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创培训 | Tito Fernandes讲Previs:当代叙事中的隐藏艺术
2020年6月20日-21日,MPA-ICCI国际影视大师训练营特效工作坊邀请到了英国DNEG影视特效公司前首席视觉预演师、合作过诺兰等众多全球顶尖商业片的Tito Fernandes导演,与陆地老师一道,通过Zoom为来自学界业界的影视特效班学员讲述电影视效团队的“前世今生”,从电影视效发展历史、预演的运作以及预演艺术家的自我修炼等等方面,结合《星球大战》、《星际穿越》、《侏罗纪公园》等等脍炙人口的经典电影解析,带领学员进入“在地里干活的艺术家”的预演世界,共同探讨如何用艺术思维更好的去拓宽技术边界,以及技术在电影艺术中的高超运用。
Visualisation history
电影视效历史
早期,为了让导演的构思更具象,通常在开拍之前,导演和摄影导演会根据剧本内容绘制出分镜(Storyboard),便于拍摄部门参考。故事板包含了每个镜头的画幅大小、拍摄主体、镜头移动方向等内容,即剧本文字图片化。直到现在,分镜依然是电影拍摄中不可或缺的部分。
▲迪士尼早期“故事版”
电影工业不断在发展,各种拍摄前预览的手段被开发出来。1932年,Disney公司开发了一种被称为“LeicaReel”的技术,分镜图拍下来,混合音轨剪出视频,使得演出效果预览更加流畅。而后,乔治卢卡斯在拍摄星战时改进了这个技术,他使用真实拍摄素材:其他影片中的空镜头和人物模型来剪出预览。
真正的3D技术应用在Pre-visualization上是1993年斯皮尔伯格拍摄的《侏罗纪公园》,在此之后,Pre-visualization技术逐渐从特效技术部门独立出来,成为现在所说的真正意义上的Pre-visualization——可视化电影动态预览,从此,电影拍摄变得指向更加清晰,大大提高了团队的沟通效率。
▲《侏罗纪公园》里面的CG恐龙
《星球大战》(Star Wars)使得卢卡斯需要建立属于自己的特效工作室,以制作出影片中多种多样的特效镜头。这个工作室如今已成为著名的“工业光魔公司” (全称:Industrial Light and Magic,简称:ILM)。当时所有的技术——影视绘景,静态运动,化妆的运用都被推向了极致,而例如电脑化动作控制技术等其它技术则被专门运用到拍摄真实运动模糊的蓝幕模型镜头中去。Tito老师曾是团队的参与者之一,可以说他是这段电影视效历史高度发展的亲历者和见证者。
▲“在地里干活的艺术家”斯皮尔伯格:在微缩景观里面安排画面和机位
“工业光魔”公司(ILM)的作品获得了奥斯卡提名,并成为现代视效的基石。不久之后,他们又为《深渊》和《终结者》创造了另外的举世瞩目的数字角色。《侏罗纪公园》中的数字恐龙紧随其后产生,而《木乃伊》电影也是首次使用动作捕捉。工业光魔的奇迹并不局限于在很多影片中创造的许多惊人的CG和视觉效果,更在于它开创了一个电影特效行业的新时代,迄今为止,ILM获得过15次奥斯卡最佳视觉效果奖。
▲“工业光魔”公司作品
What is Previs?
什么是“预演”?
从剧本到电影,从文本到影像,存在着太多的想象空间,因此,为了在拍出符合预想的镜头,演出预览不可避免。广义上来说,只要是可以让导演在电影成型之前预览电影效果的技术都可以被称为Pre-visualization(简称Previs)。指的是在电影拍摄的各个时期所提供的可以预览拍摄效果的技术支持。做法是用Iclone、Maya等软件,根据导演分镜图用3D模型将拍摄内容简单制作一遍,以低模、简单动画制作,展示出演员走位、取景、摄影机角度、摄影机运动等大方向,供导演、摄像指导等人拍摄时参考。过去,电影人靠的是分镜,概念图,实体模型道具帮他们规划视觉呈现,现在的前视觉团队可以通过计算机动画工具来完成、加速这个过程。使得原本需要演员用3天或者更久的时间去调整机位场景最终只需要半天就能拍摄出想要的效果。
▲ 《复仇者联盟》中Previs预演与电影实拍对比
“预演”还有一个非常大的好处在于可以不受到时空限制,最大程度地整合全世界的技术资源,通过互联网进行电影创作,以便一部影片能够达到最佳效果。它最根本的重要性只有一个:电影时间线中生产的问题明确化。这样才能在真正拍摄的过程中尽可能的减少会发生的意外情况。“准备工作做得越充分,现场出现的状况可能就越少。”
▲ 《星球大战》中的Techvis画面
“电影是一种十分经典的语言,100多年电影历史也不断革新着电影语言。Previs可以帮助我们用最快捷的方法先将这个故事通过视觉语言给自己听,再讲给全世界的观众去听。”Tito老师评价道。
How to be a good previs artist?
如何做一个好的预览艺术家
实拍电影视效预演至少分为三个阶段:动态故事板,实拍脚本预演,最终的三维版预演。这里面涉及太多的因素,对事物的全局判断和把控性,软件硬件、时间空间、技术艺术因素等等。需要导演和视效导演有着很高的素质。
“Movie is a language.”Tito老师表示,我们首先要了解电影这种特殊的语言是如何跟观众沟通的,不同的电影类别运用什么样的镜头,拍摄角度和景别如何,布景与颜色,剪辑等的内在逻辑和特点,才能更好的把握电影语言来讲好故事。
· CAMERA-(SHOTS&ANGLE)
在电影拍摄的过程中,摄像机的位置很重要。为此我们要考虑摄像机的角度、景别、动作、景深、焦点、速度等等。导演通过利用这些元素,用创造来讲述电影化故事,将故事变成完整的叙事或戏剧单元,这些元素也是在经过高度依赖压缩、扩张以后,以另外一个特别有力的叙事/戏剧元素呈现在观众面前。
▲《蝙蝠侠:黑暗骑士崛起》中用到的大仰拍(extreme low camera)
· MISE-EN-SCENE
这个词来源于法语的,意为“舞台的布景、道具等舞台布置”,开始用于舞台剧,后来用于电影的场面调度。电影场面调度包括但不仅限于光影、空间、布景、服化等画面内部元素。Tito老师主要从DÉCOR、LIGHTS、SPACE、COLOR几个方面展开讲述电影艺术家的“MISE-EN-SCENE”修养。
DÉCOR就是我们通俗所说的电影当中“服化道”等美术风格设置的总称。电影很大程度上是一种视觉感觉的营造。场景设计是电影作品构成中重要的组成部分,场景设计是指影片中除角色造型以外的随着时间改变而变化的一切物的造型设计。好的场景设计可以提升整个影片的美感、强化渲染主题,它能够使影片的渲染效果更加饱满。
▲电影《魅影缝匠》(Phantom Thread)服装
灯光(LIGHTS)是影视图像的灵魂,在任何一处环境中,任何一件物体首先需要光的介入才能进入人的视觉,环境的情形、人物形象,环境空间大小,都要借助灯光照明,通常灯光照射的空间越大,给人们视觉感受空间范围就越大。灯光照明同样能改变画面基调,透视事件发展的步调和涵义的灵活性。
电影的空间感(SPACE)的概念它包含电影所呈现出的物理空间和给予受众感知的心理空间。空间感的概念来自绘画,它是指在绘画中,依照几何透视和空气透视的原理,描绘出物体之间的远近、层次、穿插等关系,使之在平面的绘画上传达出有深度的立体的空间感觉。因此电影的空间感在引人到电影领域当中必不可少地会与电影的画面相联系。
“自二战以来一直到20世纪80年代,模型人和视觉效果单元统治着视觉特效电影的世界。电脑特效的时代即将到来,只是世界上所有特效制作团队还需解决一个小小的问题——色彩。”
——安迪·司多特
▲电影《布达佩斯大饭店》图
颜色(COLOR)的使用具有可塑性和主观性,它在创造情绪或效果方面的作用不能忽视,实际上它在任何一种艺术中的作用都不能被低估。影视创作利用人对不同色彩的情绪反应来选择符合剧情、场景气氛、人物心情需要的画面主色和重点色。
· EDITING
“每个导演都有一个一镜到底的终极挑战夙愿。”Tito老师开玩笑道。然而大部分时候,剪辑都是完成整部电影三度创作的重要环节。
剪辑是整部影片的节奏大师。优秀的剪辑可以改变视角,推进故事的进行。并不是简单随意的把镜头拼接在一起,而是基于形式与逻辑,或大刀阔斧,或精雕细琢,去繁就简,将影片修剪成型。剪辑,不仅是技术,而是一种有创造性的艺术形式。
HOW DO YOU BECOME A GOOD PREVIS ARTIST?
YOU BECOME A GOOD FILMMAKER!
电影可能是有史以来最复杂的艺术形式了。从卢米埃兄弟最初那个简单的一段影像展示,到如今绮丽精巧的银幕故事,这门艺术的发展史同样也是电影技术发展与工业化进程结晶:它天马行空的创意与构思决定了电影作为艺术品的价值,而作为工业制品,产品的精确,质量的稳定决定了它的品质。
在整个电影产业工业化程度不断加深的今天,以技术管理创意,以工业化流程规范艺术创作是可以让创意发挥最大化的背后功臣。好莱坞的成功不仅在于他们讲出了多么优秀的故事,更在于他们独创了讲故事这个过程中的技术流程与规范,这才是电影工业的最终发展方向。
▲《星际穿越》虫洞特效
老师还跟大家分享了自己最难忘的预览工作是与诺兰导演合作《星际穿越》的那段经历。比之在给《星球大战》做了五个月的预览效果更长的是,星际穿越的预览过程达到8个月之久,且在该过程中不断的与诺兰导演去讨论与演示,试图达到导演想要的最佳效果。在这个过程中导演并不会直接说明自己的要求,只是给一个想法然后让预览团队去进行创作,在不断的尝试与反复打磨的漫长过程后,才将难以超越的完整艺术作品——《星际穿越》呈现给全世界的观众。这是电影人留给全世界的艺术财富。
Tito老师结束好莱坞商业片的制作以后,花了三年的时间在做自己的个人项目《kiddo》,给大家看了三分钟的Pitchvis短片,是他已经花了三年半才做出来的成品。“给好莱坞商业片做预演跟与自己做项目是很不同的,自己的片子想要把每一个细节都去做好。虽然在时间和金钱上面的投入都很大,但这也都是值得的。”三年半里面断断续续也有很多一起加入团队和创作的同道中人,并且现在也拿到了业内非常不错的投资,Tito老师表示很欣慰。
▲Tito 个人作品《kiddo》概念海报
“Don’t give up your idea.” Tito老师最后总结说。认准了一个方向和项目,市场有这个空间,执着的做下去就好了,就一定会有成果。
点击[阅读原文]或扫描下方二维码咨询课程!
关于MPA-ICCI国际影视大师训练营
美国电影协会MPA与文创学院ICCI联合推出面向影视人才的训练营,师资以好莱坞大师为主,从课程指导到学生作品孵化、国际电影节参赛,通过整合全美最权威的影视行业组织与国内名校的优势资源,为中国影视人专业发展,为中国影视作品的国际化提供一个公益、优质的学习和资源交流平台。
MPA-ICCI国际影视大师训练营由美国电影协会(MPA)亚太区副总裁、大中华区总裁、文创学员产业导师冯伟担任训练营顾问,文创学院教授、著名导演胡雪桦担任训练营学术主任,文创学院讲师、导演梁莫担任教学主任。
2019年,学院已经邀请美国电影学院(American Film Institute)剪辑系主任Michael Jablow、美国电影学院(AFI)导演系教授、《犯罪心理》和《邪恶力量》导演Robert Spera和《犯罪心理》、《邪恶力量》制片人Deborah Spera、美国电影学院(AFI)编剧系主任 奥斯卡最佳原创剧本提名 Anna Thomas教授、Michael Urban教授成功开办了剪辑工作坊、好莱坞影视制作和导演语言工作坊以及编剧工作坊。从“创意到电影”,工作坊更多精彩细节可关注课程回顾!
课程回顾:
文创培训|建构幻想世界:全奥斯卡团队打造的影视特效课程开课了!
文创培训 | Anna Thomas:编剧的责任在于讲好一个“故事”
文创培训 | MPA-ICCI国际影视大师训练营编剧工作坊开课
文创培训 | “MPA-ICCI国际影视大师训练营”系列工作坊—AFI编剧工作坊圆满结课!
活动回顾 | 共寻中国电影工业化之路—第六届全球电影产业链发展论坛召开
文创培训 | “MPA-ICCI国际影视大师训练营”第三期:AFI编剧工作坊开课了
文创培训 | “MPA-ICCI国际影视大师训练营”第二期(下):好莱坞影视制作
文创培训 | “MPA-ICCI国际影视大师训练营”第二期:好莱坞的导演语言
活动回顾 | “MPA-ICCI国际影视大师训练营”系列讲座第一期好莱坞电影史
文创培训|3月特约美国电影学院AFI Michael Jablow教授,玩转“最终剪辑
来源:产业合作办公室
排版编辑:徐慧颖
责任编辑:孙诗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