MEDIA | 何鸿凌:走在支教的路上
何鸿凌,传媒与人文学院新闻1901班班长,高考后加入到大源中心小学支教队伍,坚持至今并将一直坚持下去,孩子们亲切地叫她“小何老师”。
#支教背景
我参与支教的地点在浙江省丽水市缙云县大源镇的大源中心小学。大源镇位于丽水和台州交界处,此处经济发展相较于全省而言有些延后,在文化方面也有些脱节。
幸福的家庭都是一样的,不幸的家庭各有各的不幸。在这里,没有父母的孩子独自留守在破烂房子里,居住环境恶劣,生命健康没有保障,教育更是没人管教。留守孩童的性格大多自卑、内向自闭、表达能力欠缺、受教育程度低,但这些孩子坚强、独立、敏感,他们也和同龄的孩子一样渴望关爱、欢笑与陪伴。当地孩子们每一点小小的成长都给了我力量和快乐,鼓励我在支教的路上不断前进。
左上/右上为大源小学的小女孩们
左下为在家里写寒假作业的学生,右下为收获新文具的女孩。
#支教经历×1
2019年是成为“小何”老师的第一年,因为支教老师的师资力量比较薄弱,我不仅教当地的孩子们国学,同时还教孩子们英语和音乐。有时一天下来,因为说话时间长以及粉尘的吸入,喉咙就会疼痛沙哑,但令人欣慰的是,孩子们都听得非常认真,对于很多他们没听说过的知识也保持着好学的心,勤奋记着笔记。初次接触当地的孩子们我就发现他们大多有一颗自卑的心,眼神时常闪躲,不愿与人沟通来表达自己的感情和想法,也没有健全明朗的世界观,但他们单纯善良,于是我想到了礼乐育人,将国学中的“礼”和音乐中的“乐”结合起来,让音乐来鼓励他们发出声音表达自己,增强自信心,同时努力把课堂上得与众不同又生动好玩,我希望可以尽我所能给他们的人生中带来一些正能量和新事物、较为明朗的思想。在课堂上我也常常讲着讲着就在孩子们中间坐下来,和他们一起聊聊天,耐心听一听他们心中真实的想法,听他们诉说成长中的烦恼。
支教证明以及部分备课资料
在课余时间,我还会进行家访,看到破旧的房子,水泥墙的卧室,昏暗的书桌,小小的电视和口语表达不太清楚的家长激动地握着你的手,满脸都是感激。我更懂得了这些孩子到底需要的是什么和身上的那一份责任感。每一天当看到孩子们眼中警觉的眼神渐渐对你变得信任坦诚,略带狡黠的模样变得澄澈透明,自卑的眼睛终于不再闪躲,你的心里都有别样的成就感,让我觉得一切辛苦和用心都很值得。
FOLLOW-UP VISIT 家访的道路
#支教经历×2
2020年是成为“小何”老师的第二年。这一年我只教孩子们国学。刚读完初中一年级的他们比起去年小学毕业的他们懂事了不少。但这个年纪最容易“叛逆”,出现顶撞家长、顶撞师长的行为。初中也是校园暴力多发的阶段。因此在我的国学课堂上,每堂课都会一而再再而三地强调“礼即尊敬” 的思想,从行动上,我教会他们行揖礼、敬师礼、同桌礼、谢师礼,这三个礼是每堂课的必修仪式,孩子们因为从未接触过这样的礼节,所以做的不亦乐乎。
宿舍居住环境
正在上国学课的孩子们
孩子们的变化总是出乎我的意料,原来不爱笑的孩子见到老师也多了几分笑容。我们给孩子们的爱其实总能被他们敏锐地感知到。但是,我也时常反思,我有没有尽我所能地去带给他们正能量?比起第一次的支教,我有没有做的更好的地方?下一年再来,我还有哪些地方需要改进?第二次支教,孩子们成长了很多,我也成长了很多。
课堂环境
陪孩子们远足,一同收获了美好快乐的时光
#支教路上一位重要的领路人:狼爸
放心不下孩子,孩子,终归是孩子!
狼爸本名是陈彤,在丽水缙云的大源镇,认识他的人都亲切地叫他“狼爸”。他是一位让人十分敬佩的爱心人士,在大源镇的扶助上,他默默坚持了15年,也是直到最近地方电视台、浙江卫视才关注到原来一直以来都有这样一位诸暨的爱心人士在行大爱。15年,从诸暨到大源,170公里,几乎每一周狼爸都要奔波来大源镇看一下孩子。他几乎走遍了大源的每一个自然村,几乎走遍学校每一个学生的家。我对狼爸最初的印象是在七年前,狼爸皮肤黝黑身板硬朗,富有爱心,为人低调,话虽不多,行动力却非常强。
在狼爸的介绍下,我们家在缙云的大源镇爱心扶助了一户家庭。这户家庭的爸爸一直在外打工不回家,妈妈在生下女孩王云的第三天就逃跑了。只剩下年迈的爷爷拉扯着王云长大。爷爷的一只眼睛本就看不见,随着年龄的增长,另一只眼的视力也逐渐下降,还要拉扯着女孩长大,生活过的十分艰辛。在大源镇,就是这样一个个不幸家庭让狼爸心心念放不下,狼爸放心不下在这样悲惨家庭中成长起来的孩子。2019年夏天,狼爸听说我高考结束,便联系我一起去支教。就这样,我人生中的支教旅途启程。两年以来,我一直受狼爸的善良、正能量、默默奉献的大爱和坚持不懈的品格影响,他是我支教路途上的一位极其重要的领路人。
#支教感悟
两次支教的经历让我明白,教育重在循循善诱,不能着急地拔苗助长,要给孩子们多点耐心和爱心,每个孩子身上都有闪光点。孩子们学会做人比考出好成绩更重要。
或许很多课上传授的知识和道理他们现在还不甚理解,但随着阅历的增加,他们终会在某一天的瞬间突然领悟到,曾经有一位年轻的女老师,虽然不记得她姓什么,但她曾说过某一句话,原来在很久以前她就帮我们解答了被困惑多时的烦恼。
支教的回报就是看见孩子们的眼睛不再闪躲,是他们发自内心的正能量,支教的回报就是成长的他们和蜕变的自己。
我的好朋友问我,你明年还会去支教吗?
我说,只要有时间,我每一年都会去。
END
文字 | 传媒记者团 何鸿凌
摄影 | 传媒记者团 何鸿凌
(部分来自诸暨西施号、受访人陈彤)
排版 | 传媒记者团 张清岚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