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项目化学习何以成为教育的风向标?

The following article is from 第一教育 Author 郑 钢

当前,如果要谈论课程教学热点的话,项目化学习是必然的选项之一。我们可以从政策层面看到,项目化学习正在成为育人方式和课程教学变革的重要领域。

2019年颁布的《国务院办公厅关于新时代推进普通高中育人方式改革的指导意见》提出注重“项目设计”等跨学科综合性教学,同年中共中央、国务院印发《关于深化教育教学改革全面提升义务教育质量的意见》,提出开展“项目化学习”。上海市教委颁布了《上海市义务教育项目化学习三年行动计划》。与此同时,在实践层面,很多区域和学校纷纷将项目化学习做为变革的抓手,激发办学活力。

由此可见,项目化学习已成为教育的重要风向标。

满足了我们对于未来教育的想象

项目化学习的兴起,关键在于它满足了我们对于未来教育的想象和渴望。进入二十一世纪后,面对日新月异的社会与经济变革,全球的诸多国际组织、国家和地区都在思考如何培养未来的公民,以期适应21世纪的工作和生活。

当我们面对一个复杂、未知和不确定的未来,就需要解决问题的能力和创新思维,很显然,这些能力不再是简单的“软技能”,而是学生进入“现实世界”的必要条件。教育是未来的事业,承担着为未来社会培养公民的使命。只有当我们的学生在走出校园后能够适应未来社会的挑战和变革,那么才能说我们的教育是合格的。

正是由于对未来清晰的认识和对于教育深刻的洞察,包括中国在内的许多国家以及地区提出21世纪核心素养。尽管他们提出的名称、概念和内涵各不相同,但是趋同性还是特别明显。世界教育创新峰会(WISE)曾经对世界各国和地区的素养表达进行了分析,发现:沟通与合作、创造性与问题解决、信息素养、自我认识与自我调控、批判性思维、学会学习与终身学习以及公民责任与社会参与等七大素养为各国际组织和经济体高度重视。

然而,这些技能或者素养都并不是传统的教学方式所能培养的,也不是学生死记硬背所能获取的,而是要通过以学习者为中心,激发学生自主学习和创新实践的课堂教学培养。

在项目化学习过程中,学生面对复杂的任务和问题,参与设计、解决问题、决策、调查和动手创造,并合作和自主开展学习。要完成这些活动,就需培养学生合作能力、创新能力、沟通能力和批判性思维等素养。项目化学习无疑是培养学生这些技能和素养最合适的途径之一。

更为重要的是,项目化学习兼容了更多的未来教育形态和教学方式,如基于问题的学习、场馆学习、探究学习、综合实践活动、基于设计的学习,基于场地的学习、大概念教学、混合式教学......尽管这些教育形态、教学设计、学习方法名称各不相同,做法上与项目化存在着一定的差异,但是几乎所有教学新方式都可以通过项目的方式来组织和推进。

颠覆性地变革传统的学校系统

与“教师讲授—学生接受—检测反馈”的传统课堂教学路径不同的是,项目化学习指向深度学习,强调学习与真实世界的链接,以产品制作为导向的逆向教学设计,以及以核心知识和素养的培育,深刻体现以学生为中心的教育理念。

其实,高质量的项目化学习颠覆的不仅仅是课堂,改变教师的教与学生的学,而且颠覆的是学校的办学系统。

《上海市义务教育项目化学习三年行动计划》将项目化学习定义为“以校长为核心的教育教学团队,在学校活动领域、学科领域和跨学科领域,设计真实、富有挑战性的问题,引导和指导学生在一段时间内持续探究,尝试创造性地解决问题,形成相关项目成果。”

从定义看出,项目化学习不是学校课程的补充内容,或者说是单独领域,而是与学校的整个课程体系融合起来,也就是说所有的课程是以项目的形式组织和开展。正如托马斯提出判断是否为项目式学习中提到,项目应该位于课程的中心,而非边缘。因而,项目化学习变革的不仅仅是课堂教学模式,而是学校完整的课程结构。

卢卡斯教育研究所十分关注项目化学习在中小学教育中的应用,总结了高质量项目化的四个特征:

1.项目是真实的、有意义的;

2.与多学科内容深度交融;

3.支持多主体互动;

4.运用过程性评价改进教学。

如果学校在开展项目化学习时具有这四个特征,那需要重新组织学校办学元素,颠覆性地变革学校的办学系统。学生要直面真实世界的问题和学习复杂内容,那就需要学校打破校园的围墙,将社会作为课堂,将世界作为教材,与社会保持良性和密切的互动,为项目化学习提供资源和支撑;与此同时,学校变革评价系统和方式,通过过程性评价改变用分数评价、用考试成绩评价的单一、片面的评价体系,发挥评价的杠杆作用和定向作用,重组教学流程。

“动一发而牵全身。”高质量的项目化设计、教学和实践,势必会促进学校内外系统的变革,推进学校办学理念、课程架构、教师教育、教师角色、教学方式、管理体系、资源开发、保障体系等要素迭代升级,优化蜕变,以适应全新学习方式的到来。

项目化学习内涵不断拓展延伸

教育是一门科学,任何实践的背后都有理论和思想支撑。一项生动的教育实践或者变革必然具有理论的光芒和理性的思考。在全世界各地受到热捧的项目化学习也不例外。

项目化学习的诞生源于杜威的实用主义哲学思想。杜威主张以学生、活动和经验为中心,让学生参与到真实的场景中提出问题和处理问题,从做中学,这是目前大家公认的项目化学习的理论源泉。随后,杜威的学生克伯屈提出了设计教学法,成为了项目化学习的基础。随着时代的发展和教育理论的发展,基础项目化学习内涵不断拓展延伸,更多的理论阐释着项目化的原理、价值和意义。

建构主义学习理论认为“情境”“协作”“会话”和“意义建构”是学习环境中的四大要素。基于项目的学习,实质上就是一种基于建构主义学习理论的探究性学习模式,“情境”是这种学习模式的四大构成要素之一。如果学习发生的情境与知识将要被使用的情境相似的话,那么学习发生的可能性和效果会最大化。项目化学习模式强调小组合作学习,学习者在学习过程中需持续与同伴进行交流。同时它又是一种立足于现实生活,对现实生活中的问题进行解决的学习模式。项目化学习整体性、协同性地呈现了建构主义四大要素。

又如,布鲁纳的学习理论认为,“学习就是依靠发现”。教学过程就是教师引导学生发现的过程,基于项目的学习不是采用接受式的学习,而是采用发现式的学习。在学习的一开始,学生自主提出问题,形成假设,提出解决该问题的方案,然后通过各种探究活动以及所收集来的资料对所提出的假设进行验证,最后形成自己解决问题的结论。

在实践发展和理论研究的推动下,如今在世界范围内,项目化学习正在从边缘学科走向核心学科,从实践尝试走向实证分析,从各自为政走向标准导向,从松散实践走向严谨实施,成为生命力日益强大的教学实践,而且正在逐渐超过教育实践,成为独立的教育思想哲学和体系。

正如汤姆.马卡姆在《项目化学习:项目设计及辅导指南》一书前言说:项目化学习应被视为教育思想体系而非另一种教育策略,作为一种蓝图或者框架,它清楚地显示了未来教育应当如何架构。


文章来源 | 第一教育“推荐阅读”


▲点击文末“阅读原文”,进入“微商城”购买

PS:不知道大家有没有注意到,近期微信改变了推送规则,不是按照时间顺序来排序。

要想第一时间看到我们的好内容,可以每次读完后点个【在看】或者把我们的公众号设为【星标】哦!这样你就不会错过我们的每一篇文章啦!


往期文章
 

为一个一个具体的学生提供教育

《教育未来简史》有声导读 | 培养未来世界的合格公民

新书速递 | 从布卢姆到马扎诺:教育目标分类理论的演进

关注儿童生命成长的需要——从《教育的情调》谈起

新书速递 | 以教师评价为起点,以教师支持为终点,幼儿园管理者该如何做



  “长按二维码”关注我们吧!


点击“阅读原文”去微商城逛一逛!

: . Video Mini Program Like ,轻点两下取消赞 Wow ,轻点两下取消在看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