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风且大面积梗死!《柳叶刀》:在这种情况下,血管内取栓能给患者带来更高生存
▎药明康德内容团队编辑
最近的临床证据表明,与单独药物治疗相比,血管内血栓切除术对急性缺血性卒中伴大面积梗死具有有益的治疗作用。然而,既往研究多依赖于多模态脑成像,而非造影电子计算机断层扫描(CT)主要用于临床实践。近期发表于《柳叶刀》(The Lancet)的一项研究(TENSION),旨在评估血管内血栓切除术是否能改善因大血管闭塞引起的急性卒中伴大面积梗死患者的功能结局。研究纳入患者时间窗延长至12小时,并基于临床标准成像,根据当地标准仅使用普通CT或磁共振成像(MRI)进行单独视觉图像评估。
研究结果显示,在采用非造影CT作为患者选择的主要影像学检查方式的情况下,对于大血管闭塞引起的急性缺血性卒中伴大面积梗死的患者来说,使用血管内血栓切除术比单独药物治疗具有更好的功能结局和更高的生存率。论文指出,TENSION是“首个”在不使用扩展成像和基于标准卒中成像的情况下,随机分配因前循环大血管闭塞导致急性缺血性卒中伴大面积梗死患者的临床试验。
截图来源:The Lancet
2018年7月17日~2023年2月21日,这项前瞻性多中心、开放标签、随机试验在欧洲40家医院和加拿大的一个研究地点进行,纳入253例年龄≥18岁的患者,并将其按1:1比例随机分配在卒中发作后12小时内接受除药物治疗外的血管内血栓切除术(n=125例)或单独药物治疗(即标准治疗,n=128例)。主要终点为90天时整个改良Rankin量表(mRS;评分范围为0~6分,其中0表示无残疾,1分表示无临床显著残疾,2分表示轻度残疾,3分表示中度残疾但能够独立行走,4分表示中度严重残疾,5分表示严重残疾,6分表示死亡)范围内的功能结局。
在纳入的253例患者中,有208例(82%)的患者使用非造影CT,45例(18%)的患者使用MRI。在2023年2月21日的第一次中期分析中,当222例患者达到主要终点时,研究者提前停止了试验。
在包括所有随机分配的253例患者的主要结局分析中,在第90天,与单独药物治疗相比,血管内血栓切除术与mRS评分分布向更好结局的转变相关(校正后的共同OR为2.58[95% CI为1.60~4.15];P=0.0001)。在对222例患者进行中期分析中,90天时mRS评分的分布发生变化,与单独药物治疗相比,血管内血栓切除术对应的结局更好(P<0.0001)。
在次要结局分析中,血管内血栓切除术组124例患者中有21例(17%)在90天时mRS评分为0~2分,而单独药物治疗组122例患者中有3例(2%)(校正后OR为7.16[95% CI为2.12~24.21;P=0.0016)。血管内血栓切除术组124例患者中有39例(31%)在90天时mRS评分为0~3分,而单独药物治疗组122例患者中有16例(13%)(校正OR为2.84[95% CI为1.48~5.47];P=0.0018)。
研究者对患者报告结局分析显示,与接受单独药物治疗的患者相比,接受血管内血栓切除术治疗的患者在90天时身体健康(中位T评分39.8 vs. 34.9;P<0.0008)和心理健康(中位T评分43.5 vs. 38.8;P=0.025)的患者报告结局测量信息系统10项(PROMIS-10)值更高。
在安全性意向分析人群中,接受血管内血栓切除术的122例患者中有49例(40%)在90天时死亡,接受单独药物治疗的123例患者中有63例(51%)在90天时死亡。血管内血栓切除术与较低的死亡率相关(90天时死亡风险比[HR]为0.67[95% CI为0.46~0.98];P=0.038)。接受血管内血栓切除术的128例患者中有7例(5%)出现症状性颅内出血,单独接受药物治疗的125例患者中有6例(5%)出现症状性颅内出血。
总的来说,在采用非造影CT作为患者选择的主要影像学检查方式的情况下,对于大血管闭塞引起的急性缺血性卒中伴大面积梗死的患者来说,使用血管内血栓切除术比单独药物治疗具有更好的功能结局和更高的生存率。
点击文末“阅读原文/Read more”,即可访问《柳叶刀》官网阅读完整论文。
推荐阅读
欢迎投稿:学术成果、前沿进展、临床干货等主题均可,点此了解投稿详情。
参考资料
[1] Bendszus M, et al., (2023). Endovascular thrombectomy for acute ischaemic stroke with established large infarct: multicentre, open-label, randomised trial [published online ahead of print, 2023 Oct 10]. Lancet, doi:10.1016/S0140-6736(23)02032-9
免责声明:药明康德内容团队专注介绍全球生物医药健康研究进展。本文仅作信息交流之目的,文中观点不代表药明康德立场,亦不代表药明康德支持或反对文中观点。本文也不是治疗方案推荐。如需获得治疗方案指导,请前往正规医院就诊。
版权说明:本文来自药明康德内容团队,欢迎个人转发至朋友圈,谢绝媒体或机构未经授权以任何形式转载至其他平台。转载授权请在「医学新视点」微信公众号留言联系。
如有其他合作需求,请联系wuxi_media@wuxiapptec.com
分享,点赞,在看,传递医学新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