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校长】从O2O到S2C:学校微信公号的正确使用姿势

2015-11-13 沈晔 人民教育
民小编说

地球人似乎已经无法阻挡微信公众号的使用了,作为学校,自然也未能置身事外。微信公众好,说好用也好用,但想用好,却又不容易。学校除了利用公号宣传自身,还能用它做什么?学校微信公号推送内容的有效性或许值得我们思考。

来看看沈晔副校长的思考~


文/沈晔


家校互动的O2O(Online To Offline,在线离线/线上到线下)模式,就是线上线下都可以进行互动交流,即传统面谈家访等方式与利用互联网进行沟通的qq群、微信群双管齐下。


S2C(S2C, S即service,也指shop,泛指网站或网店特电商平台服务;C即consumption,消费)模式,原指线上服务引导线下消费,用在家校互动上,则指利用互联网的方便快捷性引领家长形成科学的家教理念、正确的家教方式等,从而影响其实际的家教行为。


在移动互联发展的今天,家校互动如何依托微信公众平台走出一条更为快捷、有效的新路径,是教育工作者面临的一大挑战,如何从O2O走向S2C,这需要技术,需要专业,更需要热爱。


学校微信公众平台建设,最初出于宣传——让世界看到你;现在则出于服务——让你影响世界,这是作为拥有专业知识和技能的学校能够给予家长的支持和帮助。特别是在教育理念、教育方式等方面,利用学校微信公号的宣传有利于把家长引到科学的道路上来,与学校教育保持一致。

学校微信公号的建设目标


目标决定价值。被称为微信之父的张小龙说:“你如何用微信,决定了微信对你而言是什么。”因此,基于S2C的理念,微信平台的目标定位不仅是宣传学校,更在于在教育方面寻求家长的支持、让家长认可学校的办学和教育理念、加强家校沟通、提升家长的家庭教育能力、形成教育合力,最终共育人才。

学校微信公号的建设路径


从内容角度,“家教微信”为家长教育理念的提升提供专业化的引导。


有句话说,每一个问题孩子的背后都有一个问题家长。家校互动不是等出了问题去解决,而是要引导家长,降低或者减少问题的出现。譬如:对学校有建议,如何去表达?没有“上岗证”的家长如何对待没有“使用说明书”的孩子?如何养成好的学习习惯?对家长而言,这些内容都太需要学习了。


传统的家长会、家长学校受到时间的限制,每学期只能几次,家长所受的影响小,或者由于学习频率的限制,效果打折。认知的过程是信息加工的过程,科学实验表明:同一个理念,多次反复出现,那么接受度会大为提高。


学校微信公众平台每天都可推送信息,是改变、影响家长育人理念的良好机会。《孩子成长,家长先成长》《对于孩子在公共场合的失礼,家长怎么做》《怎么说孩子才肯听》《怎样面对孩子的分数?》等,这些未雨绸缪、个性化定制的信息能够给予家长很大的教育支持。


我们学校的微信公众号自开办以来,在每天“家教微信”的潜移默化影响下,家长们在悄然改变。他们的理念变得跟学校教育的理念越来越一致,也掌握了更多的与孩子沟通的方式,实践着更多培养孩子阅读习惯、养成孩子礼仪习惯的方法,对学校的认同感越来越强,对老师们也越来越感恩。


最重要的是,从微信后台留言、与家长的交谈中,我们发现,家长对孩子的爱变了,不再是简单的表扬、粗粝的给予、一味地宠溺、不断地苛求,越来越多的家长懂得怎样去陪伴、怎样去鼓励、怎样去要求……

从服务的角度,细分用户、个性化定制满足家长的不同需求。


利用微信平台的互动反馈功能,可以搜集家长的信息,并推出个性化、定制化的指导。主要包括两方面:一是对微信后台的互动建议做出个别指导。有些家长遇到问题时,会在微信平台里反映情况,后台管理发现后,就能与学校相关部门取得联系,给予最具针对性的答复。


二是基于统计类型做出分类指导。一种是用户分组管理,在做到照顾大多数需求的前提下,细分家长属性,根据家长需求不同推送不同的文章,这种定制化推送的效果会更好。


还可以根据投票区分不同的用户。比如,对于作业量的调查中,针对认为学校布置的作业量“偏少”和“偏多”的两类家长,发送不同的微信文章。对于认为“偏少”的家长,指导他们如何发展孩子的兴趣特长,进行广泛阅读等。对于认为“偏多”的家长,则进一步调查原因:是因为孩子磨蹭、畏难、注意力分散导致作业时间延长,还是作业量确实太多,然后进行针对性地解决。通过微信平台搜集的这些数据也便于学校定期地跟踪调查,及时地调整作业量等工作。


社会行业的发展一定是走向精细化、个性化,教育也不例外,而微信平台就提供了这样的可能性和便利。在微信平台的后台,家长的浏览轨迹、关注点、转发点、兴趣点等都有迹可循,而这些数据就是资源,就是家校互动走向深度发展、个性化发展的基础。数据的积累、信息的收集、观察记录、分析判断、预测、度身定制……个性化定制的内容可以做的方面有很多。

从互动的角度,微信平台为家校沟通提供了多样化方式和渠道。


要让家长信任学校,热爱学校,情感的联系是必要的,学校微信平台在这方面大有可为。有奖问答、送红包、全家一起猜灯谜啊、专家讲座微信抢票、为最美“校花”投票、积分兑换等,通过日常各种活动的培植,家长对学校的亲密度、信赖度、满意度自然都大大增加。


我们常对孩子说“亲其师,信其道”,家长又何尝不是这样呢?而在多种活动中微信转发、点赞等表现来看,家长对学校的荣誉感也油然而生。


此时,学校要求家长配合学校教育就很顺畅了。比如,在《弟子规》课程学习中,我们要求孩子回家刷马桶等,家长们都非常配合,以至于老师们的微信都被一张张马桶照给刷屏了。


此外,微信公众号还有全天候的服务、无缝化的衔接、无限量的展示等特点,如果能够与教育教学工作紧密结合,其作用、价值还有很大的挖掘空间。

需要您支招的问题


1.教师的时间和精力:微信的制作和推送需要时间和精力,对于本来工作量就已经很大的老师们来说,怎样才能没有负担地去做?能够减掉哪些时间?这是个问题。


2.家长的接受度:家长的世界观、价值观不同,从事的行业工作不同,所接触的世界不同,对微信的接受度也不一样。有的会觉得是骚扰,有的又会觉得发得太少,这又是一个问题。


小编快评:

学校建设好自己的微信公号,的确有利于家校关系的和谐,家校联动的有序进行。但大学心理辅导老师孔海燕认为,家长与学校的和谐关系,不应是从这个平台建立的,而应该是通过孩子所联结的


网络搭建的沟通平台,虽然方便、快捷,但并不是一击即中、行而有效的,对于家、校的沟通,传递的信息质量是最重要的无论网络再多快捷,群里互动再多、再方便,面对面的沟通都是必要且无法被代替的。愿我们在搭建自己的平台时留心这一点。



作者单位:江苏省江阴市大桥小学

微信编辑:张华杰

转载声明:转载必须标明来自人民教育微信(irenminjiaoyu



点击“阅读原文”查阅《怪不得家长都想让孩子学音乐,原来是有科学依据滴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