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检护民生】利用互联网技术犯罪难逃法网
说起电信网络诈骗,相信很多人都深恶痛绝。随着电诈案件作案手法不断翻新,犯罪分子藏匿之处也更加隐蔽。也许很多人都会对“嗅探”这个词感到陌生,但是使用“嗅探”实施犯罪的案件却真实发生在我们身边。
“‘嗅探’,是一种窃取网络信息的软件设备。不法分子可通过‘嗅探’设备,获取银行、第三方支付平台等发送的短信验证码,从而盗刷被害人银行卡。”8月16日,咸阳市秦都区检察院一级检察官黄媛介绍,不同于常见电信网络犯罪,犯罪分子往往在凌晨作案,利用“嗅探”设备获取受害人短信,受害人在睡梦中银行卡就被盗刷。
2021年11月21日凌晨,刘某在睡梦中被手机提示音吵醒,发现手机里有数百条各种内容的短信,其中包含多条银行账户消费支付验证信息,便立即报警。
第二天早晨,警方又陆续接到几起报案,被害人均是在深夜不知不觉间被转走了大量资金。那时候大家都在熟睡,而且手机、银行卡、身份证等均未丢失,银行账户里面的钱怎么会不翼而飞呢?
经警方调查,2020年9月至2021年12月,林某豪伙同邓某涛在咸阳市利用“嗅探”设备和其他网络手段非法采集、获取被害人手机号码、短信内容及验证码、身份证号码、银行卡号等信息,再将被害人银行卡号绑定至相关网络消费平台,并通过平台消费或充值金币等方式,累计盗刷多名被害人10万余元。另查明,林某豪与邓某涛从何某文处购买实施金融诈骗的“嗅探”设备。该设备由何某文自行组装并进行销售,同时提供技术支持与帮助,何某文非法获利1万余元。在此期间,何某文利用“嗅探”设备在全国多地市非法采集公民个人信息共4000余条,非法出售后获利7万余元。
“这是全省首例利用‘嗅探’设备及互联网、相关APP采用高科技手段实施的新型网络犯罪案件。”陕西省人民检察院检委会委员、经济犯罪检察部主任黄海表示,网络犯罪需要一定的网络技术,有的时候是高科技手段和传统犯罪的交织体,此外,由于网络犯罪的开放性和互联网的虚拟性,导致网络犯罪涉及地域较广和隐蔽。
为了办好这个案子,咸阳市秦都区检察机关通过提前介入侦查、指导案件,与民警一起探讨、学习“嗅探”的原理、作案流程及方式变化等,从而揭开了嫌疑人使用“嗅探”犯罪的事实。
犯罪嫌疑人通过“嗅探”设备采集、筛选被害人手机号码,将筛选出的手机号码在第三方支付平台中搜索,确认并筛选出有实名认证的手机号码。随后,犯罪嫌疑人进入某旅游APP,获取到被害人姓名及身份证号码,使用被害人身份信息在金融平台进行注册,点击绑定银行卡,利用非法获取的脚本,运算出被害人完整的银行卡号。
“在拿到完整的信息后,犯罪嫌疑人使用被害人信息注册、登录非法APP,绑定被害人银行卡后向对应的APP中充值,被害人银行卡内钱款就被成功盗刷了。”咸阳市秦都区人民检察院检察长杨引介绍,因以上每一步操作,各平台、APP、银行等都会向被害人手机发送验证短信进行提醒、确认。犯罪嫌疑人在截获、使用上述各验证码的同时,担心被害人发现,会使用某非法APP向被害人发出几百条轰炸短信来遮掩验证信息,而这也是犯罪嫌疑人选择深夜作案的原因。
2022年6月22日至2023年4月10日,秦都区人民检察院分别对涉案的8名犯罪嫌疑人以涉及信用卡诈骗罪、洗钱罪、帮助信息网络犯罪活动罪、侵犯公民个人信息罪等罪名提起公诉。目前,该8人均已被秦都区人民法院作出有罪判决且判决已全部生效。这是陕西检察机关办理的全省首起“嗅探”案件,同样也是全省检察机关打击电信网络新型违法犯罪工作的缩影。
据了解,全省检察机关始终坚持把依法惩治电信网络诈骗及关联犯罪作为重点工作,采取有力措施加强立案监督,最大限度开展追赃挽损,打击了犯罪分子的嚣张气焰,保障人民群众财产安全,2023年以来,共办理审查逮捕电信网络诈骗及关联犯罪5635件8744人,办理审查起诉6253件9098人;在办案中突出打击重点,加强追赃挽损工作力度,协同公安机关查明涉案资金去向,最大限度挽回经济损失,追回受害群众经济损失5741.4万元。
来源:西部法制报
来源:陕西省人民检察院经济犯罪检察部、咸阳市秦都区人民检察院
作者:高虎 郭朝霞 王萱 张洁
编辑:张博 校对:王瑾 审核:祝长英
往期精选
【检护民生】小程序助力,让司法救助更高效、更暖心
【服务黄河“几字弯”攻坚战】走过千年的枣树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