飞着做新闻 | 走进美国密苏里大学新闻学院BILL ALLEN教授的无人机新闻课堂(实践教学篇)
无人机摄影全局性的视觉体验,满足了人们像鸟儿一样俯瞰世界的好奇心。无人机应用于新闻报道,能拍摄到平面视觉所到不了的地方,为新闻人多开辟了一条观察世界,发现问题的捷径。
--像鸟儿一样“瞰新闻”
经过密集的无人机新闻理论部分教学,以及首次试飞,同学们已经掌握无人机的基本使用方法。之后的两日教学是以拍摄和后期制作为主,同学们去到良渚文化公园和野芦湾,寻找新闻点,确定拍摄主题,结合无人机拍摄新闻,采访相关人物,制作短片,完成新闻故事成品。让我们跟着BILL ALLEN教授和章于炎老师的步伐,开启无人机新闻的实践篇。
实践课第一天:踩点和试飞
5月16日,课程组全体师生离开城院,8组同学前往良渚文化公园和野芦弯生态休闲农业园开始正式的无人机飞行。每组将在此进行拍摄学习,并寻找新闻点,深入挖掘素材,拍摄画面。
“30米!60米!80米!再高!再高!”新的地方给予了同学们全新的创造力和突破点。16日的任务很艰巨,同学们在短短几个小时内,既要完成无人机的操作练习,还要对结业作品有所构思,这考验了每一位同学的学习能力和学习效率。无论是“Tracking shot”(水平镜头)还是“Trucking shot”(推拉镜头),亦或是“Crane shot”(鹅颈镜头)的使用,同学们都交出了完美答卷。
室外温度39度,飞行区域要求空旷无遮挡,对学生们而言环境也是个大的挑战。“严寒或酷暑,对新闻人而言都不是困难“,BILL教授和章于炎老师鼓励学生们,同时也以身作则同学生一起拍摄和指导教学。
晚上进行初步汇报会,BILL教授和章老师让各组汇报新闻构思和已拍摄到的画面。每组都拿出了优质的前期作品。虽然时间短,任务重,同学们对各自小组结业作品的初步设想还是令人眼前一亮。有的小组注意到了园内专门为残疾人就业提供的泥塑,决定讲一个弱势群体的故事;有的小组将目光着眼于“非遗”,决心传达文化传承的价值观;有的小组发现了景区周边隐藏的外卖新闻点,将讲述一个与外卖相关的故事……角度多样,落点迥异,无不令人期待最终的汇报会。
实践课第二天:新闻点拍摄和后期制作
有了前一天的踩点和试拍、新闻构思商议,同学们第二天的正式拍摄已胸有成竹。一到场地,就分组开始拍摄,联络,采访,对同学们而言仿佛已是小记者,站在记者的角度,挖掘可报道新闻,为了最终成品而不懈努力。
“飞高一点”、“左边前进”、“水平滑动”、“推拉拍摄”,同学们相互配合相互分工,对于从不同角度看到的画面异常兴奋,多次尝试多次拍摄,最终拍到理想画面。结合平面拍摄,人物采访,将新闻故事更加丰满。BILL教授对于每一组都进行指导,对于拍摄的问题和新闻选取给与了中肯的意见,有助于同学们作品的较好呈现。
结束白天的拍摄,晚上是后期制作环节。同学们利用在其他课程中所学的文案策划、视频剪辑、配音、修图等技能,结合无人机拍摄素材,最终形成新闻短片大作业。
“不累,很开心,放飞无人机感觉很好,团结合作的感觉也很好”,一位同学告诉BILL教授。让我们期待5月18日的闭幕式中予以呈现和汇报的新闻短片大作业!
文:新闻专业 祝芷媛
图:新闻传媒记者团
编辑:传媒党政办
排版:传媒记者团 方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