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以为,换个主教练,国足就能赢球吗?
1998年的春晚小品《回家》中,演员黄宏吐槽说:「大过年的把足球还整出来,这不给咱添堵嘛!」
2022年农历新年大年初一,在卡塔尔世界杯亚洲区预选赛12强赛中,中国男足1比3不敌越南队,彻底无缘晋级世界杯,在真实世界给国人演绎了什么是添堵。
履新刚满2个月的国足主帅李霄鹏,被球迷呼吁下课。
但是,你以为,换个主教练,国足就能开始赢球吗?
在中欧EMBA2010级校友刘波看来,不如从管理学中的「代理人」和「代理成本」视角,去看待国足困境。
● ● ●
刘波 中欧EMBA2010
应时为咨询创始人
伟事达私董会052组教练
1
管理学上有个概念叫「代理人」和「代理成本」,通俗来说,就是老板不想管企业了,可能是精力方面的原因,也可能是能力上的不足,找一个职业经理人来管理。
在这种情况下,老板是「委托人」,职业经理人就是「代理人」。老板和职业经理人毕竟是两个不同的主体,大家的目标和利益诉求不会完全一致。
这样的「代理机制」和为解决代理问题必然要付出的代价,这些负面效应和代价,统称为「代理成本」。
回到国足和世界杯的情景下,也存在着代理人现象,我们简单说,「国家队主教练」就是「代理人」。
为了更好地达成各自利益并规避一定风险,委托人和代理人会对各自的责权进行一定的约定, 这个约定往往要经历一个博弈过程。
为了实施决策,代理人(或者说管理者)需要某种能量。对这种能量,可以从职权、权力和影响力这三个维度来进行分析。
2
「主教练」做为代理人,完成好国足的使命和目标,第一需要一定的职权,这里的职权可以抽象概括为:制定决策的权力、批准与否定变革的权力。
这些职权中,非常重要的一条就是「用人权」,即选拔谁进入国家足球队,以什么样的标准、流程和机制来进行选拔。
毕竟没有好的球员,就很难有好的球队。主教练有多少「用人权」基本就决定了这个团队成果的基本面。
足球作为一项团队运动,选择队员的标准不仅仅看他个体的能力,还要看他在未来的足球队里所扮演的角色和在队中的协调配合能力。
这里的逐项要素,不可避免地会存在主教练的个人主观看法。
对于这么一个重要的决策权,委托人是会存在很大顾虑的,这里就有了一个双方的矛盾点,做为主教练肯定希望自己能够有充分的用人权。
而把「用人权」充分下放给主教练,委托人肯定是不放心的,更希望这个选拔过程受控,甚至能够参与到这个决策中,以防止重大的用人风险。
比如我们在2021年12月20日的「足球报官方微博」上,可以看到这样的消息:由总局牵头的中国足球备战领导小组很快就要落地,体育总局局长可能直接出任组长,并配备包括总局副局长等在内的副组长。
有趣的是,做为主教练如果没有充分的用人权,即使出现问题,内心里的压力是会相对减少的。
《北京青年报》描述的此次国足选拔过程是,主教练和管理团队主要根据中超联赛情况,选出国足集训名单50人左右,并报「国家男足备战领导工作小组」候批,然后确定参训国脚名单。
这些候选队员展开集训,在「内部教学赛」中,再确定最后参赛名单。大概率这个名单也要经过审核和批准的。
可见,国足的用人决策是要遵循程序和经历多方论证的,这个过程降低了主教练的主观因素,当然也明显不需要他对此承担全部责任。
3
第二,主教练对队员有哪些奖惩措施,同样是他的权力。但这方面主教练可能就比较尴尬了。
从组织角度来看,国足是一个临时团队,来代表国家参加世界杯,这个任务结束后,就自动解散。
队员的薪酬和奖金是由所在俱乐部发的,在国家队训练和比赛期间只有非常少的补贴,他们压根就不会在乎。
对球员来说,入选国家队本身就是一个很好的奖励和荣誉,而激励他们在国家队踢好比赛。
似乎主教练真没有什么有效的奖惩措施,如果存在一些或有奖励,主教练大概也未必有决策权。
我能想到的一些决定,可能具备一定的惩罚性质,大概是上场首发阵容、换上换下的替补队员、谁坐冷板凳等。
如果在「用人权」上,主教练受到诸多限制,排兵布阵上应该也不能随心所欲。
足球是一个崇尚球星的运动,那些声名显赫球星的上场是否可以由主教练自由决定,恐怕也很难说。
受各方压力和兼顾明星队员个性,主教练的权威势必大打折扣,一群老爷兵,「我就喜欢你看不惯我,又干不掉我的样子」。
4
第三,训练和打造团队离不开主教练的影响力,这些影响力的一个条件是队员对教练的信任,可以是专业能力的信任、人格的信任或兼而有之。
平心而论,教练和队员都来自不同的俱乐部,平时难免有些矛盾和冲突,在这么短的时间内是很难形成深度信任的。
从团队角度来看,即使目标一致,各自的方式方法也会存在差异。
如果主教练没有足够的影响力,会使得训练和比赛中的决策大打折扣,而团队成员之间的默契也很难建立,团队的整体绩效也难遂人意。
比较困难的是,形成共识既需要时间又需要有效的管理机制。
球迷大都承认一个现象,就观赏性而言,世界杯比赛不如俱乐部比赛好看,尤其不如意甲联赛或者英超比赛,后者要精彩得多。这里也存在很多球星踢俱乐部比赛要更加尽心尽力(关乎饭碗)。
我们不妨做个大胆假设,让中超的冠军队(教练+队员)直接转为国家队代表国家参加比赛,或许会比现在的国足表现更好。
如果目标不一致,团队中个体的能力越强,团队整体的绩效反而相对会越差。
5
代理成本主要分为三部分:监督成本、代理人的担保成本、剩余损失(Jensen,1976)。
从上面的分析来看,「用人权」在一定程度从主教练的职责上分离出来,体现了监督成本;而各种「决策权」(包括奖惩权)受限可以算作为「代理人的担保成本」。
有趣的是,当以上两种成本发生后,主教练的决策和行动,自动包含了「报批」和「批准」,也自然偏离了委托人的真正目的和利益诉求,一支优秀的球队就很难产生,「球队输球」成为大概率结果。
第三种成本「剩余损失」也就产生了。「主教练难以作为」所产生的决策不(够)优后果,可以归为这类成本。
现实中,企业管理者对「剩余损失」的认知不足,往往归因到个人不努力。
管理学对降低「代理成本」有很多方法,比如《公司法》的发展、股权激励、「金手铐」等,这些主要是解决委托人和代理人之间的利益冲突。
产生「代理成本」的另一个重要成因是信息不对称。在世界杯这样重大的赛事下,比赛瞬息万变,信息对称基本不可能。
很多在企业管理中可以采用的方法,在「国足」方面并不那么容易拿来即用。
国足单纯从实力来评价也不是那么傲人,自然就陷入赢球万分困难、输球却很容易的困境。
如果采用 「主教练」全权负责,似乎大家都不放心。
但在现有设置下,一个必然的规律就发生了:万一赢了,大家都有贡献,开心;一旦输了,主教练是承担责任的最佳人选,其他人都关系不大,最多再换个主教练。
而国足队员和国家队这个临时的组织,把声誉损失都接了过去。
后记
熬夜码字当晚,中国女足在女足亚洲杯半决赛中2比2逼平日本队,最终经过点球大战,淘汰对手进入决赛。
也许有人会问,相似的土壤,为什么中国男足不行,而中国女足却雄起?
我的理解是,女足的市场化程度差,力出一孔,利出一孔,队员和教练更多是为荣誉而战,没有太多其它利益诉求。
而男足队员是不会在赛场上拼命的,不能影响继续赚钱的本钱。其中的利益诉求和隐形利益冲突,现有机制解决不了。
/ 延伸阅读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