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线学习研究丨华南师范大学教授胡小勇: 优化在线教育,促进教育全程公平
如何尊重每一个学习主体的差异,为每一名学生着想,实现大规模的个性化教育,是新时代实现教育结果公平要面临的挑战。“智能技术+在线教育”能够赋能解决“教育发展不平衡”问题,从粗放帮助走向精准帮扶;能够赋能解决“教育发展不充分”问题,实现从教育标准化供给到多样化优质供给的转型。
文/《在线学习》撰稿人 何曼
华南师范大学教育信息技术学院副院长、教授胡小勇
进入新时代,我国教育的主要矛盾已经转变为“人民群众对更美好教育的需要与不平衡、不充分的教育发展之间的矛盾”。在这个背景下,“公平而有质量”已经成为中国教育改革的新使命,影响着教育公平的内涵。在华南师范大学教育信息技术学院副院长、教授胡小勇看来,新时代我国教育公平需求在教育起点、教育过程与教育结果三个方面都发生了变化。“我们要发挥信息技术优势,为教育注入个性化服务的活力,发展健康的多样化的在线教育,释放互联网提供新型教育服务供给的良性潜能。”他与本刊对话时如是说。
新时代要实现规模化个性化教育
在线学习
您认为,在新时代,我国的教育公平的内涵有哪些变化?
胡小勇:首先,是教育起点公平,要从能够“配齐资源”发展到“配好资源”。教育起点公平的关键是机会公平,它的基本要求是从基础设施配置、信息资源匹配、师资配备等多个方面,保障每个公民都能够依法享有受教育的权利。在过去数十年,我国政府通过逐年加大对基础教育设施和资源的建设力度,已经初步实现了“资源全覆盖”。在新时代,需要进一步实现“配好资源”,也就是加大对老少边穷岛地区、薄弱学校、弱势群体的扶持力度,提升教育资源质量,优化资源配置模式,增强资源投放的精准性。
其次,是教育过程公平,要从实现“有效教学”发展到“高效教学”。新时代,教育理念和人才培养方式都发生了变化,教育活动的流程也需要优化重构。构建高效的教学模式,成为教育过程创新的当务之急。在这个背景下,教育过程公平急需结合育人新需求,探索实现高效教学的新途径。
再次,是教育结果公平,要从实现“个性化教育”发展到“规模化的个性化教育”。教育结果公平的终极目标,是关注和满足学生的个性差异。如何尊重每一个学习主体的差异,为每一名学生着想,实现大规模的个性化教育,已成为新时代实现教育结果公平要面临的挑战。
在线学习
目前,国家和政府高度重视通过信息化促进教育创新。您认为在线教育在促进教育公平方面,有哪些表现?
胡小勇:在线教育可以起到优质教育资源连通器、教育服务规模倍增器的作用,这主要得益于通过互联网赋能教育,能够颠覆传统教育主客体关系、改变教育时空结构、扩大教育受众的数量级。
近年来,我国政府重视互联网技术,将其视为扩大教育服务供给、促进教育公平的重要手段。例如,早在2015年,国务院印发《关于积极推进“互联网+”行动的指导意见》,就提出要“通过互联网探索新型教育服务供给方式”。2019年,我国《政府工作报告》中提出发展“互联网+教育”,促进优质资源共享。2020年3月,教育部发布《关于加强“三个课堂”应用的指导意见》,支撑构建“互联网+教育”新生态,通过实施“专递课堂、名师课堂、名校网络课堂”来发展更加公平更有质量的教育。2021年6月,教育部等三部门联合印发的《关于深入推进义务教育薄弱环节改善与能力提升工作的意见》中指出,要推动线上教学开展,促进优质教育资源开放共享,加快缩小城乡差距。
资本旋涡下在线教育须“九字”整顿
在线学习
在线教育加速发展的同时也带来了新问题。我们应该怎样看待非常时期在线教育的机遇与挑战呢?
胡小勇:一时广受社会各界瞩目的在线教育,已凸显了无序扩张、泥沙俱下、诚信被质疑的大问题。但带来的“三个没有变,一个回不去”的新契机,又肯定了在线教育发挥的积极作用和长远潜力。
“三个没有变”是信息产业升级的大趋势没有变,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教育主要矛盾在短期内还没有变,党和政府“办人民满意的教育”初心使命没有变。那么,什么是“一个回不去”呢?是指我国两亿多师生通过参与“停课不停学”,师生的在线素养得到了全员提升,养成了千金难求的数字化生存习惯,在线教育形态的价值受到了认可,不会倒退。比如,国家发改委等13部门联合印发的《关于支持新业态新模式健康发展 激活消费市场带动扩大就业的意见》,其中第一条就是“大力发展融合化在线教育”,构建线上线下教育常态化融合发展的新机制,形成良性互动格局。
在机遇到来的同时,在线教育面临的巨大挑战也随之而至。一方面,是我国在线教育资源供给仍然存在优质资源稀缺、类型单一等问题。对此,教育部等五部门在今年1月联合发布了《关于大力加强中小学线上教育教学资源建设与应用的意见》,对加强完善在线教育资源建设与应用保障体系提出了明确要求。另一方面,是资本片面追求商业利益,使得在线教育乱象频生,特别是K12应试型在线教育的畸形扩张和野蛮生长,令人警醒。2021年1月,中纪委点名在线教育,对“企业主体是谁?资本大规模介入引发哪些问题?如何加强监管?”提出三连问,直指资本旋涡下的在线教育。
在线学习
教育部成立了校外教育培训监管司,您如何理解“要对在线教育进行大力整顿”呢?
胡小勇:对于这个问题,我们要清晰认识、辩证看待。实际上,对治理在线教育乱象的重视,并不是疫情后才发生的。早在2019年3月,教育部部长陈宝生就提出了要治理“线下减负,线上增负”的不良现象。
我们要看到,在线教育在疫情期间发挥的积极作用,主要得益于体制内教育部门的主动有为。例如,教育部组织了“国家队”,面向全国1000多所高校免费开放4万多门慕课,面向中小学以“一师一优课、一课一名师”资源为基础,开设了国家中小学网络云平台和中国教育电视台空中课堂。在“地方队”,各省市教育主管部门和学校还通过空中课堂、直播课堂等形式,为学生提供免费托底的在线教育服务保障。但与此同时,有一些在线课外辅导机构却在疫情期间打着公益的旗号浑水摸鱼进行推广,混淆视听。特别是在疫情防控进入常态化之后,资本缺乏自我约束,把在线教育当做香饽饽,急剧扩张市场,特别是把义务教育当做牟利商场,加剧了大众的教育焦虑症。
6月15日,教育部成立校外教育培训监管司,完善校外教育培训监管管理体系,开启了对校外培训行业发展的全面监管时代。我的理解是,政府并不是要否定在线教育形态,而是要大力整顿资本无序扩张旋涡下裹挟而出的种种乱象,让在线教育实现更优化和健康的发展。
首先,是“为什么要整顿”的问题。由于资本的无序扩张,放大了中小学教育的焦虑性,加剧了教育的内卷程度。例如,某些在线教育机构发布虚假广告,受到社会各界批评。教育追求真善美,而这种营销闹剧不仅违反了广告法,更显现出脱离有效监管下资本逐利性的虚假混乱和无下限操作。
其次,是要处理好“整顿什么”的问题。我的建议是从九个字出发。第一是“守底线”,把握好在线教育宏观治理调控的方向,构筑政府对义务教育阶段在线公共服务能力的托底线;第二是“划红线”,特别是明确K12校外课辅机构开展在线教育的政策红线,对干扰正常教学秩序、唯利是图、虚假营销、低质充数等不良行为进行严查惩治。第三是“释潜能”,我们要发挥信息技术优势,为教育注入个性化服务的活力,发展健康的多样化的在线教育,如推动特色教育、高等教育、职业教育、老年教育的在线化发展等,释放互联网提供新型教育服务供给的良性潜能。
新技术助力在线教育高水平发展
在线学习
据您看,怎样做才能进一步优化在线教育的发展呢?
胡小勇:作为基于互联网的教育新形态,在线教育非常复杂,它受到硬件条件、技术平台、教学资源、师资力量、政府、企业、社会、师生等多种因素的影响。如何才能促进实现“公平而有质量”的在线教育,建议可以从以下五个方面入手。第一,要以服务人民群众为宗旨,强化由政府主导的在线教育宏观治理能力,处理协调好体制内外在线教育体系的关系,强化政府对在线教育的督导和有效监管。第二,要建设更为丰富和优质的在线教育资源,完善国家数字教育资源公共服务体系,扩大互联网条件下师资智力资源的有效流转。第三,要提升师生在线教学的信息素养,为互联网生存储备能力。第四,要做到精准帮扶,构建立体化的无缝学习体系,探索在线教育帮扶的新模式。第五,要用好技术手段,深化教育评价改革。例如,通过云平台建立师生电子档案袋,利用智能技术全方位记录教与学全过程数据,利用数据挖掘和学习分析技术检验教学方法、测评在线教育教学质量。
在线学习
刚才您提到了新的技术手段。如何将最新技术与在线教育融合,以实现更加有质量的教育公平?
胡小勇:在我看来,尽管我国在线教育体系基本能够满足让师生“看得见、听得着”的一般性教学供给需求,但是仍然不能完全解决优质教育资源和师资资源的稀缺问题,难以同时为超大规模的学生群体提供个性、精准、高质的指导帮助。而作为迄今为止最具革命性、颠覆性的前沿技术之一,以人工智能、大数据等为核心的新一代智能技术,在降低教育成本、提高教学效率方面潜力巨大,有望成为未来解决“如何实现在线教育公平而有质量”问题的突破口。
一是“智能技术+在线教育”能够赋能解决“教育发展不平衡”的问题,从粗放帮助走向精准帮扶。首先,通过对教育数据进行全过程、伴随式采集,实现对帮扶各要素的识别与分析,科学调整资源投放的精准配置。其次,建立起教育资源推送和学生特征精准匹配的智能体系,给贫困地区学生创造与名师对话的机会,缩小弱势群体在受教育水平方面的差距。再次,基于互联互通的技术和开放共享的云平台,加强政府、学校、家庭、社会等帮扶方的协作交流,引导帮扶对象有效使用信息化工具,跨越因“使用技术、基于信息技术的学习能力和信息素养”差异而造成的新数字鸿沟。
二是“智能技术+在线教育”能够赋能解决“教育发展不充分”的问题,实现从教育标准化供给到多样化优质供给的转型。随着大数据、学习分析、智能测评等技术在在线教育领域的应用,学习支持服务会逐渐从“人工”“标准”走向“智能”“多样”。另外,在线教育的差异化服务过程是通过综合运用学习分析、智能测评等技术来实现的,在线学习平台对学习者的访问量、作业得分、讨论发帖数等学习数据进行收集,精准记录他们的学习轨迹,最终形成学习全过程数据链,来进行多维、客观、个性化的分析学习者需求,并根据分析结果向学习者推送与其相适应的学习服务。
总之,实现“公平而有质量”,不仅是在线教育解决教育主要矛盾的使命,更是在线教育未来朝更高水平发展的命题。我们要用好用足在线教育,以国家政策为基准,以教育公平新理念新方法为指引,以新一代智能技术为支撑,推动在线教育健康和可持续性的发展,为超大规模的学生群体提供终身、普惠、个性、精准、优质的在线服务。
【本访谈内容参考了2018年度国家社会科学基金重大项目“信息化促进新时代基础教育公平的研究”(项目编号:18ZDA334)研究成果】。
来源:《在线学习》杂志2021年8月刊(总第73期)
精品悦读
开大综改丨国家开放大学实验学院:做改革创新的开放教育先锋 开大综改丨沈阳开放大学:置身全国看沈开,找准坐标,蝶变高飞 院长在线丨西南交大远程与继续教育学院院长钱晓群:创新发展模式,建“交大培训”品牌 课程思政丨上海“最美”思政课教师顾晓英:回归“本真”,铸魂育人 思想者说丨教育部教育信息化专家组成员、湖南省教育厅原巡视员王键:区块链技术或能重塑未来教育 第一现场丨在线学习服务业发展应遵循学习规律 高层视点丨教育现代化和民族复兴中国梦紧密相连——专访国家教育咨询委员会秘书长张力 高层视点丨国家开放大学党委书记、校长荆德刚:通过“四个转变”打造“四个平台” 解码高校继续教育“北京模式” “智慧教育示范区”缘何花落青岛 传经典之声,开未来之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