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几十年后,金雕重新回到了日本的山谷

2017-07-07 猫盟 猫盟CFCA

“带豹回家”,是一件非常浪漫,但又非常艰辛的事。


它需要野生动物群落的回归,意味着山林的再野化、廊道的纾解,呼唤着人们对自然的共鸣,其中难关重重,都是必须克服的关窍。


今天说个日本的例子,日本森林茂盛,但许多森林是生物多样性低下的人工纯林,于是为了挽救金雕和其他野生动物,人们努力地将纯林改造成天然林,然后……美妙的事情就发生了。


而国内,也有学者对天然林和纯林的生态和经济价值做了研究论证,提供了“再造林(Reforestation)”的政策建议。


总之,涨姿势的时候又到了!

飞出林子的金雕。巧巧摄于新龙


文 | Winifred Bird  华方圆

翻译 | 秦卓敏 刘大牛

编辑 | 陈老湿 巧巧


在布满碎石、杂草丛生的伐木道路上走了大约一英里,出岛诚一(Seiichi Dejima)停下脚步。这里是赤谷森林(Akaya Forest),日本群马县辖山中方圆两万五千英亩的自然保护区。出岛是日本自然保护协会的工作人员。他蹲下身去,捡起石头拨开一丛灌木,露出奶油色的粗糙皮毛——刚被杀死的鬣羚残骸。


爬上道路上方的斜坡,出岛仔细查看脚下厚厚的松针,寻找那只鬣羚的更多踪迹。一分钟后,他找到一只带着黑色蹄子的腿;尔后又找到一个头骨,皮肉已被捡食干净,只剩下两只短尖角间的鬃毛。从头骨大小判断,这只鬣羚不到两岁。而它的躯体已经无迹可循了。


 “这只鬣羚很可能是金雕杀死的,”出岛说。他与日本林野厅以及当地居民合作,管理着东京西北80英里处的这片国有森林。“金雕可能把鬣羚的躯体带回巢穴了。”他听起来紧张又兴奋。


金雕可以捕食大型猎物,图片来源见水印


在日本,金雕几近灭绝,主要是因为多数分布区内的人工林里猎物不足,金雕难以喂养后代。在赤谷森林,出岛及其同事尝试改造森林,帮助金雕生存。他们计划将部分人工林改造为天然草甸,最终恢复成猎物(比如野兔)丰富的森林。这个项目注定会成为日本森林转型的模范,而出岛发现的鬣羚遗骸,表明这种策略可能是有效的。


这个发现也表明,日本75年来灾难性的林业政策开始缓慢转型。新的森林管理将不仅利于金雕生存,还将益于熊类、野兔和其它野生动物。


单一树种的森林,无法供养各种各样的动物。


这些物种目前的处境怪异而矛盾:日本是多山的“绿色群岛”,森林覆盖率在发达国家中遥遥领先,但没多少森林能供养一度繁盛的动植物。科学家认为,最大原因是太多的天然林被改造成人工针叶林,后者管理不善、树种单一,偏远山区也难幸免。41%的日本森林是人工林(赤谷森林中人工林的约占30%),其余是次生林和高山灌丛。


“能 37 40527 37 15288 0 0 2717 0 0:00:14 0:00:05 0:00:09 2972供养金雕这样的大型猛禽的森林,现在少之又少。”日本自然保护协会的副总监横山隆一(Ryuichi Yokoyama)说。


如今,林野厅呼吁将部分人工林恢复为多样的混交林。该动议部分出于环保考虑,如保存生物多样性,保护水源地,以及提供游憩胜地;另一部分原因是人工林实际用处不大。


赤谷森林的山地


这个概念在政府内部酝酿了近20年,但直到最近才开始落地。2006年,日本林野厅设定了森林改造的目标:将三分之一所谓的“单层林”改造为“多层林”。 林野厅直接管理日本三分之一的森林,通过补贴影响余下三分之二的管理。宇野表示,这本质上是在国有和私有的人工纯林中,引入各种阔叶树,最终将人工林恢复成更为多样的混交林。林野厅近期也参与了几个恢复试点项目,2015年启动的赤谷森林项目就是一例。



日本森林的变迁


日本糟糕的森林管理至少可以追溯到6世纪。日本当时大肆砍伐古都奈良和京都周边的山林,建造宏伟的木质宫殿和寺庙。此后,森林还经历了几波砍伐和恢复。及至二十世纪初,拜政府管控和人工造林所赐,日本恢复了大部分绿色植被;但除了北海道北部,日本实际上没有天然林留存了。


二战期间,许多山林被尽数砍伐,木材用于制造舰船等军事用途;战后,为重建被战争摧毁的城市,更多树木被砍伐。上世纪五十年代,政府拨款造林,在这些山上种植少数几种针叶树。然而,国家资助的造林项目不限于此:上世纪六十年代,每年有超过85万英亩的阔叶林被改造成人工林;此后仍然小规模造林,持续到本世纪初。


旅馆老板冈田洋一(Yoichi Okada)居住在赤谷森林附近。他还记得上世纪五十年代,卡车满载着巨大的山毛榉和橡树,在他家门前轰鸣而过。后来,村民在砍伐后的林地上种上日本雪松、柏树和落叶松。


赤谷森林,图片来自网络


 “政府按树付钱,于是大家为了赚钱,从山脚到山顶都种上了树。”冈田说,后来他还参与了抵制高尔夫球场和大坝、保护森林的行动。“后来年轻人都离开去了东京,就没人关心这片森林了。”


自由贸易使得问题进一步恶化。便宜的进口木材充斥市场,土地拥有者没有心思择伐幼树。遗弃的人工林变得茂密而幽暗,尤其是在偏远地区。同时,工业制品取代了传统的木炭和茅草屋,人们于是不再关心村庄周边的草地和矮林。这些林地先是长出灌丛,然后变成茂密的次生林。


金雕拥有巨大的翼展,图片来自网络


这些变化摧毁了金雕种群,出岛说。这种强大的捕食者翼展宽达6英尺半,无法飞入茂密的人工林。就算能进入,在几乎光秃秃的林下也找不到多少野兔、雉鸡和其他猎物。有几项研究表明,这影响了金雕哺育幼鸟的能力。从上世纪80年代初起,能养大雏鸟的成鸟比例下降了一半多。如今日本只有大约200对能繁殖的金雕。相形之下,北半球的草原上生活有许多稳定的金雕种群,而日本没多少草原。



人工林显著影响了日本的生态环境


 “阔叶林减少影响了熊和许多其他兽类,”林田光祐(Mitsuhiro Hayashida)说。他是本州北部山形大学(Yamagata University)森林生态保护及野生动物管理学教授。


在最近一项研究中,他在天然林和人工林中布设运动感应相机,比较野生动物对两类森林的利用。结果发现:相机拍摄到的野生动物,70%是在天然林中;而像金雕喜爱的猎物野兔,天然林中拍到的比例将近90%。


更开阔的环境有利于金雕的捕食,图片来自网络


这些数据来自一项金雕友好森林的管理实验。这项实验由林田教授执行,位于山形县鸟海山的山麓丘陵地带,当地生活有两对金雕。项目人员择伐了一片人工林三分之一的小树,拓宽伐木道路旁的草丛带,让野兔爱吃的喜光草木更好地生长。林田则监测这些措施的影响。理论上,这些措施将增加金雕的猎物,同时改善剩余林木的质量。林田认为,这种方法在经济上可行,即便光如此不足以拯救金雕。


相比之下,赤谷森林的实验则皆伐小片人工林,从而增加野兔数量(野兔爱吃砍伐地萌发的植物),并让金雕更容易发现猎物。皆伐后的土地长出阔叶树后,再砍伐另一片人工林。大约一百年后,整个项目区将转变为金雕喜好的成熟天然林:林冠开阔,倒木边长满杂草。


2015年,赤谷森林首次砍伐了5英亩林地。当年冬天就观察到金雕在砍伐后的林地上空搜寻猎物。第二年春天,这对金雕七年来首次成功养育一只幼鸟——虽然还不清楚新栖息地是否起了作用。此外,还有一些人工林做了择伐处理,也就是出岛找到鬣羚残骸的地方。


金雕捕食赤狐,图片来自网络


即便如此,出岛还担心这个项目的筹资前景,更别说将这些经验扩展到全国。“上世纪60-70年代,造林项目得到巨大的公共财政支持。”他说,“但如果税款用于将人工林改造成天然林,谁会乐意呢?没多少人推动这事。”


出岛相信,这项工作最终必须自力更生。一种做法是开发“金雕友好”的木材品牌,从而实现自给自足。另一种做法是增加企业赞助。实际上,日本乐天公司部分资助了出岛和林田的项目。这家企业拥有东北乐天金雕职业棒球队。这些想法能否迅速获得支持,从而拯救日本的金雕,仍然有待观察。

“再野化”中的日本森林。来源:tsunagujapan.com



我们的山林境况如何


邻国如此,一衣带水的我们的家园又当如何?


二十世纪末,在1998年全国洪灾、农村劳动力外流的大背景下,我国启动了世界上规模最大的森林复育、再造项目——退耕还林工程。工程以粮食、现金补贴以及技术扶持的形式,鼓励农户对坡耕地以及植被退化的荒山进行人工造林。截至2013年,退耕还林工程累计投入政府资金近3000亿元,重建了近2800万公顷的山林。规模之大,全球绝无仅有。


退耕还林工程1999年在西部三省试点,2000年在全国26省市全面铺开。其核心使命是缓解坡地农耕造成的水土流失,并支持农户脱离生产力低下的耕作方式、协助农村经济转型。此外,退耕还林工程也肩负着发挥森林生态功能、改善生态环境的重任。毫无疑问,这个工程起到了重大的生态效应。


“90年代开垦荒山,林地都变成了农田,那几年都没怎么听过豹子的踪迹,还以为已经没有了。直到后来,重新植树造林,才感觉到豹子慢慢回来了。”和顺马坊的老豹子队员感受明显。

退耕还林之后,山西和顺马坊乡的天然次生林又重新成为了豹的家园。大猫 摄


除了可见的成效,工程运行15年来,退耕还林的生态效应也已经得到国内外学者的大量研究,其结论成为评估工程成效和决策的重要依据。然而,森林生态系统的生物多样性保护功能却被长期忽视:退耕还林对生物多样性保护的意义,长期以来科学界一直没有直接的研究。


2016年9月初发表在自然-通讯(Nature Communications)期刊上的一项研究填补了这个空白。这项研究由美国普林斯顿大学、中国科学院、四川大学和美国佛蒙特大学的研究团队合作完成,结合文献调研、野外生态和经济调查,首次评估了退耕还林工程对生物多样性保护的意义及潜力。


这项研究首先通过文献调研,分析全国范围内退耕还林工程所造的森林类型。这样的分析是评估退耕还林工程的生态效应的基础,也是首次在全国尺度上汇总退耕还林的森林类型。出于科学独立性的考虑,研究团队没有采用政府的统计数据,而是广泛搜集与退耕还林工程相关的研究论文,从中提取所造森林的树种信息。


研究最终录用了258篇中英文文献。文献中共提到202个县:90%以上的县种植单树种纯林,种植简单的人工混交林(不超过5个树种)的县不到40%,而种植天然林的县仅有3个。也就是说,各地所造森林普遍以纯林为主、人工混交林为辅,天然林几乎完全缺失。

全国退耕还林工程所造森林以纯林为主、人工混交林为辅。来源见参考文献。


研究团队聚焦四川盆地西缘,开展了为期两年的生态和经济调查。在衡量不同类型的森林对生物多样性保护的效应上,选用野生鸟类和蜂类作为生态指标,覆盖了退耕农田、纯林、人工混交林和天然林等四个森林类型。

研究地点所在的四川盆地西缘不同的森林类型。拍摄:华方圆,制图:Gwyneth Olson


调查结果表明:总体而言,纯林对生物多样性保护弊大于利。纯林中鸟类和蜂类的种类和数量都不如退耕农田,尤以蜂类为甚。人工混交林中鸟类的种类和数量高于退耕农田,而蜂类的种类和数量也大大低于退耕农田。跟天然林相比,纯林和人工混交林的鸟类和蜂类种类和数量都有不小的差距,尤以纯林为甚。

我们熟悉的杨树林,也是在郊区最容易见到的“森林”,试想得多心大的动物才能生活其中呢。图片来自网络


那么,为什么所造森林绝大部分是纯林呢?难道纯林在经济上更划算吗?


2015年夏季,研究团队重返2014年的调查地点,详细询问农户有关退耕还林森林生产的收支情况。结果表明,人工混交林与纯林的利润大体相当。其实,对于研究区域的农户家庭,林业生产只占收入的5-13%。


结合生态效益和林业经济的分析,在当前的造林模式下,推动纯林向人工混交林的转变不仅会带来更优的生物多样性保护效应,同时不会造成农户的经济损失,也很难给农户带来经济风险。事实上,纯林更容易遭受病虫害或面临木材产品市场价格浮动的风险,不少农户更偏向于种植混交林,甚至逐渐自发改造纯林。



政策建议:

复育对生物多样性更有利的森林


针对退耕还林工程对生物多样性保护的意义,研究团队提出两点政策建议。第一,退耕还林工程应认真地考虑复育天然林。科学界应更重视天然林复育的生态学和经济学研究,为政策制定提供科学指导。第二,如果仍需依循当前的造林模式,应提高人工混交林的种植面积,降低纯林的比例。目前所造森林绝大多数持续处于生产-砍伐的动态变化中,每一次砍伐都是复育新类型森林的契机。应充分利用这样的契机,逐渐复育对生物多样性更有利的森林。


许多研究表明,天然林和人工混交林较之纯林,在水土保持方面有过之而无不及,同时还有诸多生态效应优势,如碳固定。生物多样性保护并不是退耕还林工程的核心使命,但应该尽可能多地从工程对植被改造的过程中受益。在不违背核心使命的前提下,造林工程如果能够更多地促进生物多样性保护,将能更有效地改善生态环境。退耕还林工程如果能推进天然林、或者人工混交林的复育,将会带来更多的环境红利。

山西的天然次生林重新孕育出复杂的生物多样性。陈老湿 摄


再造林(reforestation)是目前全球应对森林消减(deforestation)及其带来的一系列环境、社会、经济问题的重要举措,也在越来越多的国家推行开来,尤其在气候变化日益成为全球挑战的今天。退耕还林、天然林保护工程等重大生态工程,使得我国在大尺度再造林方面成为世界的表率。如何让造林工作尽可能避免意外的环境损失,全面充分地实现有益的环境效应,是关乎我国以及世界再造林工作成效的科学和政策课题。



希望你我还能重见森林的生机绿意


我们再将视角拉回太行山。


2001年的一份文献资料中称,太行山目前森林面积的80%为幼林人工林,而且树种较为单一,阳坡主要以油松为主,阴坡除少量花椒、仁用杏等经济林木外,荒山造林主要以侧柏为主,从而形成了以油松、侧柏为主体的太行山人工林植被类型。


如今,经过二十年的生长,也许森林有了新的变化,但我们没找到更新的数据。就我们从山西马坊乡的观察所得,油松作为当地原生的树种,油松林仍为豹、狍子、野猪等野生动物提供了栖息的条件。从这个角度来看,情况似乎没有太糟糕。


也许,我们都早已忘却太行山原始森林植被的模样。然而,翻看过去的考证记录:太行山的原始森林植被为暖湿带针叶林,原有的森林植被复杂而多样。天然林中的植物种类能达160余种,分属47科,层次结构十分复杂,野生动物达274种,分属7科……对照过去,仍能清晰看出驯服已久的森林缺失了什么。


野生动物总归是顽强的,总会努力适应生境的变迁。然而从山西一路往北,历史的栖息地和扩散廊道仍需要许多修复的工作和时间。

红外相机摄于小五台BY猫盟老蒋


以邻国为鉴,以科学为纲,在发展的道路上,如果能早点选择/采取生态友好的方式,我们可能就会少走一些弯路。


森林到底应该是什么样的呢?希望有生之年,你我都能在家园中再见真正的充满生机的绿意。


亭亭如盖,枝叶葳蕤 | 森林日 这是山水自然保护中心的闻丞博士为森林日写下的文字,除了树,森林还有更多应有之意。


以上。




PS:


恭喜你,看到这里的你打败了80%的读者

增加了一个技能点:“区分美丽的林子”

看成袜子的请主动扫码交学费,谢谢。


参考文献:

Winifred Bird,  “For Japan's Eagles, Hope Lies in 'Rewilding' Long-Tamed Forests.”  Yale Environment(2017)

Hua, Fangyuan, et al. "Opportunities for biodiversity gainsunder the world/'s largest reforestation programme." Nature Communications (2016).

奥小平,油松人工天然林化的可行性和实现途径——以太行山油松人工林为例,防护林科技(2001)

敏华,太行山油松人工林的生态问题和治理对策,北京林业大学学报(1996)             


学者介绍:

华方圆,鸟类生态学者,普林斯顿大学博士后,研究主修行为生态学和保护生物学,关注全球变化(包括土地利用变化和气候变化)对生物多样性的影响。本文中国部分的论述系华博士在博士后期间的成果。



扫码捐款入口

找回那些豹子回家之路上的森林


现在距离筹款目标还有3.6万

距离筹款截止日期还有12天

请帮我们填满这个缺口

我们已经迫不及待出发

为森林和华北豹的回归奔走了

谢谢同行的你!


相关阅读:

请帮忙转发这一则寻豹启事

八年了,我们终于发起了这个筹款:带豹回家

北京失去了华北豹,我们失去了什么?

乔治·夏勒:带豹回家,有几个重要的问题需要指明

带豹回家,豹会吃了我吗?

荒野重现时,你会看到自然最精妙的魔力

一只豹的离去

面对恐惧的方式,决定了我们生活的世界

洛杉矶重迎美洲狮,华北豹能否重归故里?



让华北豹重回生机勃勃的历史栖息地

点击“阅读原文”也能进入捐款通道哦~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