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回首“统计”的前世今生

海曙统计 海曙统计 2022-05-17

1952年,为了适应社会主义经济建设的需要,国家统计局于当年8月成立,自此政府统计工作如火如荼的开展。

从海曙情况来看,根据《海曙志》记录,1987年8月,市政府同意成立区统计局(科级,挂靠区计划和经济委员会),标志着海曙区统计工作正式发轫。

回首32年来,伴随着经济社会的发展,统计调查的方式方法也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今天,就让小编带你来了解一下“统计的前世今生”!

纸质报表与算盘手工

 Haishu Tongji 

时期关键词:统计三大法宝

算盘要打得好、心算要算得好,要会画图表

80年代,基层统计报表均为手工纸质报表。每月由企业、镇乡街道统计员手工填报,并定期送到区统计局专业人员手中,再进行审核、汇总。

虽然速度慢,但是拿到手上那一份份报表,代表着基层统计员们对统计工作最大的支持。而区统计局专业热源,则是拿着算盘、简易计算器,一个个数字汇总、计算,最终形成手工填写的纸质汇总表,通过电话,一个个数的报给上级统计机构。


第一次革命:超级汇总

 Haishu Tongji 

时期关键词:不同需求、一键汇总

超级汇总前

超级汇总后

进入90年代,电脑在统计系统的使用逐渐广泛,在这个大背景下,统计系统实现了超级汇总。

什么叫超级汇总?

超级汇总的“超级”,可不是super的意思,是“超越级别”的意思。如上图,在实现了超级汇总后,基层各级在上报地区汇总数据的同时,同步报送企事业单家数据,最终方便国家统计局根据实际需要,随时汇总生成各级数据。

原区统计局副局长、现区人大财经工委主任许瑾瑾:


第二次革命:在地统计

 Haishu Tongji 

时期关键词:归属变在地,总量翻5倍

2000年,新一轮机构改革启动。同时地方党委政府对了解当地经济情况的需求加大,因此“在地统计”应运而生。为适应新形势,宁波市在海曙区施行在地统计试点。

在地统计是指:按企业经营所在地进行统计报表的上报。

如改革前,宁波市第二医院将本单位统计数据,根据属地原则报送给宁波市统计局;在地统计改革后,由于其经营地在海曙区,因此改为报送至海曙区统计局。

区统计局退休干部吴建新:

以2003年为例,海曙区生产总值160.49亿元,其中区属(原口径)仅28.40亿元。这一改革,不仅带动基层统计机构的进一步发展,而且强化了统计对当地经济发展的精准化服务。


第三次革命:统计四大工程

 Haishu Tongji 

时期关键词:统计系统的“最多跑1次”

统计四大工程是指:重点建设统一完备的基本单位名录库、统一规范的企业一套表制度、统一完善的数据采集处理软件系统和安全高效的联网直报系统。

统计“四大工程”带来了统计数据生产方式的根本变革

统计报表无纸化---企业不用跑

数据采集电子化---取数更便捷

传输处理网络化---数据时效性更强

业务流程规范化---数据质量管控更有力;

如此一来,统计系统仅要求企业必须参加年底年报会议,实现了统计系统的“最多跑一次”。

焦点访谈如是说


第四次革命:黑科技

 Haishu Tongji 

时期关键词:时期关键词:PAD、卫星遥感

手持PAD:2013年全国第三次经济普查首次采用采用电子手持终端PAD进行。实际运用中,电脑定位,找到建筑物,在建筑物中增加企业信息,为今后的微观经济数据与地理信息系统无缝对接奠定了基础,是普查员保证数据质量最大的法宝。

卫星遥感:2018年,农业统计开始全面采用卫星遥感、PDA定位、和实割实测技术。上述新科技的使用,不仅增加了数据的准确性,而且可以长期动态监测农作物的长势,及时提出准确的农业生产形势预测。


统计工作从80年代的纸质到如今的黑科技,经历了四次“革命”。

这些年,我们见证了统计工具的日益高科技化,也见证了统计事业的不断壮大。但不管“统计方式方法”如何变化,统计人始终坚持“以数据说话,为发展服务”!坚持求真务实,科学创新,为建设现代化服务型统计而永远奋斗!


作者:陈媛


往期精彩回顾:

5‰人口抽样调查又双叒叕来了

海曙70年丨从蜗居到安居

海曙70年丨三代人的“衣食住行”

海曙70年丨向往的生活

看完大阅兵之后……

你的一点很“好看”!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