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他们说,我是幸运的

小卡 社工学生小卡 2021-05-02

在我被强奸的那条通道里,有一个女孩曾被谋杀和肢解。它曾是通往一个圆形露天剧场的地下入口,演员们会从那里,从观众的座椅下面突然出现。这件事是警察告诉我的。他们说,相较而言,我是幸运的。 但在那个时候,比起那些强壮的大块头警察,或是我那些受到惊吓的大一新生女友,我感觉自己和那个死去的女孩之间存在更多共通之处。我们曾身处同一片低地。我们都曾躺在枯败的叶片和破碎的啤酒瓶之间。


——Alice Sebold《他们说,我是幸运的》




去年春天我和大家分享了小林美佳的 性侵|为什么会是我?,这个文章后来也发在了其他号上,系统告诉我有三千多的浏览量。如果写书评可以让更多人间接读一遍这样的书,也算是好事一桩。


上次说了日本上班族的故事,今天和大家分享的书叫做《他们说,我是幸运的》,故事发生在上个世纪八十年代,描述了一个美国女学生所经历的有关强奸的一切。比起上一本书,这本书文学性更强,时间跨度更大。




实际上我不觉得这仅仅是一本有关勇气的书,或者只是一个女性励志故事。本着最小程度剧透的原则,我找了一些可读的角度,或许对女性励志不感兴趣的你们,会乐意一看:


1、在民生多艰不绝于耳的当下,冷静的文笔大概能避免人们对受害者不由自主的厌恶


带泪的控诉在这个信息化的时代一点也不稀罕,人们不再那么容易被各类幸存者自白所感动。说一遍是可怜人,说十遍是祥林嫂。假如一本书通篇写的是对强奸犯的憎恨,对人生意外的愤懑,对周遭不理解的埋怨,大概只有面临同样遭遇的幸存者、刚出社会的小青年和搞社会运动的人们会看得投入。倒不是说读者们冷血,只是性侵害这种没有切身体验则很难同理的事情,通常会让闻者感到惊吓和尴尬。


作者艾丽斯经历强奸是1981年的事,这本书出版则在1999年。多年之后的回望,冷静的语气,节制的笔法,反而更方便读者和她一起把这条路重新来过。



2、可以看到在真实家庭中互相陪伴如何艰难的发生


人常说久病床前无孝子,又说夫妻大难临头各自飞,这比其乐融融更像是寻常人家的真实生活。一个危机事件,总能搅乱原本就摇摇欲坠的平衡。被强奸的事情会摧毁生活中的每一个人。当性侵害发生到我们自己身上,就会发现,关怀和爱并不会顺理成章的发生。


对姐姐微妙的情感,对母亲恐慌症的顾虑,明明是受害者,却需要反过来想怎么样说才不会让家里人不舒服。而作为高知分子的爸爸面对发生在女儿身上的强奸,也做出了“我不明白你为什么没有试着逃走”这种被害者最讨厌的反应,但是艾丽斯不能生气,因为她急切需要来自家人的理解。“如果他不能做到,又有哪个男人能够做到?”


为难,无奈,“我们每个人还是被困在各自痛苦的孤岛上”。




3、能够理解为什么报警和上法庭是少数受害者的选择


我没有不鼓励大家去走司法程序的意思,但是在那之前,我们可以看看在美国,一个女大学生将伤害她的人送进监狱需要多大力气,同时,也不妨去想,我们还需要做什么。


关于受害者出于怕被报复或者怕曝光后二次伤害而不走法律程序的观点我们已经很熟悉了,这里给一个新的视角。这本书详尽地展示了从报警到庭审的全部过程。警察是什么反应,社工是什么反应,法官是什么反应,这些反应又如何影响到当事人。给我印象比较深刻的是艾丽斯和被告律师对峙的场景,书中花了很大的篇幅来描写,费力而漫长的过程。艾丽斯被夸赞为表现最好的强奸案证人,因为除了物证齐全,她还能够反推对方律师的套路,知道如何表现能够使自己像个“好女孩”从而博得同情,即便是这样,她依然感到“精疲力尽,像是被来回拖拽到某个地方”。


并不是每个受害者都能暂停日常生活投入到长期的拉锯战里,并不是每个受害者都能鼓起勇气对视伤害她的人,也不是每个受害者都有强大的逻辑推演能力和压抑住怒火的理智。




4、有用的支持不一定是正式的


艾丽斯报警之后,强奸危机干预中心的人第一时间出现了,但是艾丽斯并不待见她。“她靠近的方式,那是‘我是为你来的’表达安慰的姿态,不是我信任的态度”,“我不喜欢这个陌生人轻柔的触碰”。艾丽斯也去和心理咨询师聊过,对方关于性的讨论让她觉得愤怒。


真正让艾丽斯心安的反而是诗歌课。


做社工的人,应该明了这一点。






5、这是一个黑人强奸白人的故事


书中一带而过,但作者心里只怕过不去。种族话题在美国讨论的次数远大于中国,你可以从这个事情里面探得一二。艾丽斯是那种无论如何也不想去种族歧视的人,但是她的经历恰恰可以加深人们对黑人的刻板印象。


在强奸发生后没多久,她的黑人男性朋友站在她面前,哭着抱歉。在法庭上,她被问到一天平均会看到几个黑人男性。把认识的学生用种族加以区分,分门别类加以量化,艾丽斯说“这不是第一次,也并非最后一次,我希望强奸我的是个白人”。



作者的另一部作品《可爱的骨头》被拍成了电影




能说的东西太多了,细腻和坦率的文笔,独具魅力的个性,自成体系的人际关系法则,受过良好教育所带来的自主权,断断续续的性与爱,身边人遭遇性侵后不同的选择,作为中产阶级的白人女孩迷恋下层阶级的人生……本书已经出了简体中文版,如果能够读完,会有更多发现。


之所以我说它不是什么励志故事,

是因为“痊愈”是不可能的,

人如果不死他只能活着。

编剧史航说这个世界上最虚伪最无用的词就是“坚强”了。大多数时候,你上你也行。


在性侵之后,有的人变成了搞社会运动的激进人士,有的人缄口不言融入正常生活。孰优孰劣呢,不好说。把某一瞬间生命历史当成一生的主题,不见得就比不出声的伟大,幸运与否只是别人说。就算是活成励志故事的主人公自己,也只希望一切从未发生。








关于抑郁症的纪录片还在拍摄,乐意出镜或愿意接受采访者可以后台留言或联系maoyouchen@foxmail.com,非常希望能够采访到精神科的医务人员,还望各位多相助,新年一切顺利!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