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没有职场人能轻松度过过去一年,每个人的职业成长都受制于认知

唐翊 中欧EMBA 2023-05-25


脉脉发布的《人才流动与迁徙2022》报告开篇写道:「过去的2021年,没有一位职场人是轻松度过的。」脉脉联合创始人何金(中欧EMBA2018级)对此的洞察是:多重不确定因素叠加的结果。


「以前大家都在一辆高速行驶的车上顺势而为。」何金说,现时趋势是无论求职者还是企业,都会认真判断彼此的价值和能力。


这让他回想起当年的择业选择,离开埃森哲加入脉脉创业,是更希望「下场」去做事情,而不是站在教练员席出谋划策。


● ● ●


何金 中欧EMBA2018

脉脉联合创始人


1

「职场安全感」


一年半前,职场人还在讨论着内卷、996、躺平;现在,职场人更多追求安全感,「上市还是上岸」成为热词。


脉脉发布的《人才流动与迁徙2022》报告开篇写道:「过去的2021年,没有一位职场人是轻松度过的。」


这种「不轻松」延续到了2022年一季度:人才和职位供需比同比增长9%;中高端与蓝领人才需求较大,两者之间的广大职场人承压;竞争压力使职场人更看重自身的积蓄和能力。


「从2021年下半年开始,职场人的求职选择更趋保守,以安全为导向。」脉脉联合创始人何金说,选择公司时,以往求职者更多进入民企,现在国企和改制单位对人才也有了吸引力。


「区别于六七年前的创业热潮,现在大部分求职者以稳为主,在稳的过程中,寻找自己的专长或行业趋势。」


在互联网等行业人才需求减少的同时,新能源汽车、人工智能等「局部生机勃勃」的新经济正在张开怀抱。


何金的洞察是:一方面,以往的互联网红利逐渐消失,且在2019年开始,多重不确定因素同时叠加,包括宏观政策及行业监管、波折反复的新冠疫情、各行业企业升级转型的人员更迭,不少行业企业都选择了「保守」策略,勒紧裤腰经营,不约而同强化了人力资本管理;另一方面,新经济行业的脉脉用户仍保持了2015年前后的状态:有热情、有专长、积极性强。


脉脉也在短期战略上瞄准了这批新经济人才。何金曾说,作为服务于职场人的社区平台,脉脉不怕经济形势波动,「最怕经济不变,过于稳定意味着没有发展机会,我们要把握住整个经济里最活跃的一批用户、企业和行业。」


何金观察到,许多企业发展的突破点发生在行业之间互相影响和转化过程中,这意味着企业寻求新经济人才时,常常遭遇人才对某些领域的企业缺乏认知,加之外部经济波动的影响,以往未被重视的雇主品牌变得重要起来。


「无论企业还是社会,做任何事,人心很重要」何金说,自2020年开始,能明显感受到愿意借助脉脉来宣传推广自己雇主品牌的优秀企业越来越多了。


外部环境的变化,转变了职场人的择业观。



「以前大家都在一辆高速行驶的车上顺势而为。」何金说,过去十年间,中国经济快速发展,很多应届毕业生有较高的自我期待,看重高收入或好的发展路径,但对公司氛围、文化、长期发展等关注不多,「现在无论求职者还是企业,都会认真判断彼此的价值和能力」。


在何金看来,这恰恰是一个自我思考的过程,寻找自身能力与用人单位需求的匹配。在这一点上,每一位职场人遇到的问题是类似的,即获取和处理职场发展类的信息。


2

信息驱动


何金无疑是信息的主动获取者。


2006年,互联网公司已颇具规模,谷歌中国宣告成立,北京地铁里随处可见雅虎广告,百度、腾讯先后上市。技术革命已对整个经济和产业产生了巨大影响,连投资咨询公司也开始招募有技术背景的员工。


何金也是跟随了这一趋势。那一年的清华计算机系的硕士毕业生,约一半选择从事计算机相关行业,何金却破圈进入咨询行业。


「我希望通过快速掌握并处理海量信息,在商业和业务应用上取得突破。」何金说,当时信息获取远没有如今快捷,相较于编程、做软件,他对信息获取、帮助企业创造价值更感兴趣。


在埃森哲的香港办公室,他直观感受到了信息的通畅与高密度,能够便捷获取中国内地、美国、欧洲等地的各类信息,基于信息可做投资或者人脉连接。


何金仿佛是一位信息的信奉者,他敏锐地捕捉到信息的价值,并坚信「每个人的职业成长都是受制于认知的」。



2015年,何金已迅速擢升至埃森哲的管理咨询总监,同时负责亚太区公用事业行业的客户服务解决方案。但咨询工作的价值感逐步减弱。


随着互联网逐渐普及,信息传播从以往广播、电视等单一中心,变为社交平台、电商平台等模式,特别是购物节的出现,引导网友从他人的评论中获取信息,主动获取和处理信息不再是少数聪明人的技巧。


「这种意识变成了全民的行为惯性,在生活和工作的每个环节中都有体现。」何金说。


这对高度依赖信息的咨询业而言,何金感受到不对称被打破,以往总结方法论、知识点等信息服务企业的价值感不断减弱。不仅如此,何金对职业发展的自控力越来越强,他更希望「下场」去做事情,而不是站在教练员席出谋划策。


在朋友及校友引荐下,何金认识了脉脉创始人林凡。在此之前,何金只有一次偶然的机会,听埃森哲同事提起脉脉。这位同事询问何金是否认识某位投资人,因为脉脉上的信息显示,通过何金即可结识这位投资人。「那是我第一次偶然听说脉脉,但给了我非常强的认知。」


当时,在外企圈子里,「领英」已是先行者,上线了中文版,还发布了一款中国本土的职场社交软件「赤兔」,这家跨国公司的全球发展与成长看起来颇具确定性。何金更希望从无到有去创造一件事,而不是以「打工人」的角色参与其中。


再度破圈创业前,何金做了许多现在职场人都会做的事:「反向背调」。与多位投资人、校友、同事交流后,何金发现,林凡是一位靠谱的合伙伙伴,大家有共同的愿景和目标,即帮助职场人成就职业梦想。


这种愿景是基于观察的,何金说,在职业选择上,自己更像夹层的一代。


在他之前一代人,基本上按照自己的专业择业;何金与同学们虽跟随大势,却也出现了更多元的选择;而2015年之后就业的一代人,专业限制更少,更多依据自身判断和梦想,实现价值。


越来越自由的职业发展选择成为趋势,对信息的需求也不断变大,大家自发去了解公司背景、找同公司的内部人咨询,这甚至成为了普遍行为。


「这个需求趋势非常明显,脉脉业务也在跟随趋势,是一脉相承的。」


3

职场人的大众点评


从外部到内部,何金对脉脉的认知也从与领英相似的招聘网站,变为职场社交平台。「我们希望让中国职场人互联互通,在社交之外,还能有更深层次的价值实现。」


然而,中国的移动互联网社交格局与美国并不一样,使得脉脉发布不久就遇到了用户活跃度的考验。


在美国,社交软件种类繁多,每个社交软件都对应了特定场景,如Instagram以晒图为主,Facebook聚焦家庭生活,领英则以工作、招聘为核心。在中国,无论工作、学习、生活,一切都集合在微信上,「大部分中国软件集中在大而全的赛道里」。



由于高频用户聚集在微信上,不少人来到脉脉找人,可能短暂交流后,双方互加微信保持联系,又离开了脉脉。这一度成为脉脉的短板。2015年,脉脉甚至打出口号「工作用脉脉,生活用微信」,试图对使用场景做切割。


「解决问题的办法在于通过内容提供信息,让同类型或同兴趣的用户能够进行交流和讨论」,何金认为,无论是公司内的不同部门还是行业间,均存在信息不对称,脉脉提供社交场域,用户基于信息被组织起来,自然而然产生了黏性;同时,相较于微信封闭的群组,脉脉的网络更加开放。


脉脉也越来越多出现在互联网大厂的热点事件中,大多因其可隐去真实姓名、用职业身份发言的「职言」社区。如2017 年,创业公司明星衣橱拖欠员工薪水的消息,首次在脉脉上曝出。以职场择业、offer比较、薪资福利等为主的讨论,很快成为高频信息。


「脉脉一直在试图打破信息不对称,这是我们的目标。」何金将脉脉视作「职场人的大众点评」,职场人自我价值逐步觉醒,人才与企业之间平等对话的期待持续放大,他希望在给C端职场人问题和情绪出口的同时,也让B端企业认知到这些信息的价值,而不是仅仅把反馈问题的人解决掉。


自加入脉脉,何金不断收到各类企业的删帖诉求,不过这些诉求都没有被接受。「我们欣慰看到,企业主的认知在改变,他们开始有严肃面对和解决问题的态度。」


何金经常会借工作及生活之机,跟其他企业家沟通,了解他们对脉脉价值的评价和建议。对方既会反馈应用中的问题与不足,也会感谢脉脉提供独到的 「经营治理」价值,有人笑称是「脉脉治企」。


随着这些公司不断扩大,特别是发展到上万人规模,组织管理面临巨大挑战,员工切身关心的问题应得到更有效的解决;如果缺少保持中立态度的第三方平台来呈现这些信息,企业管理者相当于被蒙住了双眼。


「我们希望提供员工与企业管理者之间的沟通机制,促进矛盾和解,避免误解在更大范围内产生不良影响。」 脉脉目前也在考虑上线试验,将内容的管辖权,交给企业和员工共同评定治理。


4

护城河


2018年是脉脉飞速发展的一年:完成了D轮融资,用户数和活跃度均超过了对标的领英,站上了国内职场社交的第一把交椅。


看似平顺的发展,背后也有诸多困惑。何金说,当时内容和社交属性已有不错的发展,但靠流量突破圈层的做法未能提升用户留存,产品形态相对单一,如何在社交场的基础上,发展机遇场、商业化,团队也欠缺思考。


「一个公司从小集体变成大公司,不是一蹴而就的,至少需要涅槃四五次。」在何金看来,创业者是孤独的,「无论发展到什么阶段,永远面对的是生与死的问题,内心常常是非常孤独,有很多挫败感。」



面对困惑,理工男何金显得很理性。他和管理团队制定了两个计划:高管每人每周在脉脉上与其他公司的高管或专家交流,公司也支持高管到商学院学习。


「创业者长期专注产品,从零到一的过程中都在琢磨细节,到了一定体量和规模后,会发现和世界趋势已有些脱节。」在中欧EMBA,何金试着跳出以往的业务视角,思考业务、战略与组织的关系。


在一门「兼并」课上,对微软收购领英案例的剖析,让他从财务、战略、协作等方面处处对标比照,「从另外一个视角去思考自己业务的未来发展方向」。


对脉脉而言,定位是在2019年之后逐步清晰的,即「实名的终身伴随式职场社区」。


何金反思,只有做深服务价值,才能留住用户。这两三年,脉脉在尝试如何对用户提供的真实且一手的碎片信息进行二度加工,将有价值的知识类信息更高效地呈现,形成可供查询参考的知识图谱,为用户营造归属感,长期与脉脉连接。


用林凡的话来说,短期来看,如果没有情绪和情感,社区连活下去的可能性都没有,但是从长期看,如果一直无法提供实际的价值,社区就是昙花一现。


做社区还是招聘,曾经是个问题。尽管脉脉早已布局了招聘板块,也有不少职场人在脉脉上跨地域、跨行业地找到发展机会,但在很长一段时间里,招聘都是被弱化的。


何金回忆,自2017年以来,是否做投入精力做招聘曾引发团队内部强烈争论,招聘特征鲜明,易对外传播,「但我不希望外界给我们的标签是招聘网站」。


随着脉脉底层档案与网络、中间层社区和信息供应获取的建设,社区属性已稳固,往上的应用层再拓展,完成了内容社区和求职平台的布局。至2020年,广告、会员、招聘的收入已经持平。


何金认为,建立起两个场域的脉脉已有了自己的护城河。


与招聘网站相比,传统招聘网站依靠出让简历权盈利,用户更新和使用频率低,信息的即时性弱。脉脉对同事、同行圈层的划分,促使用户不断更新档案,保证了高频且真实。


与社区平台比较,脉脉的信息基于真实档案打底,更可信,并且千万级的用户参与筛选,去伪存真。


「在移动互联网高速发展的浪潮里,我们抓住了一个对社会长期有意义、有价值的赛道,即搭建平台让职场人分享、获取职业选择和成长的信息。无论是在基础积累期,还是融资扩张期,我们始终专注在这个赛道中,从未改变。」


没有一位职场人能轻松度过过去一年

而管理者在立足当下的时候

还必须要把头抬起来

看一看未来要怎么做

本次活动为线上直播

欢迎扫码报名


/ 延伸阅读 /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