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行业动态】安东诺夫公司:世界最大运输机安-225转让中国合同存在,但难执行

Vivian 两机动力控制 2021-06-21

导读:

前日,一则“世界最大运输机安-225将落户中国”的新闻在业内引起轰动,报道中称中国的首架安-225飞机将在2019年上半年问世,并将获得安-225包括发动机在内的所有技术、图纸和产权,随后遭到海内外媒体纷纷质疑,昨日,乌克兰安东诺夫公司正式发布公告:买卖合同存在,但很难执行。


8月31日,一则“世界最大运输机安-225将落户中国”的新闻被国内媒体纷纷报道,报道称:中国空域产业集团与乌克兰安东诺夫国有企业在北京钓鱼台国宾馆达成多项共识,双方就目前世界最大运输机安-225正式落户中国签署了合作协议。报道中还夸张的宣称,中国的首架安-225飞机将在2019年上半年问世,并在协议签署后,中国空域集团将获得安-225包括发动机在内的所有技术、图纸和产权。


随后引发了海外媒体特别是俄罗斯媒体的纷纷关注,并对中国同乌克兰之间的紧密军事技术合作表示了担忧和不满,俄罗斯《独立报》2日更是以“基辅将帮助北京在生产重型和超重型飞机领域赶超莫斯科”为题进行报道,称乌中签署的这一协议将帮助中国减少在航空领域对俄罗斯的依赖,将影响俄罗斯向中国出售重型运输机。


随后,俄罗斯“观点报”网站31日跟进报道称,安东诺夫公司已经否认了把安-225飞机及技术卖给中国,报道中说:“安东诺夫否认了中国媒体关于将出售安-225产权的报道,安-225仍然是‘安东诺夫’的自有知识产权”。国内也有媒体指责这是一个圈钱圈地的金额故事,类似于“某某企业参与某跨国公司的重大项目”、“某某老板与手握重要领域稀缺资源”等等。


就在中俄媒体就安-225是否将会落户中国的问题各说各话的时候,昨日,乌克兰安东诺夫国有企业正式发布公告,承认了这一协议的存在,但与媒体报道的内容有较大出入,并披露了协议内容的详情。


根据两家公司之间的协议,其实质内容由两个不同的合同组成,首先,由安东诺夫公司负责,完成第一架升级版的安-225飞机并交付中国,而这架安-225其实已经完成了70%,1990年苏联解体前,乌克兰安东诺夫的第二架安-225就因为资金问题停止建造,此时这架安-225已经完成70%的组装工作量,除发动机外的所有零部件都制备齐全,乌克兰随后将这架半成品封存起来。这可能是为什么说最快“国产”首架安-225飞机可在2019年问世。


第二个合同内容则包括双方有意在中国建立大规模生产的合资企业,建设安-225飞机生产基地,开始批量生产飞机。而中国空域产业集团也分别与四川泸州市政府和广西贵港市政府签署合作协议,双方将在泸州市和贵港市建设安-225飞机生产基地。但这只是一个类似战略合作协议性质,安东诺夫公司承认了这一合同的存在,同时坦诚的表示基本“无法履行”。


首先,在30年间隔期后恢复像安-225这样巨型复杂飞机的量产,对像中航工业、波音公司或俄罗斯联合航空制造集团公司这样的世界顶级公司来说都是极为困难的任务,何况安-225所有生产设备都在15年前变成了废铜烂铁。一位消息人士表示: “事实上,自俄乌冲突以来,乌克兰航空制造业已经濒临崩溃,安东诺夫厂今年以来没有生产过一架飞机。”


其次,确保飞机的发动机又是另一个大问题。安-225和安-124使用的是乌克兰马达西奇公司(Motor Sich)生产的D-18T发动机,属于另外一个企业,根本不可能向中国空域产业集团交付“包括发动机在内的所有技术、图纸和产权”,因为这家“动力沙皇”可能已经卖给中国另外一家公司。一位不愿透露姓名的内部人士表示,安东诺夫公司只是向中方转移一些飞机“技术文档”,将有助于中方设计更小,更实用运输机。


当然,中国航空业与安东诺夫航空公司已经有了悠久的合作历史,这家乌克兰企业在中国运-8运输机的现代化改装、运-9运输机和运-20重型运输机的制造中起了重要作用。对安东诺夫航空公司而言,与中国合作也是别无所择的事。近年来,这家乌克兰企业的生产和设计能力退化严重,公司的主要资产就是苏联时期遗留的技术文件和日益衰老的科技人员。而两项资产的价值都在随着时间的流逝慢慢消逝,所以说现在兑现已经是最好的时机和办法了。


原创文章,转载请注明来自@两机动力控制

(欢迎加微信小编号:gtc6000;QQ群:455757118;微信群:两机动力控制,加小编微信号后拉入群,QQ群中有大量学习资料)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