宋耘:哈佛商学院“案例教学”的教学设计与组织实施
▲宋耘
作者简介:宋耘,中山大学管理学院副教授、硕士生导师,管理学博士。
来源: 《高教探索》2018年第07期
摘要:哈佛商学院的MBA课堂强调“以参与者为中心”的学习,所有课程都采用案例教学方式。本文作者结合自己在哈佛商学院的学习经历,从管理教育的目标、案例选择、课堂设计、对学生的要求、评价与反馈等方面对其案例教学的特点进行了总结,以揭示哈佛商学院案例教学的具体组织过程。继而对课堂规模、课程团队、教师角色、教学笔记、教学支持条件等问题进行了思考,力图为在中国情境下组织案例教学提供参考。
关键词:哈佛商学院,案例教学,教学设计,组织实施
哈佛商学院的MBA课堂多采用案例教学方式,认为对于很多课程而言,经验都是最好的老师,而案例教学能有效提升学生的经验基础。这是一种基于对学术教育和专业教育之间差异的认识。二者在目标、训练重点、典型的学习产出、思考过程、最适合的学习方法等方面都存在明显区别。[1]从目标来看,学术教育是要帮助学生理解和扩展知识,而专业教育是为了让学生的技能得到发展、提高实践能力并建立伦理标准;学术教育的训练重点是掌握理论并用于分析,专业教育的训练重点则是学会判断并在此基础上执行计划;学术教育的典型学习成果是提交研究报告,专业教育则是拟定行动计划。就思考过程而言,学术教育是抽象演绎,专业教育是务实归纳。以上差异决定了二者在最佳学习方式上的区别:学术教育适合采用讲授方式,而课堂讨论则是专业教育最适合的教学方式。MBA教育是专业教育,因此更适合采用以讨论为重要特征的案例教学。
案例教学强调以学生为中心的学习,认为教师在课堂上的角色并不是讲授知识,而是通过选择案例、提出问题、推进讨论来引导学生思考。[2]国内“985大学”的商学院虽然也有课程采用了案例教学方式,但课堂仍然以理论讲授为主,案例的作用是增加授课内容的趣味性并帮助学生理解理论知识,与哈佛商学院的案例教学在设计逻辑上存在明显的差异。本文拟通过对哈佛商学院案例教学特点的分析,揭示其案例教学的具体组织过程,并回答以下问题:(1)案例教学是否要求小班设计?(2)课程团队有何作用?(3)教师在案例教学课堂中的角色是什么?(4)教学笔记的重要性体现在什么方面?(5)案例教学需要哪些软硬件条件来提供支持?通过对这些问题的回答,可对哈佛商学院的案例教学方法是否适用于国内大学的MBA课堂,以及如何在中国情境下组织案例教学有比较清晰的认识。
一、哈佛商学院案例教学的特点
(一)对管理教育目标的认识
哈佛商学院把管理教育的目标分为三个层次[3]。第一个层次是传授知识,包括理论、概念、分析框架与工具、技术,以及描述性的信息。第二个层次是帮助学生获取技能,包括:(1)发现机会或问题的能力;(2)想象可替代的解决方案的能力;(3)分析与批判性思考的能力;(4)跨职能整合能力;(5)制定决策、计划行动与执行的能力;(6)倾听、质疑、演讲、说服,以及写作能力。第三个层次是帮助学生树立正确的态度和世界观,包括:(1)培养行动的勇气、接受不明确的状况、承担责任、追求卓越、树立伦理标准、承认不完美、持续学习、理解他人;(2)发展自我意识,认识人性,理解情境对企业决策的影响,关注企业目标与企业责任,明确领导者的责任。
作为未来的管理者,虽然获取知识是基础,但如果缺乏应用知识的能力,获取知识就没有太大价值。而如果缺乏自我意识和对价值观的思考,在应用知识的过程中就会迷失方向。因此,要在复杂而混乱的状况中做出正确决策,丰富的专业知识、高超的技能、坚定的态度与价值观缺一不可。
(二)对案例选择的要求
尽可能紧密地模仿管理实践是哈佛商学院学习模块的四大关键要素之一,体现在案例选择上有两点:一是选择真实的企业案例;二是案例材料包含的信息通常非常丰富,有的长达20多页。虽然阅读量很大,但更接近企业真实的决策场景。
哈佛商学院对教学案例时效性的要求不高,如在2017年的组织变革课程中使用的IBM的案例是2000年开发的,描述了IBM在1991-1992年、1993-1994年的两次组织变革。[4]商业伦理课程中使用的万豪酒店的案例是1993年开发、2006年修订的,讲述1992年万豪董事会决定执行战车计划,将盈利前景稳定且轻资产的酒店经营管理业务从万豪集团中剥离出来,成立万豪国际集团。[5]这两个案例都是经典案例。哈佛商学院的调查显示,万豪的案例在历次调查中都被列为毕业生记忆最深刻的十大案例之一。
值得一提的是,在长期使用经典案例的同时,哈佛商学院对普通教学案例的更新速度还是很快的。在两年的学习中,MBA学生使用的案例有三分之一是新开发的。[6]
(三)详尽的课堂设计
课堂设计就是制定每节课的教学计划的过程,与我国高校的教师大多单打独斗设计自己所教授课程的具体内容不同,哈佛商学院的课堂设计是由课程团队来完成的。对于将在课堂上使用的每一个案例,课程团队都会就以下问题进行讨论。
1.学习目标是什么?
学习目标需要从三个层次来考虑,即:知识、应用、态度。以哈佛商学院使用的一个关于创业失败的案例为例,课程团队将知识层面的目标设定为明确可能导致创业失败的因素,应用层面的目标为掌握评估新创企业生存能力的框架,态度层面的目标是思考终止一个新创企业的时机和方式,以尽可能减少对利害相关者的不利影响,做到优雅地退出。
2.如何引发学生争论、促进观点交锋
案例讨论中一定要有观点交锋才能激起学生的参与兴趣,因此,教学团队会事先设计可能引发争论的问题。如,你认为这家企业的业绩表现是否令人满意?如果采用不同的策略,结果是否会更好?这家企业的做法是否存在伦理上的问题?教师往往会采取一些策略来挑起学生之间的争论,如投票表决、角色扮演、让发表了不同观点的两个学生直接争辩、支持少数派的观点等。当然,教师需要事先判断案例中哪些地方提供的信息不足,否则无法支撑深入的讨论。在课前设计问题和课堂引导讨论时都要避开对这些信息的使用,以免引起困惑。
除了问题本身以外,如何安排问题的提出顺序也是课程团队需要明确的。案例教学就是教师抛出一个个的问题,引导学生讨论的过程。先提什么问题,再提什么问题,其间需要有清晰的逻辑,通过从一个问题过渡到另一个问题来引导学生有条理地思考并得出结论。
3.如何设计开场白
开场是否顺利在很大程度上决定了整节课的效果,因此,哈佛商学院的课程团队非常重视对开场的设计。一般情况下,他们会对一个案例设计2-3个开场方案,以前文提到的创业失败的案例为例,课程团队设计了三个开场方案。方案一:直截了当向学生抛出问题,即你会通过寻求过桥贷款解决企业的资金困难还是关闭企业?要求学生迅速做出选择并举手表决。教师在黑板上记录学生的表决结果。方案二:选择1-2组学生扮演要向董事会做口头报告的创业者,给他们5分钟时间准备,然后用3-4分钟陈述。其他学生扮演董事会成员。角色扮演结束后,大家就方案一的问题进行表决。方案三:让相邻座位的学生两两分组扮演创业者,就打算提交董事会的报告进行讨论,5分钟后就是否关闭企业进行投票。多个开场方案的设计让教师可以根据学生情况和案例在整个课程板块中的重要性做出灵活的选择,这种在明确指引下的选择权对于提高授课教师的课堂掌控感有积极作用。
4.如何书写黑板
案例教学非常注重对黑板的使用,教师在提出问题后,学生结合自己对案例的思考做出回答,教师需要提取学生回答内容的关键词,记录在黑板上。由于一堂课教师会提若干个问题,学生的回答也多种多样,要记录的内容很多,所以教师必须事先对黑板的使用做出计划,如,对某个问题的回答写在黑板的哪个位置?如何对学生的回答进行分类以便最后提炼出有价值的结论?甚至还要考虑对不同的问题及其回答用什么颜色的粉笔做记录。
(四)对学生的要求
哈佛商学院将案例教学称为以参与者为中心的学习,要求学生课前做好充分准备。首先是学生个人的课前准备。课前仔细阅读案例材料并思考案例中提出的问题,是对学生的基本要求。对于长案例,会要求学生遵循以下阅读步骤:(1)阅读案例引言和结论部分以确定案例中的主要人物面临的机会和挑战;(2)阅读各级标题并浏览表格;(3)阅读案例的主体内容,确定案例中的主要人物要抓住机会或应对挑战需解决的关键问题;(4)记录有助于分析问题的信息;(5)确定给案例主人公的建议,回答案例后的问题。其次是课前的小组讨论。小组一般由6-8人组成,教师会指定小组负责人,对讨论过程进行组织。小组讨论的目的是进一步熟悉案例、检测观点,但并不要求达成一致。第三是积极参与课堂讨论。课堂上一般不再分组,教师面对全班学生抛出问题,采用“cold call”或“warm call”的方式抽点学生发表观点,要求学生缜密分析、仔细聆听他人的发言、愿意分享观点并承担风险、进行友好的争辩、抱着开放的心态并愿意接受各种解决方案,在不断的讨论中提高确定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提高对他人的说服力。
(五)准确评价与定期反馈
在哈佛商学院MBA的期末成绩构成中,平时课堂参与占50%。因此,对学生在案例讨论中的表现进行评价是授课教师的重要工作。教师需要首先确定评价标准。评价标准一般有三个:一是发言的频率。发言频率代表了参与程度,反映的是态度。二是发言的质量,即能否给其他同学带来启发、能否推动讨论的进程、能否贡献新的观点。发言质量反映的是学生的能力。第三个评价标准是发展趋势,即从整个学期来看,学生的课堂表现是否越来越好。这对于评价课程成绩欠佳的学生尤其重要。哈佛商学院的每门课程都会按照最终成绩将学生分为三个等级:前20%为一等,其次70%为二等,最后10%为三等。如果学生有50%及以上的课程成绩都被评为三等,就需要参加学院组织的学术评价,以确定能否顺利毕业。可能被评为三等的学生课堂表现都会存在问题,要么发言次数过少,要么发言质量低,缺少贡献,甚至将整个讨论引向错误的方向,起到负面作用。在决定把多个课堂表现不佳的学生中的哪些确定为三等时,发展趋势就成为一个重要的考虑因素。认识到自己的不足而非常努力且正在取得进步的学生往往会被任课教师从这个名单中剔除。
评价学生的课堂表现对教师构成了非常大的挑战。评价的基础是准确记录。在案例教学的课堂上,教师始终活跃在学生中间,不可能在学生发言后马上记录对其的评价,这不但会打断讨论的节奏,也会给学生造成不必要的压力,不利于学生将注意力集中在讨论的问题上。哈佛商学院采用的做法是:教师在下课后立即回忆整个讨论过程,结合带照片的学生座位表,对学生的发言次数和发言质量进行记录。只有做好了这个基础工作,才能让平时成绩的评分有坚实的证据基础。
哈佛商学院的制度设计中,要求任课教师向学生提供期中反馈,并对在课堂参与中的表现排在班级后25%的学生提出警告。学生则有权对教师的评价进行质疑。在这种制度下,如果任课教师没有清楚记录学生每一次的课堂表现,将在这种面对面的反馈沟通中处于非常被动的局面,不但不能向学生提供具体的改进建议,甚至无法说服学生接受较低的平时成绩。
二、对哈佛商学院案例教学的思考
(一)案例教学是否要求小班设计?
哈佛商学院一年招收900名左右的MBA学生,分成10个班,每班90人。这样的班级规模远大于国内“985大学”商学院的班级规模,完全谈不上小班教学。一般认为,要实行案例教学,最好把学生人数控制在30人以内,那么哈佛商学院是如何在90人的课堂上保证案例教学效果的呢?
首先是课室的设计。课室内的座椅被布置成马蹄形,这有利于学生在课堂上观察到绝大多数同学的反应,方便进行面对面的讨论。
其次是教师与学生的近距离互动。哈佛商学院的教授非常强调上课时要走到学生中间,强烈反对教师被讲台束缚。因此,对于学生而言,虽然黑板比较远,但教师离自己很近,这有助于学生全程保持注意力高度集中。当然,脱离讲台的范围对教师提出了相当高的要求,这意味着教师必须完全摆脱对讲义的依赖,不但照本宣科绝无可能,甚至连偶尔看看提示也显得不那么容易。因此,教师需要做充分的课前准备,以确保有能力完全脱稿授课。而且,由于教师需要将学生发表的有价值的观点记录在黑板上,所以经常要在学生与黑板之间快速走动。在案例教学的课堂上,教师的形象往往不是温文尔雅的,而是充满活力,极具动感。
第三,案例教学高度依赖学生的参与。教师抛出问题后,学生相继发表自己的观点。按照哈佛商学院的规矩,学生不能随意发言,必须先举手示意,等教师点到名字后才能发言。实际上,哈佛商学院的教师之所以能准确叫出学生的名字,是因为一来学生的座位是固定的,二来在每个学生的座位前都有名字牌。虽然国内商学院也大多为学生制作了名牌,要求学生在上课时放置在课桌上,但由于课桌很窄并没有严格执行。哈佛商学院通过课桌的设计解决了这个问题。他们的课桌也很窄,为了防止学生的文具掉落,课桌前设置了高出桌面7厘米左右的挡板,挡板顶部留置了一条裂缝,学生名牌直接插入其中,完全不影响学生的手部活动空间,也不存在将名牌碰落在地的情况。
可见,哈佛商学院的MBA课堂采用的是大班教学,为了保证教学效果,既在课室、课桌等硬件上进行了针对性的设计,也对课堂秩序做出了非常严格的要求,包括固定座位、放置名牌、举手发言等。
(二)课程团队的作用
在我国高校,多个教师开设同一门课程的情况非常普遍,近年来不少学校要求承担同一门课程的教师组建课程团队,统一教学目标和教学大纲。但在实际操作中,课程团队大多形同虚设,教师授课仍然采用单打独斗的方式,相互之间几乎不会就具体的授课内容进行讨论。而哈佛商学院的教学团队的运作则非常规范,每周都会召开约1个小时的碰头会,对下一周课堂上使用的案例进行讨论。对于信息量丰富的教学案例而言,这种碰头会特别重要,课程团队的成员往往具有不同的专业背景,如财务管理、组织行为、营销、战略等,因此可以从各自的专业角度对案例进行解读,丰富和深化大家对教学案例的认识,提高在课堂上的掌控感。
(三)教师的角色
哈佛商学院对教师角色的定位是:案例讨论的领导者,负责确定要提出的问题及其顺序,确定何时应该结束对现有议题的讨论并转向下一个议题,营造鼓励学生尝试新观点的氛围,提供被学生忽略的知识或信息。非常重要的一点是,教师通过案例教学促使学生学习,但不负责提供答案。这与案例教学的特点有关。有的案例能够提供答案,如日本清洁公司Tessei的案例[7]。Tessei是东日本铁路公司的子公司,负责打扫到站的新干线列车。在2004年,Tessei遇到了诸多经营问题:员工工伤事件频发,士气低落,顾客满意度持续走低,收入增长陷入停滞。2005年8月,企业更换了CEO,他能把Tessei带出困境吗?对于这个案例,在学生对Tessei存在的经营困难和解决方案进行充分讨论后,教师能够给出答案。因为Tessei的新任CEO完美地解决了所有问题,使其清扫团队被誉为日本最强的团队。教师只需给出这位CEO的具体行动方案,就能使学生信服。
但更多的案例是无法提供答案的。如万豪集团分拆的案例:万豪集团在1992年曾计划拆分为两家企业,一家为轻资产模式,承接了万豪最赚钱的酒店管理业务;另一家则为重资产模式,承接了万豪已建好但未能售出的酒店固定资产和大部分的长期债务。分拆计划对股东有明显的好处,但会对债权人造成损害。要求学生讨论的焦点问题是:CEO是否应该向董事会提议进行分拆。这个事件本身是有答案的,CEO向董事会提议分拆,消息公布后引起债券持有人的极大不满,并采取了一系列的行动,最后万豪放弃了分拆。故事有结局但并不等于问题有了答案。万豪在债权人的压力下放弃分拆的决策是明智的吗?或许万豪坚持分拆会有更好的业绩表现呢?对于这些没有答案的案例,教师在讨论结束后的总结就非常重要了。总结不是为了说服学生接受某一种观点(如万豪应该放弃分拆或不应放弃分拆),而是要点明案例的一些关键事实、案例揭示的管理决策需要考虑的因素,以及对案例中涉及的重要理论进行解释。
(四)教学笔记的重要性
哈佛商学院的课堂设计非常详尽,对于每个教学案例,教学目的是什么?在整个课程中的作用如何?可以向学生提什么问题?对每个问题的讨论用时多少?采用什么方式来强化学生之间的争论?这些内容都形成文字,称为教学笔记。我国高校的教师虽也认真对待教学工作,但我们的课堂设计是较为笼统的,对教师临场发挥的依赖性很大。这可以看作是显性知识和缄默知识的区别,也是组织知识和个人知识的区别。哈佛商学院的教学笔记是显性知识,属于整个课程团队;而在我国高校,对每一节课的教学设计体现的是教师个人掌握的缄默知识。知识的不同属性对知识分享的难易存在很大影响。在哈佛商学院,新加入的教师在教学笔记和教学团队每周碰头会的帮助下,很快就能进入角色,掌握基本的教学技巧。在我国高校,新教师必须自己搜集教学资料,摸索案例的使用方法,导致初始的教学效果难以保证。
(五)案例教学需要的软、硬件条件
案例教学需要一些条件来配合。从硬件方面来看,除了将课桌布置成环形以方便讨论外,还需要超大的黑板。与课堂讲授不同的是,案例教学方式对黑板大小的要求更高,因为一个案例至少要提出3-4个问题供学生讨论,对于每一个问题,都需要专门的区域来记录学生的各种观点。哈佛商学院的课室配备了六块可上下滑动的大型黑板,在90分钟的课堂讨论中,教师是不擦黑板的,因为需要保留对学生观点的完整记录,以利于教师在最后的总结环节对整个案例讨论过程进行有针对性的回顾。
从软件方面来看,高质量的教学案例库是进行案例教学的重要条件。对于绝大多数的教师而言,都不可能全部采用自己开发的教学案例。因此,若没有案例库的支持,案例教学将不具有现实可操作性。哈佛商学院的案例教学之所以能成功推行,与哈佛案例库的建设有密不可分的关系。哈佛案例涵盖的范围非常广泛,几乎每一门课程都能在案例库中找到合适的案例。而且案例库在以很快的速度扩张。哈佛商学院的教师每年都会开发大约250个新案例[8],每个案例都有详细的教学建议,其中最有价值的是对课堂讨论的具体设计,包括案例可分成几个部分来讨论?各部分要学生思考的具体问题有哪些?非常重要的一点是,对于每一个问题,教学建议中都给出了明确的答案,极大地提高了案例的可使用性。
三、结论
对于商学院而言,案例教学有诸多好处,能提高学生的参与度,更好地激发学生在课堂上的主动思考,经过教师精心组织的案例让学生置身于企业的真实场景,面对复杂的影响因素,做出艰难的选择。学生相当于在课堂上模拟实战,通过一次次的分析和讨论,有效地积累管理决策经验,提高判断能力、有逻辑地表达观点以说服他人的能力,以及倾听他人意见并修正自身决策的能力。
但哈佛商学院的做法也不可照搬。哈佛商学院认为在案例教学的课堂环节,教师主要负责提出问题,推动讨论按事先设计的方向进行。学生在讨论过程中完成主动思考和向同伴学习。因此在时间安排上,讨论环节占时很长(一般是75分钟),教师总结只用5分钟。这种模式在中国很难行得通。“师者传道授业解惑者也”,这是中华文化自古以来对教师的定位。在这种传统下,传授知识是学生对教师的普遍期待。因此在中国高校进行案例教学,需要对哈佛模式进行调整,缩短学生讨论的时长,加强教师的总结环节。这样才能避免学生对案例教学的负面评价,如知识密度低、课堂节奏拖拉、课堂收获不大等。另外,由于案例教学以学生讨论为主,因此,课堂质量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学生的参与程度。学生必须在课前仔细阅读案例资料并进行初步的思考,否则很难在课堂上展开有意义的讨论。这可能被习惯于课堂讲授的学生视为额外的负担,而学生的准备不充分也可能导致案例教学无法顺利进行,使课堂存在失败的风险。
总的来看,虽然我国高校普遍缺少案例教学所需要的环形教室、超大黑板等硬件设施,给案例教学的实施增加了难度,但通过教师的精心准备,可以在一定程度上减少这些不利因素的影响。在MBA 课堂上适当引入案例教学,对于提高教学效果可以起到积极作用。
参考文献:
[1][6]Thompson R. Harvard business School Discusses Future of the MBA[N]. HBS Alumni Bulletin, 2008-11-24.
[2]Brown P C, Roediger H L, McDaniel M A. Make It Stick: The Science of Successful Learning[M]. MA McDaniel, 2014: 27.
[3][8]Srikant M D, David A G, Patrick G C. Rethinking the MBA Business Education at a Crossroads[M]. Harvard Business Review Press, 2010: 250-251.
[4]Robert D Austin, Richard L Nolan. IBM Corporation Turnaround[EB/OL].(2000-03-14). https://hbsp.harvard.edu/product/600098-PDFENG?itemFindingMethod=Search.
[5]Lynn S P, Charles A N. Marriott Corporation[EB/OL].(2006-04-28). https://hbsp.harvard.edu/product/394085-PDF-ENG?itemFindingMethod=Search.
[7]Ethan B, Ryan W B. Trouble at Tessei[EB/OL].(2015-01-05). https://hbsp.harvard.edu/product/615044-PDF-ENG?
了解作者更多信息请点击阅读原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