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这一次,我们与豹只有一部手机的距离……

2016-10-19 巧巧 猫盟CFCA


新龙行记



在新龙森林里徘徊的豹子。新龙环林局 供图


八年了,我们走了很多路,捡了很多豹粪,摸过很多豹的爪印,但是,还未攒来转角遇到豹的运气。

历史上,我们和豹子也有近在咫尺的曾经。在山西,明子装完相机的20分钟后,豹子就出来巡视了地盘,闻了闻相机后踱步离去。山顶开阔处,我和大猫也曾被直线距离200米的豹子吼惊到毛孔直立。在豹子的家园里,毫无疑问,我们的一举一动它都门儿清。但是,见到豹就是另一回事了。

这一次在新龙,我们再次刷新了与豹子的间隔——游荡在同一片灌丛中,我们与豹子,只有一部手机的距离……

心理活动如图,心理小剧场演员:藏狐~ 大猫 摄

故事如下



9月26日下午,一位藏区百姓心情不太好,另一位搬来两张板凳,陪他坐在进县城的公路边,晒太阳,聊聊天。

公路夹在峡谷中,沿着雅砻江蜿蜒铺陈,一面是滔滔江水,另一面是长满灌丛的高山。

两人背靠江水,面朝公路和大山,慢慢聊。突然,山上一声粗吼,让他们的耳朵竖了起来。

“喘气声好球粗,听到都害怕哟。”

往山上一看,离公路20米高的凸出处,正趴着一只豹子!

再一看,一只变成了两只。

“两只豹子在打架!”

它们上爪挠、抱头、站起来打,“一只被打到灌丛下面去了,另一只又跳下去继续打,一直打到电线杆下面的灌丛里。”

两个老百姓看得目瞪口呆,“看了有一个小时噢”,过程中,他们开始焦虑一件事:没带手机——三年来,林业局就挨家嘱咐过,看见老虎豹子就给林业局打电话,这会儿那么大的稀罕场面,越看越着急啊!

他们开始管过路的司机借电话。藏民在公路上的搭讪能力是一流的,几乎每个藏族司机都愿意中途停下来聊两句:干啥啊,打哪儿来,往哪儿去,不管认不认识,都能聊得满面春风。

搭讪到第N个之后,他们终于碰到了熟人,借到了手机,一个电话打给林业局的朋友:“两只豹子在打架,欧呀”,朋友不耽搁地把消息传递给了跟我们一起出外勤的资源科的向阳。

当时的我们,装完了相机,正在下山路上,闻讯立即加大油门,速速赶路,路程不远,二十分钟之内,却心急如焚。

然而,我们还是晚了一步。

到达时,他们说,豹子十五分钟前落到了灌丛里,再也没出来。

大猫背起大炮就往山上走。鹳总选了另一条山路,一路钻灌丛,往藏民口中说的“豹子最后出现的地方”走去。

电线杆的位置就是“豹子最后出现的地方”,距离公路直线距离不足30米。巧巧 摄


大猫到顶的时候,鹳总正好探出头来,摆摆手,已经没有豹子的痕迹。

又过了一会儿,山顶上传来大猫的声音:“拿两个相机上来!”洛布降泽、向阳、明子先后上去,剩余的人,便在山脚继续望眼欲穿。

此时,周丽抬手往公路前方的山上一指,“有动物在跑!”

天乐(果壳网篮球鲜肉,大望路彭于晏)就像被插上了电,以百米冲刺的速度和果断,拔腿就追,一下就追了三百米出去,绕了个弯,也看不见了。

我跟周丽看得目瞪口呆:这可是高原!

雍钟踩了一脚油门,赶紧开车追上去。

“那竟然是条大黑狗……”回来时,天乐有点丧,“一只大狗正好从山上下来,超过了我,头也不回地跑掉了,我还想了会儿,追还是不追呢?还是算了吧”。

一直到暮色四合,大猫他们下来了。

“上面太好了,一条装电线的路特别好走,灌丛隐蔽性很好,豹子的挂爪、脚印就在地上,特别新鲜,脚印里一点泥都没有,我们估计就差了15分钟。”

刷新大猫认知的是,在这样没有树,只有灌丛的山上,豹子依然可以逗留、隐蔽、存活,生存适应能力原来可以这么强。换句话来说,豹的生存要求其实并不高,只要能隐蔽,有猎物,它就能繁衍下去。


15分钟啊,豹的脚印新鲜得仿佛还冒着热气。向阳 摄


前后爪重叠,还是两只豹子相伴而去?向阳 摄


安置好了两台相机,天色已暗,大猫下撤时仍四处张望:没准儿豹子还回来,没准儿我们装的相机今晚就能拍到豹子。

最终,相机在上面工作了半个月,机警的豹再也没回来(也许去巡另一片山头了),相机里,只有高原兔、野猪一家和永远好奇的赤狐。

特别喜欢打量红外相机的赤狐。红外相机摄


我们离开了,但是相机留在了那里,代替我们,等待那两只擦肩而过的豹子。

它们也许是母与子,也许是求偶期的一雌一雄,答案,就让它飘散在风里吧,反正,我们是不知道了。

只求,下一次再来,遇到豹子的老百姓身上都有手机:)


PS:

山林里,我们会默默地数,都已经见到岩羊、白唇鹿、鬣羚、马麝了,按通关打怪的节奏,应该看到豹子了吧。

虽说,这并不是我们的工作追求,但是山野中的不期而遇却是一种“我知道你在,你也知道我在,某一天,我们就见到了”的天降的缘分。


再PS:我们从未听说过豹主动攻击人的新闻,遇到豹子,并不可怕。另,中国的野生动物真的没有多到想见就见,“山野危险”这个锅它们不背!

传送门:周日晚大猫在博物课堂线上沙龙的微信直播链接,温故知新,常开常在,或戳阅读原文——http://m.qlchat.com/live/80000000021660.htm


海拔4800米,被高原摧残的大望路彭于晏。大猫 摄


-  to be continued -


猫盟CFCA守护野生大猫

※ 未经授权,请勿转载

联系我们 chinesefelid@qq.com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