宝宝何时与家长分床睡比较好?
原创文章,转载前请联系我们
昨天忘了说了,中奖名单星期六公布。
文/花时间
对于新生儿应该与父母同床睡还是自己睡小床,科学界一直没有统一的答案。通常儿科医生,例如崔玉涛医生会提倡新生儿与父母分床睡,可以保证母婴的睡眠质量,降低因家长熟睡、失误造成对婴儿的伤害。而现在许多提倡“亲密育儿法”的学者则认为,孩子和妈妈一起睡可以建立亲密的母子关系,对孩子心理发育比较好。
但养孩子本来就是具体问题具体分析的事情,每个孩子的性格、情况都不同,怎么可能有所谓的“正确”呢?在各方观点唇枪舌剑争论不休的时候,我讲讲自己的经验吧。
中国人传统上是让新生儿与父母同床睡的。记得我们小时候也有儿童的木床或竹床,但主要是孩子大一些后白天用来午睡、游戏,以及兼着婴儿车的作用——推出门去玩儿。
现在资讯这么方便,越来越多的父母是西式育儿方法的跟随者。我也不例外。西方的传统育儿方式是,孩子不仅仅独自睡小床,更独自居住婴儿房,父母会在房间内安装监控摄像头,以确保孩子的安全。
于是,在我怀孕期间,我们满怀期待地布置好婴儿房。从小床、独立尿布台到宝宝衣橱等,婴儿房的家具一件不少,为了以防长辈来探望的时候需要小睡,还是在宝宝的房间中放置了一张大人的双人床。没想到最后还是这张床起了大作用。
事实上,宝宝并没有像设想中那样睡大床,不是孩子的原因,而是我的选择——母乳实在太折腾了。
分床、分房就意味着每一次哺乳时,我要起床走到另一间屋子,把孩子抱起喂奶之后重新哄睡,整个过程结束后距离下一次喂奶时间也没多久了,我根本不可能有任何睡眠,孩子也只能睡短觉。对于一个从怀孕开始就因为强烈反应而无法保障睡眠长达10个月的人来说,如果这种生活方式继续下去,我首先会生病的,对孩子必然会产生影响。
相比之下,如果我与宝宝同床而眠,可以在两个人都迷迷糊糊的状态下完成哺乳,不仅我能稍微休息好一点,也很快培养出孩子晚上睡整觉的习惯(我家宝宝是从满月后就有每晚6-8小时整觉)。
以上仅是我的个人经验,并不是鼓励大家选择母婴同床,但如果你选择这种方式,一定要注意以下几点:
确保不会因为熟睡而压到孩子
我个人是睡眠比较轻、入睡比较难的那种人,这也是为什么我选择母婴同床。分床睡的话,每次喂奶哄睡之间的时间根本不够我入睡。与宝宝同床的情况下,睡眠中我也能本能闪避宝宝所在的位置,绝对不会压到孩子。
大家可能觉得这点很难做到,但其实人的潜意识很强大。我老公一开始就做不到,他熟睡起来是感觉不到周围的,因此我严禁他单独与宝宝一起睡。但几个月下来,随着他对宝宝的关切越来越重,自然而然就养成了随时留心孩子的习惯,已经可以独自陪孩子睡觉了。
同床但尽量不同被
同床的情况并不危险,只要妈妈不压到孩子就可以,但同被却有可能因为成人被子过重过大,或者宝宝和自己的头不在一个高度(通常宝宝的头在妈妈胸部位置,低于妈妈的枕头),结果被子将宝宝盖住,造成窒息。
所以即使同床,尽量不要盖一床大被子。
让孩子侧卧睡眠
无论是同床还是分床,都要让孩子侧卧睡,而不要仰卧。仰卧有可能因为呛奶而造成窒息。让宝宝侧卧睡眠,可以给孩子摆好姿势后,在他背后放一个小靠枕,让他保持侧卧的姿势。
成人有疾病时不可以同床睡
如果妈妈或者看护人患病,例如感冒之类,一定要分床,以免传染给宝宝。
其实母婴同床还是分床的问题因人而异,争论没什么意义。我们不如说点儿有意义的、妈妈们真正关心的——如果宝宝出生后已经选择了同床睡,那么到底什么时候分床比较好呢?
有的人说,妈妈开始上班或者断奶是个好机会。我个人不赞同这种说法。
妈妈开始上班或者断奶,对孩子来说是生活习惯上突如其来的改变,会让孩子有强烈的不安全感,如果这个时候又让孩子独自睡觉,对宝宝的心理发展不好,有可能会让宝宝加剧需求,反而增加夜奶的次数。
既然我们选择分床或同床睡的时候是按照宝宝的个人情况进行选择的,那么何时分床睡,也要看宝宝自己的发育状况,不应该按照一些育儿指南上说几个月就是几个月。所谓的发育状况,是要在决定给孩子分床之前,逐步培养孩子的独立意识和独立能力。对于半岁左右的宝宝,我们可以从以下几方面自查:
白天睡觉的时候,宝宝能够不要人陪着吗?入睡后能自己完成整段睡眠吗?还是没有人陪着就会醒来哭闹?
宝宝哄睡需要多长时间?能否只用简单安抚,例如抚摸、拍拍、音乐、唱歌等方式就睡着?
睡眠中周围有声音,是否很容易惊醒?还是自己可以继续睡着?
晚上可以睡整觉了吗(6小时以上)?
如果以上几个问题的答案都是积极的,那么就可以考虑让宝宝向独自睡小床过渡。首先可以让大床小床拼在一起,然后逐步过渡到同屋不同床,最后再过渡到分房睡。
如果宝宝做不到以上几点,那么爸爸妈妈可以考虑在宝宝大一些以后再向分床过渡,例如宝宝能够懂话、知道交流的一岁以后。
许多家长担心如果不早点让孩子与父母分床睡,可能就要一直睡到上小学后,其实并不是这样。下面的经验来自猪猪妈妈,西尔斯和蒙台梭利的实践者,她用亲身经历告诉我们如何培养孩子的独立意识,从而让孩子主动提出分床睡。而对独立意识的培养,不仅仅对分床有好处,对孩子未来的身心发展都十分重要。
猪猪:
如果没有特殊的问题,母亲和婴儿一起睡比较好,等待孩子自己主动独立睡。
母婴同睡最重要的好处(仅这一条就足以)就是安全感。婴儿就得跟母亲多待在一起,恨不得形影不离才好,为什么晚上要刻意分开?国外有很多人是从出生就让孩子自己睡,美其名曰为独立,可是独立这事应该孩子自己做主,他们的安全感满足了自然会寻求独立的。
很多孩子到上小学了还不自己睡,根本不提自己睡的要求。这种情况在中国很常见,一个原因是孩子的安全感没有真的得到满足,二个原因是家长没有抓住孩子独立的信号,过度担心阻碍了孩子的独立,这一点何止在睡觉方面,其他方面都是这样。
所以很多人才会有这样的两难:要么就出生强迫婴儿自己睡(安全感怎么办),要么一旦“失守”就得睡到上小学以后(独立性似乎又被耽误了)。其实是可以两方面都兼顾的。
当然,怎么睡要结合每家的具体情况,只要大家相对综合最舒服,就是好的选择。
本文主要强调两点:
1.不用仅仅因为担心孩子不够独立而选择出生就分房睡。
2.如果选择母婴同睡,从一开始就尽量不阻碍孩子的独立。
下面具体说说我家的情况。
从孩子出生起,我们选择了婴儿床拼大床的睡眠方式(只要卧室空间充裕),彼此陪伴又互相独立。这个想法是从《西尔斯育儿百科》上看到的,书上有个图,我们看到后立刻选定了这种方式,专门买了一个可以拆掉一边围栏的婴儿床。
顺便说一句,婴儿不仅要和母亲一起睡,也要和父亲一起睡。没错,是爸爸,而不是姥姥、奶奶、阿姨等人和妈妈一起跟宝宝睡,当然更不是没有妈妈由其他人陪宝宝睡。
这样的布局就是在维护爸爸妈妈的第一位关系,鼓励孩子的独立性。
这个第一位的关系不仅仅是睡眠安排的布局,还体现在明确地告知孩子界限:这是爸爸妈妈的大床,这是宝宝的小床,各睡各的床。
偶尔他爬到我们中间来睡,我们会尝试过一会把他劝走,小一点时主要用把他轻轻弄走的肢体语言表达拒绝,大一点主要靠语言劝说,有时候他先睡着了占了我们的地盘,我们也会把他搬回去,他总共只有不到五次得逞(事实上没妨碍规则的坚固)。
我们的坚持规则让他明白界限,自然就明白了他的位置。我们的大床没有因为有个娃被霸占,我们没有自己挤着没地方睡让给宝宝。
另一方面,我们非常享受一起睡这件事,不仅孩子喜欢我们也喜欢,亲密的场景我就不秀了。睡前程序在我们家都是亲子游戏时间,由孩子的秩序感主导。
无论我们再忙,我们始终守住了陪孩子睡的底线。(娃爸从来不出差,偶尔我出差或我们俩有人生病的时候,由另一个人单独带娃睡。)
这里要强调一下,保证较好的睡眠质量,很重要一点是:不要画蛇添足做太多孩子根本不需要的事情,打扰孩子的睡眠(这一点在其他方面也一样),否则大家都累都睡不好。
秘诀就是偷懒。
睡不好觉是育儿中最磨人的事情之一了,我们可以说是竭尽全力地偷懒。从孩子出生第一天起,晚上我除了喂奶、大便换纸尿裤(也就很短时间段有此需求)之外啥也不干,不拍嗝,不安抚,不管娃冷不冷睡没睡,只要不大哭就不理娃,我自己倒头就睡。偶尔娃晚上小闹一下,我就扔给娃爸管,娃爸比我更偷懒,往往更快达到效果。半夜试着玩点花样没人响应,娃只好乖乖睡觉。
10个月(其实可以更早)的时候路易就自己入睡了(那时还没断奶,睡前喂奶但不奶睡),一开始还摸摸他安抚,很快啥也不用了,我们关灯就睡自己的,管他啥时候睡着的。
偶尔娃睡前光玩不睡觉,我就动用上娃爸这个绝密武器,让娃爸挨着娃睡。娃爸没两分钟就呼噜声连连,娃一看没劲还是睡觉吧,不一会也进入梦乡。娃爸也好有成就感,常常争着陪宝宝睡,觉得共享睡眠很亲密。
断奶以后(我生病需要吃药两个月,断奶过程很顺利,娃没感觉到没奶吃的威胁,就忘记了吃奶这事,半夜娃就不醒了,偶尔哼哼摸一下或安抚一句话就好。(我是一个早出晚归的在职妈妈,没提前断夜奶,选择一起睡也有这个原因。)
除了偶尔生病,路易晚上几乎没磨到我们,睡眠质量很好,睡得时间长。白天睡眠也是如此,从两个月起自己形成了规律的3小觉(那时候我们自己带娃,白天我一个人在家很安静),一共4、5个小时,后来慢慢减至两小觉、一小觉,现在(2岁9个月)白天还能睡3小时,加上晚上睡眠总量都达到甚至超过标准。
其实路易曾经是个“睡眠困难宝宝”。在两个月之前,我们家是有很多人带娃的,娃有点小破事就一堆人冲上来,人多杂乱的结果就是路易白天一点觉也睡不成,睡得不好就更难睡好,恶性循环,人少干扰少就好了。
以上这些都给了孩子体验,睡觉是自己独立可以做的事。
随着娃越长越大,那个婴儿床有点小了,我们也没有换个大点的儿童床放旁边(其实主要是因为懒)。路易天天挤着睡,大床边上占得多点我们都要跟他抗争一下(主要是为了自己睡着舒服),没有给他创造引诱他留下来的环境。
2岁的时候,路易有一次非要自己到客厅睡,我们当时还觉得好受挫被抛弃,后来弄明白是秩序感在“作祟”,路易是怕热要和客厅的电扇在一起,后来把电扇拿到卧室就好了。
这件事提醒了我们,从这以后我们就做好了有一天孩子会主动离开的心理准备,这对我们后来的不阻碍非常重要。
果然,过了好几个月,路易开始出现这样一种行为,如果他睡前生气了,他就要求到客厅沙发去睡觉。生气的情况比如想做什么事没做好,比如不小心碰到头了,比如爸爸妈妈没按他的秩序感操作。
我们一开始觉得客厅沙发没法睡呀,又冷又小又不舒服,可很快发现他是铁了心要去的。如果不让他去,脾气铁定升级,有一次他拉不动我们,几次自己勇敢地冲出去,因为没有灯害怕又回来。而且,无论他脾气升级到哪个程度,只要一到外面,立刻风平浪静,如果他一要求你就让他去,他都不用你陪着自己在那很快睡着。我们一开始还等他睡死把他抱回来,结果他半夜醒来发现自己被抱回来也很生气。
我们很快转变思路,只要他要求就让他自己睡吧,我们只用给他周围放置些椅子保护,就可以回来高枕无忧了,不用跟他较劲,也不用等他睡着,多好。有一次路易就这样一个人在客厅睡的,第二天醒来问他睡得好么,他还说睡得好。
还有几次他累了,跟我们说他自己去睡觉了,就真的睡着了。比如有一次爸爸陪他在沙发玩,路易突然说:“宝宝要去睡觉了。” “爸爸陪你去吧。” “爸爸不陪,爸爸坐在沙发上。” 说完他自己就去我们房间睡觉了,也没关门。等我们在浴室开着门洗漱忙完一看,路易已经睡着了。还有一次中午,由于买了新家具在安装,我们都忙得要死没人管路易午睡的事情,路易撑到3、4点,突然自己说宝宝要去睡觉了,自己到床上睡着了。
他要争取的,只是一个在哪里睡、什么时候睡的自主权。
我们又想,他要自己睡,干脆建议他去书房睡,比沙发强多了。我们唯一的引导,就是告诉他这是宝宝的房间,宝宝是在这里睡的。有几次路易要求我们陪他到书房睡,我们虽然最后妥协了,但明确强调:“这是宝宝的房间,爸爸妈妈要在爸爸妈妈的房间睡的。”
与此同时,路易自发玩起来模拟睡觉游戏,常常傍晚的时候说宝宝要睡觉了,自己跑到他的床上玩一会,唱歌、自言自语一番,然后过一会出来说宝宝睡醒了,其实根本没睡觉。
再后来,路易主动提出晚上自己睡。有一次,他睡前表示肚子痒要自己去睡觉了(还找个借口,都怪之前我们的阻拦),跑到他自己的房间,妈妈跟着过去,路易说宝宝自己一个人就可以了,这是要争取独立空间呢。这次尝试以半小时后路易跑回来结束,他说睡醒了,看来只是一次调整对时间段的模拟。
几次预演之后,终于要真刀真枪了。
春节前一周,路易主动要求自己在独立房间睡觉,我们到门口偷偷看他被发现,他要求道:“宝宝自己一个人就可以了,妈妈走,不要关门。” 早上醒来问他:“宝宝自己睡得好么?” “睡得好。” “宝宝喜欢自己睡还是跟爸爸妈妈一起睡?” “喜欢自己一个人睡。” 简直太天使了,我们都没引导,这一切都得益于“自我意识敏感期”,真是想不到。
过了两天,路易自己睡觉的程序按部就班完成后,妈妈刚被他指挥着回到房间钻进被窝,路易又呼唤起妈妈。妈妈过去一看,路易只是为了叮嘱一句:“妈妈房间的门要关上。” 好感动!原来,他观察到爸爸妈妈的房间每天都锁门,之前他要求不关门只是他的安全感需要,那时他还顾及不到爸爸妈妈的需求。尽管我们没提,路易会在照顾好自己的前提下,有能力顾及别人的时候,主动地满足别人的需求,这是他表达爱的方式。
这里有几个关键点强调一下:
1. 家长不要给孩子传递害怕的信号。
其实路易的关注点并不在害怕上,人家满脑子都是“我是个独立的个体”的想法。家长不要去渲染害怕的情绪,不要提醒孩子自己睡是件很害怕的事。本来嘛,自己睡是件多么普通正常的事。
2. 家长不要表现出不舍或担心。
这不仅体现在不说舍不得的话,不做挽留的动作,还体现在对孩子放心上。不用主动去睡前陪伴、讲故事,也不用半夜跑去看看摔没摔、盖没盖被(我用的分腿睡袋,即使盖被子孩子晚上冷了会自己找被子盖的),除非孩子主动要求。孩子今天要求多少就做多少,明天不要求了就别做。
3. 不需要动用奖励。
我有个朋友也回去试着孩子要求就让她自己睡,本来孩子已经很有动力了(有自己的收拾得干干净净的房间很兴奋),结果还画蛇添足说自己睡第二天醒来有礼物,搞得孩子半夜兴奋得爬起来找礼物看是什么。孩子想做一件事根本不需要奖励,也不看重奖励。
4. 不要担心孩子会反复。
很多人的心态是,好不容易把“老佛爷”送走了,千万不能妥协让孩子回来,就前功尽弃了。如果你一妥协就前功尽弃,这恰恰说明孩子是被迫自己睡的,才有会一点机会都拼命回来。成长是一个过程,孩子也有需要更多充电的时候,反复是很正常的,慢慢自己睡得更多就好了。我们传递给路易的态度是“你来我们欢迎,你走我们为你的成长而高兴”。
5. 有人问怎么跟孩子解释爸爸妈妈一起睡,却不跟宝宝一起睡。
很简单,只需要陈述规则“爸爸妈妈睡爸爸妈妈的房间,宝宝睡宝宝的房间”。我们从来不说“爸爸妈妈不能跟宝宝睡了”、更不去对比似乎“宝宝被爸爸或妈妈比下去了”,他想跟我们睡我们从来都是热烈欢迎,这样的日子说实话不知道还有多久了。你的欢迎的姿态,而不是逃跑的姿态,给了孩子安全感,孩子会更有动力去独立成长。
生活还在继续,孩子就是这样一眨眼就长大了。(完)
回复001查看
“0-36个月婴幼儿大运动发育国际标准”
回复002查看
“0-36个月婴幼儿语言交流能力发育国际标准”
回复003查看
“0-36个月婴幼儿手部发育国际标准”
回复004查看
“婴儿米粉辅食,你给孩子吃对了吗?”
回复005查看
“孩子便秘怎么办?宝宝大便全书来了!
回复006查看
“宝宝湿疹长期抗战总结帖”
回复007查看
“婴幼儿出牙问答手册+磨牙工具一览”
回复008查看
“有用和没用的辅食工具!妈妈们的口碑用品一览”
回复009查看
“实用宝宝餐椅攻略,贴心点评+吐槽!”
回复010查看
“香港家庭药物‘红黑榜’,你了吗?”
回复“早教”查看
“要不要上早教?怎么选早教班?全攻略”
回复“玩具”查看
“根据宝宝视力发育规律总结的玩具”
回复“辣妈”查看
“全职新妈的鸡血人生”
回复“生日”查看
“周岁生日怎么过?中西式策划随心选”
回复“吃手”查看
“怎样让孩子戒掉过渡吃手的习惯”
转发文章请标注来源:慢成长;并联系作者manchengzhang123@1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