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环境保护无国界”:法国驻华大使馆参赞一行到访中国绿发会
2021年12月9日,法国驻华大使馆经济及可持续发展问题参赞马乐(François Lemal)先生、法国驻华使馆技术合作专员安德卫(Ludovic Andrès)先生等一行四人,应邀到访中国绿发会,与绿会副理事长兼秘书长周晋峰及国际部同事就双方今后在全球环境治理方面的潜在合作机会展开了讨论,进行了一次友好而富有成效的会谈。
法国是第一个与新中国建交的西方大国,两国人民传统友好、保持民心相通。此前不久,法国驻华大使馆在北京举办了中法环境月系列活动,期间多次邀请绿会国际部代表参与,并表达了对绿会过往工作的兴趣和合作意向。在2021年的中法环境月活动中,自然保护政策的演变、海洋可再生能源等主题也与绿会的工作内容非常契合。上述共识也是今天会议能顺利组织起来的基础。
会上,法国大使馆技术合作专员安德卫感谢了绿会的邀请,并表示之前在各种环境有关的活动中都见到过绿会代表。他表示,法国大使馆对环保很关注,也一直在跟进国际法律政策的发展动态,并在中国推进中法合作的环保项目。他强调说,“我们一直秉承着中法合作的理念”。
马乐先生除了是法国大使馆经济处负责可持续发展问题的参赞外,还是法国生态转型部在华代表,与中国的环境主管各部委有很多往来。他表示环境问题是中法合作的重要领域,大使馆很多部门的工作都涉及相关问题,比方说法律部。他对绿会过往的工作早就有所耳闻,但很遗憾之前一直没有机会会面,希望借今天的机会,增进双方的了解。
周博士在发言中则首先介绍了绿会和法国的渊源:1865年,法国博物学家兼传教士大卫在北京南郊进行动植物考察时无意中发现麋鹿并被确认为新物种,后来麋鹿也被称为“大卫鹿”。20世纪初,麋鹿在中国本土灭绝,1985年才由欧洲重引入中国,并成立“中国麋鹿基金会”,也就是绿会的前身。如今,麋鹿重引进项目被认定是世界生物多样性保护史上的经典案例,该物种亦成为中法友谊的一段佳话。
从1985年由麋鹿回归项目成立,后经两次更名,成为今天的中国绿发会,周晋峰接着从三个层面列举了绿会过往的一些工作,包括:
01
与法国开展的交流与合作包括:
周晋峰作为全球来自40多个国家的100名法学家之一,支持签署《世界环境公约》(草案),《世界环境公约》(草案)的起草过程和中国绿发会起草的《中国生物多样性(保护)法(建议稿)》,都是这样“自下而上”的一种努力,是由社会组织积极主动参与并推动环境立法的模式;与总部在法国的UNESCO联系,将生物多样性、环境相关内容的建议提交给其《人工智能伦理问题建议书》(初稿),并被采纳,该建议书最近在联合国教科文组织第41届大会上被通过;向秘书处在法国的国际标准化组织生物多样性标准委员会(ISO TC/331)提出申请,提交相关生物多样性评价标准的建议;在法国马赛的IUCN WCC 2021上参与多项提案并均被通过等等。
02
其他国际上工作包括:
积极与联合国《保护野生动物迁徙物种公约》(CMS)合作,建议中国的加入以推动野生动物的超越国界的保护,做为观察员机构参与粮农遗传条约(ITPGRFA)《生物多样性公约》(CBD)、《联合国气候变化框架公约》(UNFCCC)、华盛顿公约(CITES)等国际公约的多项会议和相关建言工作,其中向CBD COP15建言使用生态文明为主题并倡导绿色会议均被采纳。
03
国内工作包括:
积极推动环境相关政策法律的修订和进步、执法监督、发动人民群众参与环境治理等等。
会后双方参会人员亲切合影,并表示“环保无国界”,会争取各种机会进行互助,共同开展环境保护项目。周博士最后补充说,我们来自人民,为了人民,根植人民,只有人民群众广泛参与到环保工作中来,我们的生物多样性保护和绿色发展、我们的生态文明建设才有更大的希望,地球和人类才能有更好的未来。
更多最新消息将通过“绿会融媒”报道。“绿会融媒”是由约50个平台组成的融媒体矩阵,旨在传播生态文明、推动绿色发展、提升公众科学素质、保护生物多样性,应对气候和公共健康危机,助力“碳达峰”和“碳中和”目标的实现,进而推动地球生命共同体建设。
文/Maggie 审/Daisy Linda 编/angel
【往期报道】比较中法环境法律,思考“自下而上”社会治理模式的全球趋势http://www.cbcgdf.org/NewsShow/4937/3972.html
分享是一种美德、关注是一种智慧
了解公益项目详情,请↙↙↙点击“阅读原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