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栏|董克平:重庆小面怎么就火了
“小”在这里有可爱的意思,也有花费不多吃到好滋味的意思,透着重庆人对小面的喜爱。香辣麻烫鲜的滋味、有人缘接地气的特点,构成了重庆小面的人和。
文|董克平
插画|郑莉
不知道从什么时候开始,重庆小面在全国范围内风靡开来,从北方的哈尔滨到南粤的广州、深圳,从东部的上海、南京到西南的贵阳、昆明,随便哪个城市都能见到重庆小面的幌子。地道不地道、正宗不正宗暂且不提,只要挂上了重庆小面的招牌,大致都能有生意。那些开在大城市中心地区、尤其是有明星加盟的小面馆,生意更是好得不行,一碗面卖到三十多元,饭口的时候还会排队。
什么时候人们这么喜欢吃这香辣重口味的面条了呢?北京这座以炸酱面、打卤面为面条主要吃法的城市,也掀起了一股重庆小面的热潮,大有盖过北京人津津乐道的炸酱面的势头。北京电视台生活频道拍摄的美食真人秀《上菜》第三季中的面条一集,三家餐厅中有两家推出的爆款菜式是重庆小面。
秦岭往东接淮河直到黄海边这一条曲曲折折的横线是中国南北方的分界线,也是800毫米年等降水量的分界线。北方雨少南方水多,因此北方主要是旱作,南方多数种水稻,于是这条线也就成了中国稻麦种植的分界线,饮食习惯大致依此区分延伸,北方以面食为主,南方以稻米为主。
面条这种典型的面食却不分南北,在全国各地开花结果。贵阳有肠旺面,成都有担担面,宜宾有燃面,武汉有热干面,广州有云吞面,厦门有沙茶面,温州有黄鱼面,杭州有片儿川。这还只是南方地区的面条名品,以面食为主的北方地区面条品种就更多了:北京的炸酱面,山东的打卤面,陕西的扯面,兰州的拉面,东北的焖面,山西的刀削面等,实在是数不胜数。
所谓南米北面是指大致的生活饮食习惯,而面条却是全国各地都有的一种食物,而且深受老百姓的喜爱。但这不能成为重庆小面火爆全国的根本原因,全国有许多种好吃有名的面条,为什么现阶段只有重庆小面这样红火呢?这里面有外部的原因也有自身的因素,天时地利人和都让重庆小面占着了,火起来就是顺理成章了。
美食纪录片《舌尖上的中国》第二季《三餐》这一集一开始就是重庆小面,精致流畅的镜头把重庆人的日常吃食小面拍得精美绝伦,让人垂涎欲滴,恨不得马上飞到重庆去吃一碗。随着纪录片的热播,重庆小面也成为人们热议的话题,各大媒体、自媒体上都能见到与重庆小面有关的各种话题。一些名人借此风潮开了重庆小面面馆,据说《非诚勿扰》主持人孟非在南京的面馆价格不低,生意却火得爆棚。
在餐饮竞争激烈到酒香也怕巷子深的今天,重庆小面搭上了中国传播能力最强大的CCTV,伴随着媒体、自媒体的持续发酵,一下子从地方特色饮食成为全国家喻户晓的美味,这等于是老天给了重庆小面一个向外扩张的良机。此谓天时。
改革开放以来,人口的流动快速频繁,特别是中西部地区的几个省份向东部沿海地区进行了大量的劳务输出。江西、湖南、湖北、四川、重庆、贵州等省是劳务输出的大省,饮食口味中“嗜辣”是他们的共同点。这些省份的人把自己的家乡口味带到了工作的地方,因他们的存在,各自的家乡口味形成了当地饮食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并影响、丰富了当地人的饮食,“嗜辣”由此有了更广阔的范围,成为更多地区人们喜欢的饮食味道,此点可谓地利。
人和的因素有很多种,前面说的地利中也有人和的因素。但我认为,重庆小面的特色是其能在全国各地开花的最重要因素。
小面是重庆人对他们喜爱的面条的通称,原本指的是不加荤料的素面。早餐宵夜吃得比较多,偶尔也可作为简单的中饭。小面在重庆是不分等级、没有阶层的吃食,出大力流大汗的棒棒吃,肤白肉嫩、火爆多情的美女吃,步履匆匆的白领吃,逛完菜场回家的主妇吃,可谓全城都在吃小面。
小面好吃的关键是辣椒,不同的小面,辣椒制法不同,香味就不一样。花椒粉也是不可缺少的,香、麻、辣三样必不可少。“小”在这里有可爱的意思,也有花费不多吃到好滋味的意思,透着重庆人对小面的喜爱。香辣麻烫鲜的滋味、有人缘接地气的特点,构成了重庆小面的人和。
天时、地利、人和都齐全了,重庆小面便在全国火了起来。
延伸阅读
(点击标题或图片即可阅读精彩内容)
中国烹饪杂志
中国最具影响力的餐饮杂志,创刊于1980年,发行遍及海内外。
微信号:ChineseCuisine1980
新浪微博:@中国烹饪杂志
点击以下图片,即可进入《中国烹饪》发行部官方微店订阅本期杂志。
本微信号所有内容未经许可,禁止转载。如需转载,请提前沟通,获得授权后方可转载。转载时请在显著位置注明来源及作者署名。
点击“阅读原文”,查看更多精彩内容。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