企业何时有操纵财报的强烈动机?
2020年,浑水公司报告瑞幸咖啡业绩造假,这次「神预测」揭开了瑞幸的骗局,也让浑水封神。但其实,浑水公司并非「战神」,它曾经还做空新东方、安踏等公司,但事后验证这些公司都没有问题。非造假公司被误判为造假,或者造假公司被误判为非造假,即使像浑水这样有调研实力的研究机构,也很难每战必胜。
如何凭借一张哪怕是「美颜」过的财报,也能识别其中的机关?中欧程林教授在此对财报造假背后的动机和手段一一剖析。
● ● ●
程林
信息的重要性
由于买家和卖家之间存在巨大的信息不对称,通常在市场中,买家利用市场统计数据来判断他们将要购置商品的质量和相应的价格。这种情况下,卖家有动机提供更低质量的商品,因为某种商品的价格主要取决于所有同类商品质量的统计数据,而非实际质量。结果,商品的平均质量将趋于下降,市场规模将不断缩小。这里的「柠檬」是指在购买后发现有质量缺陷的汽车。
阿克尔洛夫文章中阐述的信息不对称的观点,与做投资是一样的道理。当投资者看不明白财报,识别不了财务造假时,盲目投资踩了雷,相当于买到了「柠檬」。
信息vs.操纵
安然自称是能源公司,但它不拥有能源,只是交易商,因此从收入确认的角度应该采用差额法,而不是总额法。但安然却偏偏采用了总额法,虚增收入和利润,隐藏负债。安然在2001年东窗事发,两个月后宣告破产。因为这件事,五大会计事务所中的安达信没了,变成了四大。
在安然造假案爆发之前,康奈尔大学有一群MBA学生曾经使用M-Score工具,提前一年半就预测到了安然造假。
但发现瑞幸咖啡造假,浑水公司并没有采用复杂的财务计算工具,而是派人到门店蹲点,数人头,拿小票对账,用低科技手段获得了真实、有代表性的财务数据,写出了做空报告。瑞幸的造假不光虚增收入,还运用了配比的概念,反向操作财报,在费用端也做假了。
财报操纵有大量的工具,不一定那么容易被检测到,这迫使投资者不得不寻找更有效的工具。但操纵到了极致,想造假又不想被抓到,这就太难了,想要长期财务造假是难上加难。
有50%以上的财务造假事件曝光,源于内审、内控和员工举报,可见内部信息是发现财务造假的有力途径。由于我们讨论的是利用公开信息,从财报角度对信息的真伪进行验证,因此首先对财报要有基本的了解。
财务有三张重要报表,分别是:资产负债表、利润表和现金流量表。1987年,美国才第一次要求使用现金流量表,而中国直到1998年才开始正式要求。相比之下,资产负债表和利润表均有五六百年的使用历史。
现金流量表的信息含量并不充分,而会计收益、责权发生制、借贷系统之所以能用五六百年,是因为会计数字的信息含量充分。
在资产负债表和利润表中,我更强调资产负债表,因为这张表是积累的概念,是时点的概念,也是长期主义指标,涵盖了所有重要信息。但它像一张画像,包含了许多「作画人」的主观臆断和手段,这些「美颜功能」给资产负债表加上了不同的滤镜。与之相反的是,利润表是时期的概念,它是一个短期指标。
「资产=负债+股东权益」是会计恒等式。等式左边是资产,是经济资源;右边是负债加股东权益,是经济资源的资金来源。
第二个重要等式是:Earnings(会计收益IS)=Operating Cash Flows(经营现金流CFS)+Accruals(应计项BS)。这个等式从收入端、费用端都可以去理解。比如,会计收入等于现金收入加上非现金收入(应收),会计费用等于现金费用加上非现金费用(应付)。
三张报表在上述第二个等式中均有体现。可以理解等式左边是利润表,右边是现金流量表和资产负债表。三张报表之间的关系是一体的,给出任意两张表,另外一张表的信息就差不多出来了。
大数据分析发现,无论在世界的哪个金融市场,公司表现的重要信息都会在一些非现金项目中体现出来。而经营活动现金流或者其他形式的现金流,从提供有效信息的角度来看是远远不够的。假设总体信息量是数值5,经营活动现金流提供的信息只有1,余下4倍量的信息则体现在非现金的应计项中。
应计项在等式中很重要,如果用好了就是信息,用不好就变成了操纵工具。
操纵现金简单还是操纵会计盈余简单?肯定是操纵会计盈余简单。因为操纵现金需要流水匹配,而操纵非现金内容只需要自圆其说就好。会计盈余里有很多成分是非现金项目,非现金项目就是操纵盈余的工具,或者是美化财务报表的工具。
企业在什么时候有操纵财报的强烈动机?比如,在利润为0的节点。
有些公司会美化自己的报表,即做盈余管理。在利润面临正负的时候,一家公司如果亏损的负数不大,可以很容易通过盈余「管理」由负转正。美化的官方说法是「管理」,真实的表达叫「操纵」,操纵到了极致就是「造假」。
盈余操纵的动机
盈余操纵的动机来自四个方面:
资本市场(股价和估值):股东、分析师; 产品和劳动力市场:客户、供应商、员工; 金融合同:贷款方、董事会; 政治成本:政府部门、监管机构。
我们以政治成本为例,政治成本的压力通常来自政府部门和监管机构,比如近几年谷歌和脸书在欧盟收到巨额罚款,除了用户信息隐私的问题,主要原因是经营太好而导致垄断。所以当企业面临政治成本的压力时,公司的动机通常是将利润做低。
盈余操纵的手段
第一种:利用应计项目操纵盈余。这一做法体现在激进的收入或费用确认上。
第二种:利用实际活动操纵盈余。通常可以通过更改经营决策来实现,比如打时间差,延迟开发,生产过量存货,或减少广告/差旅费用,这将有助于企业的短期利润。在美国,研发费用100%要走利润表,所以减少一元钱的研发投入能够提升一元钱的短期利润,但这种做法对于需要持续高投入研发的科技公司而言,对长期发展的危害是非常大的。
第三种:利用收入或支出转移/划分操纵盈余。具体做法是把非持续收入转移到持续收入,把持续费用转移到非持续费用,把不可成本化费用转移/划分到可成本化费用。
当企业净利润少,需要对财报做一定的美颜时,通常会利用一些不可持续的收入。比如,从事水族馆经营的大连圣亚在出售了约50只企鹅后收入1800万元,因此收到监管部门的问询和调查。
大连圣亚收到问询与红线有关系,因为它的营业收入必须超过1亿元才不会被ST。出售企鹅后,企业的营业收入为1.14亿元,显然这是在突击收入,是不可持续的。
阿克尔洛夫在《柠檬市场:质量的不确定和市场机制》还曾提到,「不诚实的成本不仅在于购买者被欺骗的金额;成本还必须包括驱使诚实合法业务消失的损失。」财务造假,就会造成劣币驱良币的后果,因此,我们需要对此加以高度警惕,学会读懂财报,并了解各种财务造假的动机和手段。
/ 延伸阅读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