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拼爹妈真早,孩子一年学费13万……

2017-09-05 吉吉 慢成长


昨天见到一个数月未见的朋友,才知道她从隔壁小区搬去了另外一个地方,学位房,对口的小学口碑很好。

 

她最近还在孜孜不倦地学习蒙台梭利,学费砸了很多,问她为啥这么有魄力搬家、这么热心当学霸,她说,越学越觉得,太想给女儿理想的教育了

 

“一般的幼儿园我已经看不下去了,虽然拿证时间要3年,但我特别想有这个资质,要么我自己开个幼儿园,要么去个儿童之家当幼师,和我女儿一起。”

 

我身边这样努力为孩子投资的妈妈,越来越多

 

有妈妈为了降低首付款、以及拿到购买多套房的资格,和老公假离婚,给孩子拼个学位房;

 

有妈妈放弃非市中心100米的房子,甘愿减少一半的居住面积蜗居,也要给孩子一个上好学校的机会。

 

真不容易啊。大家都好拼。




心理学上有“孕妇效应”:当你怀孕了,会觉得满街都是大肚子的女人;同样的,当孩子到了3岁前后,甚至更早,在哪里上学、学校怎么样,这些信息就会扑面而来。

 

我原本特淡定,因为女儿出生在香港、居住在深圳,今年之前,政策还不允许港澳身份的孩子上国内的公立学校,我乐呵着学位房真和我们没关系,少了选择也少了纠结嘛。

 

但政策放开了,部分公立学校开放招生了,当我仔细想了想我面临的三个选择,发现每个都不轻松:

 

好的公立学校,要换房。

好的私立或国际学校,学费高昂。

到香港读书,要每天过境、路途远太折腾;更主要的是,香港的学校也分三六九等,好的一样学费很贵,还不一定排得到。

 


前阵子老公兴奋地和我说,有个很好的专门招收港澳台身份小朋友、之后可以和香港的中学对接的国际小学,要在家附近开分校了,学费12万8。

 

没听清是国际学校,我光顾着开心了:“呀,太好了!6年12万8吗?”

“一年。”

……

 

呃,当时的我,不知怎么的,竟然下意识地,“呵呵”一声笑了出来。

因为————这也贵得太离谱了吧!才小学啊!

 

可是,我竟然又很心动、很想孩子能去,然后在那一瞬间,脑海蹦出那个压在头顶的、6年就接近百万的天文数字,我觉得自己又伟大又俗气:所以,我终于也要走上为了孩子教育省吃俭用、砸锅卖铁的道路了吗?

 


我曾经多么不想走寻常路啊,坚信家庭教育,一样可以给孩子积极的影响,可到了为人父母这一关,却做不到云淡风轻,好希望能尽自己所能,为孩子提供好的环境。

 

这倒不是指望孩子能怎样出息,而是怕因为自己财力上的不足,而耽误了孩子。

 

毕竟,先天受教育条件不足、最终逆袭的例子是有,但更多的时候,大家起点不同,是很难殊途同归的:


今年6月,北京高考状元的一席话转爆朋友圈,“现在的状元都是这种家里又好又厉害的”,他其实挑破了一个教育界“潜规则”:受教育的资源和环境,对孩子影响非常大。

 


唉,现实和理想,就是这么骨感呀,要不咋叫生活呢?

 

前两天我说,最近一直在努力实践一个人生功课:悦纳。总要向前看啊,我在学着调试这种矛盾的心情,尝试接住所有的不如意,然后看看,有没有办法突破,至少在目前的选择中,寻找最优的那个,改善自己能改善的;而不能改变的,放下。

 

——与焦虑共舞。



我先是调低了自己的期望值。没想着孩子幼儿园一定要上特别好的,而是想在离家近的幼儿园里面,找个相对来说最适合的。

 

综合参考了师生比(老师和孩子的比例)、邻居口碑、孩子活动空间、课程安排、老师的待人接物,我觉得小区楼下这家还行。

 

但还是遇到了挑战:上周五开学日,迎来了新一批的小朋友,我没想到一大早,幼儿园就震天响,小朋友们排排站,扯着嗓子唱国歌,老师们也跟着训导一起喊口号……

 

当时我就感觉不好了:怎么那么形式主义啊,像做给家长看的……

 

但和做了10多年幼教的朋友聊,很多传统学校都会如此,于是再想,有没有别的选择,这个可以再了解看看。

 

她的话也很宽慰我:即便是挂着蒙台梭利、各大早教理念的幼儿园,真的完全将这些优质教育理念落地的学校,是很少的,“因为这对教师的素质要求极高,还要全园上下一致,这样理想的条件,几乎不存在。”

 

没有完美,就只能接受不完美,没有人特殊,没有人例外,好像宽心了不少:)

 



我还在想,我能做些什么。

 

那个学费12.8万每年的小学,我把它列做了一个目标,总要想想嘛:也许还是实现不了,可这并不影响,把它作为一个未来的愿景,毕竟还有3年。

 

也许我要再勤奋智慧勇敢些,想想还可以做些什么。人其实不怕没有钱,而是怕没有持续赚钱的思维和能力


我希望,不管现在收入多少,我的思维和能力是在稳步提升的,我在不断投资自己、学习充电、积累经验,我和我的未来,是会升值的。

 


假如结果不尽如人意,孩子只能在普通的学校了,我想在家庭教育中,尽量的去弥补。学校与家庭教育双管齐下最好,但其实家庭教育的影响力,也占据了半边天。

 

因为,如果说学校更多会“教会”孩子,学习知识、学习技能,我更希望我的孩子,拥有一些可以让她终生获益的品格与技能,比如:

 

独立、自信、乐观、

积极、幸福、抗挫力、

解决问题的能力、自我鼓励的能力、

沟通的能力、独立思考的能力……

 

假如老师批评她成绩不好,孩子特别沮丧,她会在我这儿听到,“哦,我知道你也很难过,你为这次考试准备了很久。”然后拥抱她,“我们可以做什么呢?你需要我的帮助吗?”

 

假如学校里的氛围不好,她养成了一些不好的习惯,我会在家里创建一个情绪安全的氛围,和善而坚定地对孩子说,“那我们家的约定是什么?我相信你会遵守的。”

 

假如她就平庸了,我觉得,也未必是什么坏事,每个人在自己的层面,都各有磕绊和挫折,我希望鼓励她发现自己的优势,拥有让自己快乐的爱好……




确实挺累,也没有哪条路容易。

 

唯一确定的是,不能只倚赖学校去培养自己的孩子,父母,始终是孩子的第一任老师,一言一行,都是在示范。

 

前阵子在老家,带小叶子走江桥,透明玻璃下是滔滔江水,大人看了也许会有点眼晕,小叶子刚开始也有些迟疑,但看到我也在上面走,微笑地看着她,她也大胆地走了上来,不再畏惧……

 

不到3岁的她,已经能像个大孩子一样,在书店的童书架前,安静地坐上半小时甚至更久,一页接一页地翻阅;在家里,这孩子如果突然没了声响,也准是跑去了小房间认真地看绘本……

 

而这一切,是我有能力给予和影响的。


想到家庭的能量,可能给孩子开启的那束光,我觉得温暖、也有盼望多了。

 

也提醒自己,努力去创造更好的条件,但力所能及就好,没必要过度紧张,忘记了养育孩子的本心:再拼,也要记得照顾好自己和家人,一家人幸福有爱的在一起,这是比学位房更重要、我努力的源动力。


作者介绍

吉吉:美国注册正面管教家长/学校讲师,生涯规划师,斜杠妈妈。前香港资深传媒人,现居深圳。追求细水长流,也爱勇猛精进,爱唱歌爱生活爱自我管理,吉吉21天打卡社群创始人。相信育儿就是育己,愿与娃一起慢成长。微博/个人公众号:吉吉pure;微信:mancz321

现在关注“慢成长”,回复关键字,可以阅读300+篇原创育儿好文哦:

【哭闹】孩子一言不合就哭闹、耍赖,除了吼还有更好的方法吗?

【娇养】凭什么男孩就该粗养,女孩就要娇养?

【睡眠】孩子夜醒频繁、晚睡、不肯午睡,睡眠倒退究竟怎么破?

【早教】烧钱的早教班值得上吗?怎么选?海归妈妈分享带娃早教两年的亲身经验!

【礼貌】孩子不打招呼就是不礼貌?别再让误会伤害孩子了!

【引导】这3个问题想清楚,90%的育儿烦恼都不是事儿~

 ↓↓↓ 为与焦虑共舞的我们,点个赞吧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