想把3分钟看完XX的视频都拉黑
/ 插画:Lynn
据说,人觉得自己老了,不是一个过程,往往是一个瞬间的事。
有些人突然觉得自己老了,是儿时偶像的突然逝去,比如去年的金庸、臧天朔;
有些人突然觉得自己老了,是开始看不懂微博下边的评论:狗粉丝的抽象话以及饭圈、00后的拼音简写。
但现在,我又找到了一个全新的测试方法:
如果你还能端坐在电脑前,不快进,不倍速,平心静气地看完一整部电影。
OK,那你老了。
为什么这么说呢?
因为最近,我发现了一种特有魔力的视频类型:电影精华剪辑。
这是一种凭借短视频平台应运而生的产物。
主要内容就是制作者们将大量经典电影剪辑再加工,把电影的精彩镜头或剧情脉络剪辑成一个集锦,没有解说,没有文案,简单粗暴。
为了适应手机屏幕,大部分视频还要制作成成三屏重复,不知道的还以为是给二郎神看的:
△ 从科幻到剧情,无所不包
这类视频的时长大概在30秒到5分钟不等,如果粉丝量不够,还没被开放长视频权限,那创作者就把一部电影最精华、最高潮的部分直接截下来,配上最火爆的神曲做成MV,甚至干脆把电影中的名场面改编成幽默段子,博大家一笑。
比如,《天使爱美丽》这电影太复杂,30秒塞不下,那就干脆截一段艾米丽小时候拔人电视天线的幽默画面:
还有人删掉《传奇》里汤姆·哈迪的台词,加上文字或配音,让他摇身一变成为滴滴乘客:
△ 看过原片的可以在剪辑中谋求共鸣
在完成初始流量积累、赋予长视频权限后,创作者便会系统地将一部影片肢解成3分钟左右的短片,不管你是否了解人物性格、时代背景,开头吸引眼球或是引起争议就足够了。
比如我刷到过一个《岁月神偷》的电影剪辑,开头就是父亲因为儿子没考好,当中辱骂他的场景,为了把影片塞进三分钟的短视频:
父亲对一家人的感情、哥哥罗进一的感情戏、弟弟罗进二给哥哥偷东西的情节全部被删,只剩下儿子患癌,爸爸拿不出钱来的情景,一个尖酸刻薄,没有父爱的形象跃然纸上。
打开评论区,最高赞的评论果然是:
由于这种视频剪辑过于简单粗暴,所以同类型账号就像克隆人一样不断被复制和诞生,流水线生产。
他们解构和重塑着每部你耳熟能详却又没时间看的电影,没有主题,没有观点,没有专业知识,却分分钟就能收割几十万、上百万的点赞和关注。
这种视频类型的出现,可以说是把看电影的成本拉到了最低。
甚至,大部分剪辑者在上传时连影片名字都不写,只是把编剧精雕细琢出来的剧本浓缩成一个小故事讲给你听,三秒钟抓不住你立刻滑走,完全不需要思考。
这种滋味就像蹲坑时翻看《故事会》一样轻松。
翻看这些视频的评论,你会发现,几乎清一色都是问出处,求片名的评论,看上去火急火燎,立刻要下载全片好好品鉴一番:
但我猜,这些电影的宿命,在评论者手指向上滑动的过程中就已经结束了。
其实,电影剪辑视频的出现并不是偶然,而是一种必然,是从电影解说视频发展而来。
而电影解说,在大部分观众的心中也有一个前身,那就是《第十放映室》。
从2003年开始,一档叫《第十放映室》的节目走入了人们的视野。其实当时大家对电影片段播放,电影品评类节目没什么概念:“你有好片,放给我们看,我们自己体会呗。”
但因为版权受限,《第十放映室》只能把电影花絮、片段和电影点评糅到一起,但没想到因为节目组过硬的审美和影评水准,这种形式受到了很好的效果。
但《第十放映室》不是简单粗暴地讲故事,而是每一期都有一个明确的主题,要么介绍某位导演风格,要么详细解读某部电影的三部曲。
所以,在看完《第十放映室》的介绍之后,大家虽然不会对电影失去兴趣,而是急匆匆地购买盗版盘,打开电驴下载电影,把全片都细品一遍。
但还是隐约觉得,这样有人边讲边看的感觉,好像真的很轻松啊!
不过,随着《第十放映室》的停播,新型电影解说博主的大量涌现,这种形式的解说视频逐渐偏离了轨道。
2015年,谷阿莫带着他的《5分钟看完XX系列》横空出世,他把简略做到了极致,本来需要两个小时才能看完的电影和发布会,在他的视频里,用5分钟就能看完。
他的视频节奏极快,语言风格接地气,观看门槛很低,比如他会把《釜山行》概括为“猜猜谁能活的故事”,把《比利·林恩的中场战事》概括为“一炮而红之后的故事”。
在谷阿莫的宇宙中,只有“男主角”和“女主角”,剩下的都用外号代替,他会在录制之前查阅详实的资料,写好完备的文案,呈现出“过来人的姿态”,替你安排好一切。
你永远不需要动脑子去记人名、了解故事背景和人物关系,看他的视频,有一种“得来全不费功夫”的感觉。
很快,谷阿莫的视频就积累了大量粉丝,与此同时,各种类型的电影解说也开始群雄割据,各种口味任君挑选。
如果你想看搞笑的可以选择谷阿莫,对有意思的故事一笑而过;想看严肃的可以看发条张、木鱼水心,视频从3分钟到20分钟再到40分钟应有尽有。
当你开始对电影解说视频见怪不怪,又会在地铁上看到在用2倍速看《全职高手》的年轻人,杨洋的脸在屏幕上抽搐变形,如果你光听声,还以为他在看《星际迷航》里克林贡人开大会呢。
而他却举着手机看得津津有味,这种速率对他来说,Totally fine.
对于这种情况,你可能会迷惑而不解,然后偷偷换掉自己木心的那句“车,马,邮件都慢,一生只够爱一个人”的个性签名。
仿佛这个世界就应该是以二倍速正常运转的。
但,事实真是如此吗?
电影剪辑类视频,以及二倍速观看方式的火爆,本质上就是人们对于快餐文化的需求。
关于这种快餐文化的成因,每个人都有不同的见解。
比如有人说:市场上鱼龙混杂的影片太多,质量参差不齐,与其自己冒着看烂片的风险筛选,还不如把这个权利交给电影解说,直接让他们来吹好片,喷烂片。
或者有人看过这部电影,在解说的影片中谋得共鸣,重新获得当初观看时的快感。
也有人说,自己的工作太忙,被996折磨得不成样子,休息时间都是碎片化的,只能选择碎片化的娱乐方式:
看两小时的电影换成看两分钟的解说视频;玩一下午《黑魂》换成玩多个20分钟的《王者荣耀》,甚至把40分钟一把的《英雄联盟》匹配,换成20分钟一把的大乱斗。
还有的人是为了用最低成本获取信息,用2倍速看完最新的剧集,好能融入朋友之间的话题。
但我只想说,对速度的追求是一条单向的高速公路,很难回头逆行。
当你把筛选的权利交给别人,那你最终会丧失筛选的能力,逐渐沦为大数据的填鸭。
△ 用二倍速看电影解说是最无情的
一旦你习惯了二倍速,就很难耐得住性子看正常速率;一旦你习惯了看电影解说,那你就会厌倦于分析完整版电影漫长的铺垫和复杂的人物关系;一旦你沉迷于电影速剪视频,那你就连电影解说的介绍都会稍嫌唠叨。
在电脑上看电影时,一旦你罪恶的手拖动了一次进度条,你对空镜头的耐心将会在不停的拖动中被消耗殆尽。
△ 《地心引力》里空镜头的魅力,太空中的孤寂和惶恐,你将永远体会不到,也懒得去体会
当你躺在床上看着短视频平台里被精心处理过的影片,这感觉就像是在给一个行将就木、没有咀嚼能力的老人注入葡萄糖,化为你在朋友面前的谈资。
当你心血来潮,想看一部剧情片,当你有了空闲时间,想玩一天最新出的3A游戏大作,这些东西会像吃糠咽菜一样卡住你的喉咙。
△ 在未来,也许这样的游戏装备会成为主流
最终你还是会放下手柄、关掉电脑,拿起手机打开王者荣耀,刷起抖音。并且这个过程是潜移默化的,不自知的,你只会觉得剧情片无聊,大型游戏繁琐,不会去思考是不是自己的审美降低了、判断能力消失了。
当然,当你在抖音上又看到一部部好片的介绍和剪辑视频,还是会煞有介事地在每部短视频的评论区都留下了:“什么电影?求资源!” 更是在豆瓣上标注了20多部“想看”。
但你得承认,最终,很多人一部都不会去看。
所以,为了满足当代青年对深刻电影文化的强烈需求,同时又顺应快餐文化的大势,我们制作了一个视频,只需15秒,带你了解20位世界知名大导演。
别笑,也许在10年后,了解库布里克的生平,顶多需要3秒钟的时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