学校积极拓展科学实践活动,培养学生科学兴趣,做到学思结合、寓教于乐。一方面“请进来”,开展科学家精神进校园、科技节、科普大篷车等活动;另一方面“走出去”,组织学生前往科学教育场所,进行场景式、体验式科学实践。学校组织学生走进梯田农耕研学地、河上菌类种植基地、显圣湾考古基地等场地,让孩子们走近科学,体验、感悟、尝试、创造,在心底播洒下热爱科学、敢于创新的种子。

文章来源|综合整理自中国网、济南天桥教育公众号、山东科技报、徐州鼓楼教育公众号等封图来源|《中国教育报》通员 孙凯芳 摄微信编辑|贾舒婷

推荐阅读

教育部召开年中推进会
运动不停,活力一“夏”!快收好这份运动安全小贴士→|暑期讲安全 · 运动安全
新质生产力理论如何融入思政课?清华附小创设一体化集体教研机制和路径|特别报道
快报!2023年全国教育经费总投入超6.4万亿元

欢迎订阅

①扫码订阅2024年《人民教育》杂志


②关注“人民教育”微信公众号并设置星标,第一时间获取精彩内容

欢迎分享到朋友圈↓↓↓

继续滑动看下一个
人民教育
向上滑动看下一个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