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方合作顺利进行,绿会、IAF及巴基斯坦方商讨跨国野放细节
在2020年的一次多国反盗猎行动中,74只不同的隼和1只波斑鸨被查获于巴基斯坦,目前该批罚没的猛禽正集中于巴基斯坦海关和政府相关部门的隔离区进行检疫、康复与野化训练,并将于2021年的1月底至2月底陆续分批分地进行野放。
1月14日,中国生物多样性保护和绿色发展基金会(CBCGDF)与猎鹰和猛禽保护国际协会(International Association For Falconry and Conservation of Birds of Prey,下文简称IAF)以及巴基斯坦当地动物保护组织开展了三方会议。三方顺利进行了合作并商讨跨国野放细节。中国绿发会的周晋峰秘书长,IAF的首席执行官加里·廷布雷(Garry Timbrell)和巴基斯坦当地动物保护组织卡姆兰汗(Kamran Khan),大理市鹰匠猛禽保护中心的鹿纹主任等其它工作人员参加了会议。会议对现在鹰的情况做了基本介绍,以及后续的工作如何进展,如何制定后续草案等做了基本讨论。
首先IAF的首席执行官加里·廷布雷(Garry Timbrell)对IAF做了基本介绍,提出保护文化不仅要注重动物互通感情的实用技能,还要通过保护自然栖息地来保护猛禽及其猎物。
来自猎鹰和猛禽保护国际协会(IAF)的塞利奇基(Sielicki)先生讲述了IAF和国际自然保护联盟(IUCN)以及濒危野生动植物种国际贸易公约(CITES)的关系和其作为观察员的地位,以及猎鹰恢复性训练的重要性。他很关心发送器如何接收信息的问题,以及如何对这些信息进行保密以防止盗猎者获取这些信息等进行了讨论,并且建议关于这些问题要制定后续的方案。
来自巴基斯坦的当地动物保护组织的卡姆兰汗(Kamran Khan)描述了这75只鹰的情况,现在巴基斯坦就地设置了临时庇护所,正在进行照料。放生时机快到了,最好鹰分3到4波放回栖息地。该活动将涉及到俄罗斯/中东等地的配合并需要特定设备。该事业会在中巴合作的基础上在中巴边界展开。由于现阶段疫情的影响,中方去巴基斯坦进行实地操作可能比较困难,但是放飞工作可以由参与的工作人员通过视频的方式和中方分享。
大理市鹰匠猛禽保护中心的鹿纹主任介绍了现在用的北斗追踪设备。该设备数据传输频次可以为实时上传,也可以一天传输四次进行节能。定位精度可以达到1米。他分享了如何为鹰佩戴发送器才能不伤害到鹰的经验,以及佩戴设备的猛禽野放的注意点。例如设备佩戴不当,造成羽毛遮住太阳能板,对皮肤接触点造成擦伤等等的问题。他建议把设备安装提前7~10天,可以提前看出鹰是否适合被测试设备。
中国生物多样性保护和绿色发展基金会周晋峰秘书长对CBCGDF做了介绍并提到 “我们是中国主要的鸟类保护中心之一,可以为猛禽救助提供很大的支持,我们很乐意参与这个项目。”
会议三方进行总结和意见交换后,决定进一步构建合作关系,就野放计划的细节进行讨论。希望这75只勇猛的生灵能够早日回归大自然。
文/陈然 审/Stan 编/Angel
分享是一种美德、关注是一种智慧
了解公益项目详情,请↙↙↙点击“阅读原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