MEDIA | 梅开二度,再上央媒——传媒学生视频直播作品在新华网播出
直播回放链接:https://my-h5news.app.xinhuanet.com/h5activity/yunzhibo/#/?isFull=0&articleId=180b979606d64620bf78a131a551b488(拷贝到浏览器打开)
8月23日,我院新闻传播系19级学生暑期实践作品《学长学姐带你直播看校园》在新华网客户端播出,该作品在播出时段收获43万播放量,2.2千点赞数。新华网是国家通讯社新华社主办的综合新闻信息服务门户网站,是中国最具影响力的网络媒体和具有全球影响力的中文网站。
这是继《老兵日记》登上《解放军报》8月21日七版头条之后,我院学生作品第二次亮相央媒。其中的艰辛,让我们痛并快乐着。
刚接到拍摄任务的时候,我们非常兴奋,同时也很紧张,毕竟这不仅仅与个人或团体有关,而是关乎整个学校的事,我们向大家展现的,应当是学校的优秀风貌。
商议过后,我们便开始了分工,按照原定拍摄计划,我们将从“衣、食、住、行、学、活动”五个方面向大家全方位展示浙大城市学院。可是这一版的效果并没有达到预期,于是我们又推翻重来。
我们是在军训期间接到新华网对接方的反馈的,得知要全部推翻重新拍摄的时候,或多或少都有些沮丧,感觉前期的努力都白费了。但既然接了这个任务,就得将它完成,于是,在一次又一次的商议过后,我们重新启动了拍摄计划。
深夜与主持人前往校史馆对稿
看似简单的拍摄过程,其实牵涉的方面非常多,老师、同学甚至还有传达室的保安叔叔、宿管阿姨等都需要去交涉。又由于处在军训期,同学们本就有许多训练和任务,我们与两位主持人的第一次对稿是在晚上十点进行的。走在校园内,已经看不见其余同学的身影,我们四人小队前往校史馆实地对稿,对完稿已经超过十二点,而第二天大家还要六点起床军训。
时值酷暑,主持人和摄影师顶着烈日完成各自的工作,没有一个人喊苦喊累,曾以虹同学还为大家准备了西瓜冰,可以说,拍摄虽然辛苦,但回想起来确实是充满了欢声笑语。
拍摄过程很艰难,但拍摄完成才是真正的开始,过程十分酸爽。从初稿到成品至少改了有二十多版,这让我们深深体会到一件作品的呈现背后是多少次反复的修改,很多镜头前期处理不到位,但因为是类直播,我们不能做过多剪辑修改,而正处在暑假的我们,补拍又是不太可能的,只能逐帧调整画面,通过导师审查,校方审核,新华社对接方审核等层层关卡,甚至于看到微信红点就习惯性地一抖。
部分版本截图
我们一路打怪升级,深刻理解了做内容的不易。但同时,在本次项目的实践过程中,我们也意识一些问题,比如脚本前期沟通踩点,各方审核沟通报备,以及能力技术的发展,有了本次经验,我相信项目组的小伙伴都会有长足进步。
很感谢橙工坊提供的平台,感谢李晓鹏老师的牵头与指导以及学工办张薇老师的帮助。正是各方共同的努力,才得以呈现最终的成果。这次拍摄是第一次真正意义上由我们学生主导完成的任务,也是通过这次活动我们明白了,原来从头到尾事无巨细都是需要兼顾的,任何一个环节都不能发生错误,成片的背后是主创团队辛勤的付出。
拍摄日常
在本次实践过程中,项目组的小伙伴都取得了不少收获。主持人方芝娴说:“我在浙大城市学院生活了两年,看着他在20年转公迈出发展的一大步,内心有很多感触。这次直播,我们不仅希望能给学弟学妹们介绍学校的发展历史和现状,也希望能向学弟学妹们展现城院学子积极热情的风貌。经过这个直播,学弟学妹们应该已经对校园有一定了解了,欢迎学弟学妹们一起来探索!我在城院等你!”
谈到直播这一特殊的形式,主持人沈嘉炜说:“作为主讲人,以校园直播的方式参与到迎新活动中,是一种特别的体验;而作为大三学生,以校园直播的方式走遍校园的每一个角落,是一种别致的角度。不过,视频所呈现的始终是有限的,期待新同学们能够在这里收获自己的风景。”
事实上,为了最大程度地还原直播形式,主持稿内有很多主持人即兴发挥的部分,拥有众多主持经验的方芝娴同学说:“我曾经的主持也都是舞台经历偏多,定好的稿子会让我比较有规划,而在这次直播的时候为了不让学弟学妹们感到无趣,就得不停地说话。”
(本次报道由李晓鹏老师指导完成。)
脚本及文案设计:钱文君,平懿涵,王欣韵,毛含笑,倪梦萍,俞欣可
拍摄执行:李松阳 ,徐静怡,曾以虹
剪辑成片:曾以虹,徐静怡
统筹:曾以虹,徐静怡
主讲人:方芝娴,沈嘉炜
供稿:徐静怡,曾以虹
排版:传媒记者团 黄博
往期回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