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思想者说丨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发展战略和区域经济研究部部长侯永志:构建新发展格局 需要教育培养战略人才

何曼 在线学习 2023-06-03

构建新发展格局,着力推动高质量发展,明确了中国式现代化的路径选择,是把握未来发展主动权的先手棋。在这个过程中,教育发挥着不可或缺的战略性作用。


文/《在线学习》撰稿人 何曼



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发展战略和区域经济研究部部长侯永志


习近平总书记在党的二十大报告中提出,要加快构建新发展格局,着力推动高质量发展。如何理解新发展格局?它对中国经济增长有怎样的影响?在新发展格局下,教育发挥着怎样的作用?围绕上述问题,本刊与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发展战略和区域经济研究部部长侯永志进行了对话。

侯永志表示,构建新发展格局,必须正确认识其内涵,坚持高质量发展,建立更有效的科技创新体制机制,促进中国经济行稳致远。他特别强调,教育在构建新发展格局中发挥着不可或缺的战略性作用,要培养视野开阔,具有深厚科学素养、前瞻性判断力、跨学科理解能力的战略人才。


建立更有效的科技创新体制机制是关键


在线学习  

应如何正确认识和理解新发展格局?


侯永志:习近平总书记指出,构建新发展格局最本质的特征是实现高水平的自立自强,必须更强调自主创新,全面加强对科技创新的部署,加强创新链和产业链对接。二十大报告指出,必须完整、准确、全面贯彻新发展理念,坚持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改革方向,坚持高水平对外开放,加快构建以国内大循环为主体、国内国际双循环相互促进的新发展格局。正确认识和理解“双循环”新发展格局,不能只是简单地把它理解为内需外需的问题,实际上它强调的是高水平的自立自强。从这个角度理解,其内涵相当丰富。怎样才能实现高水平的自立自强呢?需要从两个维度考虑。

一是,平衡好内外需关系,构建以扩大内需为战略基点的新发展格局。要加快培育好、完善好、发展好完整的内需体系,使生产、分配、流通、消费各环节更多依托国内市场,让国内发展要素占有主导地位。当然,扩大内需并不是不要外需。要保障对外贸易供应链畅通运转,稳定国际市场份额,稳住外贸外资基本盘,从而提高全球配置资源的能力,更好地争取开放发展的战略主动。

二是,构建新发展格局的基础是产业链、供应链安全稳定。各地更应该做的是依托自身优势,在国家构建自主可控、安全高效的产业链和供应链体系进程中,发挥更大的作用。比如,在突破手机硬件“神经中枢”——芯片的设计和生产技术方面,各地应积极合作。谁掌控了芯片技术,谁就掌握了互联网世界的“开关键”,突破芯片的设计和生产技术,是国家实现安全发展的重要战略支点。进入新发展格局,需要我们加强自主创新,集合优势资源,实施关键核心技术攻关工程,解决一批“卡脖子”问题。

需要强调的是,构建新发展格局是事关全局的系统性、深层次变革,必须高度重视统筹发展和安全。要把创新主动权、发展主动权掌握在自己手中,从根本上保障国家经济安全、国防安全和其他安全。这需要按照党的二十大报告战略部署,以新安全格局保障新发展格局。


在线学习  

在您看来,我国构建新发展格局的关键是什么?


侯永志:加快构建新发展格局主要有两个着力点。一是按照二十大报告的要求,坚持系统观念,不断提高系统思维。万事万物是相互联系、相互依存的。构建新发展格局,不仅仅是扩大内需,还需要积极融入国际循环,在以我为主的前提下,统筹利用好国内国际两个市场、两种资源,打造国际竞争新优势。二是按照党的二十大报告中提出的“构建高水平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建设现代化产业体系、全面推进乡村振兴、促进区域协调发展、推进高水平对外开放”等要求,在这些方面发力。

我认为,从本质上来说,构建新发展格局更关键的任务是建立更有效的科技创新的体制机制。当前,国内外环境变化和风险挑战倒逼科技创新体制机制改革。提供更多高水平的科技创新供给,突破关键核心技术瓶颈制约,推动新技术快速大规模应用和迭代升级,都迫切需要建立与之相适应的科技创新体制机制,把我国已经积累的雄厚科技实力和集中力量办大事的制度优势转化为支撑国家发展的“筋骨”和国际竞争的“内力”,以科技创新体制机制改革的强劲“动能”大幅提升我国科技创新能力和水平的“势能”。


深刻理解高质量内涵,增强经济发展韧性


在线学习  

构建新发展格局,要坚持以推动高质量发展为主题。如何理解“高质量发展”?


侯永志:推动高质量发展,是经济社会发展的主题,有效推动高质量发展,必须深刻理解高质量发展的内涵,明确高质量发展的核心任务,找准高质量发展的实现路径。

高质量发展的意义重大。从理论逻辑上来说,推动高质量发展是适应我国社会主要矛盾变化的必然要求。从历史逻辑来看,推动高质量发展是经济社会发展进入新阶段的必然要求。从实践逻辑来看,推动高质量发展是保持经济持续健康发展的必然要求。

高质量发展内涵丰富。高质量发展涉及发展的目的,涉及效率和公平,涉及供给侧和需求侧,涉及国民经济循环和重大比例关系。对它,可以从国民经济层面去理解,也可以从区域经济层面去理解;可以从宏观经济层面来理解,也可以从中观和微观经济层面来理解。从较为综合的层次和维度上理解,高质量发展至少包含五大内涵。一是高质量发展应当是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二是高质量发展应当是高效率的发展。三是高质量发展应当是高度公平的发展。四是高质量发展应当是生态友好型的发展。五是高质量发展应当是更加安全的发展。

当然,还可以从其他层次和维度上来理解高质量发展。比如:从供给与需求的匹配性、从国内国际“双循环”相互促进、收入分配、产业结构的层次、产品和服务的质量等方面来理解。可见,高质量发展是一系列要素构成的系统,是管全局、管根本、管长远的导向,是中国发展目的、发展思路以及国民经济发展的路径选择。


在线学习  

二十大报告提出,构建优势互补、高质量发展的区域经济布局和国土空间体系。基于对区域经济发展的研究,您对此有何解读?


侯永志:我国经济由高速增长阶段转向高质量发展阶段,对区域协调发展提出了新的要求。一些人认为高质量发展事关效率。事实上,它还涉及公平、均衡、安全发展等问题。关于高质量发展对区域协调发展的要求,需要考虑这样几个问题:各地分工是否合理、生产要素在空间上的配置是否得到优化、如此的区域布局和国土空间体系是否有助于国家实现均衡发展和安全发展、在极端形势下生产力的空间布局是否能支撑国民经济的正常运转等。因此,区域协调发展不是简单地要求各地区在经济发展上达到同一水平,而是各地要根据自身的条件,走合理分工、优化发展的路子。从历史比较和国际比较来看,不平衡是普遍的、绝对的,平衡是相对的,要在发展中促进相对平衡。

促进区域协调发展,一方面,要发挥市场在资源配置中的决定性作用;另一方面,必须正确认识市场作用和政府作用的关系,更好发挥政府的引领作用。

总体而言,构建优势互补、高质量发展的区域经济布局和国土空间体系,既是空间发展格局的优化问题,也是各地发展质量的提高问题。它为当前及今后实施区域协调发展战略进一步指明了主攻方向,也有助于推动高质量发展,进一步增强中国经济发展的韧性。


教育培养战略人才是重中之重


在线学习  

二十大报告提出,要坚持教育优先发展。您认为,在构建新发展格局中,教育扮演着什么样的角色?


侯永志:从供给侧考虑,新发展格局需要技术支撑。技术的创新依赖于什么?最主要的就是人才。而人才来自哪里?就是教育。这种相互依赖关系,就是构建新发展格局需要科技支撑,科技创新需要人才支撑,人才队伍的形成需要教育支撑,归根结底,构建新发展格局需要教育支撑。

教育是国之大计、党之大计。建设教育强国是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基础工程。二十大报告明确提出,教育、科技、人才是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的基础性、战略性的支撑,科技是第一生产力,人才是第一资源,创新是第一动力。我们要坚持教育优先发展、科技自立自强、人才引领驱动,加快建设教育强国、科技强国、人才强国。这说明,在我们面临经济发展转型、科学技术“卡脖子”等问题的背景下,科教兴国和人才强国有特别重要的意义。

从需求侧考虑,消费是拉动经济增长的主要动力。消费是畅通产业循环、市场循环、经济社会循环的关键要素,良性消费是促进经济长足发展最重要的动力之一。消费需求的转变促进了供给侧结构性改革,而供给侧结构性改革能够促使生产向着消费需求所指引的方向转变。而我们的教育也会从需求侧影响人的消费行为,改变人的消费观念,向供给侧提出更高层次的需求,通过提升消费需求结构引导经济结构转型,扩大内需,拉动经济增长。因此,养成符合现代化建设所需要的消费习惯同样重要,这有赖于教育事业的发展。


在线学习  

您提到,构建新发展格局,需要大力推进科技创新,特别是关键核心技术的自主创新,这对教育提出了哪些新的要求?教育如何更好地为这一目标服务?


侯永志:技术需要人才,人才培养至关重要。我认为,人才培养可以从两个方面着力。

一是STEM教育。STEM教育是近年来较为流行的新型教育模式,是科学、技术、工程、数学四门学科英文首字母的缩写,最早由美国的教育机构提出,目前在中国部分地区开始试点实施。我们需要拓宽专业设置,加强那些联系性强、适应面广、具有普遍意义的基础学科。要形成灵活丰富的课程体系,注重促进文科、理科、工科等领域的相互交叉与融合,以增强学生在新的科技革命中的适应性、主动性和创造性。

二是培养战略人才。新发展格局的构建需要教育培养具有战略预见和判断力的人才。习近平总书记指出,战略人才站在国际科技前沿、引领科技自主创新、承担国家战略科技任务,是支撑我国高水平科技自立自强的重要力量,强调“要把建设战略人才力量作为重中之重来抓”。因此,我们需要培养造就一批善于思考和研究中国问题的人才,立足当代中国正在经历的社会变革和创新实践,发现新问题、提出新观点、构建新理论,以新的观点和理论,前瞻性研究中国未来发展,并提出有战略意义的思路和建议。


新发展格局与中国式现代化


在线学习  

“中国式现代化”是党的二十大报告的关键词之一。在您看来,构建新发展格局与中国式现代化发展的逻辑关系是怎样的?


侯永志:构建新发展格局内涵于中国式现代化道路之中。一方面,构建新发展格局是事关全局的系统性、深层次变革,是立足当前、着眼长远的战略谋划。从根本上说,构建新发展格局是适应我国发展新阶段要求、塑造国际合作和竞争新优势的必然选择。改革开放前,我国经济以国内循环为主,进出口占国民经济的比重很小。改革开放后,我们打开国门,扩大对外贸易和吸引外资。特别是2001年加入世贸组织后,我国深度参与国际分工,融入国际大循环,对我们抓住经济全球化机遇,快速提升经济实力、改善人民生活发挥了重要作用。

另一方面,经过党的十八大以来在理论和实践上的创新突破,我们党成功推进和拓展了中国式现代化。中国式现代化,是中国共产党领导的社会主义现代化,既有各国现代化的共同特征,更有基于自己国情的中国特色。二十大报告指出,中国式现代化,是人口规模巨大的现代化、全体人民共同富裕的现代化、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相协调的现代化、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现代化、走和平发展道路的现代化。中国式现代化的这些特色,从底层逻辑上规定了构建新发展格局的必要性和可能性。

因此,我认为,构建新发展格局是内涵于中国式现代化道路之中的,走稳走顺走好中国式现代化道路,必须构建新发展格局。新征程上,我们要牢牢把握中国式现代化的内涵特征、本质要求和推进中国式现代化的重大原则,加快构建新发展格局。

来源:《在线学习》杂志2022年11月刊(总第87期)

精品悦读

院长在线丨浙江工业大学继续教育学院院长李澎林:以数字化改革推进继续教育高质量发展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