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耶鲁专家详解“群体免疫”:对新冠疫情控制意味着什么?哪些因素会影响效果?

医学新视点 医学新视点 2021-08-21

▎药明康德内容团队编辑(内容主要整理自JAMA)


新冠疫情的全球大流行,“群体免疫(herd immunity)”这一疫情控制策略再次走入公众视野并受到持续关注。

事实上,在人类对抗传染病的长河中,群体免疫的现象也不是第一次出现。40年前天花根除就是群体免疫的典型案例,这是依靠大规模接种、监测和遏制疫情等一系列综合措施而实现的,天花也是迄今唯一被消灭的人类疾病。此外,儿童常规接种乙型流感疫苗和肺炎链球菌疫苗后,成人和未接种者中的相应发病率持续下降,也是疫苗诱导的群体免疫的成功案例。

近日,《美国医学会杂志》(JAMA)发表一篇来自耶鲁专家团队对“群体免疫”的综述,文章在新冠大流行的背景下,解释了影响群体免疫效果的多个重要指标和因素,包括阻断传播所需达到的阈值、保护期限、人群接触特点、T细胞免疫反应,以及疫苗的作用和自然感染的风险;进而探讨了群体免疫对于新冠疫情控制的意义。

截图来源:JAMA


群体免疫的概念



群体免疫,是指当人群中有足够比例的个体已经对某种传染病病原体形成免疫力时,可以保护整个人群中的其他易感个体免受感染。换言之,由于无法接触到足够多的易感个体,感染者也无法再将疾病传播给其他人,从而使某种传染病终止流行。

具体到个体的免疫力,可以通过自然感染获得,也可以通过疫苗接种获得

这个词的正式应用始于一个多世纪前,随着20世纪后半叶各项疫苗接种计划的推广,让群体免疫的概念应用变得更为普遍。

群体免疫,到底需要多少人形成免疫力?



打破疾病传播链所需要的,人群中已获得免疫力的个体的最低比例,就是阈值。当已免疫比例超过这一阈值,当前病原体的传播中断,疫情爆发将被扑灭。

在最简化的情况下,阈值取决于病原体的基本再生数(R0,在无干预的情况下,完全易感人群中,一个感染者平均传染人数)。其计算公式为,阈值(所需免疫比例)=1 − 1/R0。不难理解,R0越大,疾病传染性越强,达到群体免疫所需的已免疫人群比例就越高。

▲不同疾病的群体免疫阈值(图片来源:参考资料[1])

以麻疹为例,其R0在12-18,因此需要超过90%的人群具备免疫力才能阻断麻疹流行。脊髓灰质炎(小儿麻痹症)、天花、1918年流感、SRAS,其群体免疫阈值也都非常高。

疫情发展以来,大多研究对新冠病毒R0的估计值在2-3左右,可以推测,在没有任何预防措施的情况下,需要约50%-67%的人群对新冠形成免疫力,才能停止疾病传播。

群体免疫能管多久?



即便获得了群体免疫,也并非一劳永逸。无论是通过自然感染还是疫苗诱导所获得的免疫力,对于人群层面的保护效应和群体免疫的持续程度,人体对病原体的免疫记忆是一个关键因素。

对于麻疹、水痘和风疹,无论是感染还是疫苗接种,都可以实现长期免疫。而季节性冠状病毒带来的免疫力就很短暂。如果免疫力持续时间短,又没有相应疫苗,群体免疫的状态很容易消失,易感人群很快会增加,随后疾病再次流行。而有效的疫苗和有效的接种计划,正可以帮助我们将群体免疫维持在必要的水平,减少疫情爆发。

相关阅读:为什么流感疫苗要年年打,而麻疹疫苗一生只要打一次?

影响群体免疫效果的其他因素



1)人际接触的复杂性

群体免疫阈值的估算,有一个重要的“理想”前提:假设人群中不同个体之间接触的几率相似。但实际情况要复杂得多,人与人并非是随机发生接触。这种高度异质化的人际接触,对群体免疫的确切影响尚不确定。

2)T细胞的交叉保护效应

T细胞在免疫系统中发挥了重要作用。已经有研究提示,在一些人群中,对其他冠状病毒预存的T细胞记忆,可以对新冠病毒产生交叉反应,这种免疫反应可以转化为不同程度的保护。


应对新冠,群体免疫策略靠谱吗?



这篇文章特别指出,如果通过让低风险人群自然感染以获得对新冠的群体免疫,将充满风险。一方面,即便感染死亡率相对较低,但考虑到大基数人群都没有形成免疫力,自然感染最终将导致相当数量的死亡。另一方面,暴露低风险人群而同时隔离高风险人群并不实际。此外,到目前为止,还没有通过自然感染特定人群以成功获得大规模群体免疫的案例。前不久,业界80名专家联名在《柳叶刀》发表的观点也表达了同样的担忧。

疫情发展至今,个国家地区大型血清学研究的结果也都表明,抗体阳性率远未达到群体免疫的水平。更何况,新冠抗体究竟能够持续多久,目前也仍是未知数。

相关阅读:《柳叶刀》:无症状感染人数到底有多少?我们离“群体免疫”还有多远?

图片来源:药明康德内容团队制图

JAMA作者团队也同时强调,群体免疫是抵抗疾病暴发的重要防御手段。在一些疾病中,理想的疫苗接种率也确实已经带来成功。值得注意的是,为了达到群体免疫这一目标,有效的疫苗和有效且广泛采纳的疫苗接种计划同等重要。因为哪怕出现很小的偏差,也可能导致易感人群增加而导致重大疫情“卷土重来”,过去几年,多个国家出现由于疫苗接种不足而麻疹爆发的情况,就是一个教训。

近期,随着更多二次感染病例的报道,耶鲁大学免疫学教授Akiko Iwasaki也指出,疫苗是群体免疫最安全途径

根据世卫组织数据,目前全球已经有超过40款新冠疫苗进入临床试验阶段。我们期待疫苗能尽早帮助我们终结新冠大流行。而在此之前,我们仍需注重现有的防疫措施,尤其是秋冬季节也许还将带来新一轮的潜在挑战。


新冠研究近期报道:




题图来源:123RF

参考资料
[1] Monica Malta. (2020). My journey with COVID-19.  EClinicalMedicine, DOI: https://doi.org/10.1016/j.eclinm.2020.100599
[2]  Living with Covid19. Retrieved October 20, 2020, from https://evidence.nihr.ac.uk/themedreview/living-with-covid19

注:本文旨在介绍医药健康研究进展,不是治疗方案推荐。如需获得治疗方案指导,请前往正规医院就诊。


版权说明:本文来自药明康德微信团队,欢迎个人转发至朋友圈,谢绝媒体或机构未经授权以任何形式转载至其他平台。转载授权请在「医学新视点」微信公众号后台回复“转载”,获取转载须知。

如有其他合作需求,请联系wuxi_media@wuxiapptec.com


点“在看”,分享医学新知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