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药明康德内容团队编辑
在中国,卵巢癌发病率居女性生殖系统肿瘤第三位,而且呈逐年上升的趋势,而卵巢癌死亡率为女性生殖道恶性肿瘤之首,是严重威胁女性健康的恶性肿瘤。70%的卵巢癌患者当因出现症状而就诊时已处于晚期,而且大多数患者会在2-3年内复发。对于晚期卵巢癌患者,首次减瘤手术(最大程度切除所有肉眼可见的肿瘤)复发后,二次减瘤术究竟有无益处,在临床上仍有广泛争议,缺乏随机对照试验的一致证据。当地时间3月8日,肿瘤领域顶级期刊《柳叶刀-肿瘤学》最新在线发表复旦大学附属中山医院妇科肿瘤科臧荣余教授团队的研究成果。这项SOC-1研究是国际上针对该问题的三项随机3期临床试验之一,结果支持二次减瘤术的价值,并为适合手术的患者人群选择提供了洞见,有望创新复发卵巢癌诊疗模式。
截图来源:The Lancet Oncology
据复旦大学附属中山医院新闻介绍,这也是中国卵巢癌领域首个由研究者发起、多中心参与的自主临床研究。臧荣余教授为该篇论文通讯作者,复旦大学附属中山医院史庭燕博士和浙江省肿瘤医院朱笕青教授为共同第一作者。
▲《柳叶刀-肿瘤学》论文通讯作者臧荣余教授、共同第一作者史庭燕博士和朱笕青教授(图片来源:学者所在医院官网)通常,二次减瘤术的适应症为铂敏感复发患者。SOC-1研究的目的是,通过随机对照3期临床试验,在这一患者群中评估二次减瘤术联合化疗对比单独化疗的效果。试验在中国上海、杭州和广州的4个领先学术中心开展。在2012年7月19日-2019年6月3日之间,共招募了357例患者。这些患者均为铂敏感复发上皮性卵巢癌成人患者,一线含铂化疗末次治疗结束至复发的间隔时间大于6个月,且经评估预计复发病灶可以切除。受试者1:1随机分组至手术组(182例)或无手术组(175例)。手术组进行二次减瘤术,随后进行化疗(紫杉醇/多西他赛联合卡铂);无手术组只进行化疗。此次发表的中位随访时间36个月的中期结果。数据表明,
安全性方面,手术组有5%患者(9例/172例)在术后30天时出现3-4级手术并发症。化疗期间最常见的3-4级不良反应是中性粒细胞减少(手术组17% vs 无手术组12%)、白细胞减少(8% vs 5%)和贫血(6% vs 6%)。4例严重不良事件均发生在手术组。两组都没有任何患者在接受指定治疗后的60天内死亡,两组均未发生与治疗相关的死亡。
图片来源:123RF
基于这些主要发现,研究团队认为,在铂敏感的复发性卵巢癌患者中,二次减瘤术后化疗比仅化疗能带来更长的无进展生存期,建议专科医生应与患者讨论二次减瘤术的治疗选择。未来更长期生存数据的积累将提供更明确的诊疗参考。关于铂敏感首次复发卵巢癌患者是否应当二次减瘤术,国际上有三项在同一人群开展的试验备受关注。DESKTOP III试验表明,二次减瘤术切除干净的患者比非手术患者总生存期更长(中位总生存期60.7个月 vs. 46.2个月),而未切干净的患者则反而预后更差(中位总生存期 28.8个月)。这一最终分析结果发表于ASCO期刊Journal of Clinical Oncology。相反,GOG-0213试验2019年在《新英格兰医学杂志》发表的结果显示,二次减瘤术组的患者反而中位总生存期更短(50.6个月 vs 64.7 个月),死亡风险高29%。即便对术中切除干净的患者进行分析,也没有观察到比仅化疗组具有生存期优势。包括SOC-1研究在内,所有三项试验的二次减瘤术均获得了较高的完全切除率:SOC-1为77%,DESKTOP III为75%,GOG-0213为67%,并发症发生率均可接受。结合同类国际研究结果来看,此次中国学者开展的SOC-1研究结果发表,补充了重要循证证据,支持了二次减瘤术的价值。此外,值得注意的是,SOC-1研究提出了更明确的进行二次减瘤术的患者选择标准:通过iMODEL模型评分(包括FIGO分期、首次术后的残留病灶、无铂治疗间隔、ECOG评分、复发时的癌症抗原125血清水平、复发时腹水情况)结合PET-CT影像检查来评估。iMODEL评分≤4.7预示有希望完全切除,则入选;如iMODEL评分>4.7,则只有癌症抗原125血清水平>105 U/mL且主要研究者基于PET-CT结果评估认为可切除才可入选。相比之下,GOG-0213试验由研究者自行判断患者肿瘤的切除可能性;DESKTOP III试验的纳入标准是ECOG评分为0,腹水量<500 mL,并且首次手术切除干净。SOC-1研究的潜心设计和积极结果有望改变复发卵巢癌的临床诊疗模式。期待将来更长期的研究数据发表,能为复发卵巢癌患者指明最合适的治疗选择。相关阅读
参考资料
[1] Tingyan Shi, et al., (2021). Secondary cytoreduction followed by chemotherapy versus chemotherapy alone in platinum-sensitive relapsed ovarian cancer (SOC-1): a multicentre, open-label, randomised, phase 3 trial. The Lancet Oncology, DOI: https://doi.org/10.1016/S1470-2045(21)00006-1
[2] Debra L Richardson, et al., (2021). Should we or should we not? Secondary debulking in ovarian cancer. The Lancet Oncology, DOI: DOI:https://doi.org/10.1016/S1470-2045(21)00024-3
[3] Andreas Du Boi, et al., (2020). Randomized phase III study to evaluate the impact of secondary cytoreductive surgery in recurrent ovarian cancer: Final analysis of AGO DESKTOP III/ENGOT-ov20. Journal of Clinical Oncology, DOI: 10.1200/JCO.2020.38.15_suppl.6000
[4] Robert L. Coleman, et al., (2019). Secondary Surgical Cytoreduction for Recurrent Ovarian Cancer. The N Engl J Med, DOI: 10.1056/NEJMoa1902626
[5] 国家卫生健康委员会.卵巢癌诊疗规范(2018年版)
注:本文旨在介绍医药健康研究进展,不是治疗方案推荐。如需获得治疗方案指导,请前往正规医院就诊。
版权说明:本文来自药明康德微信团队,欢迎个人转发至朋友圈,谢绝媒体或机构未经授权以任何形式转载至其他平台。转载授权请在「医学新视点」微信公众号后台回复“转载”,获取转载须知。
如有其他合作需求,请联系wuxi_media@wuxiapptec.com
点“在看”,分享医学新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