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导演田宇:将“风土青春”做成「5%的创新」| 故事人

子路 烹小鲜 2022-08-03




这是鲜喵的第 1874 篇吐血原创



  喵族码字员:子路



“我想拍什么,有很多可能性,但我不想拍什么很明确,我不拍过去,不拍未来。所以之后还是会在自己生活的这个时代里面去找故事,在现实主义题材上耕耘。”
——导演田宇 


2022开年,两部“风土青春剧”同期开播。


一部由完美世界影视出品,讲述了一群生活在北京胡同里、文物修复匠人的子女们的成长故事,另一部由芒果TV、开火文化等出品,延续了“铁原宇宙”另一批少年少女的青春故事。


前者是北京的《昔有琉璃瓦》(以下简称《琉璃瓦》),后者是东北的《我要和你做兄弟》(以下简称《兄弟》)


而两者皆来自同一位导演,田宇。


田宇导演(中)与“铁原宇宙”演员们


两年前,田宇携芒果TV奇幻爱情校园喜剧《我才不要和你做朋友呢》(以下简称《朋友》)意外闯入观众视野,这部豆瓣17W+人评分8.1的东北青春剧,堪称当年剧集赛道“小而美”典范。


一作成名,《朋友》成了改变田宇人生的“点睛之作”,也为青春剧赛道开疆拓土,以黑马之姿带动“风土青春剧”领域异军突击。


两年后,由田宇导演的两部风土青春网剧顺利收官,优酷独播《琉璃瓦》最高热度9519,芒果TV独播《兄弟》拿下6亿+播放量,成绩不俗。



从“铁饭碗”公务员,到备受关注的85后导演之一,田宇经历了哪些成长与转变?


在风土青春剧领域佳作频出,他拥有哪些创作方法论?


对此,烹小鲜(pengxx01对话导演田宇,试图探寻一二。


以下为田宇自述——




28岁以前,我没有想过自己将来会是一个导演,完全没有。


我是山西人,前28年人生几乎是按部就班,读书、考大学,在中传读完本科、硕士,考上事业单位,拿到北京户口。


在普世价值观里,这当然是优秀且顺遂的理想人生,可能只有身在其中才会觉得,太无聊、太枯燥了,这样一眼望到头的生活,真是我想要的吗?


所以2014年,我几经纠结,决定辞掉“铁饭碗”,去了万合天宜。


《万万没想到》第一季剧照


我大学学的文艺编导,毕业在有线电视做审片,看了大量电影,所以在想要做出改变之后,第一个念头就是,我想拍电影。


但没人脉、没资金、没作品,一个新人上来就想拍电影,几乎是痴人说梦。


当时刚好万合天宜因为《万万没想到》系列火了,急需扩充他们的制作人员,没有门槛,你想来就能跟着拍。我就去了,跟刘循子墨一起拍《报告老板》,当执行导演,算是迅速成长的一段时间。


我在那儿待了一年半,出来跟几个朋友开了家影视公司,我们拍广告、拍宣传片、给人做年会,慢慢行业里有了“网络电影”这个东西。我想,这可能是我离电影最近的一次了吧。


我们每个人凑了10万块钱,拍了第一部网络电影《八棺索财》。处女作,主要是迎合市场,做惊悚、悬疑、民俗这些内容,现在回头看肯定是有些不满意,这个项目确实也亏了。


好在有了第一部作品这个“敲门砖”,就有别的项目找上门。


田宇执导网络电影作品


接下来几年先后拍了《那女孩真帅》《决味厨神》《火海营救》三部网络电影,再就是2019年遇到《朋友》这部网剧。


其实在《朋友》之前,我已经很艰难,几乎在这个行业支撑不下去。


原来在事业单位收入虽然不是很多,但还可以,可万合天宜既然不设置门槛,肯定也不会给很高的待遇。之后跟朋友创业也不太理想,2018年,公司也散了。


这一年是我最低谷的一年,没有工作,又做了个大手术,四个月躺在床上动不了。我妈之前还挺支持我多尝试,可这一年她也有些顾虑,说你看,你做手术连医保都没有。


我咬着牙跟我妈保证,就两年,我想再试两年。还好那个时候女朋友,也就是我现在的爱人,非常支持我,我们一起挺过2018年,终于赶上了机遇。



《朋友》的总制片人王珍妮,正是我第二部网络电影《那女孩真帅》的制片人,这也是一个关于篮球、热血、家庭的青春故事,我们合作得很愉快。


2019年她们所在的开火文化筹备《朋友》,就邀请我过去一起开发。我之前没拍过剧,投资方和平台肯定会有顾虑,但开火这两个老板说必须得是田宇干,我才得到了去跟平台做导演阐述的机会。


很幸运,也很开心,《朋友》爆了。


坦白讲,《朋友》播完之后很多公司找我想签独家合约,这时候开火也说你要不要跟我们签一个经纪合同,我说没有问题,就跟你们,确实是很感谢这两位知音伯乐。


田宇导演在片场


2019年是我人生转折的一年,这一年我和女朋友结婚了,婚礼第二天,就进组开始拍《朋友》。


某个时刻再回头看,会觉得很奇妙,在紧挨着的时间里拥有了爱情,也拥有了明确的、擅长的、值得奋斗一生的事业正轨。


而彼时我身在其中,茫然不知。




其实一开始,大家没想过《朋友》能爆到这个地步。


这部剧预算非常低,体量也不大,而市场上已经出现过太多太多现实题材青春剧了,怎么跟《最好的我们》《你好,旧时光》这些优质前作做出区分?


我们比较明确的点,一个是「东北青春」,另一个就是「代际和解」。


剧中的女儿李进步(庄达菲 饰)对妈妈不满,意外穿越到20年前,和同为少女时期的妈妈李青桐(陈昊宇 饰)共同生活、感受她曾经历的人生,完成母女之间的和解。


后来再回顾、复盘,“代际和解”这一特殊元素,在初遇疫情下的中国、在所有人都是“孤岛”的时候,给了观众们一个可以寄托感情的温情载体,这是《朋友》成功的一大因素。


李进步(后)与李青桐一家


青春剧在国剧中有多年历史了,我最早看的青春剧是《十七岁不哭》《将爱情进行到底》,那一批属于典型的“当下青春”。


到2013年之后,电影《致青春》、网剧《匆匆那年》掀起一股“怀旧青春”热潮,当初那批关注当下青春的观众长大了,开始关注过去的故事。


再到这几年,大家把过去讲得差不多,又回到“当下青春”。但我们不可能再绕回起点,就只能把“当下青春”细分化,把特殊元素叠加进去。


比如最近《一闪一闪亮星星》是“青春+高概念”;致敬冬奥这一批,还有《隐秘的角落》制片团队正在做的一部《不就是拔河么》,是“青春+体育”;包括去年有一个电影叫《盛夏未来》,是“青春+电子乐”……元素叠加已经在成为青春影视剧的创作大势。



回到我目前创作的四部网剧的“青春+”,《朋友》是“代际和解”,《兄弟》是“陪伴”,《琉璃瓦》是“文物修复”,刚拍完的《在你的冬夜里闪耀》是“高概念爱情”,都叠加了创新元素。


《兄弟》很好理解,做完《朋友》的双女主,自然会想做一个双男主,我又不想重复自己、再做一个父子穿越,就决定做了这么一部“半路兄弟”的青春群像剧。


当然我们还是想做治愈系,故事里高阳(辛云来 饰)来自单亲家庭,叶晓文(陈宥维 饰)父母意外去世,还有米佳、金贝贝、董大伟,都多多少少存在一些童年创伤,但他们是彼此陪伴、彼此治愈的。


《琉璃瓦》同样是青春群像,但相比起前两部,这部会更强调上下三代文物修复匠人的传承与坚守,家庭戏比重更大,元素会更多。



从同期播出效果看,《琉璃瓦》反响更好一些,《兄弟》作为“铁原宇宙”第二部,播放量其实是比《朋友》更高的,但讨论度相对不如前者。


我们也根据播出数据做了复盘,同样是在芒果TV独播,《朋友》的会员拉新率很高,《兄弟》更多是已有会员在看。


这说明一个什么问题呢,芒果TV付费用户年龄层整体是偏低的,说明《朋友》探讨的东西比普通青春剧稍微复杂了一些,不仅吸引年轻人,还打动了许多30+观众。


再者,《朋友》人物关系设定留出了大量讨论气口,母女关系、情侣关系、三角恋等等,而《兄弟》重点在兄弟情,在以独生子女家庭为主的这一代年轻观众里,它的普适性一下就减弱了。


当然,做一个戏很难不留遗憾,这些都是我们在后续“铁原宇宙”系列作品开发中会重点考量的因素。




现在回头看,选择助力“铁原宇宙”成为爆款的东北风土元素,其实更多是一种偶然。


我们起初是想做一个类似于《七月与安生》的双女主成长故事,但初版剧本写出来没什么亮点。又想到做成女版电影《乘风破浪》,让女儿穿越回去跟妈妈经历一些事情,写完又觉得有点沉重、不够有趣。


后来是有一天开会,大家说一定要和其他青春片做区别,我们总结发现,过往青春剧很少特别强调「地域性」,它们可以发生在中国任意一个城市。


我们的东北制片人就说,那要不咱们做一个「东北青春」。



当时大家是持一个怀疑态度的,此前并没有类似的成功案例,投资人特别怕最后做成一个年轻版《乡村爱情》,太冒险了。


为了避免这个问题,我们参考了一些韩国影视剧,因为它和东北在同一纬度,存在类似的地理环境,再加上东北的喜剧成分,让青春片更落地。


那一年,欢喜传媒也做了一个风土青春剧《风犬少年的天空》,区别在于他们讲的是重庆人,我们讲的是东北人。共同点是,我们不谋而合找到了青春剧里相对稀缺的「烟火气」。


怎么让观众相信这拨年轻人确实活在这个地方?衣、食、住、行,都要落地。


吃饭,他们吃的铁锅炖、东北烧烤、饺子、大拉皮儿。穿衣,他们在漫天飞雪中穿着厚棉袄、围巾、毛线帽、带绳手套。住、行,都是我们尽量还原的老工厂住宅楼、老式公交车等等。


故事里的“铁原”,也正来自辽宁的两个市,铁岭和开原。还要训练演员们的一口东北腔,尽可能增加观众的代入感。



《兄弟》延续了这些风土青春设定,还埋了很多和《朋友》互动的“彩蛋”。


比如《朋友》开头李进步被公交车夹到头,《兄弟》里董大伟的爸爸就是那辆公交车的司机,因为这件事被下岗、换了工作。


《兄弟》里高阳重金求购“学神”吴智勋的笔记,吴智勋正是《朋友》三角恋CP中的学霸,我们还在光荣榜里贴了他的照片,“铁原三中优秀毕业生”。


刚拍完的《在你的冬夜里闪耀》同样是发生在“铁原宇宙”的故事,跟前两部又会有一些不一样,大家可以期待一下。


《琉璃瓦》则更强调表现北京胡同地域风土,我还加了个涮羊肉的小饭店,给这些年轻人一个吃饭、聊天的地方。


我喜欢做有烟火气的青春,这个「烟火气」可以是辣味的、海鲜味的,或者乱炖味的,背后正是故事发生的生活土壤。有了这些东西,这些人物、故事才可信。


李青桐被公交车夹到头


再者,我认为做青春剧一定要有群像。


拍群像戏,每个人物都要鲜活,千万不能有主角、配角、工具人这种观念,每个角色都要有Ta存在的独一无二的价值,每个人物之间都能发生化学反应,每两个人之间的相处状态都不一样。


《朋友》就是这样一个典型的“大乱炖”,大家会真正地形成一个“群”,聚是一团火、散是满天星,这样的群像戏才会好看。


风土、群像,不只是我,这两年很多创作者已经在着手了,去年关注上海的电影《爱情神话》、关注岭南文化的动画电影《雄狮少年》,都很成功。


表层是咖啡、出国、烧腊、咸鱼,背后是更深一层的挖掘,是体现的上海小资文化、岭南舞狮文化,这些就是藏在地域土壤中的那一颗尘埃,需要创作者把它挖出来。



同时也要关注到,《爱情神话》全国票房两亿多,有一个亿是上海市一个地区贡献的,说明风土影视剧尚且存在一个文化壁垒。如何打破这个文化壁垒,是我们当下的创作难度。


其实我们第一部风土青春剧选择东北这片土壤,存在一定投机性。过去几十年,东北文化壁垒已经被赵本山等小品演员、《乡村爱情》等作品打破了,全国观众很容易接受我们的东西。


当下,可能东北、四川、重庆这些风土文化被推广得不错,涌现大量影视剧,但中国大部分城市在这个层面上还是未知的。比如我们山西,除了贾樟柯在拍,其他也没有什么人讲山西的故事,这个探索的过程可能还需要很长的路要走。


至少对于我来说,创作“风土青春”影视剧,是我当下愿意为之努力的那「5%的创新」。



今年开始,我也在着手一些电影项目的筹备。


从短剧、网络电影、网剧到电影,我走了八年,总算走到了“初心”面前。


感谢很多人,感谢我自己,曾经的「痴人」,也有了「说梦」的可能。


注:全文图源网络


- END -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