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餐饮人生|刘敬贤:不积跬步,无以至千里

2017-03-05 褚宏辚 张洋 中国烹饪杂志

2017.3.5

刘敬贤:不积跬步,无以至千里

采访|褚宏辚

部分摄影|张洋

部分图片提供|刘敬贤

人生


刘敬贤 1944年出生,祖籍山东招远。元老级注册中国烹饪大师,辽菜大师,全国劳动模范,辽菜文化研究会会长,国家职业技能鉴定专家,国际烹饪大赛评委,辽宁省烹饪协会终身荣誉会长。曾荣获首届中国烹饪大赛冠军、中国烹饪领军人物奖、中国烹饪终身成就奖。著有《鹿鸣春饭店名菜点》、《厨师培训教材》等书。精通辽菜、鲁菜的烹制及其它各大菜系的烹制技法,传承和发扬了满汉全席的制作,博采众家之长,敢于创新。


刘敬贤语录

●我汲取了唐克明、王甫亭、刘国栋、任树芳四位师父烹饪技艺的精华,融会贯通,才得以有此成绩和殊荣。

●走出辽宁,你代表辽宁厨师;走出国门,你代表中国厨师。

●我喜欢教学生,给学生上课,讲做菜,讲传承。




在第四届中国顶级烹饪大师技艺交流联谊会上,来自各菜系的烹饪大师齐聚一堂。其中,中国烹饪大师、辽菜大师刘敬贤是首次参加联谊会。而早在多年前,记者就曾多次联络采访刘大师,但因他经常辗转于国内外,始终未能成行。这次有幸遇见,特别进行了专访。

塞翁失马


刘敬贤进入厨师行业其实是阴差阳错,如今回忆起当年的遭遇,他平淡得如同在说别人的故事。


1963年,他高中毕业,学习成绩很好,原本是要考到北京上大学的,但政审没有通过,考大学的资格就被取消了。当时,这个打击对刘敬贤来说是无法承受的,一连很多天他都躲在家中不肯出门。但不管多大的挫折,几十年后再回头看,不过就是人生的一个岔路口,换到另一个跑道,是金子也一样会发光的。


当时,有个朋友告诉刘敬贤,辽宁省劳动局的门前贴出了布告:沈阳市中西餐高级培训班招生。刘敬贤心中豁然开朗,他祖籍是山东招远县,这个地方历来出名厨。刘敬贤的祖父也是一位很不错的厨师,一直在轮船上做主厨。


刘敬贤全家都喜欢吃爷爷烧的饭菜。小时侯他就喜欢跟在爷爷的屁股后面打下手,爷爷烧菜的余香令他始终难忘。爷爷去世后,刘敬贤经常跟母亲学做菜,后来家里忙不开时,他也经常为全家做菜,这些菜时常能够得到父母的表扬和赞赏,他也因此对厨师这个职业有所憧憬。尽管父母对刘敬贤报考厨师培训班有一百个不满意,但刘敬贤还是顺利地考取了。

焉知非福


从厨师学校毕业后,刘敬贤被分配到当时沈阳很有名的香雪饭店。这家饭店的主厨是唐克明、刘国栋两位声名显赫的烹饪大师,他们都是刘敬贤一直仰慕的名师,能够在大师的手下工作也是刘敬贤所向往的。


在厨师行业,学徒都是从扫地、洗菜、推煤、掏炉灰等下手活开始的,三年的学徒时光非常辛苦。对于从学校毕业的刘敬贤来说,真实厨行的苦累令他迷茫:这样的工作什么时候能出头呀?他也为此动摇过,但最终还是熬过来了。


在厨艺磨练的过程中,他最感恩的是遇到四位技艺非凡的师父:唐克明、王甫亭、刘国栋和任树芳。因为当时他正赶上沈阳组建厨师进修班,班上汇集了这四位大师任教。一师难求,何况是四位厨师界响当当的人物。这是很多厨师可遇而不可求的恩遇。无论在什么场合,提及自己在烹饪界取得的成就,刘敬贤都会说得益于四位师父的传艺和教导。


上世纪60年代,刘敬贤正式拜唐克明先生为师。唐克明是江苏扬州人,精通宫廷菜、淮扬菜,师从曾是清咸丰、同治、光绪、宣统四位皇帝的御厨的梁忠老先生。刘敬贤介绍说:“像我们这个行当,学了三年出徒,就可以独立干活,拿较高的工资了。但唐克明师傅学了徒不去打工,继续换个地方又学徒三年,他学了三次徒,相当于当了9年学徒,扎实地继承了宫廷菜的绝技。”


唐克明先后前往川、粤、闽、晋、沪等地学艺,了解各种菜系的特点和烹饪方法,取各家长,补自己短。在他26岁时,也就是民国时期,在长春殿经过18天的实际操作考试,以超众的技艺被录用为伪满皇宫“御厨”,服务于伪满皇帝溥仪。他在这里潜心研究宫廷厨艺,使其烹饪技艺更上一层楼。他不仅能烹制满汉席,而且还能说出其中不少名菜的来历,使宴席增彩添辉。刘敬贤正是唐克明先生宫廷御膳的传人之一。


上世纪70年代,刘敬贤拜鲁菜大师王甫亭为师。王甫亭先生师承鲁菜名家,为鹿鸣春饭店主厨,有“扒菜大王”之美誉。


刘国栋先生是辽菜创始人之一,为辽菜泰斗,辽宁沈阳人。他出生于天津,后至辽宁学艺工作,师从名师颜庆鸿、郭振生。


任树芳先生是鲁菜大师,原籍山东,为当时沈阳四大名厨之一。


受益于四位恩师的悉心传授,加之刘敬贤的天资、勤奋和较高的文化水平,他很快在青年厨师中脱颖而出。


▵ 中国烹饪大师刘敬贤表演勺功“凤凰单展翅”


教学相长


“文革”后期,为落实政策,唐克明先生和王甫亭先生在鹿鸣春办厨师进修班,培养烹饪学生,点名让刘敬贤做青年教师。刘敬贤亦惊亦喜,对待老师这个角色也极为认真。他认为,自己从烹饪资历上来说不及师父,所以一边教学,一边向师父们学习请教,消化吸收后再给学生上课。之所以指定当时仅有三十多岁的他来当老师,与其扎实的功底、严谨的态度以及较高的文化水平有很大关系。


从此,除了厨师以外,刘敬贤还多了一个身份——烹饪教师,而且这一教,就将近二十年。如今,当问及最喜欢参加哪些交流活动时,他的回答是:“我就喜欢教学生,给学生上课,讲做菜,讲传承。”


教学相长,教学的过程也让刘敬贤快速地提升了实践和理论水平。除了需要持续不断地从老师傅那里汲取厨艺技术,还要针对学生的认知需求,不断自我提升理论水平。


有一次上课,一个学生问:“老师,什么叫肉?”一下子把刘敬贤问住了,他从没想过这个问题,当时就没回答上来,回家后就开始查资料。


那时他每个月的工资是36元钱,其中5元钱用来买菜谱书。把这些书翻了差不多一宿,他终于在北京卫生学院营养学系出的一个小薄册子中找到了答案:“组成动物有机体所有组织的总和,统称为‘肉’。”上面还写明肉类的平均化学成分,如水分、蛋白质、脂肪、碳水化合物等各占比多少。


第二天,他将答案告诉学生。“学生帮我找到了我在烹饪中还未认知的部分。查阅到这些成分的化学分析后,体会到我们做菜的时候,每种原材料含有水分的多少与烹饪程度息息相关。食材的成分决定了它的特性和适合的烹饪技法。”


实践和教学的积累令刘敬贤在某些层面青出于蓝而胜于蓝,特别是他在理论上对于烹饪的理解是走在大多数同时代厨师前面的。



一鸣惊人


1983年3月,辽宁省接到了举办首届全国烹饪名师技术表演鉴定会的通知,39岁的刘敬贤被选定为四位参赛队员之一。当时各级领导都非常重视,刘敬贤也开始为比赛紧张地练习准备,往往一道菜要练几十遍。


1983年11月4日,刘敬贤跟随辽宁参赛队到北京报到。当时,各大菜系参赛队都下榻北京西苑饭店。刘敬贤回忆道:“赛前媒体采访,我记得川、粤、鲁、浙、苏、闽、湘、皖、鄂、京等菜系所在场地都有记者,只有我们这里很冷清。我们也纳闷,‘为啥没人采访咱们’?”


组织方请记者来辽宁场地采访一下,介绍说“这边是辽宁菜代表队”,有记者问:“辽宁有菜系吗?”在当时绝大多数人的认知中,还没有辽宁菜的概念,就连刘敬贤说出“辽菜”这两个字时都没有足够的信心。


▵兰花熊掌


11月8日,所有参赛代表队早上6点集合,前往人民大会堂国宴小厨房准备比赛。下午3点,比赛正式开始。刘敬贤准备了四个作品:兰花熊掌、红梅鱼肚、游龙戏凤、凤腿仙鲍。他以总分第一的成绩压倒群雄,成为建国以来中国第一位“厨师状元”,也因此获得“中国烹饪大师”的称号。


兰花熊掌是当时比赛中唯一一道满分菜品,所有评委都给这道菜打了100分,并受到作为评委的末代皇帝溥仪之弟溥杰先生的赞赏。


刘敬贤谦虚而坦诚地说:


“首先,这得益于师父们的传授,在师父指导下练了几十次。而且制作时将传统技艺与现代科技相结合,宰杀熊掌后放入冰箱急冻,提升了口感鲜度。过去皇宫里没有现代的冰箱。获奖也得益于四道菜品都是宫廷御膳,在味、形、色、器上都很考究,富有中国传统烹饪文化底蕴,在比赛中更易得高分。”


赛后,记者纷纷上前采访刘敬贤。作为辽菜的参赛代表,他讲述了自己从厨学艺的经历,对于人们还未听闻过的辽菜,他解释说:“辽宁菜是新兴的菜系,深受鲁菜影响,代代相传不断发展,逐渐形成自己的风格:一菜多味、咸甜分明、酥烂香脆、色香味浓、明油亮芡、讲究造型。”


此后几天,刘敬贤还被安排录像、讲课,前往钓鱼台国宾馆进行厨艺展示,受邀在北京致美楼饭庄进行厨艺表演等活动,媒体纷纷报道,他也一举成名。


11月14日,首届全国烹饪名师技术表演鉴定会举行颁奖仪式。刘敬贤回忆道:“当上台领取最佳厨师第一名的奖杯时,我非常激动,但还不忘警告自己,‘你老实点,低调点’,但嘴合不拢。怎么说呢,我拜了唐克明、王甫亭、刘国栋、任树芳四位烹饪大师,他们每一位都拥有丰富的技艺,各有所长,我汲取了他们四位的烹饪技艺的精华,融会贯通,才得以有此成绩和殊荣。”


心系传承


以后的时间里,刘敬贤获得过国家、省、市等多项荣誉和称号。到2004年,他出任第五届全国烹饪技术比赛总决赛的评委时,更是享誉海内外,被韩日友人称为“中国食神”。


▵元宝斑鱼丝


不过,他最喜欢的还是三尺讲台。讲授烹饪技艺时,他不仅将理论实践结合、通晓烹饪文化、解读烹饪的物理化学变化,还能够深入浅出地解释烹饪的技巧原理。


“比如做芹菜,将整理干净的芹菜用开水一烫,捞出即放冰水一冰,学过物理、化学就明白了,高温低温骤然变化,使组织纤维被破坏,令芹菜口感清脆。


如果不明白再举个例子,这是一个玻璃杯,三九天在外面放一会儿,拿回房间一倒开水,杯就碎了。芹菜也是这个道理。


再如炒韭菜,整理干净,切寸段,将根部、中段和叶分开放,炒制时先把根部下勺翻一翻,然后中段下勺翻个儿,再下韭菜叶翻个儿,最后加盐翻一下,出勺。


因为韭菜根比较老,不容易熟,根据老嫩程度,分三次下勺,韭菜外面有一层油膜,最后加盐,盐再有渗透力,在短时间内也不出水,所以专业厨师炒出的韭菜在盘中要栩栩如生,不可以出水。


有些菜因为时代的变迁难以传承下来,比如兰花熊掌,真正的熊掌现在是不允许食用的。但为了技艺的传承,刘敬贤将其改良成“赛熊掌”,一种是选用小牛皮、牛筋、牛肉,做出来的口感几可乱真;还有一种是将猪肉、鸡肉、香菇、海苔等多种营养食材结合,用模具做出熊掌的造型,成本低,健康养生,符合国家政策,用于婚宴又有好的寓意——掌上明珠


对于未来餐饮的发展,刘敬贤认为,不论东北也好,全国也好,餐饮已成为买方市场。将来餐饮发展最重要的是符合大众需求,产品要卫生、方便、快捷,“中国人现在越来越重视健康营养,做货真价实、营养搭配合理的大众餐饮具备永久的生命力”



 Q&A 


Q:锅包肉是东北菜的代表菜,对锅包肉的起源和演变,您怎么看?

A:锅包肉起源有很多说法,各执一词。但我想东三省是一家,怎么能把锅包肉做好、传承下去,这是最重要的。到底是你家的正宗还是我家的正宗,与其争论,不如古为今用、洋为中用,只要对我们菜系的发展有好处,能传承,开饭馆能赚钱,那就是高手。


Q:首届全国烹饪名师技术表演鉴定会后,媒体纷纷报道您,您最大的感触是什么?

A:那个时候,我就知道走出辽宁,我代表辽宁厨师;走出国门,我代表中国厨师。所以我在给学生上课时就说,以后你们出去不仅仅代表自己。我去日本有个体会,日本厨师一出来见客人,干净利索。我就想,他们干活能一点儿不嘣油吗?原来是人家那挂件衣服,见客人马上换身干净衣服出来。中国厨师过去不注重这些形象细节,这些年,我们中国厨师提高了不少,厨师也要注重形象的。


点击下图获取更多精彩内容


点击图片即可一键购买




好消息


我们已经开通了“号内搜”功能,只要在公众号后台的菜单栏,选择“知识库》号内搜”,输入你关心的关键词(如牛肉)进行搜索,即可精准获取历史消息中的精彩内容



本微信号所有内容未经许可,禁止转载。如需转载,请提前沟通,获得授权后方可转载。转载时请在显著位置注明来源及作者署名。


长按识别二维码

或搜索“中国烹饪杂志”

中国最具影响力的餐饮杂志,创刊于1980年,发行遍及海内外。


微信号:ChineseCuisine1980
商务合作:zgpr1980@163.com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