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个关键词,看见2023年信心和趋势
「2022年的消费肯定触底了。无论速度快慢,我们都已经在上坡的途中。」这是俞湘华(中欧EMBA2015级)带来的剧星传媒调查报告中的一段访谈内容,也是当下市场上有代表性的声音。亦如埃隆·马斯克所说:选择乐观,即使它是错的。
2023年是好是坏,有很多变量。那么看见信心和趋势,并据此找到自己的内心之锚,是我们策划这篇推文的初衷。在6个炙手可热又举足轻重的领域,我们邀请到6位深耕行业的大拿校友,带你抬头看路。
半导体:
中微半导体设备(上海)股份有限公司副总裁
2023年,中国市场相信会是向好的方向发展。因为22年底开始,疫情的封控解除了,从春节这段时间可以看到消费都在增长。
海外的情况,整体经济趋势还在滑坡。一方面,全球通货膨胀正在进行时,所以美国的加息动作不断;另一方面,需求仍不理想,包括与半导体紧密相关的消费类电子,2022年全球手机、电脑、网络服务器等都是负增长,一枝独秀产业有增长的是电动汽车。2023年,希望在消费类电子市场看到恢复增长拐点。
半导体行业受这几年芯片供应紧张及国际贸易摩擦影响,过去一年,各国为了保证各自国家芯片供应安全,美国、欧洲、日本都开始投巨资扶持建厂,发展自己的半导体芯片制造。国内各地的半导体工厂如雨后春笋般建设,发展也非常快。
2022年半导体行业还是有增长,但2023年因为全球经济持续下滑,目前预测增长放缓。
2023年的变化或趋势,国内方面,因为美国等国对中国半导体集成电路的先进制程高端技术装备、软件等的供应限制,影响到近阶段14纳米以下高端集成电路的发展,会受阻或者停顿。而国内在成熟特殊工艺及先进封装等领域有机会,发展会更快。
另外一个趋势是第三代半导体产业,就是氮化镓和碳化硅功率器件正在蓬勃发展。比如特斯拉在电动汽车中开始大量使用碳化硅的功率器件。还有充电桩、光伏逆变器碳化硅器件的批量应用,手机电脑快充引进氮化镓功率器件,都推动了第三代半导体的发展。
为了保证供应安全,国产替代方面肯定会持续。
首先是芯片,拿不到那些高端芯片,国内要有自己的设计公司来做,Foundry厂(主要指集成电路代工厂)也要加强做高端半导体的能力。还有设备、零部件、原材料,整个行业都要努力提高,才能解决供应链「有无」问题,紧迫感非常强。
大环境倒逼了半导体国产化的进度,同时给国产的零部件或设备带来产品验证机会。科创板起来以后,有好多半导体公司有机会去融资和扩张,也加快了行业发展。
产业整合也是可见的趋势,包括电动汽车厂和半导体行业的紧密结合,电车厂直接投资到产业链上游,来保证车用芯片的货源。几个LED面板大厂最近也动作频频,投资到LED芯片上游,来保证技术研发和供应链不短缺。零部件短缺的危机感和研发需要,增强了这种趋势。
对中国半导体行业是长期看好的,中国的消费市场需求很大。因为国外供应限制先进制程,短期是困难的。我们需要不断补短板,增强和提高自己的技术能力,国产化率在提高,趋势是向好的。
新能源:
阳光电源股份有限公司集团高级副总裁
2022年,国际环境动荡且充满不确定性。但新能源产业的快速发展引人瞩目:如2022年中国新能源项目投资金额为9.2万亿人民币(风电光伏3.4万亿;储能2.7万亿;锂电池2.2万亿;氢能6800亿),相比于2021年的1.6万亿,增长了近500%。
背后的动因很清晰:实现能源安全和碳中和,是所有政府面临的重要使命,为此所需要进行的能源结构大调整势在必行。
从宏观来看,我们对于2023年新能源领域继续快速发展充满信心。当然,具体到每个细分领域,机遇和挑战是并存的,做好充分准备、有技术实力和供应链优势的企业将受益更大。
光伏行业
最大的风险是会出现由地缘政治影响带来的市场不可进入或门槛高企,市场仍然很好,但跟中国没有关系了。其次是产能过剩带来的价格波动和市场混乱,造成负面影响;最后是技术路线的选择,TOPCON路线和HJT路线选择各有千秋,钙钛矿路线备受关注,将来谁领风骚,还需拭目以待。
风电行业
但有一个风险,2022年推出了多款超大机型,其稳定性和可靠性有待在2023年做进一步验证。
锂电池储能行业
2022年国内储能新增投运规模超过14GWh,同比增长接近两倍。2022年由于储能电芯的短缺、原材料价格高企,一定程度限制储能产业发展。但在2023年,由于电芯产能释放,供应紧张情况将极大地缓解。预计碳酸锂的供应价格将由2023年初的50万/吨,持续下降到2023年末的30万/吨,甚至更低。
要警惕的风险有两点:电芯产能的释放同时带来过剩问题。而碳酸锂价格的下降,一方面是正向的,成本下降,大家更愿意用这种方式储能了,是非常好的增长。另一方面,价格下降会带来市场上的观望,都希望在谷底买入,便增加供应链的不确定性。
充电桩行业
为了达到更好的充电体验,消除里程焦虑,车桩比需要朝着1:1方向努力。同时,需要进一步加大充电桩的功率,并提升充电桩的可用率。预计2023年全国新增充电桩需求量或超过400万台,对应创造超过1000亿元的市场空间。
带来的挑战是,监管会进一步提升对充电桩的质量和功率的要求,行业内会发生整合,劣质或低水平的产能将被淘汰。
人工智能和元宇宙:
廖春元 中欧EMBA2021
亮风台(上海)信息科技有限公司董事长&CEO
2023年,随着需求逐步回升和政策效应叠加,经济社会活力将进一步释放,为人工智能和元宇宙提供发展基础。同时,在数字经济和实体经济融合发展的趋势下,两者也有巨大的潜力成为新的增量引擎。
过去一年里,人工智能和元宇宙都是当之无愧的全球热点。
AIGC(指利用人工智能技术来生成内容)、对话式AI等人工智能技术在全球范围内引发巨大的关注,技术飞速突破,实现了从「可用」向「好用」的进化。根据中国信通院预计,2022年我国人工智能核心产业规模(增加值)达到5080亿元,同比增长18%,完整的产业体系基本形成。
元宇宙涵盖了网络、计算、硬件、平台、支付及内容的全方位升级,是消费、产业科技、互联网的长期演变方向。2022年是其「打地基」的一年,以「以虚强实」为价值导向,让元宇宙能够应用于实际的场景、产生实际的价值。
因此,当我们把元宇宙看成是「下一代互联网」的具体形态时,人工智能就是那代互联网的重要基础建设。
互联网要从2D向3D发展,要消弭现实世界和数字世界的鸿沟,这也就意味着新兴技术要从服务数字世界转向服务现实世界。无论是AI作画的DALL-E2,还是可以流畅和人类对话的GhatGPT,都还运行在数字领域。
现在,元宇宙给了人工智能更好地应用于现实系统的机会。二者的结合可以为人类创造更为智能化和更具沉浸感的体验,带来用户界面、终端以及信息内容等的全方位进化。
2023年,元宇宙仍将航行在「以虚强实」的发展方向上,「虚实融合」「空间互联」将首先成为特色化场景。
对话式AI、智能分析等技术应用在元宇宙里,我们将有可能变身「数字超人」。人工智能以「数字助手」的形态存在,具备跨数据模态查询和检索信息的能力,通过AR眼镜、空间计算等,将这些结果智能化地应用于现实世界中。可以结合领域知识后应用在专业的工作场景,也可以是普遍适用于大众的消费场景(如旅游)。
元宇宙进一步消除了空间和距离带来的障碍,将成就一个多人实时共享的世界。据IEEE调研,76%的全球受访者认为企业内部的沟通协作,跨办公室、跨会议的员工集体培训,以及与外部客户的交流,都可以通过元宇宙实现。
AI不仅可以提供智能化预测和分析支持,甚至能以数字助手的形态成为其中一员。
可以预见,2023年元宇宙产品和应用将与AI结合得越来越紧密,这甚至成为判断元宇宙企业核心竞争力的标准之一。
产业数字化:
UR集团总裁
站在经济重启、稳增长的2023年,时尚零售和服装行业应当以积极的行动迎接即将到来的复苏,以审慎的态度面对未来不确定性的挑战。
在宏观层面,随疫情防控「放开」,居民消费市场开始回暖。被压抑的居民消费需求得以释放,消费者信心得到提振,社会消费品零售数据企稳回升。
与此同时,疫情封控对企业生产经营的扰动和对供应链的冲击也彻底结束。国内大循环为主体的双循环发展新格局初步构建,全国上下全力以赴拼经济、促消费,为社会消费的恢复发展创造了良好的大环境。
在行业层面,虽然受疫情影响,但国内消费形态仍在不断演进。新的消费理念、差异化的消费需求、不断变革的消费渠道,都创造了新的机会和增长点。新一代年轻人对于国货品牌的热爱,对于更高生活水平的向往和对美的追求,这些都不会改变,也是UR作为品牌方坚守的动力和决心。
我认为2023年乃至后面较长一个阶段,产业数字化的渗透率会不断提升,其所链接的资源会进一步扩大,从消费互联网转向产业互联网的程度会进一步加剧。从趋势上看,工业元宇宙、服务机器人、行业云平台、可观测性平台将成为产业数字化的新动能。
工业元宇宙,将元宇宙技术赋能智能制造,融合行业技术知识,带动制造能力升级及工业软件升级。通过虚拟与现实的双向交互、实时计算及复杂场景的模拟,解决问题预警及资源效率问题。
智能机器人,具备行业知识的人工智能应用成为评判产业智能化的重要标准,在知识工程和智能决策中将起到重要作用。2023年智能机器人市场规模可能超过工业机器人。
行业云平台,行业云平台通过组合软件即服务(SaaS)、平台即服务(PaaS)和基础设施即服务(IaaS)提供行业应用模块能力,企业可以灵活选择现有基础服务,并在此基础上快速生成独特、差异化的数字业务。
可观测性平台,平台任何相关方采取的所有行动都会产生包含了数字化特征的可观测数据,如日志、痕迹、API调用、停留时间等。应用可观测性以一种高度统筹和整合的方式将这些可观测的特征数据进行反馈,创造出一个决策循环,从而提高组织决策的有效性。
这些年服装行业对产业数字化的重视程度也越来越高,大家在产业数字化领域的投入也越来越大。且行业内已有成功的标杆和榜样,其示范效业不可小觑。在今天这个充分竞争的市场,大家都期望以此来实现整条产业链的降本增效。
回归价值主线
北京新领先医药科技发展有限公司总裁&联合创始人
过去三年,生物医药行业震荡调整,尤其是新冠检测、防护、疫苗以及治疗等领域受到了极大的关注,现已进入COVID-19(疫情)的后时代。
2023年是乘风破浪的一年,也是中国生物医药行业创新发展的关键一年,创新药从临床研究到商业化兑现都得以加快修复,有望迎来重磅产品的上市潮,企业面临转型升级的重要窗口期,医药行业回归价值主线。
政策指导方面,国家出台了一系列技术指导原则和审查指南,对药物研发监管体系进行细化,并配套出台了药品知识产权体系和鼓励研发创新的相关政策。监管体系和创新药企紧密联合、指导研发,提升规范程度,助力医药产业从跟随创新到源头创新转变。
随着带量采购趋于稳定、医保目录动态更新、DRG(按疾病诊断相关分组)/DIP(病种分值)支付方式改革推向全国,中国医疗机构市场格局受其影响,从粗放式、规模扩张式发展将走向注重精细化管理、内部专业化和成本控制协同的发展模式,促进领先企业在产品创新、专业协同、渠道拓展等维度寻求破局。
与此同时,技术的新发展也对未来医药产业的研究方向产生影响,例如创新药物递送系统、ADC(抗体偶联药物)、双特异性抗体疗法等,推动了越来越多国内外CAR-T(嵌合抗原受体T细胞免疫疗法)产品上市。
这些新技术、新产品的上市以及后续商业化销售额的达到预期,都将刺激更多资本和参与者入场,进一步提升创新产品研发的热潮。
生物技术的竞争,是围绕基因读写能力、合成生物学的竞争。创新药的发展,会基于生物学、数字化、算法建模等多学科的融合发展,让药物从发现到上市的成功率更高、效率更高。
从国际形势及科学的趋势看,2023年及后续几年,生物医药、基因细胞治疗都是中国重点投资的方向。
赢得未来竞争,中国有基础,也有机会。我们是基因测序大国,在测序、蛋白质合成、CAR-T的中下游产业,即在10-100的能力上已有积累。当然我们在创新药的基础研究方面,即在0-1方面,在高端仪器研发、产业化方面还有待提高。国内也在加大相关方面的投入。
人类的生存和发展,国家之间的竞争将围绕「两片+一能源」,即「芯片(半导体/计算机技术)、药片(生物医药技术)+新能源」展开。
目前在中美摩擦的背景下,与芯片硬科学不同,恰恰生物技术是无法被完全阻断的科学。它是基于全人类共有的基础学科,是协同发展的学科,是通过会议、媒体、面对面交流探讨等知识的传播、转化模式的协同而发生和创新发展的,是无法被完全阻止的。
相信2023年全球和中国的生物医药行业都将迎来新一轮大发展,也促成各类资本和人才更加聚集到行业。21世纪是不是生物医药的世纪?一起期待生物医药给出精彩答案。
达人营销正当时
我们认为,2023年的经济复苏已经具备高度的确定性。在刚过去的春节,因由疫情防控政策的调整,以电影为代表的文娱业,以及旅游业、餐饮业等陆续恢复人气,展现出了难得一见的勃勃生机。
而在2022年底我司的一项调查报告中,有44.12%的广告主预期2023年会有10%-30%的营收增长,23.53%的广告主则选择了30%以上的增长预期,整体透露出较为积极的市场信号。
「2022年的消费肯定触底了。无论速度快慢,我们都已经在上坡的途中。随着诸多促消费、稳就业政策的出台,以及个人可支付收入增长的确定性提高,市场需求的反弹,甚至消费升级都是不可阻挡的。我们对消费市场的复苏充满信心。」调查中的某食品公司市场总监如是说。
对于2023年市场营销的媒介平台选择上,广告主最看重的推广阵地是网络短视频平台(60.29%),而社交平台(57.35%)、电商平台(50%)也都获得了半数以上广告主的特别关注。
因由智能算法的加持,以抖音为代表的短视频平台大幅提升了用户需求与内容、用户需求与广告的匹配度,极大地提升了用户停留时长(粘性)以及广告的效率。传媒技术的发展,破坏性地「虹吸」了用户的关注与广告主的预算。业内人士预估,短视频的广告收入已经占整个中国互联网广告收入的50%以上。
而在对于2023年品牌传播形式的调研中,达人种草与达人直播成为了最多广告主的选择(69.12%)。
在中国媒介网络的圈层化演进过程中,尤其是随着字节跳动、腾讯、阿里等互联网巨头的流量闭环生态系统的不断完善,达人(KOL)的短视频种草与带货直播几乎是所有品牌都会选用的最主要的市场推广手段;
其次,越来越多的广告主开始关注信息流竞价的广告形式(51.47%)——关注广告的实时转化ROI。在不断试错的底层逻辑下,数据技术发展使得精准营销得以在理论上、实践中不断优化,同时卷入越来越多的传统广告主进行品牌传播的数字化转型,广告效果变得可以精确度量以及确定性大幅提升;
第三,企业官方自媒体、官方旗舰店等私域阵地,因为可以实现流量承接、销售转化和用户沉淀,亦受到了三成广告主的关注。
在信息碎片化、注意力碎片化的大背景下,传统媒体时代媒介场的中心化传播力,被海量的、去中心化的达人(KOL)划分的圈层影响力取代。作为企业主(或者内容创作者),无论to B还是to C,对媒介平台AI算法的熟悉与运用,对品牌的视频内容资产以及分层的用户资产的发展、进阶与沉淀,都是2023年迫在眉睫的必然选择。
注:第6章节的数据均来自剧星传媒「广告主2023年市场信心与营销趋势调查」,N=254。
/ 延伸阅读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