其他
于毅桦:公民科学家助力生物多样性保护!17岁少年发现新物种的启示:观自然应纳入基础教育课程
Nature-Watching
2023年7月17日,正在暑假中,一条新闻登上了热搜:广西玉林的一名快上高三的17岁少年张逸轩,确认发现了一个新物种:“卷肢华石蟹”。该物种的发现,使得广西的淡水蟹达到了43种,丰富了中国的淡水生物多样性数据库。这也让我们再次看到了公民科学家在生物多样性保护、丰富生物多样性信息学方面的重要作用。
对于暑假到处奔波于各种培训班的学生们来说,这个新闻或许提供了一个不一样的未来教育方向和景象——它不光光是一个新物种的发现,更提醒我们要关注教育系统中要多开展“观自然”(nature-watching),培养孩子的好奇心、探索欲望,这才是真正在有助于提高公民科学素质的活动。
首先,咱们来简要回顾一下这个事儿。张逸轩作为一个热爱自然和生物的少年,在广西玉林的容县都峤山的山涧中发现了几只螃蟹。通过敏锐的洞察力和细致的观察,他发现这些螃蟹与同属的其他物种有着明显的差异,进而通过形态学的角度认定其为一种新物种。他与网友的互动以及联系南昌大学的邹节新副教授并得到专家的确认,进一步确认了:这只螃蟹的的确确就是一个新物种。
其实笔者挺触动的。这个案例引发了笔者对公民科学家在生物多样性保护和生物多样性信息学中所扮演的重要角色的思考。“公民科学家”(citizen scientists)大家可能不陌生,通常来说,它讲的是那些并不是专业出身、资深的科学工作者,而是普通大众,他们凭着一腔热情,通过自己的兴趣和参与,积极参与自然观察、数据收集和科学研究。
进一步回溯词源的话,“公民科学家”(citizen scientists)的称谓的词源其实可以追溯到19世纪。顾名思义,这个短语由两个部分组成:公民(citizen)和科学家(scientist)。“公民”一词指的是一般公众,即非专业科学家或研究人员。这些人通常是热衷于科学研究,并愿意积极参与其中的公众。“科学家”一词指的是从事科学研究和探索的专业人员。科学家通过他们的专业知识和技能来进行科学实验、观察和解释数据。那么,为什么合并使用呢?因为越来越多人发现,科学研究不应该是象牙塔和高大上的事务,应该扁平化。于是,19世纪末和20世纪初,当时天文学家和科学家开始鼓励公众参与天文观测和数据收集。这样的参与帮助科学家收集了大量观测数据,以推动科学研究的进展。随着时间的推移,这个概念扩展到其他科学领域,如生物学、环境科学和地质学。
到了现代,公民科学活动就更方便了。通过互联网和科技的发展,得到了进一步的推动和普及。“公民科学家”们,无论在哪儿,都可以方便的通过在线平台、移动应用程序和社交媒体等渠道参与各种感兴趣的探索中,并且交流观自然的心得。他们可以通过观察自然、收集数据、进行研究、与其他公民科学家进行合作,来开展公民科学研究。这种广泛参与的模式有助于促进科学研究、推动科学教育和提高公众对科学的认识。就拿笔者本人来说,在好几个数百人的自然观察、植物欣赏的大群里面,经常看群友们在讨论他们的发现,分享经历和知识,颇为愉快。
进一步思考:如今,我们的教育系统,如何能更好的培养、并赋能这样的小小“公民科学家”?
回到前面讲述的这个案例,张逸轩以其对自然的热爱和敏锐的洞察力,通过公民科学途径,刷新了中国生物多样性的数据库。如果没有长期的观自然、爱自然、探索自然的经历,这是不可能的。
观自然(Nature watching)是中国生物多样性保护与绿色发展基金会秘书长周晋峰博士于2020年7月提出的一种自然保护方法,旨在通过鼓励公众观察和欣赏自然,了解生物多样性,从而推动生物多样性的主流化和公众科学素质的提升。在教育系统中推动"观自然"很重要。作为一种真正的提升公民科学素质的方式,“观自然”能培养少年儿童对自然的兴趣和敏锐的观察力。这种教育模式可以激发年轻人的好奇心,培养他们的科学精神,并鼓励他们积极参与到生物多样性保护和研究中来。正如张逸轩这个案例所展示的,年轻的公民科学家有着巨大的潜力,他们的发现和参与可以为科学进步和生态保护做出重要贡献。
这个案例给我们带来的启示是,教育系统应重视公民科学家在生物多样性保护和生物多样性信息学方面的重要性。尽管我们长期的新闻 、媒体不会太关注这些。事实上,公民科学家的参与扩大了科学数据的采集范围,提供了珍贵的信息和见解。他们的观察和发现可以为保护生物多样性提供有力的依据,促进生态系统的可持续发展。笔者也希望,这名17岁的少年登上新闻热搜,能激励更多公民科学、观自然实践。也希望他的这个新的发现能够在全球生物多样性信息网络(GBIF)上面发布,通过开放科学,来供更多全球的科学家研究、参考。
(注:本文仅代表作者本人观点。欢迎留言、点评、批评、讨论。)
作者/于毅桦 审/绿茵 编/angel
往期回顾
◆如何治愈我们的“自然缺失症”?“观自然”是一剂良方◆如何治愈“自然缺失症”?以“观自然”来重建人与自然的连接◆同是天涯沦落“鸟”:滞留湖北东港湖湿地的小天鹅与鸿雁相依为命 | 观自然◆观自然:塑料污染正侵袭鸟类家园 | 绿会志愿者观察◆绿会保护地志愿者在连云港首次记录辽吉侧金盏花 | 观自然
◆周晋峰建议岳阳市屈原管理区举办“观自然节”
长按识别
支持募捐-
全民共护野生动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