于伟:教育的未来是在变与不变中选择——《教育未来简史》读后感
本文根据作者在“未来已来:颠覆性时代的学习之道”——《教育未来简史》新书发布会上的发言整理而成,经本人审定后发表。本文刊登于《人民教育》2020年第20期。
作者简介
东北师范大学教育学部教授、博士生导师,东北师范大学附属小学校长。
自古以来,人类就十分重视预见预测未来。大家熟知的《易经》当年主要就是为了占卜未来的。虽然预测未来十分困难,但人们还是知难而上。当代有不少预测是很有价值的,如未来学家阿尔温·托夫勒、奈比斯特等在几十年前大胆预测了今天信息时代、互联网+时代的诸多特征。
教育就是适应未来的需要,因此教育不能不研究未来。教育的未来,实质上正是人类的未来;教育向何处去,归根到底是说人类向何处去。正如伊恩·朱克斯等著的《教育未来简史》中所述:“在这个不确定性甚至不稳定性已经成为基本属性的时代,在这个充满变数和挑战的时代,我们务必要记住,未来一定发生在现在”。“教育者的使命绝不是固守传统或维持现状,而是塑造未来的可能,迎接必然到来的变革”。
《教育未来简史》一书对教育的未来进行了科学预测,通过脑科学、神经科学、信息技术等不同领域的新进展,为我们描述教育未来的模型与样态,我体会到三个值得关注的重要命题。
1
教育未来要继续朝向“儿童的解放”
如何防止避免现代化、工业化进程中人异化为机器或动物,这是一直困扰人类的重大课题。在教育领域内,强调复述、记忆和背诵,这些机械的学习方式在学校教育中仍有很大比例,我们仍然像组装车辆一样,用高效性和一致性来培养下一代。学校就相当于生产流水线,教师的角色就好像是工人,学生就像是生产出来的产品,学生离开学校之后,能够按照指令在生产流水线上工作,能够尽量精准高效地进行重复性劳动。
本书清晰地描述了现代化、数字化教育对儿童成长的束缚,“数字轰炸”“工厂化的生产”等正制约着儿童的成长。“学生的独特性被教育抹杀,学生被塞进一个模具之中,教育者往里面灌输大量信息,并且期望学生照搬一模一样的正确答案”,“我们不让孩子们追随自己内心的激情,久而久之就扼杀了他们与生俱来的创造本能”。而未来教育或者说教育的未来,正是要反思、扬弃当下这种教育实践的样态,回到遵循儿童的身心发展规律和教育规律这一根本上来。
叶圣陶先生说“教育是农业而不是工业 ”。工业原料没有生命,可任凭你按模制造。教育应该是传统农业的精耕细作。精耕细作就是要根据不同作物的生长规律,创造优越的环境条件,用一颗能关注和关爱生命的期待之心,不断地满足、顺应、引导作物的成长。
书中还谈到了对新技术在教育中运用的担忧,本质上新技术也是一种工业化的产物。人工智能、大数据、互联网等技术是否能让儿童学得更好、更快、更有效?缺少对儿童精神世界的关怀、情感的关怀,技术可能就是伤害,甚至是灾难。人工智能对儿童的自然天性(如好动、好问、好探究、好想象、好创造等),可能是巨大威胁,甚至是毁灭!如儿童的想象力,可能人工智能越强大,儿童的想象力越萎缩……
顺应未来就要继续朝向儿童的解放。“解放儿童”,从陶行知那个时代一直到现在乃至未来,都是一个重要的主题。
2
教育未来既是变革的,又是保守的
教育既是面向未来的,又是十分保守的。信息化时代,我们周遭的社会已经千变万化,但是我们的学校却一如往昔,与上世纪甚至上上世纪的样子大同小异。
书中多次谈到“一贯做法”对教育的伤害。当前的教育体系在很大程度上仍沿用传统的结构、传统的组织形式、传统的教学方法、标准化的内容以及标准化的考试。未来是时代的更迭,“学校和教育者必须思考一个问题:我们要为哪个时代培养人才?学校肩负着引领下一代迈入或创造数字时代、生物科技时代和纳米时代的重任,教育者要帮助下一代迎接明天的世界,而不是停留在今天的世界中”。
作者认为,“颠覆性创新是指从根本上改变了传统行事方式的创新”。事实上,人类几千年历经了不少颠覆性变革,大到时代转换,小到传播媒介变革,从口口相传到文字的出现,从造纸术到印刷术,都对人类的教育产生了巨大影响。
教育的确应变革,但指向未来的变革不一定都是激烈的变革、不一定都是另起炉灶,也很可能有些方面是保守的“回归初心”。即使教师身处未来,AI无孔不入,VR技术满天飞,iPad在课堂上使用得如同今天的铅笔、橡皮,教师的核心工作都超越不了“育人”这一最初起点。在社会发展的浪潮中,有些事物消失,有些事物新生,但有些事物亘古不变。
3
教育未来要更加关注学习的现实发生
对教育未来的构想实际上正是建立在学习的深度变革过程中的。
作者鲜明地提出“那些只给学生硬塞知识、照本宣科,把教学生当成看孩子,只会通过出选择题来考查学生的教师,注定将被取代和淘汰……”作者认为,“学习软件和程序无法取代教师,或者更准确地说是无法取代优秀的教师。对学生而言最强大的影响力,或者21世纪的杀手级课堂应用,仍是一位出色的教师”。“教育者要以多种方式、从多种角度将信息展现给学习者,这是把学习者放在学习的主体地位、训练他们分辨信息的关键一步”。
的确,通过疫情期间的线上教学,我们深切感受到,对小学来说,面对面的线下教学仍有线上教学不可比的优势。因为面对面的师生、生生互动交流是最好的教与学。笔者所在的东北师范大学附属小学在积极探索面向未来、面向数字化时代的教育教学的同时,依然重视儿童经验的过程、体验的过程、归纳的过程。比如强调“情境/具象”“操作/体验”“对话/省思”这些教学元素,强调学习者中心,重视儿童学习的起点。教学活动要建立在学生认知发展和已有的知识经验基础之上,强调世界是教室、泛在学习、有意义的学习、看得见的学习、安全的小组合作学习。
教育的未来就在乎变与不变之间的选择。变化是生命的法则,变化就意味着要主动走出教育工业化思维的舒适地带,虽然这一过程是艰辛的。在风云变幻的不确定性中保守住教育的初心也显得尤为迫切。在“变与不变”的关系中,教育面对的是一个个鲜活完整的生命个体,教育的初心仍是让年青一代愿意学习、学会学习、学会成长、学会反思、学以成人。
推荐阅读
识别二维码,观看“未来已来:颠覆性时代的学习之道” ——《教育未来简史》新书发布会回放
点击文末“阅读原文”进入当当商城购买
《教育未来简史》有声导读上线啦!
欢迎前往喜马拉雅APP
关注“教育科学出版社”
即可收听本书哦!
▲点击图片收听本书
PS:不知道大家有没有注意到,近期微信改变了推送规则,不是按照时间顺序来排序。
要想第一时间看到我们的好内容,可以每次读完后点个【在看】,或者把我们的公众号设为【星标】哦!这样你就不会错过我们的每一篇文章啦!
●教育科学出版社举办“未来已来:颠覆性时代的学习之道” ——《教育未来简史》新书发布会
●新书速递 | 未来不在明天,今日就是未来——《教育未来简史——颠覆性时代的学习之道》
“长按二维码”关注我们吧!
点击“阅读原文”去当当商城逛一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