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新年特辑④丨“有滋有味”草原年:唯有爱与美食不可辜负(组图)

苏文彦 中国草原 2020-09-07

      进入腊月以来,全国各地的年味儿越来越浓,人们纷纷开始购置各种年货特别是各种食材、“撸起袖子”准备一顿丰盛的年夜饭大餐。因为在中国人眼里,这不仅仅是一顿饭,更是阖家团圆、迎新纳福的重要仪式。而在广袤的草原上,过年的民俗更多、“仪式感”更浓。下面这组美图,带你领略草原人民“舌尖上的春节”。


每年腊月二十三的传统祭火仪式是蒙古民族文化的重要体现,人们通过祭火迎接新春到来、祝福新年吉祥,祈求人丁兴旺、风调雨顺(摄影:张启民)


      在草原历史文化名城内蒙古通辽,美食与美景交相辉映。沿着科尔沁500公里文化旅游景观大道,人们可以一路领略风光,一路品尝美食,“有滋有味”地认知通辽,将“科尔沁味道”引爆味蕾、撩拨舌尖、烙印在心间。


圣火与漫天烟火交辉,映红了人们的脸庞与身上的盛装(摄影:张启民)


     在科尔沁草原,一顿丰盛的蒙餐中,白食(奶制品)、手把肉、烤羊排等必不可少,此外还有蒙古火锅、库伦饸饹、奈曼拨面等大菜、小吃。特别是蒙古族的春节美食,食材极其考究,制作技艺精湛。例如一个羊排馅儿饺子就要用到十几种食材,饺子馅儿要选取6月龄羔羊第三至第六根肋骨上的肉,配上科尔沁草原独有的沙葱和羊皮冻,荤素搭配、味道鲜美。


身着盛装的蒙古族妇女在准备新年特色美食——饺子(摄影:张启民)


      宫廷御宴“诈马宴”曾经是成吉思汗接待王公贵族、犒赏凯旋将士的顶级大餐,蒙古族的传统名菜烤全羊则是该宴不可或缺的一道美食。烤全羊选用重约40斤的草原膘肥绵羊,宰杀后去毛带皮,腹内加葱、姜、盐等佐料整体烤制,上桌时体形完整、色泽金黄、皮酥肉嫩。


肉食是草原民族食谱的主角,体现了游牧民族生活中的饮食智慧,图为炉中的烤全羊(摄影:张力军)


     另一方面,在中华文明中,饮食与文化从来不是各自孤立的,正如儒家经典《礼记》有云,“夫礼之初,始诸饮食”,源于草原文明的蒙餐也有其深厚的文化渊源。蒙餐最早可追溯到汉朝,植根于毡房牧铺;在元朝达到巅峰,盛行于宫廷王府。种种精美的饮食中浸润着华丽、神秘的宫廷文化,蒙古族特色的民俗、礼仪,以及丰富多彩的风土人情,经过千年传承、百代繁衍,早已和科尔沁草原独特的地域文化浑然一体、无法分割。


菜品上装饰着用食材雕刻、很具喜感的草原狼(摄影:张启民)


     近年来,随着民族与地域之间的交流交融,科尔沁美食开始走出草原:科尔沁蒙古馅饼已成中国名点,科尔沁牛肉干被评为中华名小吃,通辽手把肉是享誉各地的中国名菜……蒙古族饮食文化正在不断传承与创新,涌现出了诸多特色蒙餐品牌。


      2014年,内蒙古通辽市被中国饭店协会命名为“中国蒙餐之都”,蒙餐成了文化通辽的新名片。通辽将藉饮食之道深挖科尔沁故事,将蒙古族世代传承的自由、好客、坦诚精神特质传递给全世界。


科尔沁蒙古馅饼搭配萝卜刻成的盘长装饰(摄影:张力军)


一边品醇香的美酒,一边品美味的佳肴(摄影:张启民)


蒙古火锅是又叫好又叫座的美味,一个火锅融入了多种味道(摄影:张力军)


鲜艳的色泽、外软里嫩的质感,让人们享受美食带来的喜悦(摄影:张启民)


香气四溢的炖羊肉肉香汤浓(摄影:张力军)


滋补暖身的羊肉汤汤清肉嫩(摄影:张力军)


再来上一壶养生解腻的荞麦茶(摄影:张力军)


五花八门的技法、食材让蒙餐文化得以传承和发展(摄影:张启民)


五花八门的技法、食材让蒙餐文化得以传承和发展(摄影:张启民)


五花八门的技法、食材让蒙餐文化得以传承和发展(摄影:张启民)


五花八门的技法、食材让蒙餐文化得以传承和发展(摄影:张启民)


五花八门的技法、食材让蒙餐文化得以传承和发展(摄影:张启民)


来源:中国网草原频道

供稿:张晓飞

作者:苏文彦


推荐阅读


1、连年有“余”:通辽市奈曼旗孟家段冬捕旅游节首网出鱼10万斤(组图)


2、郑宪章影像迹①丨全国最美胡杨林,哪一片最动你心?


3、保持水土助力脱贫 关键还很美味:带你了解"一专多能"的沙棘


4、新年特辑③丨冬季雪原一望无际,草原人民:玩雪我们最专业


中国草原

中国草原(http://grassland.china.com.cn)是由中国互联网新闻中心(中国网)主办的草原文化官方平台,致力于打造成为特色鲜明的草原文化外宣第一网,主要关注草原文化传播、草原生态保护、草原旅游资源合理有序开发,分享草原美图美景、美食美衣、美文美声,讲述草原儿女的草原故事。


中国网


       中国网(http://www.china.com.cn)是国务院新闻办公室领导,中国外文出版发行事业局管理的国家重点新闻网站。自2000年成立以来,陆续实现了用中、英、法、西、德、日、俄、阿、韩、世界语10个语种11个文版,24小时对外发布信息,访问用户覆盖全球200多个国家和地区,成为中国进行国际传播、信息交流的重要窗口。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