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你的“好心”,正在扼杀孩子的创造力

2017-08-29 吉吉 慢成长


 

前两天和好友约饭,聊着聊着,演变成了一场“心理咨询”。

 

好友在被不少人称羡的高校里工作,每年还有寒暑假,但她说特别焦虑,自己比谁都累,讲课、科研、行政、进修,所有环节都得开挂,还不一定就能混得好。

 

而让她更难受的是,这种按部就班的节奏,她根本就不喜欢。

 

“你还记得吗?咱们一起读书那会儿,我特别爱画画。还喜欢给人化妆。”她突然两眼放光地问我。

 

“记得啊”,确实,当时的她简直是个画画天才,我只会临摹,她却不需要任何参考,能把脑中想象的图景几笔勾勒出来,画人物尤其好看,有种做服装设计图的文艺范儿,特写也是灵动逼真。


我问,“你还画不?应该继续呀!”

 

“不画了,好久不画了。我没有兴趣了,完全没有了。”


她一边拼命否定我让她重拾画笔的任何提议,“没时间,没兴趣”;一边在回忆起过去时眉飞色舞,“唉,我当时多有创造力啊!回不去了。”

 

特别地矛盾。

 

 


和朋友聊,到底发生了什么呢?她告诉我:

 

她小时候就喜欢画画、喜欢和艺术创造有关的事物,父母开始时没怎么干预,觉得不影响学习就好。但从高中起,父母想她一心扑在学习上,一次,朋友偶然说起要考美院、成为艺术专业的学生,父母炸了:

 

“学这个专业能吃饭吗?你必须好好读你的书!”

 

朋友说,父母非但没有鼓励她在艺术上的天赋,还总让她感觉到自己在知识上的不足和自卑,比如随口问个题目,什么国家在哪个位置,朋友答不上来,父母就会说她:


“这不常识嘛,是个人就知道,怎么就你不知道呢?”

 

一路暗示下来,她觉得自己好像真的这方面很欠缺。


后来,在高中的一次自习课上,语文老师看她又在偷着画人,拿起来瞅了一眼,又冷笑一声,然后做了个奇怪的举动:到黑板上画了个构思相似、但却奇丑无比的人物像……

 

朋友说,那一瞬间,她觉得画画无比地没意思,自己的灵感和才情,结束了。

 

后来她很乖,考大学进高校、结婚生子,生活大致顺遂,但就是有隐隐的不开心,父母说她想太多、老公说她“矫情”,就是没人理解她。

 

看着活蹦乱跳、趴在地上画画的孩子,她说自己尤其的难过:“我小时候也是那样啊,可惜长大了就都没了。”

 



我听了很感慨,倒不是因为一个可能的绘画天才被扼杀,而是长大以后的好友,连把童年的爱好当作兴趣、让自己快乐的能力也失去了。

 

而这样的例子,并不少见:回想起来,我们自己小时候,也都是充满好奇的发明家啊,我们是那么爱尝试、那么爱天马行空的想象、那么爱问为什么……

 

可现在呢,我们习惯了依赖经验和习惯,对从无到有充满忐忑:安装一个东西没有说明书就不会了;做个新项目特别想知道有没有前人的经验参考……

 

不仅仅是个人层面,大到企业、国家,也是“中国制造”多过“中国创造”,我们培养了很多成绩优异的孩子,却难在创新大赛上看到国人获奖的影子……

 

为什么我们越大、越没有创造力了呢?

 

出在教育身上。


 


我想起前阵子小叶子在老家时的一件事。


她说特别想画恐龙,姥姥家没有恐龙玩具,她不知道怎么画,我就在IPAD上顺手搜了图,给她参考。

 

但是,当她还是说不会、或是画得特“抽象”时,姥姥着急了,赶紧在旁边画了一个,想教孩子:“你看像不像呀?像不像?你可以这么画……”

 

很快,我就发现,小叶子对“像不像”特别介意,每画一笔都叨叨,“我画的不像啊!”“怎么不像呢?”没多大一会儿就失去了耐心,“我不想画了!”

 

过了一两天,她又张罗画恐龙,但必须让我把IPAD打开、有参考图才肯画,要不就继续崩溃,“我不会画!我不会画!”

 

虽然只是一件小事,但联想之前的绘画状态,我已经意识到,这不是孩子的问题,而是为人父母,要想毁掉孩子的创造力,实在是太容易了。

 

这些可能是我们分分钟都在踩的“雷区”:

 

1、  控制:把成人的意愿加在孩子身上——来来来,你必须干嘛干嘛……

2、  示范:缺乏耐心,特别喜欢“教”、让孩子“模仿”、“临摹”——你看,你应该这么做……

3、  对错:在意标准答案——你画的不对,这哪里像恐龙哦!这样画才对嘛……

 

孩子本来是个充满创造力的小天才,但被这些条条框框束缚后,逐渐懒得反抗、大人说什么是什么,虽然这看起来很乖、很听话,但其实,孩子会慢慢失去个性、甚至丧失独立的人格,这才最可悲的。

 

那到底如何培养孩子的创造力呢?

 

其实,创造力并不需要刻意培养,看看咱的小宝贝就知道了,他们不要太有创造力,我们唯一要做的就是:少干预、多保护。

 

1、  多观察:每当忍不住想介入、想帮助、想给孩子标准答案的时候,停下来等一等,忍住自己的看法,别去评判。

 

2、  多提问:别用成人的眼光去看待孩子的尝试,而是保持好奇心,多问孩子,“这是什么呀?”“你能给我解释解释吗?”“你能说说你的想法吗?”

 

3、  多鼓励:多肯定孩子的创造力,哪怕内心不认可,也要鼓励孩子用于尝试和天马行空的想象:“哇!你是这么想的呀!”“嗯,你的想法很有趣”、“你是个爱思考的孩子。”“你自己想出了办法!”


 

 


根据孩子的年龄,给孩子提供些可以发挥创造力(比如建构类、角色扮演)的玩具,也是个方法。

 

我这次去美国,给小叶子带回了两套乐高玩具,一套是医护主题、一套是蝙蝠侠主题,前一个看起来不如“灰姑娘”系列的造型漂亮,后面的看起来挺“男孩”,可我是有意这么买的,主要是不想通过性别和自己的喜好限制孩子。

 

小叶子玩的很开心,蝙蝠侠的异性积木比较多,老公简单给讲了讲人物关系,比如蝙蝠侠可以坐在战车里、企鹅先生有魔力伞、小企鹅在冰山上……

 

不一会儿,小家伙开始自己排列组合,我喝口水的功夫,发现她把另一套的护士,安在了蝙蝠侠的战车上准备发射炮弹,第一反应是,咦?串了?很快,我忍住了,对小叶子说,“哇哦,小护士也来了,好呀,要向谁开炮呢?”

 

“小房纸!”

 

“好耶!”

 

……

 


你可能会说,我会努力保护孩子的创造力,可是有时创造意味着对抗规则、我们也无法预料到孩子在学校会遇到什么样的老师呀。

 

是的,保护孩子的天马行空,和教会规则并不矛盾,不管孩子未来遭遇的环境是什么样,至少家庭教育中的鼓励,会给孩子打开一扇自由的小窗:

 

假如孩子因为长大而不得不失去一些乐趣,我希望,Ta不要像我的朋友那样空有回忆,而是拥有重拾兴趣并享受其中的能力。

 

爱孩子,就别禁锢孩子的创造力,多给孩子一些自由吧。



作者介绍

吉吉:美国注册正面管教家长/学校讲师,生涯规划师,斜杠妈妈。前香港资深传媒人,现居深圳。追求细水长流,也爱勇猛精进,爱唱歌爱生活爱自我管理,吉吉21天打卡社群创始人。相信育儿就是育己,愿与娃一起慢成长。微博/个人公众号:吉吉pure;微信:mancz321



现在关注“慢成长”,回复关键字,可以阅读300+篇原创育儿好文哦:

【绘画】画画好处多多,千万别让错误的启蒙毁了孩子的天赋!

【音乐2】听首歌就叫音乐启蒙?别让误解耽误了孩子的敏感期荐荐

【想象力】是什么扼杀了孩子的想象力?

【认字】急于教小小孩认字,是捡了芝麻,丢了西瓜

【电视】可以提前给婴儿看电视了?美国儿科学会修订细则

【洁癖】“这个脏,不要碰!”小心宝宝患上“微洁癖”!


 ↓↓↓ 点击阅读原文,送你一本实用育儿秘籍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