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老师,请学会表扬、肯定你的学生

马克斯·范梅南 等 教育科学出版社 2021-12-23

表扬孩子既可能带来积极的结果,也可能带来消极的结果。表扬应该是有意义的,而不应该是不加区别地给予的。


在十多年的读书生涯中,有不少老师教过我英语,他们上课都有自己的风格,都给我留下了深刻的印象,其中最使我难忘的是初中二年级的英语老师朱老师。
朱老师是一位很漂亮、很和蔼的女老师。在初一的时候,我对英语并没有什么感觉,到了初二我却渐渐喜欢上了英语,每天都盼望着英语课的到来。跟以前相比,我上课专心多了,做作业认真多了,回答问题也积极多了。这些朱老师都看在眼里。后来的一次英语考试,真令我终生难忘。
那是一次英语单元测试,我感觉考得很顺利,除了有一个单词漏写了一个字母外,几乎可以得满分。试卷发下来一看,竟是满分。朱老师在班上表扬了我,说我真厉害,进步这么快,还希望全班同学向我学习。当时我的心里就跟喝了蜜糖一样甜,这是对我的肯定,也是对我的最高赞赏。其实,朱老师并不是没发现我的错误,因为她在错误的单词下画了横线,并把漏掉的字母写出来了。她之所以这么做是为了鼓励我。我心里多么感激朱老师啊!她的这种激励促使我在以后的英语学习中更加努力,更加认真,更加细心。
这个现象并不奇怪,孩子们讲述的许多故事常常与被赞许、被注意和感觉特别有关。老师对分数的宽容和有意义的赞赏给了孩子一种奇特的激励和永久的动力。在教室里给予孩子鼓励和肯定是老师最常用的教育方式之一,这意味着我们为某件事称赞、重视和尊敬某个人。而且,蕴含支持的表扬能够帮助孩子建立自尊。但是显然,给予表扬不是没有风险的。
老师们要懂得,表扬孩子既可能带来积极的结果,也可能带来消极的结果。表扬应该是有意义的,而不应该是不加区别地给予的。因为,表扬给得太轻易或太随意都可能使它失去意义。尽管许多孩子因为各种各样的原因值得被表扬,但有时可能只有一个孩子或少数几个孩子因为表现出色而应受到表扬。正是由于这个原因,表扬中包含着重重困难的选择。老师总想肯定所有的孩子,尤其是那些付出了很大努力的孩子,但是,所有的实践都表明,平等地表扬每一个人往往会弄巧成拙。甚至有时老师想要表扬某一个孩子,却无意识地把这个孩子推向了一种尴尬的情境。下面来看看一个孩子是如何描述这种情境的:
杰克森先生怒气冲冲地发泄着他的失望。他大声嚷嚷着,表达着对学生们在学科测验上所犯的错误的惊愕。“我的上帝,我给你们这些人讲的课有这么差吗?我知道你们的脑子没有问题。还有,你,文迪……?肯恩……?你们都怎么啦?”
显然,他不是真正地想要一个答案,而且也没有人想要回答。全班静得可怕,没有人敢开玩笑。绝大多数学生都不及格或接近不及格,只有两三位学生超过了60分。杰克森先生在教室里来回走着,宣泄着他的愤懑和嫌恶,他像是为了论证似地将试卷放在每个学生的面前,好像这太难以置信了,好像还要一一核实。绝大多数学生看上去非常羞愧。我很担心,快轮到我了,我觉得愧疚极了。毁灭崩溃的情绪在全班弥漫。我试图在心里告诉自己:“这不是世界末日,下次我会做得更好。”老师终于走到了我的课桌前,他停了下来,并且突然改变了音调。如此戏剧性的转变震惊了全班的每一个人,所有人的眼睛都注视着我。老师的脸上放出光彩,我听到他用夸奖的语调说:“感谢上帝,你们中间终于有一个人理解了我在讲什么,希望还没有完全破灭……”他把我的试卷举过头顶挥舞着,像一面愚蠢的旗子,然后庄重地把它递到我手中。“太好了,莎拉,没有一个错误,一个漂亮的满分!”我简直无法保持镇静。我做了最坏的打算,却成了成绩最好的。不需要镜子我也知道我的脸已经通红。教室里仍然静得出奇,没有人发出一丁点儿声音,老师走回教室的前面。我还是低着头,盯着我的试卷。我抑制不住地露出一丝笑意。如释重负吗?虚荣心吗?还是窘迫?我不敢看我的朋友们,我不相信自己的眼睛。为什么在应该感觉自己很聪明的时候我反而感觉自己特别愚蠢?



看起来这是一个有关耻辱(整个班级)和光荣(某一个孩子)的故事。老师把某一个孩子挑出来进行表扬,但是这个孩子却感到了困惑。看来老师一种积极的表示(表扬一个好孩子)也会带来潜在的矛盾。让我们从教育学的角度思考:这位老师的行为适当吗?受到表扬和肯定的体验应该是什么呢?
从字面上说,得到赏识(受到表扬)就是得到别人的认可。有人肯定了我也就是肯定了我的存在,肯定了我是个有生命的个体。这不同于在一条繁忙的街道上忽然注意到某个人。得到肯定和表扬不可避免地与自我认同交织在一起,而自我认同是在“做自己与自我的形成”、在“我是谁与我将成为谁”的张力下逐步实现的。这也正是肯定和表扬在教与学的过程中扮演着如此重要的角色的原因。肯定和表扬及其所带来的感受——对自我的肯定——是一种社会现象。它是在人际关系中展示出来的某种特质。老师可以私下里表扬孩子,而在公众场合或有其他人在场时,孩子对表扬的感受会更为强烈。为什么呢?因为在获得表扬进而产生自豪感的过程中,其他在场的人也置身其中或成为见证人。但是给予肯定和表扬带来了一个问题:它可能带来不平等的感觉。肯定和表扬好像给予了一个人特别的价值和特别的地位。于是,一个得到肯定和表扬的孩子可能会有一种优越感。这种表现会很容易被认作一种虚荣,使被肯定和表扬的人感到窘迫。

脸红是窘迫的一种表现,但是孩子可以通过表现出窘迫来削弱因受到肯定和表扬而产生的不平等和骄傲的感觉。因此我们看到,在上述故事中那个孩子的感觉是相当复杂和困惑的。她好像一方面感觉很特别,一方面又因为感觉特别而感到窘迫。老师需要积极地了解这种情况。需要重申的是:教育学就是在与孩子或年轻人的交往中对什么是适合的与什么是不适合的予以积极的区分。


文章节选自《教育的情调》一书,教育科学出版社2019年9月出版。

“推荐阅读”

点击文末阅读原文

进入“京东商城”购买图书!




往期回顾

抗疫中的教育学 | 徐国兴:漫话《教育漫话》高瞻课程 | 学前教育机构该如何与家长合作?新书速递 | 联合国教科文组织:用教育公平搭建文明交往的桥梁停课不停学——教科版电子教材全学段免费开放!停课不停学 ——“教育科学文库”免费开放使用!



  “长按二维码”关注我们吧!


点击“阅读原文”去京东商城购买!

: . Video Mini Program Like ,轻点两下取消赞 Wow ,轻点两下取消在看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