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家视角丨在线学习研究院院长严冰:问题导向 构建人才培养模式与机制
文/《在线学习》撰稿人 何曼
5月1日起实施的新《中华人民共和国职业教育法》,在深化校企合作、搭建产教融合路径、构建多元办学格局方面提出新要求,为破解产教融而不合、合而不强、合而不深问题提供了法律保障。
在新时代促进教育链、人才链、产业链、创新链有机衔接大背景下,教育部启动了产教融合校企合作典型案例征集活动,目的是以标杆、榜样力量为职业院校和企业协同育人、协同发展提供参考与借鉴。征集的1603个案例,来自全国各地的高校、职校、行业企业和地方政府,数量大,覆盖广,内容密切联系实际。最终入选的485个典型案例,更是当前我国产教融合的样板,涉及校企合作项目、产教融合体制机制创新、校企基地共建、职教集团建设等多个方面, 将为新职业教育法实施后的产教融合发展提供示范引领。
与此同时,从另一个视角观察这些案例,找出产教融合存在的不足和其当前发展呈现的新问题,寻找破解之道,是此次征集活动更深层次的意义。期待这些典型案例不断迭代优化,引领带动行业深化产教融合,助力于构建现代职业教育体系,推动职业教育高质量发展。
专家视角
高职院校案例1组组长、在线学习研究院院长严冰:问题导向 构建人才培养模式与机制
谈及对案例的总体印象,高职院校案例1组组长、在线学习研究院院长、国家开放大学原副校长严冰称,这次案例征集出现许多很有研究价值和推广意义的案例,体现了近年来产教融合、校企合作的探索取得的新成果、新进展。同时,他更关注案例呈现的新问题,以及为下一步探索解决这些问题提供的新启示。“产教融合专委会可在此基础上,进一步做好这项工作,不断提升案例的质量及推广应用价值,更加有效地推进相关实践探索和理论研究。”
严冰说,没有问题的案例是没有价值的。从评审的200多份案例来看,此次案例整体水平较高,但还有很大提升空间。简单归纳一下,主要存在“散、泛、浅、残”四大现象。“散”,即不聚焦。优秀案例最突出的特征应该是“管中窥豹”,强调小中见大,聚焦某个问题、某个课题、某个方面的探索,不要太发散。“泛”,指泛泛而谈。案例要有问题意识,强调发现问题、提出问题、研究问题的解决方案和路径,这是优秀案例最核心的内容。同时,要体现问题的“特”和“新”。“特”是指其独特性,“新”则是要尽可能发现和提出新问题,即使解决的是老问题,也应体现新理念和新办法。“浅”指比较表面化,深度发掘不够。案例的生成应该是一个由表及里、由此及彼、去粗取精、去伪存真的过程,要注意挖掘其中的规律,避免把案例写成经验介绍、新闻报道等。“残”,即案例的构成要素不够完整。他还谈到,案例研究同样要特别重视研究方法,建议产教融合专委会在这方面做些工作。
严冰表示,产教融合、校企合作并不是新提出的课题,但随着社会、经济和科学技术的发展,产教融合、校企合作也会有新的内涵和外延,新的想象空间和探索空间。我们要特别关注新的需求和新的可能性,以及新的可能性的实现路径。需要特别注意的是,我们不能把产教融合、校企合作仅仅看成是教育改革和发展的课题,它更是经济社会发展的课题。基于学校教育本位而形成的思维定式和路径依赖,已经成为现代职业教育发展的一个重大障碍,并在产教融合、校企合作的相关探索和研究中有了比较突出的体现。“机制的束缚加上理念的冲突、利益的博弈,制约了我们在产教融合、校企合作方面的探索。这次征集的案例中没有直接反映这方面的情况,但是字里行间可以明显感受到各个学校所遇到的现实困难。”严冰强调,继续推进产教融合、校企合作,要特别重视不同层次技术、技能人才的培养模式和人才培养机制的探索与构建。
专题目录
观察
高层视点
标准解读
专家视角
专家组组长、在线学习研究院院长严冰:问题导向 构建人才培养模式与机制
专家组组长、石家庄邮电职业技术学院院长谢册:挖掘规律 凝聚共识 提升职教适应性
专家组组长、天津轻工职业技术学院党委书记戴裕崴:产教融合案例呈现六大特色模式
专家组组长、浙江经济职业技术学院校长邵庆祥:从 “三观”破解“合而不强、合而不深”
专家组组长、现代职业教育研究院常务副院长崔华楠:深化产教融合 职教与产业发展同频共振
专家组组长、北京市商业学校副校长黄凤文:对标标杆 提升贡献度和支撑度
编后语
下一站,深度融合
来源:《在线学习》杂志2022年5月刊(总第81期)
精品悦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