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我在天桥,等你…

蚌埠日报融媒体 蚌埠发布 2024-04-12


声明:版权所有,不得转载,违者必究。

(备注:本期版权声明不包括无水印照片)



天  桥
欢迎来到



地名,不仅仅是一组字符,或一个名称,她是一个地方的文化密码,是一方水土人文历史的见证。地名里,藏着城市的过往。地名是地域文化的载体,地名文化是中国传统文化的组成部分。


为进一步展示蚌埠优秀地名文化,蚌埠发布客户端继“溯源蚌埠”系列之后继续推出“蚌埠地名故事”,聚焦蚌埠老地名,回溯他们的“前世今生”,从地名看文化,从文化看蚌埠。


感知蚌埠,请从了解蚌埠的地名开始。目前,已推出第一季第一期,我在青年街,等你…(点击此标题可查看往期原文);第二期,我在火车站、小南门,等你…(点击此标题可查看往期原文);第三期,我在二马路,等你…(点击此标题可查看往期原文);第四期,我在太平街,等你…(点击此标题可查看往期原文);第五期,我在大马路,等你…(点击此标题可查看往期原文)


今天,第一季第六期,欢迎来到 天  桥 




『 天桥 』  


1912年(民国元年)开始,津浦铁路全线贯通,从天津南开出的火车,跨过淮河到蚌埠,向东南驰出,经过街区的二道街,继续向东南,与另一条尚未正式形成的土路相交。最初,铁道口无栏杆,常发生火车轧人事件。1916年(民国5年)夏,寿州清末状元孙家鼐之孙媳,晚间赶车,在铁道口被南下火车轧死,其腹中胎儿亦被轧出,惨不忍睹。在处理善后事宜中,应丧主孙家要求,提出修建跨越铁路上的“天桥”。


天桥(图片来源网络,网民拍摄于上世纪六十年代)


1917年6年,津浦铁路工程处以铁道逼近闹市为由,打算把这里筑一道墙围堵,将这条路隔断。但地方人士向铁路部门要求,可辟通行闸门,以利于行人交通。而铁路当局回复,以“二马路已兴修闸门,依铁路定章,在100米以内,不能兴修两处闸门”为由加以拒绝。当时,蚌埠公立第一高等小学校长蒋云卿,以地方公正绅士资格,与铁路工程处商议,并出示请愿呈文,历述大马路关系全埠商业之重要,恳请建桥,洋洋万余言。铁路当局受理呈文,终允在大马路建立交天桥一座。当年春天,天桥开工,第二年春告竣,约用款5万银元。


天桥筑成后,顿时成为市区繁华所在地。桥两端坡度,由马路平处起,每边约建20余户生意门面房,每户约一、二、三间不等,多数为估衣(旧衣店)、旧木器、竹器、旧货、铁器、卦摊等摆设。桥上也常有兜售假布料、假丝棉被絮者,购者一旦购买,则叫苦不迭。天桥巅顶,常有摆棋式者,如“玉卒擒将”、“黑松林暗藏李逵”等,路人也常围观。其输赢每次五角至二三元不等,实为变相赌博。天桥西摆有小吃桌四五处,每桌下配长板凳二三条,旁边设锅灶,或卖大饼、绿豆丸汤,或是猪、牛、羊肉汤,价格低廉,多为劳工食用。


天桥今貌(李家富拍摄于2023年12月)


铁路拖来的蚌埠城市,虽然给城市带来了麻烦。但是,又因此为这座城市增添了独特的景观。怀远来蚌的清末秀才宋光佑,似乎预见到此处人气会旺,把自己在八亩园栽的一些槐树,移植到这里。


天桥在这条土路上平地崛起,这一带虽不及上海的城隍庙,南京的夫子庙规模,但它却是个奇特而神秘的地方。究其原因,恐怕是因为这里除了那些江湖郎中、摆棋式之外,算卦摊子太多了。他们以白布围桌,上书某“先生”、“半仙”、“居士”之类,高踞于桌后,鼻梁上戴着黄铜边的眼镜,对前来求卦者,频频点头,口出微声。无人问津时,便捧起水烟壶,摆弄着八哥鸟笼。许多来蚌谋生的下层劳工,常为自己前程,或遇难过的坎子,到此求上一卦,其中也不乏西服革履者。后来,一般百姓人家男女提亲,务必先到这里“合八字”,好像前世姻缘也要在这里求证。就连从西南登上天桥的石阶,也被说成是“24层天梯”。大约凡与人的命运相关,就有会些神秘的色彩吧。


天桥今貌(田万荣拍摄于2023年12月)


不过,以天桥在蚌埠的位置而论,它无疑是处在城市中心。当年,城区多是低矮平房。这高出平地5米多的天桥,人们登临此处,可与小南山比邻,大有俯视全城的气势了。每当夕阳西下,火车出入天桥,宛若长蛇,环顾四方,市景尽收;几十棵槐树密布成阴,空气清新,是消夏避暑的宜人胜境。


天桥今貌(田万荣拍摄于2023年12月)


蚌埠解放初,在军管会的组织下,天桥西南那片地方,很快变成了人群稠密的“游艺场”。最早的书棚子和泗州戏的土台子出现之后,鸣凤戏院、新光电影院、天桥戏院相继建成,四周围着几家小饭店,人群流动的通道旁,摆着许多小吃摊点。1951年政府开始把这里作为“天桥游艺场”规划建设,短短几年建起了六个书棚,有了500多个座位,说书、唱坠子、演相声、双簧、拉三弦、玩皮影戏、唱扬琴、唱小调的,包括泗州戏、梆子戏,从早上到夜晚,都可以风雨无阻地演出。艺人挂牌演出,游客自主选择,人流不断,仅在夜晚就有上万人进出。那些棚子里,不分白昼,管弦阵阵,丝竹飞扬。说书的棚子里,艺人每到情节关键处,惊堂木一拍,口念道“呀、呀、呀……”溜出了棚子,卖起“关子”,那些襄中羞涩,掏不出钱的人,也舍不得离开。棚外的场地上,练把式、玩魔术、打气枪、摆小人书的摊子,又挤满了一堆堆人群。“刀劈活人”、“大卸八块”的魔术,叫人拍手惊叫;拉洋片的木箱旁,孩子们聚精会神地往里看,仔细瞧,高楼大厦的西洋景。小吃摊上的绿豆园子汤,正撒着蒜苗、浇上辣油,热气腾腾。


天桥今貌(李家富拍摄于2023年12月)


比起二马路人民电影院,这里是更平民化的游乐场所。不仅本市人爱去,就连皖北在蚌转乘车船的人,也要打听一下天桥在那里,逛逛游艺场才肯离去。桥西南侧的石阶上,常常坐着许多戏迷,他们在听从高音喇叭里播出“二手戏”。李宝琴、霍桂霞的泗州戏,张玉珍的梆子戏,都是这里唱响的,一天两三场,场场满座,正是这种历练,使她们都成了名角。


随着城市建设的日新月异,天桥也在翻修换装。作为交通的桥梁,它越来越方便了,但是,随着城区不断拓展,人们的娱乐方式转变,这座天桥享有半个多世纪的荣耀,已不复存在。天桥两侧,高楼大厦鳞次栉比,桥西北20多层高的裕华大厦,让当年曾与南山比肩的天桥,从此落到高楼之下。一代一代的年轻人经过这里,有谁还会想它那不平凡的身世?


天桥今貌(李家富拍摄于2023年12月)


幸好,天桥建起之初,从八亩园移来的槐树,还有一棵依然健壮地生长在桥西北侧。它见证着天桥的兴起与两侧的变化,在尘世喧闹之中,在高楼大厦之下,年年花开花落,历久不衰。


天桥今貌(李家富拍摄于2023年12月)






更多信息请下载“蚌埠发布”APP


往期精彩回顾



我在大马路,等你……
严厉打击!有关寒假
市委十二届六次全会暨市委经济工作会议召开
蚌埠一三甲医院招聘!
官宣!降价超40%
最新调整:每月最高增加136元!
安徽一正厅级干部履新
直冲14℃!再迎冷空气,蚌埠天气反转…
蚌埠这段高速公路正式开工
最新公示!涉及蚌埠这些村(社区)、单位
市委书记、市长率队“三看三比”


来源:蚌埠日报社

特约撰稿:郭学东(安徽省文史研究馆馆员、蚌埠市博物馆顾问)

特约供图:李家富、田万荣

编辑:成凯  校检:侯靖  审核:朱素贤

监制:王静

总监制:孟儒存


今日推荐








点亮 转发扩散

给起早贪黑的蚌小布加加油打个气
↓↓↓


继续滑动看下一个
向上滑动看下一个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