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走进直播间】“输血帮扶”变“造血帮扶”丨看“第一书记”郭谦如何让本炕村实现脱贫~

2016-05-09 西宁党建 西宁党建


位于湟源县日月藏族乡的本炕村是个贫困村,一直以来,本炕村由于贫穷、落后、偏僻,村子里留不住人,特别是留不住“能人”,能人的缺失导致村子缺少发展后劲和致富带头人。2015年10月份,响应国家脱贫攻坚战略,省财政厅农发办副调研员郭谦入驻本炕村担任第一书记开展扶贫工作。入驻半年来,郭谦进村入户,吃住在农家,积极投入到了精准扶贫各项工作当中去,积极留住 “能人”,重点做好“八个一批”和培育、用好“公司+专业合作社+农户”这个产业化模式, 带动全村贫困群众迈出了走向脱贫致富的第一步。 今天,我们邀请到本炕村党支部书记龙树林和驻村“第一书记”郭谦做客直播间,我们一起来聊一聊本炕村精准扶贫工作的开展情况。



请龙树林书记介绍一下本炕村的整体情况? 

本炕村位于国家六盘山贫困地区的脑山地区,海拔3200米。距西宁市98公里,距县城47公里,距乡政府18公里。有藏、汉两个民族,少数民族约占总人口的50%;全村共有两个自然村107户413人。有耕地1344亩,目前人均耕地3.25亩,村民多以土地为生,兼养牛羊,是一个典型的高海拔、可农可牧的贫困村。受自然条件及牛羊销售市场波动的影响,使本就不富裕的本炕村成为了贫困村。


本炕村致贫的主要原因有哪些?

村里40岁以上的人员多处于文盲或半文盲状态,30岁以上多为初中文化程度。大多数人只有廉价的劳动力,而无一技之长。一方面,由于文化层次低、见识短,思想保守、观念落后,许多人不愿接受新生事物,不愿接受科学种养殖,不愿摆脱传统的农耕及生活方式,缺乏致富能力及致富途径。甚至个别村民存在等靠要思想,挖空心思要救济、吃低保,不想通过自身努力改变贫穷落后面貌。另一方面,由于长期贫苦穷困,大多数家庭无存粮、无余款,有天灾人祸、婚丧嫁娶,有病人就医、儿女上学,便立马陷入贫困状态。


在“精准扶贫”过程中,我们要向大夫给病人看病一样,一定要找到致贫的病根,经过半年来的调查、摸底, 郭书记你认为本炕村致贫还有其他的原因吗?

除了传统观念的影响外,致贫的原因还有自然环境和气候条件的限制,本炕村地处脑山山区,海拔高、气候寒冷多变,冰雹、霜冻等自然灾害频发,无霜期短。农作物主要以青稞、油菜为主,品种单一,靠天吃饭。平均每亩地的纯利润收入约为260元到300元左右,大多数农户只能勉强填饱肚子。要想利用现有土地资源,采用传统的农耕方式来实现“不愁吃、不愁穿”的目标,显然不太现实。

还有就是生活习惯,由于气候和饮食习惯,村上年龄大点的人患高血压、肺心病、糖尿病的比较多,加上医疗卫生条件差,村民没有卫生保健意识,往往小病拖成大病,错过治疗的最佳时机,花大钱治不好病、救不了命。经统计,全村因病致贫的高达14户,此外,全村还有6个残疾人,不乏有因病致残的原因。

本炕村根据自己的优势养殖业收入较好, 为什么定为重点贫困村?

本炕处于国家六盘山贫困地区的脑山偏远地区,村民自给自足小农意识根深蒂固, 加上胆小怕事, 虽然养殖业收入较好,但受去年牛羊销售市场波动影响,加上村里一直没有形成产业化的养殖规模,只能靠每户养几头牛、几只羊、几只鸡来增加收入;个别养殖大户虽然想扩大养殖规模,但缺乏现代化的经营意识和后续产业发展的资金支持,导致产业发展严重不足。全村目前有两个专业合作社和一个家庭牧场,但发挥的作用都不是很明显。  

“有多少钱,办多少事”这也是部分村民内心的真实想法,他们往往不敢,不想去贷款争取资金扩大规模,也不敢做长期投入的打算。比如, 牛羊的饲草料问题,自家产的草料,能养多少便养多少,如果要外购,便打退堂鼓。这些都是导致村民收入明显减少,村子重新返为贫困村。



郭书记,本炕村完成脱贫任务,该如何“对症下药”?

我们确立了抓好“1、2、3”的基本扶贫工作思路。

一是抓好“一村一策”和“一户一案”。按照“一工(务工)、二养、三种”的基本思路,打好全村扶贫攻坚的主动仗。特别要积极争取行业扶贫项目和资金,搞好基础设施建设、提高公共服务水平,为增收致富奠定基础。 “一户一案”最关键,按照每户的贫困原因、贫困状况和“八个一批”标准进行分类,制定出每户帮扶措施和脱贫目标。确定产业脱贫22户62人次,转移就业12户24人次,就地搬迁17户31人次,生态保护2户2人次,发展教育1户2人次,医疗保险和救助3户4人次,低保兜底4户9人次,资产收益18户35人次。对因多重原因致贫的家庭,也将采取多种政策相叠加的综合措施给予扶持。

二是着力抓住“两个重点”。一个重点是“八个一批”这个抓手,另一重点是培育、用好“公司+专业合作社+农户”这个产业化模式。要有底气回答好老百姓提出的“我们种养了,但能销到那里去?能赚多少钱?”这个难题。

 三是设定好“三步走”目标。第一步到2016年年底,让7户、17人的一般贫困户达到脱贫标准;第二步到2017年年底,让确认的8户、24人的中间贫困户达到脱贫标准;第三步到2018年年底,让确认的7户、21人的特困贫困户达到脱贫标准。

      另外呢,我们成立了“本炕村外出务工理事会”,主要负责联系外出人员务工的相关事宜,以便于对外出务工人员进行统一派遣和跟踪管理,积极协调建筑商,在合作社建设、美丽乡村建设、西倒高速项建设等项目中,安排本村劳务输出40人次,预计增加村民收入40万元,同时积极联系本村在外工作人员及外出务工“能人”,发挥“能人”效应,为村里寻找项目、回村投资、提供就业,帮助贫困户及村民发家致富。


通过半年多不懈努力工作,本炕村在精准扶贫方面取得了哪些成效?

我们做到精准扶贫,精准到户,精准到人,找准“穷根”,明确靶向,结合贫困户家庭的实际情况,为结对认亲的21户贫困户建档立卡,进行合理分类,准确分析贫困原因,量身订制脱贫实施方案,将“输血帮扶”变为“造血帮扶”,更好地助力本炕村发展,帮助贫困户尽快脱贫。

       另外,在各级政府的帮助支持下,争取项目,比如就地搬迁项目,解决老百姓住房的问题,对2015年未建新房的24户按照规划布局,实施就地搬迁,采取自建和统建相结合的办法,为每户新建三室两厅65平米住房一套,对2015,2016年就地搬迁的54户围墙大门统一规划修建。

       在美丽乡村项目中,我们主要着力解决村里公共设施的问题,积极整合资源,努力完成上级下达的美丽乡村建设任务。一是争取上级资金254万元,建设村委综合服务大楼,包括党员活动室、村级办公室、会议室、医务室、图书室、档案室、财务室,并建设3000平方米的村文化活动健身广场。硬化村庄主干道4100米,安装60盏太阳能路灯,完成新村亮化建设等配套设施;二是投资40多万元为村里建960平米的一座幼儿园;三是积极协调县林业局对村庄进行整体绿化,计划绿化面积56亩(该项目已进入招标程序),提升村庄环境,打造美丽乡村。

在畜棚建设项目,我们主要着力解决老百姓后续产业发展的问题,目前我们村上计划建6000多平米的生态牧场已经动工开建,计划今年投资150万,明年投资150万,整合省级支农资金及其他项目资金,估计整个项目基础设施投资将达到400多万元,这也为我们本炕村发挥优势产业,精准脱贫奠定了基础。

利用湟源县金慧担保公司这个平台,采取“借鸡下蛋”的办法,主要着力解决老百姓发展产业遇到资金困难的问题,通过协商已经达成意向为村里合作社及扶持村上“能人”发展提供三年贴息贷款300万元,解决流动资金不足的问题。

郭书记,作为这次精准扶贫“第一书记”中的一员,您在本炕村开展扶贫工作的过程中最大的感受是什么呢?

 作为一名普通党员,组织和各级领导把这项光荣而艰巨的任务交给了我们驻村工作队,倍感荣幸,要做好这项工作,我们就必须坚持 做到“六个一定要”:一是一定要带着感情和真心,抱着为老百姓办好事办实事的朴素心愿投入到工作当中去,甚至要有把老百姓的事当成自己的事来办的勇气。二是一定要尊重县乡党委政府和村“两委”班子,特别是要与村“两委”班子打成一片,在工作中建立感情,做到合心、合力、合拍。这是干好工作的基础。三是一定要摸清村情民意,对贫困户,特别是重点户和特殊家庭的情况要底数清、情况明。四是一定要尊重民意,要按照“靠山吃山、靠水吃水”的原则,多做打基础管长远的事情。要挖掘利用好村里、家中的优势资源,特别是因户帮扶措施一定要得到老百姓的充分认可和接受,力争可行、管用、接地气、有实效。五是一定要吃透政策,把惠农、富农、优农政策用足、用好、用活,让广大群众感受到党和政府的关爱。六是一定要广泛深入动员教育引导,激发广大群众的内在动力,切实形成“干部帮”、“群众干”的浓厚氛围。


猜您喜欢

“第一书记”吴甦来了,看湟中县田家寨镇窑洞村都变了些啥?


这个“老牛”书记不一般


“扶贫先扶志”丨看“第一书记”谢占多如何当好扶贫攻坚的排头兵


FM956 西宁党建


长按二维码或扫一扫    关注我们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