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多重文化的融合与新生

许美德 教育科学出版社 2021-05-26

本文为许美德教授为《中国教育:研究与评论(四卷本)》英文版所做的导言。本丛书从同名中文集刊中编选了22篇文章,已于今年10月面向全球出版发行。


许美德


当代国际著名中国教育研究专家,加拿大多伦多大学安大略教育研究院教授。曾任加拿大驻中国大使馆文化参赞、世界比较教育与国际教育学会理事长等职务。2015年被授予第二届“明远教育奖”海外中国教育研究杰出贡献奖。

为本丛书写作导言,我很荣幸。本丛书所收录的各篇文章,系编选自华东师范大学丁钢教授自1999年创立的,具有广泛影响力的《中国教育:研究与评论》集刊。丁钢亲自编选了这些文章,并把它们汇编成四卷本:第一卷是“叙事与口述”;第二卷是“历史与现实”;第三卷是“知识与传统”;第四卷是“性别与教育”。透过这些涉猎广泛的主题,我们得以一窥丁钢作为兼备哲学、中国文学和教育学学位的学者所做的学术工作。

一方面,致力于探寻中国独有的知识传统,及其对于当代教育的方式的塑造;另一方面,立足于扎实细致的对即将到农村任教的师范女生实际生活经验、上海白领的教育、教师实践中的教育信念等主题的研究,以及对于教育纪录片等艺术形式的思索,寻求对真实教育经验的勾勒。除此之外,其中还有一个部分是关于中国知识传统的,运用了思辨的社会学理论,去分析和反思中国历史长河中知识、权力与欲望的关系。最后一卷是关于性别与教育的研究,这些文章思考了女学生和女教师生活的多个侧面,包括教会大学女生的经历、性别文化如何通过教科书和课堂互动来复制,以及一位知名编织艺术家的人生如何影响了一代女性去重新思考她们的教育与劳动。

与这些深刻的教育实践经验研究论文、教育历史研究论文相互辉映的,是五篇来自国际学者的文章。这些论文曾被翻译为中文,发表在2001—2003年的中文版集刊上。它们是丁钢1993年来到加拿大做访问学者时立下的一条特殊诺言的兑现。当年,他通过一个由加拿大国际发展委员会(Canadian International Development Agency)资助的合作项目来到加拿大,我是他在多伦多大学期间的东道主。令我印象深刻的是,他下定决心,要把当时几乎没有交集的两个领域拉拢到一起——北美、西欧的汉学研究和中国教育研究。为此,他与一批具有广泛影响力的汉学家建立起联系,从而把他们的成果介绍给中国研究者。美国丹尼森大学的秦博理教授(Barry Keenan)对杜威访华经历的研究,和他对古代中国独立学术机构——书院的研究十分有名;英国杜伦大学的保罗·贝利教授(Paul Bailey)对于中国女性教育史做过深入彻底的研究;丹麦奥胡斯大学的曹诗弟教授(Stig Thøgersen)对于山东某县长达一个世纪的教育史,通过广泛搜集当地资料,做出了突破性的研究。他们为本丛书贡献的文章,涵盖了美国学生对儒家人文主义课程的反应(秦博理,见第三卷)、20世纪初的女子教育(贝利,见第四卷)以及1957—1967年的教育(曹诗弟,见第二卷)。
我本人主要从事20世纪中国大学史的研究,并且研究这些大学与其西方样式的互动。然而,丁钢对于使用叙事方法的专注,以及在他的研究中,叙事方法通过多种多样的方式提供启示,都对我产生了深刻影响。我认为,有必要把中国教育思想中那些令我难以忘怀的独特维度介绍给西方世界。很快,我产生了一个想法:最好的介绍方式就是用叙事的方法,为加拿大国际发展委员会合作项目中与我共事过的,那些经验老成的中国教育家们绘制“肖像”。于是,在《思想肖像:中国知名教育家的故事》(Portraits of Influential Chinese Educators,许美德,2005)中,我呈现了六位知名教育家的故事。这个研究最早发表在丁钢2001年的集刊上,并被整合到本丛书第一卷我的文章当中。而第二卷的开篇文章《为什么研究中国教育?》,概括了我对于研究中国教育的更为广泛的兴趣。丁钢对其集刊的愿景,以及他编选论文进入英文版的想法,是建立中国教育学者与西方教育学者的交往传统,从而达致彼此理解和丰富对话。在第二卷丁钢自己的文章《全球化视野与中国教育研究》(与他出色的同事周勇合著)里,他如此定义全球化:全球化过程意味着“多重文化共存并相互作用”的处境。他接下来说,地方社会在此处境中的命运“并非只有接受‘西化’或走向‘灭亡’,而是多重文化在地方社会达成有机融合,同时地方社会在融合多重文化的过程中实现其在全球化时代的新生”。这套四卷本反映了丁钢的视野和他通过集刊所汇集起来的丰富的研究论文。尽管国际学者的文章在多年之前已被译作中文,但是这些中文论文却是通过本次结集,才首次被译作英文。我希望诸位读者遍览这些文章,并思考它们所提出的多重文化融合的可能。

文章节选自《中国教育:研究与评论(四卷本)》英文版导言,标题为译者所拟。

往期回顾

李镇西:教育的情调从何而来?——读《教育的情调》新书速递 | 名校名师带你读高考名著创设一个科学区,帮助儿童成为小小科学家吧!《STEM教育这样做》一书内文案例入选“最佳STEM教育资源名单”我们为什么出版苏霍姆林斯基系列教育专著?



  “长按二维码”关注我们吧!


点击“阅读原文”去微商城购买!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